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五千年来谁著史> 第17章 小弟这就去办!

第17章 小弟这就去办!

  郑芝龙(陈华,改称呼)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大奖。
  派郑森向北送一拨钱粮,就能遇见如此的事情,这运气,不去摸奖真是白瞎了。
  所以,当时间来到九月上旬,从京师紧急送来的一封信报……,叫他足呆愣了半响,真个是无语了。
  “想不到啊,真的想不到啊!”
  就那点钱粮的事儿,郑家就掺和进了这松锦大战中。而更叫他内心复杂的是,看战报叙述,郑家还真的有改变松锦会战的机会。
  然而,他并没有抓住。
  两万石粮食只是让松山城内多出了一截粮食储备,这是小事;那次日里,突围的六镇总兵与清军大战期间,郑森带引船队生生的从海潮中救下了千多兵丁,这也是小事。
  却是二十一日夜吴三桂、王朴等大部兵马南逃后,为清军阻截,不得南下,被迫移屯海边。
  六镇总兵,八九万明军,东有大海,后有追兵,前有阻截,盔甲遍野,溃不成军,更遭遇海潮暴涨,赴海死者,不可胜计。
  八九万将士向南,一路被清军劫杀,最后逃入宁远城时只剩了三万余残兵。
  郑森、施琅就带引着手下的船队就从海涛之中捞起了上千败兵。
  可郑森带引的这支船队若不是仅仅二十来艘船只,而是一百艘、二百艘呢?
  若是一次向松山运入的是二十万石粮食,而不是少少的两万石呢?恐怕就是胆小如鼠的大同总兵王朴也都不会信心全无的一意南逃了。
  松山、杏山之间的海滨一战,明军若是有百十艘战船跟随,清军又何从谈起“堵截”呢?
  “时也,命也!”
  郑芝龙摇了摇头,最终只能在心里为崇祯帝点上一炷香。
  事实已经铸就了,不是他心里后悔就能弥补的不是?
  “大兄,福松现今人还在关外,万一有个闪失?”郑鸿逵看了信报后担忧的道。同时在心里也有些埋怨郑森,你说你爹都铁了心的要造反了,你还那么死心的给大明朝廷效力作甚?
  不趁早脱身,竟然还免费的为洪承畴打起了工来。
  行,你好心。那把松山城内伤兵和一部分百姓运去了津门不就得了么,竟还跟着已经带船赶到津门的沈廷扬混在一起,引着三艘鸟船与之合流。运送粮草前往宁远和松山,把芝罘岛的差事都丢在了一边!
  你说这是不是本末颠倒?
  “不去管他。”
  郑芝龙现在有些能够理解郑森的心思,觉得还是顺他意的好。
  但是,明军在辽东这么一败,而郑森又恰恰在这个时候带着一支船队运粮送去了松山,船只还往津门送了不少伤兵和百姓。这本来可以遮盖的严严实实的事情,因为一连串的遭遇就不得不暴漏在崇祯帝的眼中了。
  加之这场战败已是既定事实,崇祯帝连命洪承畴进兵的举动就成为了败阵的关键,顺带着立主速战速决的兵部尚书陈新甲也没能落好。这个时候蒋德璟就再次站了出来,不是对陈新甲落井下石,而是再度主张调遣郑军水师北上。
  有了郑森这个现成的例子,崇祯帝如何能不动心?
  “这蒋德璟实在可恨。”郑鸿逵恼道。
  抓住郑家不放了咋地?
  “如今都入了九月,我军即便是从命北上,抵到津门也要进到十一月。彼时关外已经冰天雪地,港口封冻,那战船且还能开到岸上不成?”
  “大兄不若再向京中使些金银,好歹把这差事推掉。”
  郑芝龙心里却一时间无法下决定。看了松锦一战的过程,他心里是有些不舒服的。虽然知道崇祯帝是就此把大明朝最后的精兵都给挥霍了,这对他本人言是大有好处的,可死的都是汉人,获利的都是满清鞑虏啊。心中甚至都有些后悔。
  如果当初他选择了率水师北上,哪又会是什么结果?
  当然了,这个世界上最没有价值的就是‘如果’!后悔药这玩意儿若是能有,想必崇祯帝肯定愿意先来上一扎。
  “蒋德璟不是庸人。朝廷即便调用我军,也不会把我们往死路上送。”郑芝龙想了想松锦大战后明廷的虚弱,这时候的朝廷只有结好郑家的份,断无逼反郑家的可能。“朝廷松山一败,九塞精锐,国库粮刍,尽付一掷。皇帝现下无兵无饷,正是用的到我郑家的时候,岂会生出歹意?”
  郑芝龙想了又想,都觉得此时的郑家已经可以高枕无忧了。
  松锦之战的大败,不仅让明清之间的局势大变,损失惨重的明廷对中原内里的威慑力也消减到极致。对于郑家这般的地方实力派更是再无任何办法遏制,威胁且都做不到,就只能是哄着抬着来。
  这一点他之前时候竟没有想过,那政治敏感性和政治经验真的很欠佳啊。
  而既然自身可以立于不败之地,郑芝龙他自然是希望给满清找一些麻烦的。这能叫他心里感觉好一些。但这一切还要看崇祯帝的决定,或许人家眼睛一转就又改主意了呢!
  “不管这个,看京城的结果就是。先让芝鹏去登莱主事,购些粮草送去芝罘岛。”郑森给洪承畴送去了足足两万石粮食,自身又不再登莱主事,芝罘岛内的存粮恐已经见底了。
  “再派人专程赶去津门。要快,带足了银子,可以的话,那儿的伤兵……”郑芝龙眼睛里闪过炙热。
  松锦之战的明军可都是各镇中优选出来的精锐,虽然现如今的明军已经很难称为真正的精锐,跟鞑子比就绝对的比不上,但也足够轻松碾压郑氏集团的陆师了。这些上过战阵的伤兵,不仅有过训练,还有厮杀和战争经验,可是比新兵强多了。
  郑鸿逵脑子里还没想过这一点,被郑芝龙这么一提醒,立刻意识到了可乘之机。
  那些被送到津门的伤兵,各部都有,建制早已经混乱,自然就无从谈起归队。而朝廷现在连接济宁远败军的钱粮都棘手,如何还能对他们悉心照顾,百般呵护?
  这正给了郑家机会。论银子,这普天之下再没有郑家充裕的了。
  “大兄放心。这事儿小弟这就去办!”郑鸿逵对这事儿的兴趣显然比往芝罘岛送粮食更高。眉宇间的晦气一扫而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