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要啥自行车?
“那我们能造车吗?”
深思熟虑之后,王角看向了与会的几个工程师。
“能,但周期太长。南昌和长沙两地,都有现成的设备,可是改造生产线、招募工人、恢复生产,都是需要时间的,最快也要一年半,顺风顺水的话。”
“那算了,先保留念想。但是长安县、万年县那里,要多接触。”
“‘劳人党’在那里不是已经发展出了成员吗?可以定点接触。”
“有这回事儿?”
王角一脸懵,原来西京也形成了一定的组织?
“投机客多一点,不过问题不大。”
见王角疑惑,萧愿稍微解释了一下,然后道,“委员长,我们可以上自行车生产线,车架再加大,车轮再加宽,负重只要上三百斤,在这里比牲口其实要划算。”
说着,萧愿拿出了一摞文件,“这是我收集到的南昌脚踏车配件厂的名单,这是长沙原有的配件厂,这是广州港江南洲码头的橡胶仓库库存,这是……”
像变戏法似的,萧愿没报一个名目出来,都让参加会议的人感觉人和人的能力,始终是有差别的。
“汽车的优点是运力大,但是对道路要求相对要高一些。脚踏车的要求,就相对要低得多,而且江南地区的特点,便是水网密集,山区、丘陵破碎,道路是比较狭窄的,夯土田埂类似的土路要多一些。但是,理论上从袁州出发,到长沙城,骑脚踏车和开汽车,花的时间差不多。”
“差不多?”
王角直接惊到了。
“其实狠一点的话,人比汽车快。要是有向导,专门走沿河小道,会更快。之前南昌东到豫章西,一百五十里地,都是南昌城的本地人力车夫,蹬脚踏车运货,凌晨一点出发,早上七点钟左右就到了。一个车队二十辆车,人大概一百斤出头,货一百五十斤。”
“厉害。”
忽地,王角想起来在北苍省,那些警察们,好像也是如此。
受限于时代发展,又受限于地理环境,汽车和汽车,显然也不是一回事。
这年头的运货汽车,补水补燃料也是需要的。
掐指一算,用人力反而更省钱。
“委员长,郭军长,其实完全可以训练战士们骑车。一个师配五千辆脚踏车就行了。而且不必全都是两轮的,还能用三轮的,甚至是倒三轮的。”
“倒三轮?”
王角脑子里想象了一下,顿时觉得有点奇怪,总感觉……总感觉会有人喊出“卖豆腐”之类的吆喝声。
“委员长,倒三轮的机车也有,长安就有,前面加装钢板,两个射击口。在河中省平叛的时候非常好用,一辆车顶一个排。”
“……”
有想法,好想法。
“那么生产脚踏车,我们有这个条件?”
生产汽车不行,生产脚踏车,就行了吗?
不也是要招募工人?
“之前也能生产,但缺点资源。但是现在,长安那边应该出乱子了,我们可以让‘劳人党’接一批工人过来。然后在长安设置一个定向专用电台,方便联络。”
萧愿提醒了一下王角,“委员长,我们和周围的地方武装,对当地的地形都非常熟悉。那么要是能够提高机动能力,快别人两百里,我们打谁都是以多打少。”
“惟恭,你这个思路是真是开阔啊。”
王角很是羡慕萧愿这样的人,要说自己才是穿越过来的,不过自己穿越前不想迈开腿,往往都是打开手机,然后叫个车。
反正他是想不到让战士们蹬自行车的。
“不是我的想法,而是之前开会的时候,郭军长他们想着能不能提高骑乘马的数量,这一匹军马的价钱,都快赶上十辆脚踏车了,我便想着,是不是可以变通一下。之前南海各地借赈灾名义走私了大量的橡胶,现在关中又是出了乱子,技术、原材料、工人的要求都相对较低,只要设计好装配线,配套工厂专做一个零配件,应该问题不大。”
萧愿又道,“我稍微算了一下,现在开始准备,五月份应该就能看到样车。只要钢材、橡胶这两样稳定,平均每个月五百辆车,十个月就能完成一个师的配置。”
“实际上肯定不是全都给一个师供应,湘南第二军也可以根据需要来配置。”
郭威也多了一句嘴,周围的人其实没有多想,但他需要让人多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一个月五百辆,能做到?”
“样车试生产的时候,肯定是没有的。但是流水线装配设计好,巅峰产能直接拉平初期产量。张子的《流水线生产的若干要点》,至今依然很好用,并不过时。从统筹学上来说,就是个规划问题。总的生产要素,我们都具备了,那么理论上,就是能做到的。”
“……”
啥鸡儿东西?!
有点懵的王角心里发慌,但是不要紧,多年锻炼出来的脸皮,让他此时此刻看上去仿佛很认真地在听讲你。
“郭军长,这自行车让战士们骑,不会累?”
“累肯定是累的,但是两条腿走路更累。”
郭威对王角道,“委员长,山地作战或许用不上,但是山区只要有像样一点的路,一人宽就行,人能过,车就能过。最重要的是能装货,必要时候,盘山绕路、迂回包抄,比两条腿要快得多。”
“一共……”
心脏一个劲地跳,这种项目,要么不上,一上,那就是金山银海的往里面砸。还没得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