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科研致富 第32节
但是庆幸,她有一个温暖的家。
她低头看了一眼外婆抓着的她的手,因为担心她的手冷,她一边手抓一个娃,想给她们暖手。她老说她们两姐妹,“气血这么低,我一个老人家的手心都你们俩小姑娘的热。”
“外婆,如果有钱了你想干嘛?”
秦阿娟听见秦宝珠这么问,她也将头转了过来,看向李玉凤,也想知道外婆会怎么说。
“钱啊,等咱们家有大钱了,当然得存着,以后给你们两姐妹做嫁妆。娘家家底丰厚,嫁出去夫家才不敢轻易欺负你们。”外婆似乎想都没想一样,直接就脱口而出了。
秦阿娟:“那我要是不嫁呢?”
“你要是不嫁,外婆就走得不安心。年轻的时候,一大堆小姐妹可以陪你。那别人都结婚了呢?别人各个都有家庭有小孩,都会有自己的生活要忙,她们尚且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你老了,孤零零一人,生病了身边都没有一个人陪着,你说我怎么走得安心。”
秦宝珠知道,外婆说的是她自己的心声。外公因为战乱的时候,早就失踪了,除去留下一个孩子,什么都没给外婆留下。
这么多年来,外婆也和自己家的亲戚没什么联络了。
当年她为了嫁给外公,是和家里断绝了关系的。
秦宝珠微微笑了笑,哄着外婆,“行,以后赚了大钱,就交给外婆安排。”
这会,车子到站了。因为前排的车门被外头的冰块冻得打不开,所有人只能从后排下去。
李小六的爷爷又拎起那些废品拖着下车,车子没有停稳,晃了晃,他抓住了李小六的胳膊,却被他甩开了,这会他的目光刚好与秦宝珠的目光对上。
他的目光里丝毫不曾掩饰出惊讶以及羞愤,后头他爷爷还喊着:“小六,慢点,车子还没停稳,小心别摔了。”
听见爷爷这么吩咐后,他恨不得立马就能用手拉开后门的车门。
秦宝珠见这大冬天的,他耳朵都通红通红的,再也不敢往她这边瞥上一眼。
等车子停稳后,她扶着外婆就下了车。这会只看到他爷爷一路想追上他的步伐,他却迈开腿,百米速度跑没了人影,只留下老人孤零零在雪地上的身影。
街上覆盖着厚厚一层雪,因为下雪天,铁通车开得也极慢,所以几人到的时候也有些晚了。
集市里的小店铺还是有开门,十分喜庆,一眼看过去,街面都是红彤彤的。有些炮仗的红衣散落在街面。
雪应该刚被他们清扫过了,但是却没有什么人流量。
秦阿娟带着外婆在四处看着,几人来到秦宝珠说的那条街后,果然那个老爷子没有在摆摊。
幸亏那天她多问了一嘴,身后的屋子是不是他的家来着。
于是,她敲了敲大木门,瞧了大约有三分钟,才有人来开门。
来开门的果然是那老爷子,他一见秦宝珠的脸就想起来了,因为她长得实在漂亮,所以也想起了那日答应她的事情。
“小姑娘,你来啦?”他朝后看了一眼,还有个老太太和另外一名小姑娘的,那姑娘的眉眼和她长得很像,一眼就看得出来是亲人。
“快进来吧,今天雪太大了,在外头坐不住,也没什么人来买东西,我就把东西搬进来了。”
进了院子之后,就连外婆都禁不住愣住了,里头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根本就不像是有人生活的样子一样。
进门有个大口子的水井在右边,里屋就一张桌子和凳子,其他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老爷子似乎也知道她们在看什么,也有些无奈,“我一个老头子,能活着就行,也不求什么,平时做点小买卖,赚得也不多,也就和它相依为命了。”
说着用手指指了指他脚下趴着的那条狗,这条狗也算乖,见了她们这些个生面孔,也没有吠。
秦宝珠看了地上那条小白,被养得“珠圆玉润”的。老爷子却十分瘦,可见他确实对这条狗不错。
她见时间也不早了,忙从袋子里掏出工具钳子那些,看着他将电视机都堆放在地上,觉得有些不妙。
她忙招呼,“快把这些机器放到桌子上去。”
老爷子似乎有些不解,“怎么了?”
“地上潮湿,不能这样放的,一旦通电,很容易就会主板短路。”
于是,几人合力,将那些个电视机和收音机抬起,在了桌上和凳子上。
秦宝珠掏出工具后,就利落地开始拆开电视机。她动作熟练,技术看上去就像是老师傅一样,看呆了旁边的三人。
本来外婆见她要打开的时候,还劝了一下,“宝珠,要不,不弄这个了。要是彻底弄坏了,可怎么整?”她就是担心把别人的给整坏了,别人要她们赔钱。
还是秦阿娟劝住了她,“外婆,要不我们先出去逛逛,别在这里打扰宝珠了,我们先把东西买好了,再回来。”
外婆一想也是,时间也不早了。再晚点就怕小店的东西要涨价了。越是临近年三十的东西,就卖得越贵。但是等到年第三十来买的话,价格又不一样了。
年三十是最低的价,因为过了这天,再想卖就得等一年了。可一年的时间太长了,尤其这雪天,像炮弹这些一旦受潮,火.药都潮了,芯儿就点不着了。
秦阿娟虽然也有些担心秦宝珠,但是她相信她既然开口有信心做这事,她相信她是能办到的。毕竟,她连她会做游戏的事情都不知道呢。
她唯一担心的是她独自一人和这老太爷在屋里的,虽说不怕一万,但是就怕万一啊。
她想了想就说:“这里头也有些闷的,要不这大门就打开吧,大爷你觉得呢?”
老爷子也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他有些尴尬地抹了抹他稀疏的头发,忙点头,“嗯,好的好的,把门打开吧。”
秦宝珠没有管他们,她手里的十字螺丝刀拧得飞快,眼见着一颗又一颗的螺丝被她拧了出来,她小心拆开着外壳,外壳有些脆了,一定得小心地移开,不然容易掰碎。
一打开里面,不仅秦宝珠有些傻眼,就连老爷子都有些愣住了。
里面竟然塞的都是石条,显然两个人都没有料到会是这样一个局面。
难怪刚才抬上来的时候,她就觉得有些不对,比普通电视机的分量重,而且里面总觉得哐当哐当的,她那会还以为是里面的零件松了。
两人沉默了一会,他开口说:“没事,我也没什么损失,反正都是从废弃厂捡的。”
他说这话的时候,显然是有些失落的,他昨晚还想着这小姑娘说不定真的会修,要是修好了,得卖多少钱。
秦宝珠又打开了一台,发现还是塞的石头,大抵猜到了为什么会这样。应该是厂里的人以报废的名义将厂里的电视机废弃了,却置换了里面好的零件。
这样等于是贪污厂里的财产,就在拆第三台后壳的时候,他俩都意外发现,这一台竟然是有零件的。
老爷子脸上一喜,也跟着蹲了下来。
秦宝珠把主板和显示屏的排线分别给拔了下来,卡槽里全是水。不知是回潮弄的,还是本身电视机里就浸过水。
秦宝珠见状甩了甩手上的卡槽,用嘴巴吹了吹,也不敢用抹布擦,一旦有纤维残留在上面的话,通电也是会短路的。
她吹了几口后将水珠子甩干后,问老爷子:“有橡皮擦吗?”
他想了想,屋子里有是有,得找找。
于是,秦宝珠先把它们倒扣放在桌面。她问他:“老爷子,你之前通过电吗?这些电视机。”
“通过的,我一开始还想着有好的,就都通过,只有一台是有画面的,其他都不亮的。”
这会,两人都明白了,那些不亮的根本不是坏了,而是里面全都是石头块啊。
由于现在不能通电,所以秦宝珠只能问老爷子,“那你那会通电后,电视屏幕显示的是怎样的呢?”
希望他还能记得,庆幸老爷子没让她失望。
“就是一块块的,屏幕上一大块一大块的色斑。”
他说了以后又补充道:“我本来想着能将就的看,但是别人都不愿意买,我想着修好了,我再倒出去,能赚多点。”
秦宝珠一听他这样说就放心了,“老爷子,那你可捡到了啊,这里头的零件都是好的。只是这线板和主板连接有问题,所以才会出现色斑。”
老爷子一听她这么说,有些不敢置信,“你没骗我吧,那样子了,还真的是好的?!”
“当然”
“那要怎么修呢?”
“你把橡皮擦给我。”
他回里屋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块,看得出来已经很久了,整块橡皮都发硬了,氧化成土黄色了。
她用力在主板上上上下下擦了一遍,又将排线上的胶线小心翼翼再过了一遍。
“老爷子,有电风扇吗?”
“有”
见他趴着从床底下拖出一台小小的电风扇,全是灰尘。只能将电风扇的罩子先擦了一遍,等灰尘擦得差不多了,秦宝珠通上电后,让电风扇吹了一会后,再转向吹电视机的零件。
电风扇一开动,整间屋子变得更加冰冷了。
老爷子也有些不好意思,屋里根本不会有客人来,多余的玻璃杯都没有。
他拿了一个大碗,装了碗热水示意她喝,秦宝珠却摇摇头,“不要紧的。”
她低头瞧了一眼零件里的情况后,就关了电风扇,这会觉得鼻子痒,侧头打了一个喷嚏。
大爷似乎想起什么,匆匆忙忙就跑出去了。
秦宝珠也没有在意,独自一人忙活着,慢慢将部件就都装了回去。
通电的时候,外婆和姐姐都回来了,手上提了很多红纸和大大小小的筋条。筋条是用面粉放入油锅里炸过以后,再沾上了白糖来吃。
外婆特别喜欢吃这个,但是自己在家是基本不做的,好不容易过一次年,姐姐硬是要给她买,她才同意了。
两人回来,见秦宝珠确实有模有样地在摆弄着,都觉得新奇。
“小妹是不是和爸爸学的,弄起来确实有范儿。”
外婆特别自豪,觉得自己的外孙女似乎懂得很多。就在电视机通电之后,上面赫然出现的就是郎平潇洒扣球的那刻。
老爷子也回到了屋里,他手上拿着一大块姜块,他的目光在看到电视上的画面时,激动得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好了?电视机病好了?”
外婆自豪地说:“好咧,你看画儿都出来了。”
姐姐显然也十分高兴,也觉得妹妹很厉害。
老爷子从口袋里掏出了10块钱,想塞给宝珠,她却不肯收。
“老爷子,说好了的,我只要用一下你们家的电,钱不需要。就当是电费好了,还得借这电视用用。”
老爷子拗不过她,也就不塞钱了,他知道,就算用上几天的电都不可能花得上10块,明白她是不想要。不过,话说回来,他也很好奇,她究竟要拿这电视机做什么?
由于电视机是大功率电器,必定是需要走地线的,如果用排插接入的话,一定会烧掉线路。
幸亏,门口就有一个接了地线的插座。原来平时老爷子会在这里插录音机听,因为屋子里的信号不好,加上他摆摊的话,喜欢在门口播收音机,所以几年前就找电工在门口安了一个插座。
这会几人合力将电视机抬了出去后,门口的街道一个小商贩都没有,除去店铺里零星的客人。
门前的雪花又积了厚厚一层,秦宝珠看着冷清的街道,连前天在小饭馆里吃面的小孩子们都没有出现。
外婆也有些担心,“怎么办哟,人都没有,要不,我们买点鞭炮在门口放,吸引一下人?”
秦宝珠匆忙拦住外婆,用鞭炮声还不如直接播收音机。
但是不需要,她自信地一笑,打开了电视机,熟练地接上秦阿娟递过来的小灞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