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十万也奈何不了一千
看着先后三次狼狈逃回的寥寥百余人,多尔衮的脸色非常难看。
两千人左右去包抄百余人,就逃回来这么点人,更让人恼火的是,勇卫营好像根本没什么损失。
若勇卫营都这么厉害,那这仗根本没办法打了,趁早投降算了。
多尔衮亲自而且仔细的询问了逃回来的三路人马,都说是中了埋伏,遭到了勇卫营的伏击。
勇卫营的攻击手段很简单,先打开那太阳灯,将己方人马照得头晕眼花,然后虎蹲炮就猛然轰击,发射几百枚散弹,将人扫到一片。
接着,勇卫营的火枪便是不停的射击,而且速度很快。
在如此猛然的打击下,六七百人根本撑不了一会儿就损失大半,军心随之崩溃,然后就被勇卫营一路追杀。
可是勇卫营每个士兵头上都戴着太阳灯,而己方连火把都没有,在晚上根本跑不过勇卫营。
于是又有不少人死在了逃回的途中,能够逃回百余人已经算是侥幸了。
问完所有情况,多尔衮知道,在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己方一路六七百人被一两百勇卫营埋伏,损失这么惨重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里面有几个疑问。
己方三路人马走的线路各不相同,也不可能被泄露,勇卫营是怎么能够这么精准的掌握己方三路人马行踪的。
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够将埋伏地点设置得这么准确。
另外,他们又是怎么调集兵力的,在己方三路人马离营不久,营地周围好几个方向的袭扰动静便停止了。
那肯定是被调走,与其他勇卫营汇合,然后一起布置埋伏。
而从他们调走到埋伏己方三路人马,这时间很难对得上啊。
首先肯定是勇卫营的探子先发现了敌情,然后立即派人去通知各路勇卫营前来汇合。
就算派出通知的传令兵不迷路,也没有耽搁时间,可这一来一回,时间也至少相差一倍啊。
不然,他们怎么可能来得及汇合,并还有时间选择设伏的地点。
可偏偏,勇卫营就做到了。
这太不可思议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多尔衮百思不得其解。
都说勇卫营的手段颇多,多尔衮知道,肯定是勇卫营的什么特殊招数,自己还不知道。
想到此,他感觉很心累,勇卫营本来就很厉害,如今又有层出不穷的手段,这真的太难了。
当然,高傲的性格让多尔衮不可能就此放弃和妥协,只是他不敢再轻易在夜里派兵出击了,那完全是羊入虎口。
可是,勇卫营的袭扰又全面开始,营地四周又不时的响起枪声、炮声。
多尔衮很愤怒,也很无奈。
而多铎也算是见识到了勇卫营这种无赖的战术,他的脾气可就要比多尔衮倔得多,哪能轻易咽下这口气?
己方损失近两千人,而勇卫营几乎毫发无伤,不但不报仇,现在还要忍受他们无休止的骚扰,是何道理?
他觉得那两千人的失败,是因为己方没有进行充分准备,对勇卫营的了解也不够,而且派出的兵力也不够多。
因为勇卫营汇合之后,己方的兵力顶多是他们的三倍。
在夜里,勇卫营的优势本就比较大,只是他们的三倍,还被埋伏,失败也很正常。
所以,他认为精心准备一番,派出更多的兵力包抄,即便再被埋伏,也能反败为胜。
因此,他多次向多尔衮请战,准备调动一万五千到两万的兵力进行包抄围剿。
不然的话,接下来会天天受到勇卫营的不停袭扰,那会疯掉的。
多尔衮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多铎的请求,勇卫营那帮人太狡猾了。
他们的情报能力非常强,这么多兵力,即便分成多路,恐怕出营没多久就会被其发现。
一旦自认为不敌,勇卫营那帮人肯定就迅速的开溜了,最终折腾来折腾去,肯定也是毫无收获。
超过十万大军却连不到一千的勇卫营都奈何不了,多铎很郁闷,也很憋屈,但最终也只能接受多尔衮的命令。
就这样,他们不得不继续忍受勇卫营一夜的袭扰。
不过还好,因为营地很大,只有外围的士兵提心吊胆的熬了一夜,被吵得精神疲惫。
营地靠里一些则好很多,可以放心休整,中间的则几乎没什么影响。
于是天亮之后,建造浮桥的任务就交给晚上受影响较小的士兵了,傍晚时分还会将外围的士兵调到里面来,从而让所有人都有时间休整,不至于太过疲惫。
就这样,在双方的斗智斗勇中,两天时间稍纵即逝。
经过两天的忙碌,建虏建造出了大量的可以搭建浮桥的小船和厚木板,用这么多材料,恐怕都可以搭建超过十条浮桥了。
现在,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怎么利用这些东西去过河了。
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二人再次分别领兵,另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正白旗固山额真阿山等大将各率一路。
为了迷惑明军,一共分成十路,少的一路有九千多人,多的一路也不会超过一万两千人,分十个地点搭建浮桥过河。
多尔衮就不信了,那么多路过河,你明军水师还能全部封堵住。
为了不暴露身份,帅旗、中军旗、将官的鲜明盔甲等全部收了起来,让十路大军看起来都差不多,没有主次之分。
这样,连普通士兵都不知道多尔衮和多铎等重要将领在哪一路,更别说明军的探子了。
可以说,多尔衮是做足了准备,能不能过河,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当然,多尔衮自然不会像周遇吉一样选择在晚上过河,一旦在过河时受到袭击,那更容易引发混乱,而且明军在晚上的优势太明显。
所以多尔衮选择在黎明时分出发,十路大军按照各自选择的地点加紧行军。
为了让明军水师无法兼顾,多尔衮让各路主将选择的过河地点,互相之间间隔都有近三十里以上。
多尔衮大军的动向,自然是第一时间通过无线电报告给了沈浪所在的参谋司,以及三岔河上明军水师主将黄蜚。
沈浪和参谋司的参谋都想到了多尔衮很可能会分成几路过河,但却没想到会分十路那么多。
可是己方的蒸汽帆船只有七艘,而其他小船则都没有火炮,所以也没办法有效阻止敌方大军,那多出来的三路就不太好对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