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靖明> 靖明 第592节

靖明 第592节

  只要这一次东征肯多花点钱,有耐心,不要像蒙古那样总吃天气和指挥、后勤的亏,大明将卒的战力水平与那边相比就不在一个档次。
  大明还当真准备先在两个桥头堡避过台风季,先人吃马嚼供应个几月又怎么样?
  正要更多民间的海商享到战争红利,愿意带着更多雇工过去。
  征讨东瀛,朱厚熜是没准备让将卒多留手、少害民的。
  他们彼此之间就打了这么多年了,兵祸嘛,东瀛贫民早就习惯了。
  大明是绝对强者,而他们会慕强的。
  大军已迫近,不管是谁,只要再次组织起众多的“联军”在岸边构筑第一道防线,对大明来说反而不算坏事。
  大明的船只可不是只能用来运兵的。
  他们阻击登陆战,那就炮火先轰一轮。
  他们不阻击登陆,只要大明陆战兵建立了沿岸据点,那就是热兵器对冷兵器了,一样占优势。
  总之几个月的时间后,总有一场攻防;东瀛防守方的兵力更多,明军打胜之后再继续推进也会轻松得多。
  “陛下,滋事体大,臣再请亲往。”夏言开了口,“朱子纯长于民政,此战耗时日久、转运事重、步步为营,若攻占了东瀛关西之地,他就分身乏术了。”
  朱厚熜看着他,又看了看唐顺之。
  “公瑾,当真要去?”朱厚熜问道,“这一去,可就很难回来了。”
  “臣年已六十有三,东瀛不比朝鲜,臣愿尽绵薄之力,为陛下铸此无上功业!若能得偿所愿,死而无憾!”
  夏言说得斩钉截铁。
  目前在东瀛方向,有分量的文官重臣只有朱纨。
  虽然是正二品大员,但东瀛国土岂是朝鲜可比?
  夏言这么积极,还因为哪怕强如汉唐、猛如蒙元,也不曾有过将那东瀛彻底制服的功绩。只此一事,确实能成为千古留名的人物。
  他就和郭勋一样,也很清楚任上只有这一桩功业了。将来对西南、漠北、西域的经略,恐怕要等到数年之后了。
  朱厚熜在犹豫的其实只有一点:唐顺之才虚岁三十八,接军方一把手的话,能做的时间太长了。
  唐顺之站了起来:“陛下,臣与夏总参同往吧!”
  “……你也去?”
  “夏总参为帅,臣为参谋,历前线,功成则返。”唐顺之低着头,“有夏总参与臣同往,陛下不必忧虑东瀛战事。陛下专心筹备将来北征南征,军务会议诸参谋能辅佐陛下做好准备。”
  朱厚熜认真考虑起来。
  如果夏言和唐顺之一起过去,那个方向自然能更加放心。
  唐顺之也知道自己还年轻了些,而朱厚熜对自己后半生“武略”方面的大计也商量得差不多了,剩下确实只是筹备。一方面做好东征的后勤保障,另一方面开始针对蒙元、外滇来谋划。
  所以……要临时再选个总参谋和国务大臣来过渡一下?
  朱厚熜又看了看已经回来的严嵩,想了想之后就说:“也好!这样的话,公瑾自朝鲜去对马岛,也顺路把朝鲜军务再理一理;应德自台湾去琉球,与严世蕃汇合。应德,海上风波难测,你可要准备周全!”
  “谢陛下挂怀。”唐顺之笑着说道,“臣年轻力壮,又有武艺傍身,还盼着辅佐陛下共造大同天下,惜命!”
  严嵩心里却在嘀咕着:他自己自然是在大明把官做到头了,严世蕃将来却是要留在东瀛的。夏言和唐顺之这俩家伙之前摆了他一道,难道是过去一起防着严世蕃在此战后于东瀛尾大不掉?
  唐顺之和俞大猷都过去了,严世蕃和薛翰这两个海师提督最多只是一开始登陆战及随后沿岸辅翼出出风头,陆上推进,谁挡得住唐顺之和俞大猷的光彩?
  他低眉乖巧,目不斜视。
  “谋臣勇将齐聚东瀛,陛下,青甘、河套、宣宁还需布置妥当,防着俺答趁机启衅,以致大明左支右绌!”
  杨慎开了口,看似提醒,其实有一点不同意这个安排。
  朱厚熜摇了摇头:“朕心里有数。传旨,毛伯温回京任军务总参谋,参将马芳暂署宣宁总兵官!”
  夏言心里一惊:“陛下,他才二十七!”
  在俞大猷入朝后,马芳刚从游击将军升为宣宁北路参将。
  “故而暂署!”朱厚熜很干脆地说道,“多年以来,骑兵出漠北烧荒劫扰,都是马芳带队。他的能耐,诸边将领都清楚。非常之时,人人皆有建功受赏之机。马芳若能在这段时间里让俺答不敢轻动,那暂署二字就可去掉。同时,也让青甘、河套、宣宁将卒都知道,朕并没有忘了根除北患之事。破格提拔,便是准备的信号!”
  杨慎有些心累,看着夏言和唐顺之:“虽然不能操切,还是盼你们尽早结束东征大事。一环又一环的,至少今年把陛下说的那石见银山拿下来。”
  就像当年的费宏一样,杨慎也有这个想法了。
  干完这一届就请辞吧,太累了。
  东征才开始呢,又给北征信号?
  严嵩却把意外留在眼底,他听出了杨慎话里的语气。
  累了吗?
  我不累啊!
  六十多的人跑了一趟朝鲜,还精神抖擞地回来了。
  严嵩越来越觉得,莫非我真能像陛下说的一样活到八十?
  他真心觉得自己身子骨还可以!
  朱厚熜看着杨慎头上的白发,有些过意不去:“用修这不是才五十多吗?怎么一副心力交瘁模样?”
  于是严嵩心里又一突:我可是已经六十多了啊!
  杨慎抿了抿嘴,行了一礼:“诸事繁重,军务事臣本只是列席。既已议定,臣请告退。应德要赴东瀛,文教事也不容轻忽,臣还要回去请众国务一起商议增补国务大臣之事。”
  夏言和唐顺之的这一番自请,给大明中枢又留下两个顶级位置。
  其中一个已经确定,而另一个,也势必引来其他人的角逐。
  严嵩不由得看了看唐顺之:他可以不去的。这一退让推辞总参之位,既给了毛伯温,也给了别人一个成为国务大臣的机会。
  当真毫不畏海上和沙场凶险,也笃定圣眷常在吗?
  说实在的,他学不来这种轻易离开中枢的洒脱。
  第492章 灭国神风
  即将到达东瀛人面前的是:
  嘉靖朝顶级名臣夏言,以军务总参谋之职拥有收服青海、河套、宣宁的功劳,降服外滇,驱逐葡萄牙人增设南阳都护府,大明权力系统中皇帝之下实际第一人。
  嘉靖朝顶级名臣唐顺之,大明一众升迁记录的保持者,文状元兼武制科魁首,靖边侯,王守仁、杨一清一同教诲,如今大明在世勇将俞大猷的良师益友,鸳鸯阵的开创者。
  嘉靖朝顶级名将俞大猷,大明首位殿试武状元,黄崖山一战名震天下,北征收复宣宁受封瀚海侯,鸳鸯阵的实践者。
  嘉靖朝顶级二代严世蕃,世人暂不知晓他的功绩,但他在后世的名声震耳欲聋。
  嘉靖朝抗倭名臣胡宗宪,在经历了基础官职的积累历练后,现在他将遇到他命定的功业根基。
  嘉靖朝不世勇将戚继光青春版,王守仁的关门弟子,严春生的特战弟子,而如今他终于要和他生命中同样重要的两个老师唐顺之、俞大猷一起在战场相遇。
  在他们面前,朱纨虽然官品够高,那只是现在的朱厚熜给了他更多机会,让他的才干不致被埋没。
  朱厚熜答应夏言和唐顺之的自请,就是为了一定办成这件事。
  将来新法可以有往复,东瀛必须彻底征服!
  “朕不会怕你功高,让你暂居京城练兵,是时机未到。”
  朱厚熜仍觉不够,乾清宫西暖阁中,面前还站着一个令蒙古人闻之色变的人:大明兴国公严春生。
  刚过四十的他,其实年富力强,正处巅峰。
  “陛下有命,臣面前即便是刀山火海,也会跨过去!”
  朱厚熜点了点头:“拿出你的老本事,深入敌后!东瀛关西南北夹击、水陆并进,但东瀛关东纵深不小,豪杰也不可小觑。大明东征,不可旷日持久。你率精锐特战将卒,到了关东,依形势开展斩首攻势。关东群贼无首,才方便王师初战后摧枯拉朽,务必给东瀛一个大明不可战胜的印象!”
  “……臣不与王师主力一同作战?”
  朱厚熜摇了摇头:“你国公之尊,在主力方向不便出面。朕派你去,知道的人不会多,你也只能以战养战。朕这么安排,是让你先这样练一练。此去,朕不为你叙功;待你凯旋,将来西域有你一国之地!”
  严春生心头剧震:“臣不敢!”
  “朕说可以,便是可以!”朱厚熜看着他,“将来再次北征后,鞑子必定仍旧西迁。你威震草原,将来便如同黔国公一般,世镇西域中亚之地,扼陆上商道,筑大明至善金瓯!”
  “……臣必效死,以报君恩!”
  朱厚熜笑了起来看着他。
  这是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涌现出来的勇将,是真正得益于朱厚熜所创造的时代机遇的人。
  不必放着他不用,而以他已经立下的功劳,再用就要给予足够的回报。
  朱厚熜可以给他一个顶级回报,换一个大明完美疆域。
  西域高原群山,必须成为大明实质上的天然长城,被真正消化而非羁縻。
  这个异姓王,朱厚熜舍得!
  至此,他排出了对付东瀛的顶级阵容。
  在那边本就处于“战国”的形势下,一支已经有过战场经验、有着顶级目标渴望的、当今最成熟精锐的特战部队,将深入到大明兵锋暂时无法触及的关东,随机点选幸运豪雄。
  让大明与东瀛的初战,便是终战。
  此后,无非将力量一步步投射至那里的全境。
  要再加上后方斩首乱敌的安排,只为一战功成,不要再因那边多灾的环境和险乱的地理出现变数、战争时间拉太长。
  夏言和唐顺之都能去了,严春生何必留着不用?
  “路过朝鲜时,带上李源。”朱厚熜最后说道,“他也是你的徒弟,他父亲和你一起在赤城斩博迪、夺大纛。你带着他,千百年后,史书上必有君臣战友一段佳话!”
  “臣领旨!”
  严春生大礼谢恩,站起身来之后有如同出笼猛虎一般的威势。
  十年了。北征还京、受封国公后,他再没踏足过沙场。
  去朝鲜,没有他。
  征东瀛,一开始也没有他。
  被皇帝“压”到了现在,原来是有这样一番计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