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六百一十九章 铜雀春深锁众美

第六百一十九章 铜雀春深锁众美

  邺城,燕王府。
  身着王服的刘备,雄姿昂然的端坐在那里,灰白的脸上,时隐时现着些许得意。
  如今的刘备,就坐在袁绍曾经坐过的位子上。
  你四世三公的袁绍,能自称魏王,我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照样也能称王。
  而且,我这个王,还是当今天子御诏所封,比你袁绍那个魏王,更名正言顺。
  如今之天下,看谁人还敢再笑我刘备是织席贩履之徒!
  心中神思之际,刘备是越想越得意,嘴角的那一丝阴冷的笑意,也愈发浓重。
  正自得意时,殿外侍军来报,汉廷的谒者陈群,已然抵达,如今正在殿外候见。
  刘备收敛了得意,命叫宣入。
  片刻后,再次出使邺城的陈群,趋步入殿,口称拜见“燕王殿下”。
  耳听着曹操的臣下,这般恭敬的呼自己为“殿下”,刘备心情愈佳。
  几番客套后,刘备便问陈群此来,所谓何事。
  陈群便挑明了来意,言是奉了曹丞相之命而来,想要与他刘备约定同时出兵,南伐颜良。
  南伐颜良……刘备的脑海中,霎时间浮现出了梁国惨败的情景,浮现出了自己被逼无奈写下休书的那屈辱的画面。
  一股压抑已久的愤怒,油然而生。
  “颜贼自立为王,实是大逆无道,今大王扫平幽燕,全据河北,已无后顾之忧,正当挥师南下,一举荡平颜贼,为国家,为天下黎民百姓除此暴夫才是。”
  左首陪坐处,诸葛亮语气慷慨,似乎迫切的想促使刘备南征。
  刘备心中的怒火,给诸葛亮点得愈烈,心中隐然产生了一股大义凛然,替天行道的正义感。
  便在刘备蠢蠢欲动时,右首陪坐的司马懿,却道:“大王虽平定幽州,但塞外的乌桓等胡虏尚未臣服,东面袁谭逃到辽东,与公孙康联手,亦为隐患。而那颜贼新得益州,声势正盛,臣以为,稳妥之见,大王当不急于发兵南下才是。”
  司马懿颇为冷静,而且他的态度,跟诸葛亮截然相反,显然是在唱反调。
  而原本蠢蠢欲动,妄图一战的刘备,听得司马懿这一番劝言,怒火很快就平伏了下来。
  沉吟片刻,刘备目光转向了陈群:“陈长文,本王仲达军师的话,你也听到了,非是本王不起兵南下,只是眼下时机尚未到,你就回去转告曹孟德,联手讨颜之事,本王既然答应了他,就绝不会反复,不过,却不是在此时,你让他耐心等一等吧。”
  诸葛亮还待再劝时,却没想到刘备因司马懿一席话,就早早的下了决定。
  话到嘴边的诸葛亮,只能生生的又咽了回去,转目望了司马懿一眼,眼眸闪过一丝忌惮。
  司马懿却神色如常,一副大公无私的沉静之状。
  那陈群眼见刘备不肯出兵,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拱手应诺。
  公事谈罢,陈群当即请辞,刘备却转色笑道:“长文啊,本王与你也算旧日主臣一场,今你难得来一趟邺城,岂能这么轻易就回去,陪本王喝几壶好酒,好好叙叙旧再回长安不迟。”
  早年刘备从陶谦手中接收徐州之时,陈群即为刘备的部下,后刘备派其去许都时,陈群才为曹操所征辟。
  说起来,刘备也算陈群的旧主,这也是陈群为何敢挺身而出,自请为曹操做使者的原因。
  眼见刘备兴致甚好,陈群拱手一笑:“大王既是如此盛情,群自当恭敬不如从命。”
  “甚好,甚好,走,咱们后园子里去说话。”兴致大好的刘备,携起陈群,大笑着步出殿外。
  诸葛亮与司马懿二人,忙也身起陪侍于侧,起身之际,二人的目光正巧撞在一起。
  那两双眼眸中,瞬间都闪过一丝阴色。
  旋即,那阴色却已烟销云散,二人的脸上,转眼已为淡然的笑意所占据。
  “孔明军师请。”
  “仲达军师先请。”
  二人相互恭谦了一番,却是并肩齐驱,一起昂首走出了大殿。
  ……应天城,楚王府。
  众谋臣们都在议论着,刘备会何时出兵,和曹操联手南下。
  似如庞统、贾诩等绝顶谋士,都认为刘备短时间之内,不会挥军南下。
  表面上的原因嘛,无非是袁谭未死,刘备的后顾之忧尚未肃清。
  不过,庞统等人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刘曹联盟的貌合神离。
  曹操想让刘备出兵,当然是想借着刘备的手对付颜良,然后从中渔利。
  刘备也不傻,不可能轻易的去给曹操当冤大头。
  曹刘联盟,就像是曾经历史中的孙刘联盟一样,天生的就存在着缺陷。
  庞统等人的推测,正也符合颜良所想,而未几从邺城传来的情报,也证明了颜良的判断。
  “哼,大耳贼,你不抢先动手,容我三军休整已毕,就等着老子杀上门去吧。”
  冷笑声中,忽有王府侍卫匆匆入内,惊喜叫道:“启禀大王,吴郡凌公绩将军捷报——”
  凌统捷报?
  先前时,凌统一直奉命围困山越,今已快有一年的时间,如今忽然有捷报传来,颜良心中隐约已有所料。
  “念出来吧。”颜良摆手道。
  “凌将军报称,围困山越一年来,山越人困苦已极,无路可走之下,已于不久前派使者前往凌将军处,称二十万山越人,愿出山归降于大王。”
  这个消息一处,大殿之中,顿时沸腾了。
  围困一年,那些顽强的山越人,终于归降。
  那可是二十万山越人啊,骁勇善战,天生就是优秀的战士,二十万山越人当中,至少可以编出三四万的精兵。
  最重要的是,二十万山越一降,三吴腹地的威胁,就此得以解除。
  这也就是说,从今往后,颜良可再不用顾忌大后方,可以安心的发兵北上,攻取中原。
  “好啊,甚好,此正天助本王也,哈哈——”兴奋的颜良,拍案而起,放声狂笑。
  群臣也皆振奋,热议纷纷,大殿之上,一片的欢腾。
  这时,庞统出班,拱手兴奋道:“大王,今山越已降,大王便可下诏令,尽将这二十万山越人编为兵户,收其精壮编为精兵,一旦收编完成,便可挥师北上,一举夺取中原。”
  庞统之言,正合颜良心意,颜良当即便下令,将二十万山越人迁往沿江平地,将其尽数编为兵户,精壮者收为兵士,余者则开荒耕种,大兴吞田。
  于是,诏令传下,收编山越人之事,便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
  与此同时,颜良也下诏给诸州,命各地镇将,抓紧时间训练兵士,以为来年的北伐作准备。
  同时,颜良又令诸州地方官下诏,命他们尽量储备粮草,以为北伐做好充足的后勤准备。
  颜良的好运气尚未用完,未几后,王府中便传出喜讯,言是侧妃马云禄,顺利的为颜良诞下一位小王子。
  再添一丁的颜良,自然是欣喜不已,遂为他的二儿子取名为颜泰,寓意大楚国国泰民安。
  就在颜良为北伐做着筹备时,不知不觉中,冬去春来,又一道喜讯传来。
  铜雀台,终于建成了。
  这动用了四五万丁役,日夜赶建而成的铜雀台,何其之壮观。
  整座铜雀台楼宇连阁,飞阁重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何其之极。
  铜雀台建成之日,颜良遂于高台之上,大兴酒会,宴赏百官,以为庆贺。
  当然,颜良也不会忘记,他建铜雀台的初衷是什么。
  自然是享乐。
  大宴群臣后的第二天,颜良便传下号令,将他多年收取的那些美人姬妾,统统都迁往铜雀台居住。
  于是,除了黄月英这等王后,以及正式侧封的几位侧妃外,诸般美人,皆从各地被迁至了铜雀台。
  蔡玉、蔡姝、糜贞、甘梅、樊氏、祝融、花鬘、甄宓、小乔等诸美,尽皆为颜良迁来了铜雀。
  此外,颜良又想起,那诸葛亮尚有一姐诸葛铃在襄阳,颜良恼于诸葛亮助刘备与自己作对,遂又命人往襄阳,前去搬取诸葛铃。
  诸美尽入铜雀台,身为楚王的颜良,从此便可名正言顺,不用东奔西走,便能享诸美。
  一连数日,颜良是夜夜笙歌,流连于红帐之间,大肆的快活。
  这日,在小乔处征伐之后,颜良忽又想起,还有一个大乔,自己尚没有品尝其滋味。
  于是,颜良当即下令,从应天城的孙策旧府中,将大乔迁来铜雀台。
  侍从婢女们得令,忙是去往应天城,以楚王传诏的名义,将大乔请来了铜雀台。
  当大乔接到传诏后,平静了半年的心情,不禁波澜再起。
  想当年军帐中,她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妹妹,如何为颜良“所辱”后,就一直心怀着担心,怕自己终难遭颜良的“凌辱”。
  但后来颜良东征西讨,似乎把她忘了一般,大乔的心情,方始放宽了心。
  但她却没有想到,时隔一年,当颜良自称楚王之后,竟又会想起了她。
  大乔就这样,怀着不安的心情,不情愿的来到了铜雀台。
  婢女将大乔带入了一间华丽的宫室,说道:“乔夫人,大王有令,从此往后,这间房子就是夫人的了,夫人可安心的住下去,大王今晚就会来临幸夫人。”
  听得此言,大乔花容失色,丰腴的身子猛的一颤。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