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1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1节

  黄九二不敢说什么,只能尴尬地笑着。
  见花娘在切菜,对朱允炆行了个礼,走到厨房,对王氏说道:“别做饭了,去富贵楼买点酒菜回来。”
  “你疯了?富贵楼?那地方的酒菜是我们能买得起的吗?”
  花娘瞪着眼,直接拒绝。
  “哎呀,我的花娘啊!你,你把刀给我放下,让你去买,自然有我的道理,你能不能听我一次,我这里还有这个月的薪钱,全都花了。”
  黄九二连忙将薪钱袋交给花娘。
  花娘收了起来,依旧不去,埋怨道:“想都别想,他打了你那么多鞭子,我们能留他吃饭,已是宽容,还想花我们那么多钱?你看看他,他来这里,带什么手信了?”
  黄九二急得满头大汗。
  “这韭菜长势不错,黄夫人,能否炒个韭菜鸡蛋?”
  朱允炆走到厨房口,笑着问道。
  “家里没……”
  花娘心直口快。
  “没,没问题。”
  黄九二横插一句。
  朱允炆拉着黄莺的手,说道:“走吧,我们去割韭菜。”
  “好啊。”
  黄莺笑着喊道。
  黄九二咬牙切齿,对王氏说道:“你听好了,他可是……”
  “黄兄,镰呢?”
  朱允炆喊道。
  黄九二连忙跑出厨房。
  王氏哼了一声,自言自语道:“我听着呢,没出息,早知道他是匠头,便不带他来家里了。”
  等张罗好三菜一汤,黄九二胆战心惊的请朱允炆上座,却被朱允炆瞪了一眼,以孝立国,懂不懂?
  分坐之后,朱允炆并没介意简单的饭菜,而是看向黄二斤、黄二月,问道:“可上过学堂?”
  黄二斤摇了摇头,道:“没有,尚在唐氏书坊做学徒。”
  “唐氏书坊?这个我倒是知道。”
  朱允炆微微点头,并没有询问工钱的事。
  原因很简单,拜师学艺,是没工钱可拿的。
  在这个时代,你想要学一门手艺,便需要找一个师傅,准备好拜师礼,请师傅吃顿饭,然后搬家,去师傅作坊或家里住吧。
  往后三年,义务劳动。
  手艺你学着,活你干好,包吃住。
  若是你进步快,手艺好,师傅一高兴,给你买件新衣服。
  若是愚钝又不好学,手艺差,一件衣服穿三年也没人管你。
  等你出师,师傅会给你“出师礼”,嗯,七斤大米,扛着回家吧。
  不过你得省着点吃,在这些米吃完之前,要找到“工作”,好歹也是有志青年,总不能“啃老”吧。
  七斤米,大概够吃半个月。
  看吧,古代人很有就业意识的,半个月内上岗就业,要不然就等着饿肚子。
  不过对于黄二斤来说,他最大的可能是先学艺,等他老子退下来之前,先干着,等他老子退休了,便进入司礼监经厂,接着干匠人。
  朱允炆想了想,问道:“你觉得做匠人好吗?”
  黄二斤抓了抓头,看向父亲黄九二。
  “不用管他,是我在问你。”
  朱允炆说道。
  “对,对,问你什么就答什么,实话实说。”
  黄九二连忙附和。
  刘氏与王氏同时怒目而视,吓得黄九二连忙低头。
  黄二斤摇了摇头,道:“我喜欢卖书,每次看到有人买书坊的书,我便开心。只是,我们是匠户,世世代代都是匠户,再喜欢的事,也是不可能去做的。”
  “哦,这么说,你想从商,但却因为匠户身份,没办法从商,是吧?”
  朱允炆皱眉问道。
  黄二斤点了点头,看向一旁的弟弟黄二月,道:“我弟弟只有十三岁,他喜欢读书,偶尔去书坊,我会教他一些字,我们没钱,请不起先生,而且,就算是学点文字,也没用处,没办法参加科考……”
  匠户的地位很低,连参与科考的资格都没有。
  朱允炆清楚,户籍制度便如枷锁,牢牢桎梏着大明的百姓。
  人,毕竟不能永远带着枷锁活着。
  第一百三十一章 树死不伐,会砸死人的
  去除户籍枷锁,实现职业自由,是必然趋势。
  只不过老朱打造的这条枷锁很结实,如果按正常历史发展,过上几十年上百年,这个枷锁才会锈蚀、脆弱,被人挣破,丢到垃圾堆里,无人问津。
  当然,在此时此刻的大明帝国,朱允炆也不否认,已经有人挣脱了这根锁链,以逃走、逃离、逃命的方式!
  这个制度,会在绝望中腐朽,在挣扎中崩塌。
  它,不仅禁锢着大明子民,还禁锢着大明的生产力与未来。
  虽然老虎的儿子是老虎,狗的儿子还是狗,但大禹的儿子是启,秦始皇的儿子是胡亥,李文忠的儿子是李景隆啊。
  你总不能指望,老子是好汉,儿子也是好汉吧?
  王老汉是军户,一顿饭吃三斤米,上阵拿的是十八斤大刀,可他儿子就是体弱,三斤米吃半个月,拿着个火棍还经常掉,你让他咋当军户,咋当兵?
  赵老五接替了老爹的班成了匠户,对浮雕半点不懂,一凿子下去,八年艺术品全报废了,你说,你让他上去做啥?
  连基本的拉丝都不知道是什么,要这样的匠户来干嘛?
  打扫卫生?
  劈柴?
  没创造什么价值,还耽误了大明gdp不是?
  人家不会这一行,不适合这一行,就早点安排转业再就业,拿着户籍制度拴着人家子子孙孙十八代,就不怕自己十八代有问题?
  朱元璋太过重视稳定,也太理想化,制度化,他以为自己种下的树,就一定能活下去,还能活一万年。
  现在,朱允炆看着这一颗有些枯萎的树,眼神中带着几分忧愁。
  户籍制度并不好玩,其牵涉的太多太多。
  若是自己如后世一样,搞个二元户籍制,即农业户籍与非农业户籍,说不定几十年后,自己还没死,骂自己的奏章又到了。
  跨过当下复杂的户籍,开辟二元户籍,那人员的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这些工作,如何去做?
  这个时代可没计算机,没办法哒哒两下键盘,便存入所有的户籍信息,包括老家哪里,现在哪里,家属是谁,联系方式,是干嘛来的……
  虽然朱元璋也打造了一个大明的户籍档案系统,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前后花了十年,整理出来的黄册,便放在了后湖(玄武湖)上。
  朱允炆若是按朱元璋这个效率去办事,估计老死了,也办不了几次人口普查。
  可是,树死不伐,会砸死人的。
  当下的户籍制度,一直都在杀人。与其这样,不如选择二元户籍。
  没错,二元户籍有着很多缺陷,诸如割裂城乡,对立城乡,鸿沟城乡等等,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问题是伴随着高度的城镇化凸显出来的。
  可对于当下的大明,城镇化率只是个位数,嗯,严格来说,哪怕是明代后期,城镇化率,也没有超过两位数。
  当然,有些局部区域,如东南沿海、江浙、两京等地,存在着较高的城镇化率,但也远远不如后世。
  权衡利弊,朱允炆的目光变得笃定起来,看向黄二月,问道:“你喜欢读书?”
  黄二月微微点头,怯生生地回道:“朱圣人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我认为,书里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看过后觉得舒坦。”
  “在我看来,朱熹还算不得圣人,不过,仁者见仁。”朱允炆笑着说过,看向黄二斤,道:“既然你喜欢从商,二月喜欢读书,那日后便从商,读书吧……”
  黄九二激动地颤抖起来,起身后退两步,便要下跪,却听朱允炆道:“坐下吃饭,哪里那么多礼数!”
  刘氏与王氏都不解地看着黄九二,这个家伙今天很不正常。
  “不是老身无礼,你说让我两个孙儿从商、读书,他们就能从商,就能读书了?你多大的官?能管这么大的事?儿啊,可千万不要相信他,逃籍可是重罪,会掉脑袋的。”
  刘氏敲了敲桌子,面带不快地说道。
  黄九二抬袖子,擦拭掉眼角的眼泪,有些哽咽地说道:“母亲大人,他说了可以,准是可以,不会害咱的。”
  “大哥哥,我喜欢吃冰糖葫芦,是不是以后可以一直吃冰糖葫芦?”
  黄莺忽闪着大眼睛,看着朱允炆问道。
  朱允炆哈哈笑了起来,伸手揉了揉黄莺的脑袋,道:“怎么把你给忘了,喜欢吃冰糖葫芦是吧,没问题,不过你年纪还小,可不敢多吃,牙齿会疼的,这样,每月吃四次,如何?”
  “四次?那我岂不是要吃,一、二……好多好多冰糖葫芦?娘亲,大哥哥说了,我可以吃好多冰糖葫芦。”
  黄莺笑弯了眼,看向花娘王氏。
  王氏敷衍地说了声“好”,目光看向朱允炆,道:“先用饭吧,一会儿冷了。”
  “对对,用饭用饭,只是家里有些鄙陋,饭菜清淡,还请,请大人不要介意。”
  黄九二连忙说道。
  朱允炆也没客气,虽是农家小炒,不如宫中美食,但农家饭菜,总有一些难得滋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