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593章 两路北伐

第593章 两路北伐

  李素一行在南海郡得到朱儁薨逝的消息,是正月十八的事儿。收拾停当启程北上已是正月二十,抵达长沙郡是二月初六。
  到了长沙郡之后,他不管有没有战事,先把部队动员调集起来,秣马厉兵随时准备开拔。
  当时还让不少将领觉得诧异,但看在南方战区最为位高权重的两位防御使,交州防御使赵云和滇州防御使高顺,都严格执行了命令,没人质疑李素私自调兵是不是另有图谋,其他更基层的将领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注:滇州因为南中群蛮这几年已经被顾雍李恢整治得心服口服了,所以遇到中原有战事可以把高顺调来一起参战,没必要浪费人才戍边)
  而袁术的女儿袁贵人和曹操的女儿曹贵人遭遇伤亡,是二月初七的事儿。这种变故足够重大,凭李素之前派往宛、雒一带刺探的细作自行判断,都知道这时候该“不惜暴露也要尽快把消息传回去”。
  所以不管怎么说,在刘协后宫出现变故后第七天,二月十四,李素就得到了准信,并且预判北方肯定会出事,立刻动员部队启程——
  而事实上,袁术在二月十二就已经从宛城往鲁阳、梁县出兵了。等李素十四日调动部队北上,袁术大将纪灵都已经打到新城了,三天之后就将发生弑君事件。只不过这些事儿没来得及传到南方而已。
  起兵当天,李素在巴丘城外、洞庭湖畔的巴丘台上,点将分兵。赵云、高顺、甘宁、周泰、李严、魏延、霍峻俱在其列。
  不过,考虑到荆南地区本身的防务工作也得重视,以免历史上有劣迹的孙家或者是江夏的黄祖沿着长江来搞事情,所以巴丘、夷陵两地的江防还是要确保的。
  周泰甘宁这些大将可以带兵出征,就替换李严、霍峻这俩荆州本地年轻将领担任防守。
  李素轻描淡写宣布了留守指挥官的名单,李严、霍峻自知地位低微,年轻功浅,也没有异议。只是诧异于资历比他们更浅的魏延,却捞到了编入作战部队北上的机会,很是诧异。
  谁让如今李素可以一个人说了算呢,他偶尔也可以稍微任性一下,以“前世打游戏看到的武力值统帅值高低”来安排任务。
  而且攻守都是重任,不能说留守的就不被重视,这一点也无法指摘李素的用人决策。
  魏延是当年北伐李傕前一年跟随的赵云,从一个十七岁的基层军官做起,如今也四五年了,已经二十二岁,靠着多次取巧冒险立功,得到了军司马级别的军官,但再上去就是都尉了,比较难升。
  这次听说右将军肯把他编入进攻部队,魏延也松了口气:大领导从赵将军换成李将军后,似乎依然有机会立功。
  安排完留守人员,李素提纲挈领地说:“大将军薨逝之时,我便料到可能有不臣之心的诸侯妄为乱国。如今袁、曹等后宫妃嫔遇害,虽然不知何人所为,但多半会给袁、曹两路诸侯动手祸乱天下的借口。
  我军此番北上,只要效法当年云长与孙坚并力讨董时的路线,由长沙至宛、雒。目前暂以水路进兵为主,若是半途听说袁术或者曹操果然有妄动,咱就到雒阳护驾。若是作乱者果为袁术,那就更简单了,直接从背后直捣南阳郡。”
  李素说这番战前动员的时候,措辞依然是摆在“不知道曹操和袁术究竟谁会作乱”的立场基调上,以免显得自己太过武断。
  谁让这次确实是曹操和袁术的女儿都出事了呢,他俩都有作案动机。
  李素说完之后,所有将领都看向赵云,想观察一下赵云的态度。
  赵云本身不想问太多,但看了同僚的目光,也知道同僚胆小怕得罪人,就帮着大家把一个疑问问了:
  “伯雅,你要未雨绸缪为勤王做准备,我不反对。大王既然派你来,总督南方三州诸军事,你可以随机应变。
  不过,若是大军行到汉水中游,如汉津、襄阳一带,依然没有等到任何诸侯趁机为乱的消息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天下诸侯和平两年有余,再启战端的恶名可不小,不能拖累了大王仁民爱士的威望。”
  李素毫不犹豫地正面回答:“这点你们放心,如果我们水路行至汉水中游,依然没有听说丝毫异动,那便就地驻扎。大家启程的时候多带行粮,也就不怕沿途郡县关闭码头、不许买粮。
  到时候,我自会派轻快哨船溯汉水而上,至上庸、汉中请翼德发粮,顺汉水船运东下,周济我军。此行虽然要经过刘表的辖区,但大江、汉水之上本就是谁都能自由航行。
  只要我们不做出其他敌对的行动,刘表也没有借口扯我们勤王之师的后腿。你们也不用担心损及大王的威望了。如果此番劳师空跑一趟,我自会向大王解释,大不了以此番白白靡费的调兵军粮损失,追究我责任,降职便是。”
  其实李素哪怕说“要是这次没打仗打起来,大家汉水半月游的军粮花费我李家出钱买单”,他其实也是给得起的。
  但那种话太嚣张了,不适合帝制时代说,搞得跟沈万三越俎代庖修金陵城墙似的,多犯忌讳?将领调度失措导致浪费损失了军需,该降职降职,那都是朝廷本有成法的,制度非常成熟。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