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调整再赚钱
云珊做了一天的鱼皮花生,回到家连根手指头都不愿意动,站了一天的腿,不像是自己的一样,泡上热水还隐隐地疼。
潘红霞哄灿灿去睡了,出来还有兴致拉云珊算账,看起来精力比她女儿还要好。
云珊被她拉着,拿出算盘,算了算今天的出货量,及营业额,早上卖了135块,下午80多块,两百出头。
跟之前卖领子差不多,但利润是压缩不少的,而且还跟韦家一起分。
利润大概是营业额的三成,如果一天固定有两百的营业额,那毛利就到六十块这样,两家五五分,就是一家三十块,一个月就是九百。
九百块一个月,对一个家庭来说已经很多了,连干部家庭也没有九百块一个月,潘红霞看到这个账特别满意。
但云珊觉得今天之所以能卖到两百块,那是因为昨晚韦家母子几人几乎通宵,赶了批糖出来,又给她这边剥好了花生米。
另外这花生是用韦家的花生,不用出去收购,节省了好些时间。但明天以后,能这样吗?这晚上肯定要休息好,不能加班的。
哪还能再卖到两百块?
现在韦钊没有了拖拉机,只靠自行车的话,效率就大降低了,这去收花生得跑几趟,出去售卖也得跑几趟,只靠韦钊一个人又收又卖的话,估计一天能卖出一百斤就不错了。
她还想个问题,剥花生米这个工作特别费时间,像她这样的,一小时最多只能剥五斤,手快的估计能到十斤。
现在除了出去跑的韦钊,有五个人参加剥花生,但这五个人还不能完全把潘红霞算进来,因为她要带孙女。这五个人一个上午下来最多能剥百斤这样,可那手也剥得抽筋了,就算没有抽筋,那也是又酸又痛。
然后这费了不少时间不说,也给下午的出品限制了上限,人也累得不行。
这除咸干花生和芝麻糖不用剥花生壳,其他两样都要,潘红霞就说,“要不,咱减少一些花生糖跟鱼皮花生?”
现在咸干花生还没有出品,还不知道市场怎么样,但芝麻糖就没有花生糖卖得快。鱼皮花生是卖得最快的,虽然贵点,但销量是没的说的。
这销量好,肯定不能减少啊。
潘红霞自己拿算盘算了下,说,“那如果咱一家一天赚二十块,一个月也有六百块,也很好了。”
云珊不否认是挺好的,但离过年也就这么一个月时间,自己制作的这些年货看起来供不应求,那为什么不想办法多出量,多赚钱呢?
今天的咸干花生泡够盐水,并晒了一天,要是放到户外晾晒的话,得晒个五六天才能干,这时间上肯定等不及了。得借助别的方法弄干,那只能是烘干了,多烧几个炉灶,把花生放到上面来烘。
韦钊在外面跑了一天,但他并没有觉得多累,回来就接过来了烘干的活。云有福下班之后也过了建设路那帮韦钊的忙。
在云珊和潘红霞临睡觉时,云有福才回来,他一回来就跟潘红霞提,明天给张主任家拿些年货过去。
潘红霞问他,“那咱给主任卖的价钱要不要减些?”
云有福道:“不用,是多少就多少,少了,张主任会不高兴。”
潘红霞点点头,“行,正好明天咸干花生出来了,也一起给他们家拿去。”
虽然价钱上不减,但可以多加点量。
第二天,云珊骑车去韦家那边,跟他们开了个会,说了说自己昨晚的想法。
陈招娣就道:“没事儿,我年纪大觉少,我睡少点多那剥点。”
云珊摇头,“咱一个白天已经干十二三个小时了,已经很累了,要是睡眠再不够,身体很容易垮的。”
韦钊就道:“那让卖花生的直接送我这边,也省我下乡去跑的时间。”
云珊点头,“这是个法子,但这样也得有个人在家里守着,给人过称给人算钱,白白浪费一个劳力。我看这样,我们可以请个帮忙,也不算请人,就是找个人,亲戚好朋友也好,靠谱就行。让他帮咱收这花生,咱给他一个价,至于他自己收多少咱就不管,让他从中赚些差价。”
韦雪没听明白,“那是啥?”
“那就是,比如咱收两毛二一斤的花生,他可以下乡收两毛钱一斤,那他从中一斤就可以赚两分钱,一百斤的话就是两块。当然他能收到一毛八一斤,那也是他的本事,他可以多赚点。”
“但我们也要跟人家说好,咱要收哪种品质的花生,咱要保证质量,发芽的坏的不收。”
大家懂了,觉得这个法子好,这解决收花生的时间。
云珊又道:“我们还可以收剥好壳的花生,就是花生米,价钱上可以收高一点,节约一下咱的时间成本。”
韦雪担心赚不了钱,“那要花生米要多少钱?”
云珊道:“那咱现在称一斤花生出来,但剥出来的花生米是多重。”
等剥好称出来,大概有七两的花生米。
“那咱收两毛八一斤的花生米好了,别人剥也辛苦,当多给点辛苦费。”
大家都没意见。
就这样敲定了,接下来就是销售。
其他的时间成本节省了,出量自然也就多了,量多了,这销售自然得跟得上。
韦钊让韦志出来出来卖,他们一人一辆自行车,各去一个地方,分开卖。
云珊看了韦志一眼,这韦家几个孩子都长得挺壮实的,十五岁的韦志看起来已经是个壮小伙了,他出去卖是没有问题的,她点了点头,觉得可以。
韦志听到自己也能出去跑,既兴奋又紧张,“我、我可以吗?”
陈招娣却挺担心的,她嫌弃地看了小儿子一眼,“他数学经常不及格,能算好数吗?我怕他被骗了。”
韦志憋红了脸,“那算数只要上个二年级都能算,我都上初中了。”
韦钊说,“没事,去几天就锻炼出来了。”
除了多加一个销售人员之外,云珊觉得还可以跑一下饭店、供销社这些单位,跟那边的采购人员接触一下,要是这些单位来自己这儿进货,可是省了不少劲儿。
没想到她刚这么想,晚上云有福就给她带了个好消息,张主任那边尝了自己家卖的那些年货后,大加肯定,还跟云有福说,他有朋友是市委招待所的采购,正好那边也在采购年货,他打算向这朋友推荐云家的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