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始皇家的好圣孙>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528节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528节

  “李相既然愿意信孤,孤总不能让李相失望。”赵泗摇头失笑。
  政治这玩意怎么说呢……
  以李斯现在的声名狼藉,赵泗如果选择舍弃李斯是不会有任何政治压力的。
  没有人会说赵泗一句不是。
  也没有人会觉得不妥。
  只要赵泗愿意继续坚持,依旧有数不清的人愿意为赵泗冲锋陷阵。
  甚至于,倘若赵泗愿意换个人,事情或许会更加顺利。
  诸子百家和新吏也希望李斯失势。
  “这件事,孤会交给执金吾去查。”赵泗开口说道。
  “另外,这块虎符。”赵泗随手一抛。
  “李相可以随时调动执金吾!”
  赵泗是要开放学室,可不是打算放弃关内旧吏。
  学术斗争政治斗争向来是你死我活,赵泗是给他们一条活路,而不是为了将关内旧吏乃至于法家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是优化,不是淘汰,这是重点。
  “没有人可以左右孤的选择!”赵泗眼睛眯了一下。
  现在就想推着李斯去死,那下一步呢?是不是还打算掀起来对关内旧吏的清算?乃至于对法家的清算?
  再下一步是不是打算逼着自己跟自家大父打擂台?
  “有些人,从一开始就看错了,是孤给他们活路,孤从来就不需要他们的支持!”赵泗拍了拍李斯的肩膀。
  “放手去做,关内旧吏那边,孤会安抚,新吏那边我会叮嘱腾,至于诸子百家嘛……”赵泗笑了一下。
  而事实上……确实和赵泗所想的差不多。
  天下人都认为赵泗开放学室是他政治信号的释放。
  所有人都为此产生了揣测。
  这位太孙殿下,似乎并不像始皇帝那般信赖关内旧吏群体,甚至也并不尊崇法家,乃至于不认可大秦的驭民五术。
  这一点,从很早以前就有很多人做出揣测。
  毕竟赵泗先前提议过的很多政策都违背法家的主张。
  大秦降徭降税是赵泗以一己之力推动,若说赵泗是法家信徒肯定是没人相信的。
  赵泗,并不崇信法家……
  因此从赵泗成为太孙那一刻开始,其实诸子百家都对赵泗有所期待。
  毕竟在始皇帝的统治期间,诸子百家几乎是夹缝求生,更不用说始皇帝崇尚五蠹显学,视百家为蛀虫严防死守。
  所有人都期待着,或许赵泗登基以后政治环境会轻松一些。
  当然,这只是揣测和期待,毕竟很多人也知道,赵泗和李斯的私交很好。
  严格意义上来说,监国以后的大朝会,是赵泗第一次公开亮相自己的政治主张。
  出手就是王炸!
  开放学室!福及百家!
  当赵泗公开表示出自己的政治立场,当李斯跳反的那一刻,期待变成了野心,揣测变成了疯狂的猜想。
  在这一刻,所有人恨不得破译赵泗的一言一行,弄清楚他的每一句话所代表的意义和信号。
  而百家之表率,显学之代表,儒家……亦是如此。
  齐鲁之地……
  孔子世家……
  叔孙通之师,孔子之八世孙,孔鲋跪于草团之上,周遭数百弟子,正为赵泗之言行而激烈讨论。
  “太孙曾力言降徭降税,因此百姓得以生息,尔后开招贤令,不论百家。由此可见,太孙心胸之宽广,后召开朝会,广开学室,福泽天下,打破一家之言,其势恶法家久也……”
  “法吏者……爪牙也!”
  “秦王,虎狼也!”
  “李斯,鹰犬也……”
  “太孙仁人,心胸宽广,有圣君之风,唯其身侧,而无贤人,遍为奸佞,难有依仗……”
  “是啊老师,您不愿出仕于秦国是因为秦王是虎狼之君,可是太孙殿下他难道不是您所说的圣王么?关内法吏良多,阻力极大,老师若是愿意出仕辅佐太孙殿下,未尝不能成就一番事业!”
  “是啊,李斯何德何能,如此小人……”
  “拨的云雾一线开,值此之机……正应该……”
  “太孙殿下广招贤人,以老师您的名望,以太孙殿下的仁德,只要您愿意出仕,太孙殿下定然欣然受之……”
  孔鲋闻听弟子之间交口之声,眉眼微微抬起,目光缓缓落于西方。
  是……机会么?
  他的心中,何尝没有一番大梦?
  是啊……太孙殿下深恶法家……可是关中积重难返。
  孔鲋觉得自己有必要为年轻的太孙殿下遮风挡雨冲锋陷阵!
  第一百九十七章 我说陛下,您嘴角都压不住了!
  孔鲋低垂的脑袋缓缓抬起,黯淡的目光缓缓亮了起来。
  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似是来了精神头一般。
  “秦有太孙殿下,天下清也,百家得活,而书得存!”
  孔鲋摸着自己花白的胡须笑着摆了摆手:“吾书可取也!”
  孔鲋话音落下,一众弟子闻声惊诧起身。
  “老师!!!”
  “秦王恶百家,法家当道,李斯主政,行恶逆之事,禁绝百家之言,吾藏书于壁,唯恐不传也!
  秦非我友,我即藏之!
  太孙我友也,今取之,待其求!”孔鲋脸上的消沉和黯淡已然消散。
  始皇帝禁绝百家之言,孔鲋作为孔子的八世孙,在儒家地位颇为超然,论学术地位乃是当世大儒,因家传原因,还掌握了许多孤本典籍。
  因始皇帝收百家之书,孔鲋心忧典籍失传,是故将家传之书藏于墙壁之内尔后隐居。
  按照原本的历史,孔鲋后来选择了追随陈胜为之出谋划策,可惜陈胜功败垂成,因此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
  而儒家的典籍,诸如《论语》、《尚书》、《孝经》、《逸礼》等书,在秦朝末皆失传也。
  至景帝时期,破孔宅旧壁,遂得见其所藏之书,皆古文,被称为“壁经”或“古文经”。
  这也是汉朝古文经学派的由来……至于古文经于今文经之争,那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孔鲋藏书之事,只有几个亲近弟子知道,今日闻听心惊。
  孔鲋却不以为意,他之所以封存古籍,一是为了保护经书不至于失传绝迹,另一个原因则是经书于秦无人可用,所以封存,至有用之日方可重见天日。
  而现在,在孔鲋看来,就是这些经书重见天日的时候。
  诸子百家,任何一个学派,都有政治抱负,不论哪一个学派都想治学于庙堂之上,实现自己学派的政治理想。
  儒家自然也不例外。
  只可惜以前的大秦不容于诸子百家,除法家之外,一切皆是歪理邪说。
  倘若不是秦朝国运太短,那恐怕就是罢黜百家独尊法术了。
  事实上不管是始皇帝还是李斯也确实在朝着罢黜百家这一个方向而努力,致力于一统学术思想。
  而且成效,还颇为显著。
  儒家大量经书因此失传,最大的显学墨家经过秦朝一统以后直接绝了道统,曾烜赫一时的墨家到汉朝,竟然一点波澜都没有掀起来。
  诸如阴阳家,纵横家,等等至于汉朝同样是元气大伤。
  因为最先针对的是儒墨两家,道家反而损失不大,因此汉朝初期,道家一家独大。
  而道家又崇尚无为而治,获得老大地位以后对于统一学术思想并没有太大兴趣,因此才给了儒家休养生息的空间,儒家走基层路线,最终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战略,在汉武帝时期成功翻盘,并且吸纳了法家的优秀战术,直接罢黜百家,从此学术思想彻底形成了大一统。
  所以孔鲋藏书的行为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当下的局面确实已经危急到了如此的地步。
  是故,一个迁王陵令,才会掀起波及全天下的叛乱。
  要知道迁王陵令并非汉武帝首创,实际上刘邦在立国以后就开始频繁迁移世家贵胄去往关中,实际上并没有掀起来大规模叛乱。
  秦朝之天下云动,并不仅仅是因为世家贵胄,而是所有的矛盾都因为迁王陵令这个导火索而同时爆发。
  可惜……因为赵泗的缘故。
  矛盾的大爆发并没有击垮秦国,秦国占据了最底层的生产资料,粮食产量是实打实的,因此动静虽然很大,但是大秦的江山却非常稳固。
  最后一场大的动乱平定,像孔鲋这样的聪明人可以看出来。
  接下来,不会再有任何动摇秦国的机会了。
  那么诸子百家的生存环境就更加尴尬了。
  彻头彻尾的失败让诸子百家连最后的暴力抗争的希望都消失了,接下家他们只是鱼肉。
  现在的秦国,只要愿意,就可以轻而易举的罢黜百家,覆灭百家之道统。
  没有人会为他们摇旗呐喊也没有人会为他们冲锋陷阵。
  他们是学者,不是将军……他们甚至不如世家贵胄,世家贵胄起码还掌握了大量的生产资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