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其他类型>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九百六十九章 纸贵墨贵,书就贵,读书就贵

第九百六十九章 纸贵墨贵,书就贵,读书就贵

  景泰十四年三月初三,又是一年踏春时,士子们往往会以踏青诗会的名义,前往京师附近的游山玩水之余,进行相亲。毕竟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便又到了繁殖的季节,其中西山游人如织,士子们借着大好春光吟诗作赋,仕女们在庙里烧柱香,求个美好的姻缘。
  而此时的大明皇帝朱祁玉,正在接见工部尚书王卺、工部左侍郎年富,年富前往河南巡视河道后,再次回到了京师,而这一次年富回京,将会接替王卺成为大明的工部尚书。
  朱祁玉手里拿着两本奏疏,对着王卺和年富说道:“一刀纸是一百张,七十文一刀的是黄本纸。”
  “十八枚景泰通宝,能买一斤里嵴肉,那么四斤里嵴肉才能换一刀黄本纸,纸张泛黄而有异味,不凝墨。”
  “稍微好点的本纸一刀就要四百到五百文,二十多斤的里嵴肉才能换一刀,而那最好的磁青纸(黑纸抄金粉经书用的),仅仅一张就要二两五钱银子。”
  “一斤最下等的墨,就要二百四十五文景泰通宝,一只笔,就是最差的也要三十文左右。”
  “脱产供养一个读书的人,仅仅一年,就需要四银左右,京师京营的军士,一年才二十银左右,可是京营也就只有二十四万人罢了,一个京营的军户,当差之时,最多养两个孩子读书。”
  京营军户比大明工匠要赚的更多一些,而大明工匠,省吃俭用可以养两个读书的孩子,但是大明农庄的农户,只有壮劳力,才能在不脱产的情况下,让一个孩子在社学里读书,而灯油更加昂贵。
  农庄法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半工半读,能把蒙学读完都是少数,物质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生活不只是养孩子读书,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不要钱?
  朱祁玉之所以能够对群臣吆五喝六,是他连内帑的钱都很少动用做自己的私事,因为他软饭硬吃!
  冉思娘嫁给皇帝,朱祁玉不仅一分钱没花,还捞了个聚宝盆,冉思娘皇庄药厂出产的康复新液、光悦面脂、百宝丹、养颜丹等等成药,是泰安宫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
  吃软饭怎么了?人冉思娘乐意。
  年富满是笑意的说道:“陛下,这就是臣今天来的目的,精于度数,能造作机器,力小任重,制械以供民用,以利民生的器历局司正詹忠诺,这几年,又做了一些玩意儿,臣以为值得陛下移步一观。”
  年富作为于谦的好友,当年在河南一起打过土豪的战友,从来不晃点陛下,眼下解决不了的问题,于谦从来不会开口,年富也不会,年富既然他来到了讲武堂说起了大明读书难的问题,自然是有话要说。
  朱祁玉这才了然,笑着说道:“哦,这样,献祥瑞是吧。”
  “是的。”年富非常确信的说道:“臣今天就是奏闻陛下,器历局要献祥瑞。”
  献祥瑞有着极其明确的规定,分为五种嘉、大、上、中、下,而伴随着祥瑞,需要写一篇颂,来歌颂皇帝的功绩,皇帝受祥瑞后,群臣要引证古典,再上一份贺表,皇帝再令礼部画影图形,昭示全国,最后还要专门定制专门的器具来放置祥瑞。
  这是一整套的献祥瑞的流程。
  这些祥瑞的画风五花八门,比如雍正刚登基那会儿,有人鼓噪雍正擅改遗诏、弑君篡位的风力,这种事总是越描越黑,皇家辛密更是不宜公开。
  有些个朝臣们就在清孝陵,就是顺治皇帝的坟头,种了一大堆的蓍草,作为祥瑞献给了皇帝,皇帝龙颜大悦,当场弄了个金漆织云龙纹描金箱盛放这些蓍草,以昭示自己的正统。
  献祥瑞这种事,是被大明清流嗤之以鼻的行径,而且很容易陷入幸进的舆论风波之中。
  年富马上就要履任,在上位之前,借着祥瑞表明自己谄臣的身份,表述自己的政治立场,年富这种正臣,搞这种献祥瑞的事儿,难道就不觉得无耻吗?
  不觉得,因为他知道,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因为可以推动大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若是能一直献,他巴不得每天都献一个,工部要是能每天献出一个嘉瑞来,年富做梦都笑醒了。
  景泰年间的祥瑞,不是麟凤五灵也不是景星、庆云,更非名物,而是奇技淫巧的生产工具。
  朱祁玉来到了钦天监十大历局,而十大历局的对面就是贡院和国子监,国子监的监生,看着皇帝的大驾玉辂来到门前,就知道这又是去钦天监。
  时至今日,陛下登基至今,就从来没有进过一次国子监,监生都是天子门生,陛下真的是看都不看他们一眼。
  相反钦天监,陛下倒是常去,这不,又来了。
  监生们对对面那群天文生恨得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因为国子监的监生,并不会那些讨好皇帝的技术。
  当然国子监的监生们会对别人说:他们高贵的人格,不允许他们趴在地上,讨好皇帝!
  朱祁玉下了大驾玉辂,来到了十大历局,墨翟卷着裤管的塑像风采依旧,而钦天监监正贝琳带领十大历局和天文生们行礼。
  之前的钦天监监正许敦,没有挺过去年的冬天,染疾而亡,葬在了金山陵园之内,许敦这一生都没有获得过个人奇功牌,但是他带着钦天监获得了三块集体奇功牌,朱祁玉给了许敦官葬的待遇,礼部还给了谥号,还给许敦的儿子三代降袭了一个钦天监的官位。
  贝林和器历局监正詹忠诺带着陛下走在钦天监内,来到了一架红绸盖着的机器面前,而后兴安拉开了机器。
  这台纸机甚为简单,用木料做浆桶和机架,使用了两个辊子拉伸转动的环形无端铜网。
  造纸时纸浆从浆桶中撒入铜网上,纸浆中的水通过铜网流回浆桶中,湿纸页经过小辊压水,成为半干的纸页,从机后卷取下来。
  詹忠诺用手摇动着纸浆机说道:“浆桶有单页的木板,可以将桶内的纸浆搅动到铜网过筛,而后水流入浆桶之内,继续使用,辊压机压水,加快湿纸变成纸页。”
  “这是最简单的纸机。”
  “最简单?”朱祁玉很明显听出了詹忠诺话里有话。
  詹忠诺颇为凝重的转动着纸机继续说道:“这面铜网制长27寸,宽48寸,在一刻钟的时间,可以制作四十五丈长的半干纸,一天大概可以制作五百四十斤的纸,是最简单的黄本麻头纸,是给遍布大明各地的农庄使用的,可以用畜力,可以用水力,极为简单就可以架设,铜网可以更换为钢网,虽然寿命更短,但是成本更低。”
  “每一个农庄架设一台纸机,需要五到六个成丁操作,即便是孩子也可以参与切碎麦秸秆、针叶、木叶、竹、芦苇、甘蔗等备料之事上,农庄就地取材,可以供五百户到一千户学子使用。”
  黄本麻头纸,就是逢年过节烧纸钱的那种黄色的纸,即便是如此,一刀仍要七十二文钱,农庄读书不易,能就地取材就就地取材,能节省成本就节省成本。
  朱祁玉很是欣慰,看着面前这台一丈长、三尺高的纸机,不住的点头。
  “陛下请这边来。”詹忠诺带着皇帝来到了一间厂房面前,打开了厂房的大门,里面大约有五十多步长,这才是詹忠诺要献的祥瑞,基于大明现状,既要有符合农庄小作坊生产使用的纸机,也要有符合大明大规模生产使用的流水线造纸方案。
  因为皇帝要来,工坊里哪里都是干干净净,甚至连灰尘都看不到,这是不符合工坊现状的,天子亲自视察,停下生产,打扫工坊,是一种腐朽的官僚作风。
  但从钦天监、十大历局诸官,到普通工匠,都没有任何的怨言。
  这是展示,展示他们的成果,给陛下留下个好印象,如果能够通过陛下的验收,推广全国,那是善莫大焉之事。
  “这边是备料间,所有来料在这里切麻、臼捣、洗涤、浸灰,这里是入口,这里是出口。”詹忠诺说完,工匠们开始向里面填料,蒸汽机开始咆孝,备料机开始飞速旋转,将麻、甘蔗料、秸秆等物片碎,碎料在往复运动的锤头下变成了一摊散料,而后在筛子中过水,流入了灰池当中。
  詹忠诺继续带着皇帝往前走,便到了蒸煮房,他指着并排的三架三人高的竖炉说道:“这边是蒸煮房,从备料间来料入炉内,蒸煮加入大黄、碱等助宜漂白,铜垫密封和大黄可以缩短蒸煮时间,现在一炉只需要一个时辰,而古法造纸,至少要三个时辰。”
  朱祁玉大为惊奇的问道:“你们是怎么想到加入大黄的?”
  就像是在桐油里加入姜片可以有效增加桐油的保质期,让桐油从六个月的保质期,增长到两到三年,顺利从云贵运抵松江府等地,进行造船使用。
  加入碱本身就是造纸的环节,但是加入大黄,这东西是草药,怎么想到在造纸里面加入大黄的?
  詹忠诺赶忙解释道:“一碗炖烂的大黄,可以使一个人中毒,这种毒是解刳院那边发现的,而后发现可以用于洗涤衣物,有漂白的作用,被称之为草毒,低剂量的草毒,可以刺激肠道排出,造纸时候,和解刳院沟通,才知道加入大黄能够大量节约蒸煮时间。”
  朱祁玉恍然大悟,冉思娘平素里喜欢吃一种养颜丹,一日早晚两次,一次三粒,朱祁玉之前还问冉思娘吃的是什么,冉思娘解释了下这是药厂最新的拳头产品养颜丹。
  冉思娘生了两个孩子光彩照人,不仅仅是光悦面脂,还有这养颜丹,养颜丹吃多了是泻药,吃多少的量才能排毒养颜。
  这就不得不提到解刳院的成果,大黄毒,为了研究大黄为何可以排毒养颜,解刳院整整用废了两个凌迟犯,才弄清楚了具体的剂量,冉思娘自己吃的养颜丹里,主药就是大黄毒,最主要的是,这玩意儿没有耐药性。
  为何蒸煮车间没煮料,因为那大黄毒是毒,哪怕是陛下站一站,剂量根本达不到中毒的标准,但陛下要来,就不能煮。
  因为蒸煮房没有开工,后续的工艺,便不能演示,但是机器就摆在哪里,陛下能看到,詹忠诺继续说道:“蒸煮之后,要进行碎浆、这是碎浆坊,碎浆之后除砂清洗,再过一遍大黄毒、而后入纸机,筛浆压榨,再加入滑石粉、瓷土等,凝结压榨烘干,再过轧机压光,卷纸,最后成为成纸。”
  朱祁玉看完了一圈,对钦天监、器历局的工作做出了高度认可,而后对着年富说道:“光说不练,假把式,开工。”
  “陛下…”年富低声提醒着陛下,开工可以,陛下得离开车间,想看成果可以,但是因为大黄毒的存在,皇帝在,就不能开工。
  朱祁玉又想起了当年自己在王恭厂搅拌铁水的日子,他也是正经工匠出身,这帮朝臣都把他看成瓷器,一碰就碎。
  他也没让群臣为难,今日不比往昔,那会儿大明都及及可危,他个代班的皇帝,自然百无禁忌,现在他是大明的主心骨。
  他离开了厂房,等待着第一炉纸下机。
  朱祁玉等了整整一个时辰,第一炉冒着热气的纸终于来到了他的面前,纸张细腻光洁,质量远好过了黄本麻头纸,那东西粗糙、受墨不凝、运笔不畅,但在乡间却完全够用了,面前的这堆纸,质量要是和宣德笺纸相比,那自然比不了,但也能算得是上好本纸了。
  上好本纸一刀六钱银,按大明眼下折算,四百二十文一刀,而黄本麻头纸一刀才七十二文。
  “一天可出多少此等本纸?造价几何?”大明皇帝摸着纸张的厚度,也不嫌烫,询问着刚从车间走出来的詹忠诺。
  詹忠诺既然要献祥瑞,那必然要写《颂》,他稍微掐算了一番说道:“一火伏,一昼夜,三班倒,四千钧。”
  “也就是十二万斤纸,一刀六开为二十四斤,为五千刀,人工、来料、火炭等物,以三钱一刀售卖,作坊一年半收回投入,之后就是维护机械和原料了。”
  三钱一刀售卖,是詹忠诺考虑到大量投产之后,大明纸张价格会降低,做出的保守估计。
  事实上,他们搞的这个作坊已经开始赚钱了,但历局并非官厂,所以也就是验证性的试车了半年,成本已经全数收回,之后就要移交石景厂。
  研发成本已经完全收回,可见造纸其利之厚。
  “好!好!好!”朱祁玉看着詹忠诺,不停的说好,这个大发明家来自松江府,当年倒腾出来纺车的时候,也是历经不少波澜,才到了京师。
  “这纸叫什么?”朱祁玉摸着纸张,爱不释手,他一直在振武,但是他从没忘记兴文,振武和兴文从来不是冲突,但是朝中的诡辩腐儒们,总是喜欢把这两件事放到对立面去讨论。
  詹忠诺俯首说道:“景泰纸。”
  “啊这…”朱祁玉一愣,这个命名法确实是惯例,就像是宣德笺纸以宣德命名,一直到乾隆年间,奏疏所用纸张一直是宣德笺纸,乾隆末年,官署才改澄心堂纸为奏折纸张。
  “那就叫景泰纸吧,不错,兴安,十大历局,记奇功牌。”朱祁玉笑呵呵的将放在推车上的卷纸说道:“以后讲武堂用这个了,高丽贡纸就不用了。”
  此言一出,朝鲜立刻丧失了一份支柱产业,皇帝都不用了,朝中风气一变,都会换纸。
  朱祁玉此言也是事出有因,此次平叛建奴,有些朝鲜人混在建奴之中,而且人数有数百人之多,朱祁玉颇为不喜,不用高丽纸,算是惩罚。
  詹忠诺、贝琳、年富、王卺都互相看了几眼,他们不是心疼朝鲜失去了支柱产业,陛下赏奇功牌的速度太快了。
  “挤眉弄眼什么?有话就说。”朱祁玉看着几个人眉来眼去,笑着说道。他仍然对着景泰纸爱不释手,一旦造纸形成了工业化,大明的孩子们读书会少很多的花销,哪怕是黄本纸,造的多了,穷人孩子能读书,那是多么了不得的一件事。
  年富俯首说道:“陛下,造纸是其中一件,今天要献的祥瑞还有制墨。”
  纸贵墨贵,书就贵,读书就贵。
  想要普及教育,不是拿出活字印刷术,就能改天换地,大明活字印刷术非常成熟,多数就是应急,往往刊行的书都要制版。
  王卺老了,年富又是个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贤臣,作为左侍郎,年富在石景厂炮药司起火后,石景厂总办陈有德身亡的情况下,依旧毫不犹豫的走进了炮药司。
  王卺教不了年富多少东西,就留给年富一些政治遗产,造纸和制墨,就是王卺给年富留下的坐稳工部尚书的遗产。
  “还有啊!好好好,好的很,走,去看看。”朱祁玉一乐,喜上眉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