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14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814节

  但是,光压发动机的概念太高级了,高级到他们根本不知道牵扯什么技术,也不知道具体需要什么人员。
  陈永帅想联系一下王浩,后来想想还是去一趟西海大学。
  等到了西海大学,和王浩当面谈一下项目,也能具体了解一下所谓的光压发动机。
  ……
  西海大学。
  光压发动机设计项目,已经在王浩的研究组内部开启了。
  一群理论物理学家在一起,当然无法解决发动机设计的细节问题,但他们可以拟定发动机设计的主体构造。
  光压发动机的主要构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湮灭粒子装置、凹面反射镜以及激发推进装置。
  湮灭粒子装置制造光源。
  通过凹面反射镜聚集在一起,光源形成一条稳定强度的超大光束。
  激发推进装置,则是‘排出’超大光束制造出的光压推力。
  王浩带领着研究组的人,迅速展开研究,并不断针对三个部分的设计进行完善。
  每个人对此都非常感兴趣,每个人都非常积极。
  同时,王浩还建立了任务——
  【研究项目名称:湮灭粒子技术为基础的光压发动机设计(难度:a+)。】
  【灵感值:0。】
  第五百四十八章 这就是科幻想象啊!陈永帅:全凭自愿!
  光压发动机设计项目被批准通过,科技部门中包括徐老师、邓怀真、陈永帅都感到非常惊奇。
  同时,他们都觉得项目有些过于科幻了。
  陈永帅是湮灭科技司的负责人,光压发动机设计项目通过以后,他要负责调配研究人员,因为对于研究缺乏了解,他决定特别跑一趟西海。
  在路上的时候,陈永帅回想着徐老师的叮嘱,“你到西海以后,仔细了解一下他们的研究,我总感觉太超前了。”
  “以现在的基础,做这种太超前的研究,有点浪费啊……”
  “你多看看,也多劝劝王浩。”
  “了解一下,找找问题,我总感觉这个研究不靠谱。”徐老师说的很认真,邓怀真也同意他的观点。
  光压发动机?
  那可是实现宇宙航行才能用到的技术。
  即便有了湮灭粒子技术为基础,要够上制造光压发动机的标准,不知道还有多少无法攻克的技术难关。
  陈永帅也觉得徐老师说的有道理,但他觉得自己能做的就只是了解一下,再多就是劝一下王浩了。
  仅此而已。
  光压发动机的项目是自筹经费。
  王浩的研究组自己花钱自己研究,科技部门不审批的情况下,他们也可以继续研究,只是没有人员调配的支持了。
  陈永帅思考着摇了摇头。
  很快。
  他就到了西海大学。
  陈永帅的到来非常低调,他只带了助理和其他两个工作人员,也没有通知西海大学,就直接来到了梅森数实验室。
  王浩知道陈永帅会来,还是让人到门口迎了一下。
  陈永帅进入实验室以后,就被保罗菲尔-琼斯和丁志强,带着去了研究组的临时工作间。
  工作间是二楼边侧的一个大办公室,还有持枪警卫守在门口,阻止研究组成员以外的人进入。
  陈永帅进了工作间以后,就看到中间的大桌子上,有好多打印出来的图纸,还有一些是手动画出来的,他拿起一张仔细看了一下,发现完全看不懂内容,随后抬起头才注意到,正对的墙面上有一张超大的图纸,图纸上是一个大圆球,标准的直径有一百二十米。
  “这是什么?”
  陈永帅只是大圆球问向保罗菲尔-琼斯。
  “光压发动机啊!”
  保罗菲尔-琼斯理所当然的说道,“光压发动机就是这样的。这张图是主要的框架结构,占据最大体积的圆球是凹面反射镜结构。”
  “直径120米?”陈永帅的表情有些夸张,“看起来像是个大型的体育场……”
  保罗菲尔-琼斯说道,“120米,已经是最小的设计了。实际上,我们最初认为应该建造两百米以上的凹面反射结构。”
  “但后来讨论认为,先制造一个小型的看看。”
  “凹面反射结构越大,光源利用效率就越高,120米直径,效果会差很多,但是目前来说也够了……”
  他说着还无奈摇了摇头,“能量利用效率倒不是问题。现在这个设计从理论上已经可以推动一万吨以上的飞船升空。”
  “但还是太小了。”
  保罗菲尔-琼斯带着感叹,从大桌子上找到了一张图纸,展开以后上面画着大圆球的前端。
  前端是一个大型火箭上方的框架。
  “这就是我们设计的空天母舰,可以理解为宇宙飞船。外形上,我们还没有确定下来。”
  话题一下子跳转到宇宙飞船上,陈永帅感觉有些无法适应。
  从进门被保罗菲尔-琼斯招待,对方的性格和说话口气,就让他感觉很别扭,再听到什么宇宙飞船,他感觉像是和疯子在打交道。
  他忽然想到了徐老师的叮嘱。
  对啊!
  找找问题!
  “让他们知难而退?或者打击一下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知道,什么光压发动机、宇宙飞船,都只是科幻想象……”
  “现实是不可能造出来的!”
  陈永帅做出了决定,就认真看起了图纸,马上就找到问题,问道,“你们这张宇宙飞船的设计图看起来还不错,但是,没有横向湮灭力场的设计吗?”
  宇宙飞船的上方和大型火箭类似,只不过设计的要大型的多,圆筒直径都有七十米以上。
  圆筒的设计肯定不包括横向湮灭力场技术。
  如果是横向湮灭力场技术,最终设计肯定会带有一个‘圆盘’,否则场力根本起不到作用。
  保罗菲尔-琼斯摇头道,“所以我说,还没有确定下来。”
  “我和王浩讨论过好几次船是否使用横向湮灭力场技术的问题,但最终还是没有结果,因为飞船在宇宙中航行,并不需要横向湮灭力场技术,不需要给飞船特别减重。”
  “横向湮灭力场技术受到的限制太多了,比如,要使用低温超导材料,那么飞船中就必须携带大量的冷却剂。”
  “这是很大的限制。”
  “横向湮灭力场技术最大的作用,还是在地面启动上,也就是从星球表面起飞,用来摆脱引力。”
  “如果发动机动力充足,就不需要这个技术来减重……”
  陈永帅愣愣的听着,马上问道,“在宇宙中航行就不需要减重吗?光压发动机,是能够提供足够动力让飞船接近光速的,那么加速就是个问题,减重以后,加速度就会变快……”
  “理论上是这样。”
  保罗菲尔-琼斯认可陈永帅的说法,随后继续道,“但实际上,必须考虑一个问题,人体的承受能力。”
  “即便是发动机的动力充足,设计必须考虑人体的承受能力。”
  “如果建造好了飞船,上面肯定会有一些身体赢弱的科学家,而不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宇航员。”
  他的话音很平淡。
  陈永帅上下打量着保罗菲尔-琼斯,总感觉对方说的就是他自己,保罗菲尔-琼斯完全符合‘身体赢弱的科学家’标准。
  保罗菲尔-琼斯继续道,“所以加速承压最好不要超过2g,最高也不能超过3g。”
  “这就是限制啊!”
  他感叹道,“我们能制造充足的动力,却还要想办法限制性能。所以我最初才说,120米直径的凹面反射镜已经足够了。”
  人体的承受能力,是航天领域一个很大的限制。
  人体对加速度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一般来说,人体承受的最高承载力都在10g左右,是出现在早期的宇航员。
  当时的宇航设备非常落后,火箭的加速度却很大,火箭起飞之后的三十秒之内,加速度承载就会达到10g(接近98米/秒平方)。
  现在的火箭技术已经相对完善,当火箭升空以后,宇航员的平均承载力大概在3g左右。
  这已经很高了。
  保罗菲尔-琼斯继续感叹,“当真正研究航天飞船,才发现有这么多技术的限制。”
  “最初,我还想着依靠光压发动机,能让宇宙飞船在短时间内加速到接近光速……”
  “如果只是30米的加速度,到光速就需要近一百万秒,十几天时间……”
  他的话音里充满了遗憾。
  陈永帅没有关心保罗菲尔-琼斯的心情,他很认真的看着图纸上的内容,发现自己的提问被完美的解释了。
  “好像是没什么问题……”
  他想着。
  然后转过头又继续看起来光压发动机,也针对一些部分的框架设计问题挨个进行询问。
  保罗菲尔-琼斯非常有耐心的做解答。
  这主要是因为,他知道陈永帅关系到‘设计组人员调配’的问题。
  研究组都是理论物理学家,他们做发动机框架设计没问题,但牵扯到细节上的技术、材料、电路等问题,肯定需要各领域的专业人士了。
  为了光压发动机的研究,保罗菲尔-琼斯认为值得‘牺牲’一下自己,好好的给这位来访官员解释技术问题。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