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科幻未来>哈迪帝国1945> 第434章 尼可松当选总统

第434章 尼可松当选总统

  1956年。
  一条消息轰动世界。
  英国经过议会通过新加坡独立,成为英联邦国家,这就意味着,新加坡获得了完全独立地位。
  而槟城和马六甲,依旧是哈迪自治领,属于大英帝国属地。
  随后新加坡邀请马来亚其他州,加入新加坡,希望大家组成一个联邦制国家。
  柔佛州第一个响应加入。
  自从哈迪策划柔佛州,杀了原来柔佛苏丹,推马哈上台后,柔佛州实际上就已经受哈迪控制。
  加入联合邦,柔佛州可以彻底脱离英国殖民统治,马哈可以保留苏丹地位,但并没有太多实权。
  柔佛的加入,对其他地区的冲击非常大,现在哈迪在马来亚这边的力量如此强大,让那些苏丹看不到独立的希望,现在英国人同意可以加入联邦,可这个联邦,明显又在哈迪控制之下。
  两个方向,他们感觉选择哪个都不是很合心意。
  因为他们想获得完全独立权,获得更大的权利和利益。
  哈迪不着急对付他们,他发展的重点是沙捞越和沙巴,这两块地方都在加里曼丹岛上,他们这里的人口、种族和信仰,和马来亚半岛的msl有很大区别。
  此前地位,也是直辖殖民地。
  殖民地的种类太多,总之就是比马来亚那些苏丹的控制权更进一步,这两块地方,没有统一的苏丹,严格来说是当初英国从文莱王国手里‘买’来的。
  而现在的文莱,只保留了极小一块地方。
  哈迪打算把他们全部争取过来,至于文莱,问过了,人家不同意,打算继续保持独立。
  1957年。
  在哈迪给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社会补贴后,沙捞越和沙巴同意加入新加坡。
  至此,
  新加坡联邦成立,政治体制为类似于英国的单一制,议会民主内阁制国家,属英联邦国家,首领为总理。
  但同时,
  依旧承认哈迪儿子大卫哈迪的新加坡封地权,和柔佛州苏丹的部分权利。
  其实这也是为后面收马来亚那些苏丹打基础,让他们看看,就算加入联邦,他们也有一定的权利和实惠,虽然不可能成为国王,但也是重要人物。
  攻城,
  围三缺一为上策。
  如果全部堵死,对方只能拼死一搏,那样更麻烦。
  沙巴州面积7.4万平方公里,沙捞越面积12.3万平方公里,柔佛州面积1万平方公里,新加坡700平方公里。
  新加坡联邦总面积20.77平方公里.
  而马来亚半岛,剩下的面积只有10万平方公里了,上面还聚集着9个苏丹。
  1958年。
  新加坡联邦正式加入联合国。
  至于马来亚半岛上那些苏丹,如今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且感觉自己的势力越来越弱了。
  哈迪自治领,新加坡联邦,只要不傻的人都能看出,这两个地方,都受哈迪控制,而且随着地盘加大,他的势力更强了,下一步会不会直接吞并他们?
  所以这些苏丹整日心慌慌的。
  独立,
  脱离英国后,
  哈迪发动战争怎么办,谁会护着他们,不独立,那始终是英国的殖民地,他们又不甘心。
  总之就是各种纠结。
  哈迪不管他们,先让他们纠结去吧,这个世界,最终还是实力说了算,所以一定要发展自己的实力。
  实力包括几个方面。
  经济,
  战斗力,
  还有国际影响力。
  经济方面,哈迪利用哈迪集团渠道,沟通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在利用新加坡的资源,大做生意,哈迪自治领和新加坡联邦的经济发展,比亚洲其他国家的速度都快的多。
  速度快就代表抢占先机。
  未来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战斗力方面。
  哈迪自治领的战斗力,依旧靠hd防务公司,而新加坡联邦,则会成立真正的军队,毕竟这里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
  以哈迪和美国的关系,又从美国购入大量武器,而且其中有不小一部分,是美国人支持的。
  其中包括陆军装备、海军舰艇和空军飞机,不过美国人送的这些,基本上都是二战武器。
  哈迪可不满足这些,
  他说通艾森豪威尔总统和国防部长,对方同意新加坡联邦可以向美国武器商订购先进武器。
  哈迪采购了12架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还有4艘潜艇。
  继续做东南亚小霸王。
  至于在国际影响力上,新加坡加入联合国后,哈迪在国际上有了发声渠道,或者说有了重要的一票。
  重要吗?
  谁知道,反正先拿到再说。
  哈迪还琢磨,回头是不是可以让开曼也独立,弄一个‘哈迪公国’,到时候又可以获得一张联合国门票。
  开小号开的多也是爽啊。
  ......
  世界大势滚滚向前。
  从不停歇。
  进入六十年代,美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在能源、基础工业、装备材料、重型设备、电器、化工业,及耐用消费产业汽车、电器和房地产产业快速发展。
  哈迪集团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投资,获得大笔利润,哈迪集团成长为美国超大型集团,资产超过300亿。
  加州财团的当家人贾尼尼故去,哈迪众望所归,没有任何悬念的当选为新一代加州财团掌门人。
  60年。
  新一届美国总统大选开启。
  共和党候选人尼可松,民主党候选人则是肯尼迪,历史上,肯尼迪以微弱优势获胜,其中有几个重要原因影响了大选结果。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