第228章 一一二,朝堂之上见分歧,君臣之恨
安玄往府内走去,低着头说
“萧谨,萧谨,这个人我却不熟悉他。”
天开皇帝得到了长孙安玄的意见,安玄认为,要让目前的户部尚书萧谨,担任黄州的太守,同时进行赈灾,但是问题在于,萧谨既管着户部又要去管黄州,这样子就很麻烦了。
张馥见了皇帝,把意见传达给了皇帝,皇帝回头,板着脸就问
“什么?你说的这个萧谨,他是谁啊?”
皇帝非常生气,于海田走了上来,对皇帝说
“陛下,萧谨原是荆州萧氏的后人,现在让他从朝廷调往黄州,其实,并无大碍,现在荆襄之地是由兵部尚书江赤掌管,江赤原就和丞相私底下关系非常不错,而两人已有誓书,宣称效忠陛下,陛下可不为此人事调动多多操劳。”
皇帝愤怒道
“那也不行,如果再让长孙氏的人去掌管天下,那长孙安玄把朕,放到哪里去了?”
长孙家玄听皇帝这么说,他抬起头看了皇帝一眼,又低下头去了。
家玄今年五十岁,头发已经有些许斑白了,他低着头不说话,皇帝就问他
“家玄,你是丞相的兄长,为何就不规劝规劝他呢?”
长孙安玄在少府内得知,这位萧谨是为江赤的部下,他叫来了江赤,江赤从宫廷的道路上走进来,他现在更胖了,大腹便便般,满脸拉碴胡子,当他见到安玄的时候,大笑道
“噢哈哈哈哈,哎呀,丞相,您找我有何事啊?”
长孙安玄就说
“哦,是江大人啊,请您进来吧。”
江赤进了府邸,跟走到安玄面前,长孙安玄道
“江大人,近来可安好啊?”
江赤说
“好啊好啊。”
安玄说
“我想啊,再过一会儿,咱们可就都麻烦了。”
江赤面色一变,问
“这又怎么了?”
安玄把几份举荐上书和大臣之间相互来往的信件交给了江赤看了看,又说
“张馥大人推荐您的下属萧谨,兼任户部尚书和黄州太守,全权筹备赈灾工作,可是呢,我从可以推荐担当此要职的人选上看,仅仅只有萧谨可以担任这一职位,其余的人,多半都是和长孙氏有点点联系的人,牵上这一层关系,到了陛下那,不好说啊。”
江赤坐下来,他对安玄说
“丞相,如果这么说,那让我的部下去,那也是不行的嘛。”
安玄疑问道
“为何清流党从不派出人选呢?不行,我大意了,必须要向陛下奏明,朝廷几位清流们,到底作何看法。”
就当皇帝还在看着这些上书的时候,又来了一名来自长孙少府的信使,他对皇帝说
“陛下,这是丞相的上书,恳请陛下御览。”
皇帝把长孙安玄的上书接过去,皇帝把上书打开来一看,这才放下心来。
皇帝说
“安玄要我从清流领袖们,挑几个能人出来,协助萧谨赈灾。”
这边太子太傅韦清之又走了出来,他可倒是不服安玄的想法,便是这么说
“即便是选出能人,可是协助又有什么用,该做的事情还是得世家的人完成。”
张馥说
“韦大人,丞相的话甚为允当,倘若以清流筹款赈灾,不允许者,不在于丞相,而在于士族,如今,也只有这种方法,尽量限制丞相,陛下可以让此人拥有密陈奏报的权力,倘若丞相不允许,则坐实了丞相有控制朝堂的想法,倘若丞相答应,萧谨做错了事,则可以此事,问责丞相,使丞相难以在朝堂上服众。”
而在长孙少府内,安玄对江赤说
“倘若陛下有意打压我,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现在头疼的是,宣北突然急报,说财政困难,原先宣北一直可以维持下来的五万大军,现在只剩下了两万人,倘若蛮夷们再次南下,那我们该如何是好啊,据内外侯府的探子说,陛下正欲图和越州程氏有来往,看来这是要以江东和西州的兵力,推翻我们啊。”
皇帝进入后宫后,便是去找沈贵妃了,太子被废,这对于沈贵妃来说是天大的打击,她更加怨恨长孙安玄和钟华,尤其是钟华,钟华被陛下临幸,诞下了一个小儿子,沈贵妃便天天找人去刺探钟华在后宫内的状况,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钟华似乎并没有骄傲自大的样子,没人知道她想做什么。
太子被废,不至于使得沈贵妃两鬓斑白,因为太子被废后,并没有罢为庶人,也没有使其成为阶下囚,他仍然保留着自己足够的皇室权力,但是至于皇妃,自然是很伤心,两眼已是哭肿了,眼泪是如泉水般流下,皇帝来见沈贵妃,沈贵妃哭道
“你为什么要把景儿给废除啊,他做错了什么?难道一个长孙安玄,还有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子真的就没有景儿重要吗?”
天开皇帝抱着沈贵妃,他说
“爱妃,现在还不能就这样子强硬面对长孙安玄,安玄在京城外手握重兵数万,一旦我们轻举妄动,则安玄必然会以清君侧之名架空我们啊,那时候,想挽回都难了啊。”
沈贵妃哭泣道
“没想到我们又遇上了另一个桓氏,为什么苍天要这么对待我们啊......”
长孙青玄这时候把蔡纠送回了府邸,蔡纠看着青玄,说
“青玄,你怎么说,也是安玄的弟弟,你就跟他说一下吧,就当是把我收留下来,如何啊?”
青玄看着蔡纠,他眼神显得忧郁了一些,似乎是想起了小时候和蔡纠的那一相见,从儿时便喜欢上了一个人,一直到如今,这便是长孙青玄,这种呆滞多多少少让蔡纠有点惊讶,蔡纠问青玄
“唉,你说说呀,你怎么不吭声?”
青玄回过神来,道
“啊啊,好吧,蔡纠......”
长孙青玄慢下脚步离开,似乎有些腿软,蔡纠看着青玄的背影,自觉甚是奇怪,便低下头,去找长孙正去了。
蔡纠见到长孙正,她看见长孙正仍是在习武,便说
“正儿,正儿,快过来。”
十岁的长孙正回头来,他走到自己“母亲”的面前,说
“娘,如果现在不习得武备,以后拿什么来保护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