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迎驾
大明正德十六年九月二十五日,兴王妃车驾到达保定府通州,朱厚熜下令礼部安排礼仪以迎接皇帝生母的到来,原本还处于平静的朝廷彻底沸腾起来,前几天在兴王妃还未到达通州的时候,朱厚熜就已经命令礼部拟定迎接礼节。
虽然要忙于正德皇帝的祭奠,但礼部还是很有效率的提出自己的方案,迎接兴王妃进京时可以安排车驾由崇文门入东安门进宫,朱厚熜对此并不赞同,既然皇帝不满意,那就从新商议吧,经过内部磋商之后,礼部再议蒋妃车驾由正阳左门入大明东门进宫,这都是典型的迎接藩王妃礼节,对这样的安排,朱厚熜当然不会同意。
最后礼部也没有办法了,只好请示皇帝到底想怎么办,而朱厚熜早就做好准备,下旨兴王妃进京时应该由大明中门入宫,然后谒见太庙,朱厚熜的定议一出,满朝官员议论纷纷,都说没有女人谒庙之礼,太庙不宜让女人进入,这当然也是借口。
其实谁都明白朱厚熜的打算,如果同意这样的安排,这岂不是在默认追封兴献王为皇帝的事实,朱厚熜就可以趁机下旨把这事情确定下来,百官怎么可能会答应下来,毛澄更是理直气壮的上言道,兴献王之礼还没有定下来,所以兴王妃进京只能用王妃之礼,朝廷官员纷纷上疏支援毛澄之见。
经过朱厚熜的授意,张璁再次站出来上疏道:“虽天子,必有母也,焉可由旁门入乎!古者妇三日庙见,孰谓无谒庙礼乎!九庙之礼后与焉,孰谓太庙非宜入乎!”这话虽然有道理,但是与反对的官员相比还显得太过微弱,人爱根本不理会你在说些什么,坚持已见的让皇帝使用礼部制定的仪注,君臣之间又再度僵持起来。
僵持也不要紧,反正朱厚熜已经打定主意,只要蒋妃的车驾一到京城,自己亲自出城迎接,到那个时候从哪个门进不是由自己说的算,大臣们肯定会措手不及的,恐怕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就携着蒋妃进宫里啦,事后再理会他们的弹劾参奏吧。
而这时在通州等着迎驾的蒋妃,闻听朝中要让朱厚熜以孝宗为皇考,称兴王为皇叔父,唤自已为皇叔母,这不是将自己的儿子送给别人了吗,这让宠溺朱厚熜的蒋妃如何能接受这个事实,很生气地说道:“怎么能把我的儿子当做别人的儿子呢?”
又对来接她的礼部官员说:“你们这些人位高权重,执掌朝廷政事,可是兴献王的尊称为什么还不定下来?”前来迎驾的官员无言以对,心中暗暗嘀咕起来,自己这些人哪里能称之为位高权重啊,真正的重臣还在京城里与皇帝争论不休呢。
官员们心里虽然叫屈,但是皇帝与大臣们的吩咐可不敢怠慢,再三请求蒋妃遣车驾前行进京,可是蒋妃有自己的打算,认为自己如何按照官员意思进京的话,恐怕自己的儿子就不是自己的啦,所以愤怒的扬言说道,只要关于兴王与自己的礼节仪注一日没有确定,自己就拒绝进入京城,宁愿在通州继续等待下来,让朝廷百官给她一个说法。
消息传来京城,朱厚熜自然是愤怒不已,再次下诏奉父亲为皇帝,母亲为太后,可是内阁也毫不动摇的将朱厚熜圣旨原封不动的封还回去,继续上谏皇帝说明这件事情只能这样做,不然会动摇国本的,希望皇帝再三思量啊。
朱厚熜如何会相信这个,连忙把张璁、霍韬、熊浃等人召来应对,希望他们可以出面与群臣辨驳,证明自己这样做是合情合理合法,而且也是有礼可据的,朝廷的百官不应该过多的干涉这件事情。
正当君臣之间又准备再次争论的时候,张信却带着一队人马朝通州而去,朱厚熜知道母亲执意不准备进京后,心痛之余也遵从蒋妃的意思,下旨让张信去照顾蒋妃的起居生活,金银珠宝绫罗稠缎胭脂水粉把马车装得满满的,随行还带上数名太监宫女,除此之外还特意从尚膳监御膳房中挑选几个会做湖广菜肴的御厨一同前去,希望蒋妃在通州期间住得舒适满意,不要因为水土不服而生病了。
车马准备就绪,张信也不敢延迟,吩咐队伍快马加鞭急速前进,两个时辰之后张信带着几个人先到达通州,却把大部队抛在后面了,手执令牌在通州守官的带领下,张信纵马直奔驿站,到驿站之后却没有发现蒋妃的车驾,仔细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是当地官员知道蒋妃拒绝进京,可能要在通州暂时小住一段日子,皇帝的生母谁敢怠慢,连忙为其另择住处,而城门守官还没有资格知道这件事情,所以才会把张信带到驿站的。
发现自己出错后,城门守官连忙派人打听蒋妃如今的住处,脸色却一阵苍白,原本还想讨好京城要员,没有想到却丢了一把脸,心里之惶恐可想而知,不过在这个时候张信也没有心情与之计较,在知情人的带领下又转向奔赴蒋妃住处。
到达目的地之后,张信知道自己这次没有来错地方,因为他看到负责迎驾的礼部侍郎王瓒的身影了,从环境看来这里应该是当地富户财主的府邸,虽然与皇宫相比肯定是天壤之别,但在通州这个地方算是顶尖豪宅啦,而礼部侍郎王瓒却在这处豪宅门前不停的徘徊着,似乎不得门而进,摇头晃脑哀声叹气的。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