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341节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341节

  这也是为什么辽东大战时,朱燮元将大同军顶在前面的原因。
  刚出了城门,感受到刺骨的寒意,骑兵有些后悔没有加上一件棉衣,正要回去,却是忽然想到什么,拨马出了镇城。
  临走前,城头的一名把总还热切的打着招呼:
  “这样的天气? 也要出去哨探吗?”
  “你倒是轻快了? 在上头躲着就行,爷可就惨了? 还得出去找什么蒙古人!真是的? 怎么可能会有蒙古人啊!”
  骑兵没回头,带着满腹牢骚远去。
  “害? 这样的鬼天气,若不是将军下令? 谁愿意出去!我在这站着都感觉冷? 别说他们骑马的了…”
  出人意料的,城头把总没觉得什么气愤,反而是一副我理解的表情,看着那些出城即面向各方向的骑兵们背影几眼? 然后搓了搓手? 缩缩脖子,赶紧退回了墩内。
  那名骑兵在城外兜兜转转,并没有走远,找个地方蹲了约莫半个时辰,直接回了大同镇城。
  他来到将军府? 小声向正在用饭的几名守将汇报道:
  “启禀将军,外头风雨很大? 没见到蒙古人马队的踪迹,应该是向东去蔚州了。”
  石永贞有些意外? 拿起水喝了一口,蹙眉道:
  “前日的塘报说蒙古人已经突破边墙? 镇虏卫指挥使死难? 我还怕是往镇城来了? 莫不成是去宣府了?”
  骑兵的心里毕竟有事,回来前早想好说辞,赔笑说道:
  “小的也不知道,该探的地方都仔细看过了,确实没有见到蒙古人马队经过留下的痕迹。”
  “这几日将军也知道,连日的阴霾,昨夜至现在又下了大雨,小的出镇城时,只见四野寂寥,连个人影也没有。”
  “回来的时候各门依旧平静,一直没有异常情况发生。”
  听他说的这样仔细,石永贞心神稍稍安定一些,的确,这样的大雨天,既不利于行军,也不适宜攻城。
  蒙古人去没去宣府还不知道,但是看起来,至少今天蒙古人是不会再来镇城了,等到张万邦回来,这事就不归自己管了。
  想到这里,石永贞挥手让两个部将退下,各去巡视,自己忽然犯困,高枕无忧地上床睡觉去了。
  下午,镇城四处忽然起了喧闹的呼喊。
  “蒙古大军杀进镇城了!”
  “跑啊,快跑啊!”
  正在巡城的部将这时候仿佛明白了什么,赶紧将这个情况飞报了正在睡大觉的石永贞。
  石永贞此刻也被这些愈发吵闹的声音惊醒,不等家丁进来,腾地起来拿起立在床边的佩刀,披挂上衣甲,飞速窜出房门。
  这一出门,正和赶来报信的家丁撞了个满怀。
  石永贞猝不及防,险些被这精壮的家丁撞翻在地上,他踉跄退了几步方才站稳,喝一声道:
  “慌什么!又不是蒙古人攻城!”
  那家丁也顾不得方才的莽撞罪过了,忙单膝跪在地上,抱拳喊道:“禀报将军,正是蒙古人攻镇城来了!”
  石永贞一愣,然后直接狠狠抽了自己几巴掌,这可真是乌鸦嘴,蒙古人居然真的来攻城了。
  他稍一定神,看着被吓到的家丁道:
  “早晨的探报不是说没见蒙古马队的踪影吗,怎么下午又来攻城,负责探报的是谁,本将非要以渎职罪斩了他!”
  家丁连连摇头,石永贞也知道,城中现在只怕是乱了,找人也不是要紧事,当务之急是挡住蒙古人。
  大同镇城,九边之一的镇城,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被蒙古人围困或者攻陷的局面!
  要是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只怕是要遗臭万年了!
  “快说,有多少人马?”
  “黑压压一片,数不清!”
  “备马,快备马,本将要登城!”
  天渐渐黑下去的时候,目前留守在大同镇城,这个大同镇权利中心的最高军事将领石永贞终于出现在东门城楼,这个最需要他的地方。
  部将此时握着刀的手略微有些颤抖,喃喃道:
  “太多了,密密麻麻怕是要有十几万人…”
  这个时候,天色还没有完全暗下去,东城的光鲜很好,可以一眼望到很远的地方。
  石永贞走过来,一手扶垛口,闻言喝道:
  “胡说!蒙古一共才多少人,用十几万人入关劫掠,他的本部不留一个男丁不成!”
  “我看,最多几万人而已!”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就算来攻城的只有几万蒙古人,他们的人数却还是比只有一万多明军留守的大同镇城人数要多了太多。
  石永贞极目四望,只见还不只是东城,南西北三面也都被无数的蒙古骑兵团团围住。
  夕阳投射下闪烁着寒光的塞外弯刀,天空上比雨点还密集的箭雨,旗幡招展的蒙古马队,都看得他这个未谙战事的参将心惊肉跳。
  第四百五十八章:镇城不容有失
  原本这个时候在此处眺望,看见的该是一番绝佳美景。
  夕阳中的雄关重镇,石永贞眼前的景色也的确美不胜收,只可惜现在不是远眺观景的适宜时机。
  最让他吃惊的,是蒙古大军中隐约可见的那顶大纛。
  虽然没怎么经历战事,可石永贞毕竟是久居边关的将门子弟,自幼便识得蒙古各部首领的旗帜,毫无疑问,眼前是察哈尔部林丹汗的旗帜。
  他心中骇然一凛,蹙眉道:
  “林丹巴图尔也来了,难怪这些蒙古人如此凶猛,不要命似的围城来攻,都是想着在他们大汗面前表现一番吧!”
  言罢,石永贞转头望向城内。
  冷笑连连的话语中,透露着的是极度的忌惮。
  此刻的城内,已然是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绷。
  一名部将来报,说是指挥兵丁抓了一批又一批寻衅滋事的青皮,城中暂时重新安宁下去了,可谁都知道,这种安静只是暂时的。
  一旦蒙古人开始攻城,街市中巡逻的兵丁都要调到城头作战,那个时候,仅凭有司衙门的差役,是看不住城内的。
  内外夹击,又是这样的人数劣势,实在难以守住镇城。
  大同镇城鱼龙混杂,有无数人想要把这里搞乱,然后趁乱捞一笔属于自己的财富。
  乱世,永远是一些人最喜欢的时候。
  城内已经如此,城头的气氛就更加紧张了。
  把守城楼的明军兵士们已默默将刀拔出鞘内,将箭簇上弦,火炮和火铳,滚木和巨石也都准备齐全,严阵以待。
  石永贞看得出来,一股恐惧感正逐渐弥漫在城头。
  有些人甚至还没等蒙古人攻城,就已经掩饰不住心中的惊慌、畏惧,浑身都在不断的发抖,似乎随时准备拔腿就跑。
  这也难怪,大同镇最精锐的部队就是总兵张万邦的本部两万多人,其余的卫所兵根本没怎么经历战斗,平日里的操训也不是按部就班。
  眼下留守大同镇城的? 多还是一些老弱病残? 养尊处优惯了,哪里见识过这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真实阵仗?
  “呜呜呜——”
  就在这时? 大同镇城的四面响起了嘹亮的角声。
  所有人心里都是咯噔一下? 来了!
  随即,四面围城的蒙古骑兵开始动作? 城下早已准备齐全的蒙古部族扛着简易制作的云梯开始猛攻。
  为数众多的轻骑兵们在城外开始画圈打转,令人恐惧的马蹄声伴着陡然间腾起的尘土? 不断震撼着整个城关。
  天空上一刻不停的射下箭雨? 密密麻麻的插满了城楼。
  这些箭雨的来袭,让守卫城头的明军不得不找地方躲躲藏藏,趁此机会,察哈尔部的部族越过护城壕沟? 把云梯架在了城头。
  刚一开打? 蒙古部落的人数优势尽显,明军的处境已经极为艰难,接连不断的箭雨,让所有人都抬不起头来。
  ......
  雷公山脚下,几名披着红色衣甲的骑兵驻足不前? 为首一名将领拿起单筒千里镜,仔细观察着镇城上的动静。
  仅仅目测? 就不难发现远处的战云密布,尘土飞扬? 二十里外也能感受到脚下由于大批骑兵跑动起来的微微颤动。
  大同镇城上空,正有滚滚黑烟升起。
  这名将领蹙了蹙眉? 然后放下千里镜? 很显然? 镇城遭到蒙古兵的围困了,看这样子,数量还不少。
  大同镇城在万历年间经过一次大规模修缮,垛口三千,敌楼环绕,即使在九边之中,也是一个极其坚固的重城。
  要向攻取大同,以蒙古人的军械,就算占据人数优势也应该不会那么容易才对。
  看起来还有时间决定如何行军……
  想到这里,他策马转身,下令道:“回去禀报镇台,就说镇城已遭蒙古人的围困,不过看样子应该是才被围不久。”
  “是!”
  骑手在马上抱拳接令,转身疾驰而走。
  三里外,一处临时营地,旌旗招展,正有约莫四五万数量的明军在此扎营,几名西路将领的将旗,环绕着大同总兵的张字大纛。
  张万邦与诸将领本来是奉旨在西路集结兵马,可这个时候,却是在东路起了战事。
  白羊口被破,镇虏卫失陷,而镇虏卫距大同镇城仅三十余里,蒙古骑兵可朝发夕至。
  张万邦没有办法,只能率领大军驰援镇城。
  有明以来,莫说是九边重镇失陷,就连被围的情况也没有几次,要是这种事发生在自己头上。
  莫说朝堂上对自己的口诛笔伐,张万邦自己也会觉得愧对天启皇帝的信任,没有必要在大同总兵这个位置上待下去了。
  “你们看,整个镇城立于平原,蒙古骑兵居多,而我军步兵为主,要是就这么驰援过去,势必要引起西路哨骑的注意。”
  张万邦与诸将领聚在地图边上,指着大同镇城周围,说道:
  “到了那个时候,林丹巴图尔只需要派遣一部分骑兵过来,就能轻而易举的在平原上将我们阻挡或者击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