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746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746节

  刘谆指了指对马岛南北,严肃地说:“兵分两路,一路在北面直击浅茅湾,吸引对马岛主力调动。另一路则在对马岛南部登陆,斩其退路,避免对马岛上的倭人四散而逃。”
  王绥陷入沉思。
  这第三个方案是不错,水师此番东征动用了两艘宝船,五十艘大福船,合计六千五百军士,考虑到对马岛上的倭人数量不会太多,战力最多不会过三千,水师完全可以兵分两路作战。
  陈挥见王绥长时间不说话,便询问道:“王主事,你认为这三种方案如何?”
  王绥盯着舆图上的对马岛,低声说:“我们是不是先不打对马岛?”
  “啊?”
  陈挥顿时呆住了。徐安、刘谆等人也纷纷皱眉。郑准是个暴脾气,霍地站了起来,厉声呵斥:“你若是怕死,可以留在船上!不要让我们水师蒙羞!”
  陈挥也有些难以置信:“王主事,你忘记了,皇上下的旨意是攻打对马岛,收对马岛为大明领土。若是不进军对马岛,我们如何给皇上交差?”
  “没有骨气的文官!”
  赵春也忍不住骂了句。
  王绥看着群情激奋的水师众将,笑着说:“你们骂不骂我,我不介意。但我需要先说清楚的是,我说的是先不打对马岛,而不是说不打对马岛。只不过,在打对马岛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办点事?你们不是要复仇吗?区区一个对马岛,能复仇几多?兄弟们,既然出来了,就打一场大的吧。”
  ps:
  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有些朋友在不同地方打赏,还有打赏连名字也不显示的,惊雪没有办法一一感谢,但还是需要在这里说一声,谢,谢谢谢有你们,让惊雪能坚持写下去,我努力写好,努力爆更。
  第九百零三章 备战,决战帖木儿(一更)
  展翅而飞的苍鹰俯瞰着天山,苍茫的山林与冰川连成一条线,蜿蜒东西,而在这一条线上,如同睁开了一只眼,透着晶莹的目光。
  呼!
  苍鹰收翅而下,俯冲向这神秘的眼,白云散去,视野越发清晰。这是一座极为美丽的湖,清澈碧蓝。湖水很是宁静,如同铜镜,毫无波澜。
  一群群马匹,一个个人出现在鹰眼之中,人马很多,从湖的南面延伸到湖的北面,在湖边的草场中,还有无数的牛羊。
  这座湖里没有鱼,但这里有羊。
  苍鹰盘旋,旋即直冲一匹羔羊而去,这只羔羊才出世不到十天,虽已蹦蹦跶跶,身子骨却显得柔弱的很,听到疾风声,羔羊抬起了头,然后咩地叫了一声,就感觉身体一沉,然后骤然起风……
  咩咩!
  底下的羊群看着腾空而起的苍鹰与羔羊,只能无助地叫唤着。一声惊空遏云的鹰戾传出许远,似在回应羊群。
  “聒噪!”
  帖木儿拿起弓箭,朝着苍鹰便射了出去。
  箭破空而至,苍鹰受惊,松开羔羊,翅膀尚未发力,便感觉受到重击,翻滚着坠落。
  “苏丹威武!”
  穆罕穆德恭维。
  米兰沙、沙哈鲁等人看到这一幕,不由地暗暗惊叹。别看帖木儿现在已是六十八,腿脚也不好,但他依旧是强大的而不可战胜的,他人虽老,但杀人技还没有老!
  盖苏耶丁看着军士驱马去捡取猎物,目光微微一寒,看向帖木儿的目光也变得更为敬畏。多年不见帖木儿亲自出手,几乎忘记了他曾也是一个神箭手。
  帖木儿侧过身,对身后不远处的傅霖、王全臻等人问:“你们大明的皇帝,也有如此本领吗?”
  傅霖看着老当益壮的帖木儿,微微摇头:“我们的皇帝并没有苏丹精通骑射,在大明来看,打仗是臣子的事,不是皇帝的事。”
  帖木儿冷笑,这是绕着弯说自己矮了朱允炆一头:“我听商人说起过,曾经有个宋朝的皇帝当了俘虏,最后死在了井底。我想你们的皇帝不敢亲征,是怕住在井底的缘故吧。”
  傅霖了解过帖木儿,这个人很是博学,喜欢听闻远方的故事,看来他对中原王朝还是有些了解,知道宋徽宗被关五国城的事,便笑着说:“苏丹博闻强识,倾国东征,想必也知晓,大明城池修的都很坚固,其中不乏有钓鱼城那样的城。”
  穆罕穆德、米兰沙等人恨不得将这群大明使臣给砍了,钓鱼城是蒙哥汗死去的地方,这是所有蒙古部落挥之不去的伤疤。帖木儿以成吉思汗的子孙自居,如何不知道这回事。
  帖木儿并没有大怒,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大明的人口舌都这么厉害啊,不知道你们的军士是否也如此厉害。”
  傅霖指了指东面:“相信在不久之后,苏丹会知道这个答案。”
  帖木儿看着碧空白云,扬鞭道:“那就拭目以待吧。”
  傅霖、王全臻等人无奈,这批使臣被“扣留”,走不掉了。帖木儿打算阵前换人,索性拒绝了傅霖使团先回去的请求,干脆让这对父子多聚聚,跟着大军一起行军。
  帖木儿的这个要求对傅霖、王全臻等人来说有些不安,但对于霍邻、郑大成来说,这倒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虽然被限制活动区域,但举目就可以看到帖木儿的轻骑兵、重骑兵、步兵,可以研究帖木儿的行军进度,军队驻扎,后勤保障,军中传讯,战士士气等。
  让郑大成多少有些惊讶,虽然哈里被大明俘虏,四万大军一朝毁灭,但帖木儿的主力士气竟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他们不是没听说这件事,帖木儿很磊落地允许消息传播,可这些军士眼中没有畏惧,更多的是复仇的凶狠。
  看得出来,决战时,这些人会化作狼兵,不畏生死的作战,帖木儿治军是有一套的。
  经过一日行军,帖木儿带主力抵达孛罗城,听闻基力说阿拉山口有一支明军,立即派遣米兰沙带一万骑兵作战。
  孛罗城距离阿拉山口也就百余里,如此近的距离,又是在大后方,帖木儿是不会允许大明军队存在的。
  可当米兰沙带兵抵达阿拉山口时,这里只剩下了呜咽的黑风,滚动的砂石,根本就不见大明军队的影子。在彻底搜查依旧无所获之后,米兰沙带兵撤退。
  毛整哈着冰冷的双手,咒骂着西域的鬼天气,对一旁拿着望远镜的蔡熊英踢了一脚:“看清楚没有?”
  蔡熊英回过头,蹲在一处石头后面:“看到了,娘的,一万骑兵,我们才来了三千人,他们就派遣如此多的骑兵,实在是太看得起我们了。”
  陈茂哆嗦着,呼着气息:“还不是大将军惹出来的麻烦,四万精锐都被一口吃了,一个都没跑出去,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可偏偏大将军做到了。帖木儿这是生怕中了埋伏,这才动用了大军。”
  “哈哈,不得不说,这阿拉山口确实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也是一个对付骑兵的好地方,只可惜啊,大军根本没办法开过来。”
  毛整将手都塞到袖子里。
  蔡熊英看了看山底下的阿拉山口,摇头道:“这里可不适合作战,守都难守。黑风天天来,沙土满天飞。敌人睁不开眼,我们也睁不开眼啊……”
  陈茂看了看远空,感叹道:“无论如何,阿拉山口都是一个战略要地,作为东西门户,我们想要控制西域,就必须牢牢控制住它。”
  毛整跺了跺脚,这里天气太冷,为了躲避帖木儿的军队跑到山中,这里更是阴冷,眼见对方撤走了,便说道:“等打败了帖木儿,咱们就给皇上写封奏疏,言明阿拉山口的重要性,给朝廷要一批水泥过来,将这二十里的山口给修上一堵城墙,中间设一个城关,谁想打这里过,不留下买路钱可不行。”
  蔡熊英咳嗦起来,大哥,你是大明军士,不是土匪啊……
  “我们下山吧,这里太冷了。”
  陈茂感觉自己的双手都快没知觉了。
  毛整摆了摆手:“再等两日,让军士们找个避风口好好休息,千万别冻坏了,我可不想砍掉他们的手或脚。”
  陈茂、蔡熊英很想离开,可又不得不听从毛整的命令。
  事实证明,毛整是对的,米兰沙是一个狡猾的猎物,他并没有真正撤退,而是在撤离一日之后,杀了一个回马枪,再次突入阿拉山口。
  陈茂惊出一身冷汗,蔡熊英也不由的打哆嗦,真要是下去了,还不被米兰沙给包了。
  对这一幕毛整并不感到惊讶,早在大宁附近戍边的时候,就经常看到这一套把戏,他们会将骑兵的机动性发挥到极致,打完一次,还能再来一次,看似向东面撤退了,很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出现在背后。
  米兰沙试探了三次之后,确定阿拉山口没有大明军士,这才真正撤回孛罗城,而此时帖木儿已带军队前往库尔喀拉乌苏城。
  帖木儿的行动并不慢,但也谈不上快,每日百余里,抵达库尔喀拉乌苏城就花费了五日,之后驻留库尔喀拉乌苏城,派遣沙哈鲁、盖苏耶丁各带两万骑兵前往石城,整个过程中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空无一人的石城落入帖木儿大军手中。
  十月二十日,帖木儿带全部主力抵达了石城,隔着三百里的荒原与昌都剌的明朝大军遥遥相对。
  明军帅帐。
  朱棣坐在火盆旁,烤着双手,深邃的双眼看着橘黄的火。
  宋晟走了进来,对朱棣道:“安全局、侦察兵奏报,帖木儿全部主力已进入石城,合计十五万大军。只不过……”
  “不过什么?”
  朱棣平静地问。
  宋晟笑道:“只不过石城的水源可不如库尔喀拉乌苏城丰富,不够他们十五万大军用的,听说帖木儿正在派人到处打坎儿井。”
  朱棣眼神一亮,示意宋晟坐下:“看来帖木儿还是有些谨慎啊,他并不打算仓促作战,而是先看看形势。不过这样也好,他来一趟,给大明留下一堆坎儿井也是好的。”
  宋晟点头:“还有一个消息,帖木儿打算在两军中线,即一百五十里处放回使臣,换回哈里,具体文书还没有送过来。”
  朱棣沉默了会,问道:“没有提巴启山、卡拉奇等人?”
  宋晟摇头。
  不说帖木儿知不知道这些人还活着,即便是知道,也不会在乎他们的死活,这些失败者在帖木儿眼中已经没了价值。
  朱棣起身,拿过舆图看了看:“一百五十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在那里换俘,对帖木儿有利,对我们不利啊。”
  隔着一百五十里,大明主力想要救援根本来不及,若贸然带主力前往,那目前所有的布置都需要重新来过,也不符合昌都剌决战的战略安排。
  朱棣面色变得凝重起来:“等等文书吧,想要换俘虏,就不能带太多人去。先传下命令,自今日起加强戒备,所有军士做好战斗准备,安排好防务,提防帖木儿军队劫营。若有人擅自脱离指挥位置,让对方突入中军,指挥与副官斩。”
  宋晟明白这一战的重要性,也清楚绝不容有失。大明能不能站稳西域,就看这一战了。解决了帖木儿,西域至少能有三十年的太平!
  明军经过了二十几日的休整与锻炼,军队的气质变得更为沉稳与厚重。
  战争的惨烈,生命的戛然而止,满是鲜血的大地,残肢断臂的修罗场,给了无数新兵噩梦。但与此同时,同生共死的豪情,杀敌立功的热烈,保家卫国的激昂,开疆拓土的伟业,舍生求死、直面死亡的震慑,也让所有军士得到了蜕变与成长。
  这是战场,身后是父母、妻儿,身前是战马,是骑兵,是敌人,而身旁,则是兄弟,是战友,是大明永不褪色的日月旗!
  战争是残酷,赢得战争却是军士最大的光荣。
  战争如地狱,大明军士愿意从地狱里杀出一个火红的人间!
  备战,决战帖木儿!
  第九百零四章 土司乱?捷报至(二更)
  日月旗迎风飘展,西风烈,旗也猎猎。
  文武百官立于旗杆两侧,等待着奉天殿的开启。
  解缙、郁新站在文官之首,而在两人之后,则是杨士奇。
  不到七年的时间,杨士奇从一个寂寂无名的编修,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终进入内阁,成为了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一些官员对于杨士奇升迁内阁颇是不满,认为此人未有显功,不足以入内阁。还不等朱允炆发话,郁新就直接发了话:“你有什么功劳,站出来说说,若能比得过杨士奇,抬你入内阁如何?”
  杨士奇没有功劳吗?
  不,他有!
  杨士奇参与编纂了《太祖实录》,推动了国子监革制,将数学、医学、兵学、匠学、商学……引入国子监,大推新式教育,主导了社学、县学、府学、国子监四级制教育模式。
  社学教材、县学教材、府学教材,国子监各学院教材,都是杨士奇一手牵头,组织安排的,这些影响深远、波及广泛的教育举措,不是功劳是什么?
  在担任礼部侍郎与尚书时,杨士奇更是屡屡献策,力主大教育战略,大明这几年的文教兴盛,杨士奇居功至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