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是我高估了她(三更)
若是平常,宋无忧可能早就一个大巴掌甩了过去,可今日他还有比发火更为重要的事,因此他只瞪了雪语一眼,然后冷冷地道:“还不快点起来给我磨墨!”
雪语心里就一咯噔,可到底不敢多说什么,而是飞快地捡起墨条,一咕噜地从地站起,再次小心翼翼地磨起墨来。
虽然宋无忧一直在国子监里读书,其实肚子里并没有什么墨水。
即便是提笔写信这么一件小事,都让他不得不咬笔杆子。
但他一想,这不过是一封家书,又不是要他考科举做文章,他也就硬着头皮,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结这门亲事的好处,还有薛氏对此事的态度都一一记录在书信里,唯一忽略的就只有严嬷嬷通风报信这件事。
写完之后,宋无忧又细读了两遍,确定了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后,亲自跑了趟外院,将信交了府里的姚大总管:“将这信,快马加鞭地送到我父亲手里!”
听着宋无忧的颐气指使,姚大总管就在暗地里摇了摇头。
他也算是府里的老人了。
当年府里老夫人还在的时候他就已经坐到了总管的位置,这么多年了,就算是宋长盛同他说话也要带着几分尊敬。
没想到……
姚大总管就在心里叹了气,想着自己也是一把年纪了,或许也该到了荣养的时候了。
他也就接过了宋无忧的信,并没有嘱人快马加鞭,而是交付了京城的驿站。
在大周,嘱专人快马加鞭地送一封信件,那可是花费不菲的事,除非是十万火急的事情,常人都是选择驿站送达。
驿站送达所花的费用虽然不高,却是非常的耗时,即便神机营到京城快马加鞭一天能跑上一个来回,驿站送信则有可能要花上三天。
宋长盛这边接到信后,却也只草草地看了几眼。
和薛家结亲?
这一看就知道是薛氏的主意,她定是怕自己不同意,然后和宋无忧联手演了这出戏给自己看!要不然这么大的事,她怎么不亲手写信同自己说?
宋长盛就些忿忿地想。
他一直以为春燕“失踪”后,薛氏会要给自己一个说法,可没想着几个月过去了,薛氏那边竟没有只言片语过来,好似春燕还一直住在府里,没有消失一样。
而宋长盛也一直在告诫自己要沉住气,毕竟现在已到了非常时期,因为春燕怀孕了。
宋长盛这一生觉得遗憾的事情有很多,可最为遗憾的是,膝下只有宋无忌和宋无忧两个孩子。
如今春燕有了身孕,更是让他欣喜万分,一是老来得子,二是觉得自己还宝刀未老。
春燕那边,也因为自己终于怀孕了,而放下了心来。
因为宋无忌曾告诉她,若想和薛氏一争高下,她手里就必须要握有自己的筹码,而孩子,就是她最好的选择。
因此,在怀了这个孩子后,春燕也变得越发的小心翼翼,生怕有所闪失。
在得知二公子宋无忧有意与薛家结亲后,刚刚显怀的春燕就特意腆着个肚子问宋长盛:“国公爷的意思呢?”
“哼,既然他们想和薛家结亲,那我就成全他们好了。”宋长盛就面色不虞地道。
前些年,薛氏还能处处以宋长盛为尊,有什么事都会问过宋长盛的意见后再做决定。可随着这两年薛家变得越来越有钱,薛氏的胆子也跟着变大了,有很多事她都是私底下办了,只有捅出篓子来,宋长盛才会知道。
一次两次的,宋长盛也就不与她计较,可次数多了,宋长盛的心里也就生出了怨念,甚至想让那薛氏破罐子破摔,随她去。
他也知道宋无忧是薛氏的心头宝,凡是和宋无忧有关的事,薛氏绝不会掉以轻心。
既然她觉得和薛家的这桩婚事好,那自己也同意好了,以免将来他们母子二人怨恨自己误了宋无忧的前程。
因此,宋长盛就让春燕帮他铺纸磨墨,回了封寥寥数言的信,只说自己在军中公务繁忙,家中的事都由薛氏拿主意便成。
薛氏原本还以为能借着宋长盛的名义回绝了此事,没想宋长盛竟是这么个态度,让她一时没了借口。
而宋无忧那边也在担心,生怕这好事会飞了一样,整天催促着薛氏回薛府去提亲。
自己之前同大嫂将话说得那么满,现在却要回过头去找人上门提亲,薛氏还真觉得自己的脸没处搁。
好在薛大太太一心要促成这件事,也就没有跟薛氏多计较,而是赶紧同薛氏商量着,看两家什么时候把亲事定下来,然后她好替宋无忧去谋差事。
薛氏见不用自己提,大嫂就主动提及了给宋无忧谋差的事,之前心里的那些别扭这才慢慢淡去。
薛家和宋家要亲上加亲的事很快就传遍了京城,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消息自然也到了宋无忌的耳中。
“呵,看来我以前还真是高估了薛氏的格局,”正坐在紫藤架下消暑的他就有些轻蔑地笑道,“果然是出自商贾之家,眼皮子竟然这么浅,那薛家除了钱财上的助力,对宋无忧可谓是毫无用处,真是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可薛家不正和内务府做着生意么?想必手里也握着不少人脉吧,怎么能说对二公子毫无用处?”赵如意陪坐在宋无忌的身旁,正拿着个镊子小心翼翼地给葡萄剔皮,然后将剥好皮的葡萄塞给宋无忌吃。
“京城里的事哪里会这么简单!那薛贵在京城混了这么些年,虽然被人尊称了一声薛爷,可真正看得起他的却没有几个!”宋无忌就一脸看好戏地笑道,“要不薛家也不会将女儿嫁给宋无忧了。”
一想到薛燕燕那刁蛮的性子,宋无忌越发觉得将来的宁国府会变得更加的鸡飞狗跳了。
不过对此,他却是乐见其成。
因此他也就心情很好地赵如意道:“过两日便是休沐日,我带你去庙里吃个斋饭吧?”
赵如意听着却是一愣:“好好的怎么想到去庙里吃斋饭?”
“因为过两天正好是我母亲的四十冥诞,我想去庙里去替她点一盏长明灯。”宋无忌就悠悠地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