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春满京华> 春满京华 第69节

春满京华 第69节

  四月初三后半夜,江意惜还睡得香,就听见花花突然在院子里喵喵大叫起来。
  “番茄出苗啦,番茄出苗啦……”
  它的大叫声把灼院和隔壁华院的人都叫醒了。但因为它是花花,所有人都不会怪它。只嘟囔几句,用被子捂住头继续睡。
  江意惜猴急地穿上衣裳跑出去。
  此时天还未亮,漫天繁星眨着眼睛。
  星光下,看见两个花盆里都出苗了。不是草,是苗,嫩绿嫩绿的,在夜风的吹拂下颤微微抖动着。
  江意惜也激动的不行,为这么天的盼望。
  一人一猫高兴够了,江意惜才抱着花花进屋歇息。
  三天后吴有贵来了灼院,说今天早上番茄种出苗了,他爹娘赶紧让她过来禀报姑娘。两个盆里各长出一株,两个盆里各长出两株,只有两颗种子没发芽。
  他听说这里的两颗种子都发芽了,还早发了三天,笑道,“我爹娘一直说姑娘会养花,果真。”
  第126章 都不同意
  十颗种子八颗发芽,已经非常好了。
  但花花非常不满意,少两株秧子就要少结好些果。它掰着小爪子算,发芽的十株能结多少果,它吃多少,多少留种明年种……
  江意惜希望扈院那八株番茄都长得好,拿了半桶洒了“营养水”的肥料交给吴有贵,说是她收集的渣肥,拿回去给那八株番茄苗和几盆珍品花施肥。
  晚上江意惜又带人做了一些水晶玫瑰糕和补汤,吴有贵回去的时候,带一些给李珍宝和孟家庄。
  老国公这段时间主要住孟家庄,孟辞墨偶尔也会回去。
  江意惜想把那三位的身体调养得棒棒哒。特别是老国公,哪怕将来会再次受伤,也不能丢了性命。
  顺道多做了一些,孝敬了老太太和大房、三房各几块点心,老太太多一盅补汤。
  次日是四月初七,江意惜早饭后带着水灵去了郑府,还带了四食盒玫瑰水晶糕和两罐补汤,一半送郑府,一半送大长公主府。
  虽然江意惜不愿意跟大长公主走得太近,但老太太那个慈祥的眼神江意惜一直记得。偶尔想起,她的心总有些不踏实。
  这种感觉让江意惜很纳闷,不知何故。分析来分析去,觉得或许啾啾是郑吉送的,郑吉又是大长公主的儿子,自己喜欢啾啾,对老太太的感情也就有些特殊了。
  马车到了郑府角门,她还没有下车,一个等在角门口的清秀小厮笑道,“江二姑娘,我家老太爷、夫人、三姑娘都去了大长公主府。夫人说,请江二姑娘直接去大长公主府。”
  江意惜一喜。连郑晶晶都去了大长公主府,说明小姑娘的眼睛彻底好了。
  她掀开车帘问道,“是大长公主府有什么喜事吗?”
  若有喜事,只拎几盒点心或是两罐补汤好象不太好。
  小厮笑道,“那倒没有,只是大长公主身体有些不爽利,主子们去看望她老人家。”
  江意惜对马车道,“去宜昌大长公主府。”
  宜昌大长公主府离这里只有两条街,没多久就到了。
  门房已经得了嘱咐,听说是江家二姑娘,马上打开角门,又请江意惜和水灵坐上骡车,去了大长公主住的千禧堂。
  厅堂里,郑老驸马和郑老少保坐在罗汉床上下围棋,郑婷婷、郑晶晶在一旁低声说笑。
  西侧屋里,长公主斜倚在美人榻上,何氏和谢氏坐在两边。
  谢氏低声道,“那日,孟大夫人跟我解释,孟二公子年纪还小,为了更有把握,才没参加今年春闱。又夸婷婷长得俊,爽利,心正……这次的话递得更明显了。可玉儿回来说,吉弟也不同意……”
  这一年来,成国公和孟大夫人几次暗示想让郑婷婷当自家儿媳妇。郑老少保和郑统领、谢氏也都喜欢孟辞羽,愿意结这门亲。可郑老少保跟孟老国公说起这事的时候,孟老国公却模棱两可,态度不明。
  郑家猜测或许孟老国公这个当家人不太愿意这门亲事。他们有些猜不透原由,便写信寻问郑吉。郑玉回来明确说了郑吉的意思,郑吉不同意。还说,除了孟大夫人的两个孩子,郑家的子女跟孟家哪个子女结亲都成。
  之前郑家人对孟辞墨没有多少印象。即使偶尔会在孟家庄看到孟辞墨的郑副统领,也只是觉得孟辞墨长相极好,可惜眼睛瞎了。后来皇上封孟辞墨为五团营的参将,郑家才对孟辞墨重视起来。
  可郑玉这次回来后,把孟辞墨夸上了天,说他睿智有韬略,文武双全,有军事天赋……不止郑玉跟他玩得好,郑吉也极欣赏他。
  郑家人便品过味来,应该是孟辞墨跟孟大夫人不合,而老国公、郑吉都站在孟辞墨一方。
  虽然大长公主生儿子的气,但不知何时起愿意听儿子的话了。
  说道,“既然郑吉也不同意那门亲,就找借口推了吧。孟老国公和我儿都排斥这段姻缘,定有原由。本宫有些寻思过味来,问题应该出在付氏身上,她若真的贤惠,怎么给孟月找了那么个刁钻婆婆。若婷丫头摊上个面慈心苦的婆婆,就可怜了……辞羽那孩子还是不错的,明确拒了,莫耽搁了他。”
  先谢氏还有些舍不得,总觉得孟辞羽出身好,才貌双全,是难得的好女婿。公爹和男人听了郑吉的意思后不同意那门亲事,她便来探听大长公主的意思,见她老人家也这么说,只得绝了那个心思。
  郑家老哥俩很早就分了家,但两兄弟、两家人相处得非常好。
  说完了郑婷婷的亲事,又开始说郑玉的亲事。
  谢氏气得骂人,“那个不省心的,我提了好几家姑娘都不愿意,说要熟悉公务后再想这事儿。”
  她不好说的是,儿子不许她擅自定下,她就真不敢擅自定下,怕儿子跟郑吉一样跑出去不着家……
  大长公主也想到那个不省心的儿子,余光扫了儿媳妇一眼,不好多说,叹道,“这事儿不急,等玉儿也满意了再说。”
  何氏低下头,面无表情。
  正说着,门外的丫头禀报,“江二姑娘来了。”
  江意惜被丫头直接领进来,郑晶晶迎了上去,“江二姐姐,我的眼睛完全好了,伯祖母都夸我是最最俊俏的小娘子。”
  江意惜牵着小姑娘的手,先给正在下棋的老驸马和郑老少保屈膝行礼。
  两个老头都放下棋子望向她。
  一个略黑威严的老头笑道,“江小丫头忒能干,小小年纪就会治眼疾,比那些御医还强。老夫谢谢你了。”
  这位是郑老少保。
  江意惜笑道,“不敢当。”
  郑老驸马面白微胖,非常和善的一个老头。
  他又笑道,“老夫没少听孟老太师夸江小丫头,知书懂理,温婉贤惠,还会养花,善美食,会治病……上年在我孟家庄看了那盆‘天女散花’,养得极好……”
  江意惜被夸得脸更红了,笑道“驸马爷过奖了。”
  郑晶晶急得不行,拉着江意惜看她的眼睛。
  郑老驸马挥手笑道,“你们自去玩吧。”
  第127章 求而不得
  江意惜把小姑娘牵到窗下,仔细看她的眼睛。
  水润的大眼睛里,两个眼珠像黑宝石一样镶在眼睛中央,又圆又亮。
  江意惜惊喜道,“呀,真的痊愈了,好漂亮的眼睛。”
  郑晶晶笑得眼睛弯了弯,又赶紧瞪得溜圆,生怕别人看不到她的眼睛。
  逗得江意惜和郑婷婷大乐。
  两道清脆的笑声传去东侧屋,如阴霾的天空一下透过一缕阳光。
  大长公主说道,“多好听的声音,可惜这种笑声府上都少有。”
  江意惜被两姐妹领进来,给大长公主和何氏、谢氏行了礼。
  老太太精神萎靡,厌厌斜靠在美人榻上。何氏也明显憔悴了一些,笑容不达眼底。
  谢氏拉着江意惜的手笑道,“谢谢你,我家晶晶的眼疾总算好了。等你成亲的时候,我会陪送一笔嫁妆。”
  家里的谢礼都准备好了,谢氏才想起江意惜是孤女,江老太太和江伯爷的风评都不好。再多的礼物送去江家,到了小姑娘的手上也不知能剩多少。就决定添妆,添妆江家总不会扣下。
  江意惜红了脸,不好接话,把带的玫瑰水晶糕和补汤拿出来。水晶糕这时吃,补汤拿去小厨房煨着。
  大长公主拿着水晶糕咬了一口,说道,“这点心又俊又好吃,竟是比御膳房做的还香。”
  江意惜笑道,“孟祖父说我跟花和美食有缘……”
  大长公主又上下打量江意惜一眼,羡慕道,“还是闺女好,听话,贴心,温温柔柔,怎么看都舒坦。再手巧些,嘴儿甜些,会养花,会做美食,哎哟哟,长辈可是享福了。”
  何氏也笑道,“可不是,都说闺女是娘亲的小棉袄。唉!”
  她是真想再要个闺女。可是……
  大长公主也叹了几口气。自己肚皮不争气,何氏的肚皮也不争气,两代女人都只生了一个独子。当然,更气人的是那个儿子,跑出去不着家,儿媳妇想生也生不出来呀。
  婷婷大多时候住在公主府,也跟她们亲厚。可谢氏一来,两母女虽然举止上不算亲热,还比较刻意保持距离,但那种不自觉流露出来的默契是掩盖不了的。无论何时,亲生的就是亲生的。
  晌午吃饭,男人一桌,女人一桌。因为有江意惜这个外人,中间还隔了道屏风。
  两罐补汤一桌一罐,众人都说极其鲜美。谢氏等人见几位老人家喜欢,便没多喝,留着他们晚上继续喝。
  饭后,几个老人和身体不好的何氏要午歇,谢氏在厢房歇息,郑婷婷把江意惜和郑晶晶请去了自己在这里的院子。
  既然江意惜来了,就再给郑晶晶针灸一次,最后一次。
  等针灸完郑晶晶去歇息,郑婷婷才讲了自己的郁闷。
  大哥已经被安排在御林军,任四品中郎将,这本是大喜事。可因为大哥的亲事,母亲和父亲这几天又被气得不行,母亲还哭过。说像大哥那么大的后生,别人都生娃了,他连媳妇都不想找……
  郑玉的亲事江意惜不好多嘴,只静静地听。
  末了说道,“郑副统领和郑夫人真好,并没有逼迫郑大哥娶不喜欢的姑娘。”
  郑婷婷摇头道,“逼了。我哥被逼急就吓唬他们,若敢擅自定下他不愿意的亲事,就跟吉叔一样跑去边关。我爹娘就不敢逼了。”
  江意惜想到那天在郑府听到的话,原来郑吉是因为不喜欢母亲硬给他定下的亲事,才不愿意回家……
  她也明白了何氏为何眼神平静得像尼姑,因为没有了期盼。
  不过,江意惜觉得何氏的平静应该是强力压制着情绪的。若真的平静的没有任何期盼,也就不会忧思成疾了。
  江意惜对郑吉更好奇了,没想到名震四海的大将军还被情所困。觉得他是个悲情人物,求而不得,只得溜之大吉。何氏也是个悲情人物,不得丈夫喜欢,只能独守空房。
  人世间有太多彼此不睦的夫妻,还不是凑合着过。像他们这种极端的,好像只有话本里有。
  江意惜又问,“郑将军心悦的姑娘嫁人了吗?若嫁人了,他死了心,也就不会太难过。”
  郑婷婷道,“好像死了,所以吉叔才那么生气。”
  之前她不太清楚长辈这些事,还是在郑玉回来后,谢氏跟儿子发生矛盾,气得跟丈夫哭诉时说了一些旧事,被她听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