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寻找退路
陈华的话钻入施琅的耳中,他就觉得浑身一冷,再看向陈华(郑芝龙)的目光,就多出了一抹与以往不一样的意味。
这一刻的郑芝龙,在他心中的形象已经变得有些模糊起来了。变得有一些不像往日的时候他所认识认知的郑芝龙了。
这种边觊觎着朱家天下,还边要在适当时候在朱皇帝跟前扮演忠臣孝子的样子,与往日里郑芝龙给施琅的记忆相差太多。
“或许,这才是真的他!”
毕竟他爹施大瑄也是十八芝里的老人,郑芝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经历了什么样的风风雨雨,施琅也是有所耳闻的。
无论是继承颜思齐的家当,还是挤走李助国,拿到了李旦的遗产,都能证明他不是一个善茬。
颜思齐和李旦又不是没亲儿子?
眼前的人与他往日所知道的郑芝龙有很大不同,但他本就该明白,能走到郑芝龙这个地步的人,岂有一个是简单的?海盗出身的人,刀口舔血之辈,又怎可能真的宽容大度,正直不二?
施琅的感悟还只是郑森感悟的一部分。
作为郑芝龙的儿子,郑森现在有一个感觉——眼前的父亲真的很陌生。
他虽很早就知道自己老爹不是个真善人。不然,他老娘和亲弟也不会在日本一待就是十几年了。那可不止是因为幕府当局拦着不让走,郑芝龙也从没有真正的向幕府当局抗议过……
而且,现今郑家的女主人——颜氏,她一个子女都没有,她的亲眷也都被风吹雨打去。
但是,陈华要在海外建国的决策还是让他很懵逼,懵懂中还夹杂着一抹惊喜。因为他看到一抹解脱的希望——只要郑氏与大明不刀兵相见,他整个人都会轻松解脱的。
但紧接着他人就傻了。陈华对中原的图谋之深重,叫他绝望。
“森儿勿忧。为父知你心意,自不会叫你为难的。那朱氏若是气运不绝,些许年中定可再孕出真龙,届时我郑家退而求其次,为父谋得一海外藩王的位子,在海外称孤道寡,亦可护卫大明海疆,为中原海上之屏障,亦是足矣。”
太过激烈的刺激对郑森这种小年青来不是好事,陈华决定缓和一些口气。但话中的意思也很明了,不是他一门心思的谋夺天下,而要看朱氏自己争不争气!
然后就调转口气,“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皆西夷强国。”他站起身来,伸手点着欧洲部分,手指头顺着大航海的线路,从欧洲来到中国。这个时候苏伊士运河可还没修建呢,绕过整个非洲来中国,航程长达数万里。
“这是数万里之遥,西夷能沿途压服土著,占据了一片片土地,修起了一座座港口,作为自身往来商船的停靠之地。一如南洋的马六甲、吕宋。其实力绝对不可小觑。”
“他们的战船、他们的真正实力,绝不是我们在大员,在南洋所看到的那点。何况就是如此,他们摆在我们眼前的那些个大夹板船,也一样厉害了得。”
当初料罗湾一战只说能取得大胜,靠的是战术的胜利,可不是郑芝龙船队战斗力上的胜利。论战船的战斗力,当时他手中以乌尾船、鸟船为主力的船队,比其红毛的大夹板船来可就差多了。谁让他在那一战前先遭了荷兰人的偷袭,手中的一批西式战船全被焚毁?
“舟长三十丈,广六丈,厚二尺余,树五桅,后为三层楼!”这就是荷兰人的盖伦船【东方称之为夹板船】。对比郑芝龙手中的主力战船——长10丈,阔3丈有余,板厚7寸的乌尾船,那强弱立判!
只从船只的战斗力上言,东方的中国已经落后于开启大航海百年之后的欧洲了。郑和船队的辉煌已经彻底暗淡了。
海盗出身的郑芝龙在战船上十分敏感,早在与荷兰人交恶之前,他就意思到了炮战时代大型战舰的优势,着手开始仿造。
在料罗湾海战前,他就已经拥有了十多艘夹板战船。
然而在崇祯六年,也就是料罗湾海战爆发的那一年,新任的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为迫使明朝开放贸易,企图用武力强占大陆沿海,在刘香的帮助下不宣而战,派出8艘战舰,对刚刚追剿刘香得胜而回(厦门),没有半点戒备的郑芝龙部发动突袭。
击沉、烧毁和弄沉港内郑芝龙二十几艘战船。这些船都是郑芝龙的精锐部队,也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海上武装船队,船上配备完善,架有十六、二十到三十六门大炮。
内中就有十艘就是郑芝龙仿照荷兰战舰模式建造的大夹板船,其船舰体庞大,装备精良,船上还装备了能被拖动、带有环栓、置于双层甲板上的红夷大炮。
明朝官员对此有记载:“阅其战舰,坚原如铁城,每船可安置大铳二十四位。”大铳就是红夷大炮。
所以,那一次遇袭郑芝龙是亏了血本的。以至于料罗湾大战时候,郑芝龙所出动的五十艘炮船,都只是乌尾船、鸟船罢了。
幸好那一战郑芝龙赢得干净利索,这些年趁着和平时候默默的舔舐伤口,一年造个一两艘,实力也依然恢复了来。
“能镇平西夷自然是好啊,但那是长久之计。眼下重要之事在于寻找一个足够大的落脚点。这大员虽好,然其离大陆太近。一旦陆上事有不及,我等若撤军入岛上,则整个东南皆将置于我等水师笼罩。京师岂能安心?”
“最是得力之地莫过于吕宋,其次为马六甲。然这两块地盘,一在西班牙之手,一在红毛荷兰手里。更别说那大员之南已为荷兰所占。除非是立刻与之开战,且能速战速决,决而有胜,否则万难如意。”
所以,陈华虽口口声声说的是南洋,可他实际目标却不是西班牙和荷兰,至少现在不是!
“我倒是想要那吕宋和马六甲,然以我军之实力,……”陈华摇了摇头。厅堂内在座的一干郑氏集团的骨干也尽数摇头。
不现实。还影响商贸利益!
“如此,我就又看中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