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诗稿传遍南京城
南京,一座红砖小楼里,一个女孩正望着窗外飘零的冬雨发呆。
外面一定很冷吧?
这女孩想着。
屋里却是暖如阳春,四处墙壁都散发出蒸腾的热气,一个花梨木桌案上的兽金炉里喷吐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沁人肺腑。
“小姐,小姐,大喜了。”一个丫环跑上楼来,拿着一张纸大声嚷道。
“大喜,有什么可喜的?”女孩转过脸来,虽只半面,亦足以倾城。
“咱家姑爷成大才子了。”丫环由于激烈奔跑,粉面通红。
“咱家姑爷,你是说况且吗?”
“除了他还有谁,小姐心里哪里还有别人啊?”
“胡说,况且可不是咱家的姑爷,指不定是谁家的呢。对了,你说的喜事是什么?”
这位女孩正是左羚,她也是刚到南京,忙着接手南京、苏州这一片的药堂商铺,现在这都是她的产业了。
虽说凡事都由管家出头打理,并不要她费心劳神,可是这些事总得在心里过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各个药堂的账目,一时半会还真理不清。
她本想直奔苏州的,可是到了南京后,就被杂七杂八的事绊住了,只有先把手头的事理清了,才能去苏州看况且,反正已经在南京安家了,也不急于一时。
“咱家姑爷的诗出大名了,整个南京城里都在传着呢。”
“什么诗?”左羚也不去纠正丫环的口误了。
本来咱家姑爷这词只是左家的一些人讽刺左羚的,孰料左羚根本不在乎,甚至还很受用,慢慢她身边这些丫环也都如此叫上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左羚只读了头一句,人就痴了。
这个句子不就是写给我的吗?
拦阻我们的是什么?可不是秋风。我也不是因为人老珠黄、过气了才被抛弃,我们根本没在一起过,你真会想象啊。拦阻我们的是大明律法!
真的不能怨左羚自作多情,她的确是对况且有情,但凡有情的人,读到这样的句子,能不联想到自己吗?
尽管这首诗是况且随手抄写的,不存在专指的对象,可是任何人读了都能引起强烈的共鸣,感同身受,悲喜油然而生。这首诗之所以震撼人心,原因也正在于此。
共鸣,能与所有读者共鸣,这就是伟大作品的神奇魅力所在。
“小姐,咱家姑爷是不是想你想的,才做出这么好的诗啊。”丫环兀自帮着小姐自作多情。
不过况且真的很想左羚,不是一般的想,而是那种不敢去想、一想就感到绝望却又无法自制的渴望,如同向上苍呼唤,换来的只是空洞与冷漠。
“他来南京了?”左羚问道。
“没有,听说是在苏州写的诗,刚传过来没几天,就传遍全城了。”
“哦,你下去吧。”左羚挥挥手,心绪也如外面的冬雨,又有些凌乱。
“小姐,就这么打发人家走了,不给点赏银啊?”丫环伸出小手嬉笑道。
左羚随手打开梳妆台的一个古色古香的小抽屉,拿出一块约有二三两的银子,抛给丫环,笑道:“放你一天假,好好逛逛南京城吧。”
“嘻嘻。”丫环拿着银子,欢天喜地下去了,准备好好逛逛闻名已久的玄武湖。
况且,我来了,我说过的,不管你在哪里,我都会追随你的脚步,停留在你的身边,这就是我的宿命,也是你的,谁也躲不了。
读着诗稿,一股激情在左羚心里涌动。
“哈哈,小子,没想到棋下的那么好,诗也做的这么漂亮。你们看看,这是我师弟做的诗,他成大诗人了。”
中山王府的银銮殿上,小王爷挥舞着手中抄写的诗稿,哈哈笑着,向左右侍从展示。
“主子,你这师弟就是咱们上次保护的那位况公子吗?”一个壮健婀娜的女侍从问道。
况且若在这里一定能认出来,她是女保镖的首领,不过姓什么叫什么他始终没敢问,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正是,当时还有一些人觉得咱们保护他有些不值,怎么样,现在保出名堂来了吧。有这么个师弟,我脸上也有光,传令下去,给当时所有保护我师弟的人打赏。”
“所有人?”女侍从心里咯噔一下,这人可有点多啊。
“所有人,一个不落,赏银就从我的账面支取,省的有人又唧唧歪歪的。”
小王爷正乐着呢,还想多得瑟几句,就被魏国公叫去了,也是手里拿着一张抄写的诗稿,微笑道:“你看过了吧?”
“看过了。”小王爷脸上喜气洋溢。
“你师弟这才入门几天啊,成就这么高了,你呢,自小就受老夫子传经授业,这差距可是有些大啊。”魏国公淡淡道。
“不能这么比啊,那小子是妖孽,不是一般人。”小王爷感觉道不妙,急忙辩解。
“笨鸟更要先飞啊。”魏国公谆谆善诱。
“这……咱们功臣家又不参加科举,那么苦读书做什么?”小王爷额上有些冒汗。
“圣人之道可不是为了科举啊,诗文的核心是要阐述圣人至理,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这跟科举有关系吗?不要认为咱们功勋家子弟就是吃喝玩乐。”
小王爷偷眼看着父亲大人,心里直犯嘀咕:老爷子这是怎么了,被刺激着了?咱们堂堂中山王府也犯不着跟一个诗人较劲吧,何况这诗人还是我师弟。
“您老的教诲儿子都记住了。”他不敢抬头,腿有些发软。
“嗯,回去闭关一个月,把以前的功课都好好梳理一遍,然后等我考考你,若是过了也就罢了,若是不过关,就禁闭半年。”魏国公很平静地说。
小王爷一屁股坐在地上,心里哀嚎:混蛋小子,你害人不浅啊。
到达南京的诗稿,最先一批是由章学诚这些幕僚抄写后,连夜偷偷开启城门,让信使送出去的,早上南京城门一开,诗稿也就进城了。
收到诗稿的人反应各不相同,有的哀嚎,有的吐血,有的痴呆,还有几位成名多年的诗人看后沉默不语,慢慢站起来,把桌上的笔折断,把砚台反扣上。一边叹息一边生自己的闷气去了。
诗没法写了,前面就是无法逾越的高山,只好封笔了。
“不让人活了,这还叫我们怎么做诗啊?路已经堵死了。”南京国子监里,一个中年诗人哀嚎道。
“抄的,这一定是抄的,一个十七岁的小孩不可能写出如此惊世名作。”他马上动手,开始查找全唐诗、全宋诗、全元诗,倒是没查找两晋南北朝的,因为语言风格一看就不是那时期的。
“查,一定要查出来。”此公一头栽进故纸堆里,一首首查找。
与他有同样想法的人已经有五个人了,也是在全唐诗、全宋诗、全元诗中仔细查找。如果真的发现抄袭问题,哪怕是模仿,有一定的痕迹,他们还能喘一口气,若真是当世诗人,而且还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写出来的,他们这些诗坛大腕还怎么有脸活下去,直接跳进秦淮河得了。
有人查找的更彻底,连唐宋元的笔记野史都逐个翻查,防止有任何遗漏。
他们的感受跟普通读者大不一样,一般人只是感动、惊叹,他们眼里看到的却是一座巍峨高峰耸立在面前。
诗稿先是从苏州传到南京,马上就要传到的常州、杭州、萧山、华亭等地,很快会传遍整个江南大地以及北方各省,就像《战争与和平》出版后的欧洲大陆,当时所有小说家都吐血,都沉默,都想自杀,因为巨人托尔斯泰的出现,没法写小说了,前路已断,高山路绝。
南京国子监中心地带,一座微型宫殿式的建筑内,几个长须飘然的宿儒大德正在开会聚议,讨论的也是况且的诗稿。
“这首诗什么时候到的?”首座上一个胡须斑白的老者问道,他就是南京国子监的祭酒孟梵君。
“一个时辰前,据可靠消息,这首诗是昨天下午写出来的,咱们是第一批收到的人,这还是苏州知府衙门偷偷开启城门,连夜急送,才能这么早就送达。”一个中年教习拱手回禀道。虽是中年人,头发胡须也都半白了,显然是读书过多,心血消耗过大造成的。
“你们怎么看这首诗?”孟梵君问道。
“好,当然是好,虽然比不上李义山,却也深得义山的精髓。”一个老者赞道。
李义山就是唐朝大诗人李商隐,他的无题诗蕴含无穷朦胧意境,真正是寓不尽之意于短短的诗篇中,在中国诗歌史上,也仅一人而已。李义山代代有传人,更是开启了后世朦胧诗的先河。
这几人都是古文大家,不是诗人,感受比较客观,没有诗人们反应那么激烈,甚至过激。但也都肯定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
正如北宋文坛盟主,苏轼老师欧阳修所说:文章如精金美玉,自有定价,不待他人说也。诗歌也是一样。
“祭酒大人,这可是好苗子,一定要招进咱们南监来,不能错过。”一个教习很狂热地说道。
“好苗子,人家都成参天大树了,这样人物还愿意到咱们南监来进修吗?”另一个教习说道。
孟梵君捋捋飘拂在胸前的一部长髯,然后道:“你们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其实这个况且已经算是咱们南监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