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长宁将军> 长宁将军 第97节

长宁将军 第97节

  皇帝尚且如此,何况臣下。
  莫说别的人,就连方清,也觉渐渐看不懂摄政王了。
  从前高贺一党兴风作浪,诋毁他意图以战养功,图谋不轨,方清只觉荒唐。他坚决认定,摄政王不是那样的人。
  然而现状,却坏到了如此的地步:朝廷如若摄政王的一言之堂,他本人似乎对此也完全无意遮掩。与此同时,少帝或是被他当日斩杀朝廷重臣的举动给吓住,他就此消沉,身上再无半点少年君王当有的锋芒和锐气。
  一切他都看得明明白白。
  他担忧不已,为此,先是私下找过贤王,想探听贤王对此的口风。然而贤王报之以沉默。随后他不得不在摄政王面前开口,婉转提醒他这样下去的恶果。
  以摄政王之明,不可能听不懂他的劝诫。然而他却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当时听罢,一笑置之。
  至此,方清也不得不开始怀疑,摄政王是否真的另有所图。等到北方战事获胜之后,他取少帝之位代之,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
  他就此也沉默了下去。朝堂里再没有半句杂声。提及战事,言必称胜。提及女帅,更是夸耀功劳,无一例外。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前段时日,随着晋国复立这个消息传来,除了必要的声讨之外,另外一种声音,也开始不胫而走。
  那是流言蜚语。
  也不知是从哪里起的头,竟有传言说当今的大魏女帅,亦即摄政王妃姜含元竟和那晋室余孽皇甫容牵扯不清,二人关系匪浅,说他还是无生之时,西行归来,消失了几年,那几年,人便落脚在了云落城,而姜含元明知他的身份,却隐瞒不报,不但如此,还收他做了面首。此事,云落人人皆知。
  如今无生还俗,投靠北狄,复立故国,借他昔日的名望蛊惑北方晋人,和大魏为敌。且不说她是否会因私情而有通敌之嫌,光是这件事本身,追究起来,她便罪责不轻。
  自然,朝堂里,在重压下,无人胆敢就此发半句的声,表面依旧平静如常。
  然而民间,这个消息却在疯传。
  世人或不乏善良和正义,却免不了愚昧,听风便是雨,永远都是人云亦云,一次又一次地被流言席卷入内,周而复始,乐此不疲。这回还是男女风月之事,本就为人所津津乐道,更不用说这传言当中牵涉到的几人又是如此身份。一时满城风雨,消息传到后来,添油加醋,不堪入耳。
  兰太后自然也早就听到了这个传言,总算是长久以来绝望灰暗压顶下的一丝安慰。
  她也知,高贺一死,兰荣便只能保身,儿子手里那一道遗旨形同无物。以束慎徽如今对朝堂的掌控,风评再如何恶劣,一时恐怕也是难以改变现状。
  不过,无论如何,算是能出一口恶气。
  不但如此,姜含元和那晋室余孽的风流韵事,如今世人皆知。不管束慎徽表面如何云淡风轻,这势必会对他和姜含元的关系造成影响。
  只要这两个人不和,对儿子就是好事。她恨不得这风头越大越好。
  李太妃当日跌仆醒来之后,半身不遂,太医诊断卒中急风,如今情况渐渐有所恢复,但还是行动不利,说话含糊。
  她是明帝那道遗旨的唯一见证人,兰太后还盼望将来有天她能出来再次作证,亲自用心照顾。午后睡醒,正要去敦懿宫里探望一番,听到宫人的传报声入耳,道皇帝来了。
  她心中一喜,待要迎出去,儿子已快步走了进来,屏退人,开口便问:“长宁将军和那晋室皇子的谣言,是否母后所为?”
  兰太后对上儿子的眼,听出了他话中的质问之意,一愣,随即慌忙喊冤,连声否认,“那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宫中又到处是他耳目。母后怕惹他起疑,对你不利,如今连你那里都不敢多去一步,免得他以为你和你舅父私下交通。”撇清自己后,赶忙又替兰荣也解释了一番:“也绝不是你舅父!母后敢拿性命担保!他一心为为你,如今忍辱负重,只求暂时先得自保,何况他的身体,至今还没养好!”
  她说完,见儿子看着自己不作声,心里涌出一阵伤感,忍不住唉声叹气:“戬儿,母后真不懂了……这事对咱们,难道不是好事吗?他连高贺都那样杀了,往后会如何对付你,可想而知!怎的母后看你却好像还要替那姜家女子说话?戬儿你莫忘了,她可是他那边的人……”
  束戬没等兰太后说完,掉头去了。
  他走在宫道之上,漫无目的,心神恍惚。
  那日朝堂惊变过后,所有人大约都道自己是被他给吓住了。
  或许确实如此。仿佛一记从天而落的重锤,瞬间将一切砸得粉碎。他整个人陷入了极大的茫然和沮丧之中。
  他也想不出来,那人当日最后对他说,最后会给他一个满意的交待,到底所指为何。
  那天之后,他便什么都不愿想,不愿做了。更不想见到任何人的面,包括那个人在内。他的情绪也仿佛停止波动。反正一切的意外,哪怕北方战事不利,那人自也能处置。就这样,他浑浑噩噩,犹如置身事外,直到最近,知道了这个传言。
  这令他感到了久违的极大的愤怒。
  他半点也不信如今外面正在传的关于她和那个晋国皇子的事。毫无疑问,是谣言。
  他至今仍记得刚认识她不久时在贤王府的梅园里发生的那一幕。那时他偶然闻到了来自她身上的气息。那是一种怎样的气息?很难形容。不是脂粉暗香,而是犹如阳光下的郁郁青木所散发出的味道。他从没闻过那样简单却又叫人心旷神怡的气息,以致深深印入了记忆,至今没有忘记。
  她这个人,便如同那种他难忘的气息,不容任何秽味亵渎。他没法容忍,她在北方杀敌,而这里,长安,无知之人却在到处散播谣言,毁掉她的名誉。
  束戬不知自己是如何走进文林阁的。等他惊觉之时,他发现自己的双足已停在外了。
  这是当日朝变过后,他第一次来此。
  外面的一个小侍大约没有料到他会突然现身,慌忙下拜,待要奔入通报,被他阻了,随即继续迈步。
  此间景物,他再熟悉不过。轩窗临风,庭木幽青。然而从前那些他熟脸的侍人都不见了。据说是去了江南。物是人非,大约便是如此了。
  束戬走了进去,看见那个年轻的星官陆天元也在,正在和他低声说着什么。他一袭朝服,端坐于案后,仔细倾听。他的神色凝重而专注,身影高贵而沉静。
  束戬忽然感到自己是如此的莽撞,仿佛不该出现。他继而悲哀地想,在这个人的面前,哪怕再过十年,自己恐怕也只配站在他投下的阴影里,抬起头仰望而已。
  束戬忍住转身逃走的念头,停了步,看见他已留意到自己到来,转头望了一眼,示意陆天元暂停,随即起身。
  陆天元上前行礼:“陛下,殿下,小臣先行告退。”
  束戬恍若未闻,一动不动。他微微颔首。
  “陛下请坐。”
  陆天元退出后,他迎束戬入座。
  束戬没动,直挺挺立着说道:“外面谣言已传这么多日,你为何一直不闻不问?将军她不是那样的人!”
  是的,这谣言已传多日,连自己也早就知道了。起初一直忍着,想他会有所反应。但是他却没有任何的动静。
  “这些时日,我想明白了,将来你要怎样都可以,现在我也无意插手你事。但朝廷,必须维护她的名誉。”
  “传谣之源,或是大长公主,至少,和她应是脱不了干系。”
  “这个恶人,倘若你不愿做,我来做。治她一个罪名,我再派我的人,到民间抓捕胆敢继续传谣之人,惩一儆百,谣言即止!”
  束慎徽仿佛略感意外,目光凝落在他面上,片刻后,缓缓露出笑意。
  “长宁将军若是知道,必会感谢陛下信任。此事,臣也已有考虑,正想向陛下禀明。”
  第105章
  大约一年前,在天门司下的一间天牢里,秘密送来了一个囚犯。
  那是一名年轻的僧人,身披葛衣,脚踏草履。刚被送到之时,他似乎大病初愈的样子,身体极是虚弱,在这里躺了大半个月后,才慢慢地恢复了精神。
  这里是秘所。关的全部是特殊的重犯。此前那些被送进来的,要么无声无息地死在某个深夜,就此消失,抹去在世上的所有痕迹,要么,最后被人带走,从此同样不知所踪。
  从没有人,能够走出去过。
  这名僧人想来也是如此。在狱吏的眼中,他和死人没什么两样,也没人想知道他是谁,因何而被送到这里。他和别人唯一的区别,是此前那些进来的人,往往会先是狂躁,继而绝望,最后变成行尸走肉。
  而他不是。从到来的第一天起,便显得异常平静。
  身体渐渐恢复之后,有一天,他提出请求,希望能将他此前的经卷归还给他,并求赐笔墨。狱吏上报。很快,这个囚犯的请求获得许可,许多狱吏看不懂的写满了蝌蚪文的经书被送了进来。与此同时,狱吏也得到一道上命,满足僧人在此的一切日用之求。
  不过,叫狱吏感到意外的是,这名囚僧没有提出半点待遇方面的要求。从那天之后,他开始埋首于笔墨。
  囚室内暗无天日,他的世界也没有日夜之分,每天醒来便写,倦了去睡,不见晨昏,不分寒暑。他活着的唯一目的,仿佛便是他手边的经卷,几个月后,墙边叠放着的他书写出来的经卷在慢慢变高,与之相应,他的身体变得比刚来的时候还要虚弱。天牢内阴冷而潮湿,长久不见天日,加上他日以继夜译经,再次病倒。狱吏唯恐担责,上报,几天之后,人被转了出去。
  这是一个普通的深夜。
  城西的护国寺内,在后寺一处荒僻的四合僧庐之中,小和尚无晴看见当朝的驸马都尉陈伦再次到来。
  三天前,都尉曾独自来过这里,不知和里面的人说了什么,都尉走后,无晴看见他静坐了片刻之后,睁开眼眸,随即不眠不休,埋首案前,继续译经,一刻也不曾歇息。
  这个年轻的法师是去年被驸马都尉秘密送来此地的。到了后,他便落脚在这里。他从没出去过半步,外面的人也不可能进来。这座僧庐,实则是间囚室,没有人知道这名囚僧的存在。只有无晴出入,负责给他送饭。
  无晴从前在经阁中掸尘,无事之时,常读经书。慢慢熟悉之后,有时也会帮此间的囚僧抄一些他译出的经文。他发现,这来历神秘的囚僧所译的经,法理精妙,修辞曼妙,全部是他前所未见,闻所未闻。
  今夜,在接连译经三日三夜之后,囚僧似乎终于做完了他全部的事,整理好经卷,人应也倦了,方睡下不久。
  他的身下是张卧席,人面向着墙,背对门,右胁寢卧,右臂枕头,左足叠于右足之上。
  无晴当然知道,僧人休息,除了打坐,这是一种惯用的睡姿。据说,是为了在睡梦中也保持清灵,是修行的方式之一。
  这名囚僧平常从不说话,如同天哑,但却令无晴发自内心地感到仰慕,觉他并非凡俗之人。今夜驸马都尉再次现身,但这回不是独行,而是伴着另外一人到来。照明的灯笼火光跳跃不定,无晴起初看不清来人模样,只见他披了一幅斗篷,连着的一顶帷帽挡了大半面容,足步不疾不缓,落地无声,待到了近前,无晴认出,竟是自己前年偶在寺中遇过一面的当朝摄政王殿下,不禁十分惶恐。
  他总觉,有不好的事,要降临到里面那个囚僧的身上了。
  不过,这不是他该关心的事。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人都有自己的命定,包括那名囚僧。
  他不敢多看,打开院落的门锁,随即退走避让。
  束慎徽入内,来到僧庐前,没有立刻进去。
  他停下,透过半开的门,望向门后世界。
  一灯如豆,照出这间整洁的僧庐。靠墙的干燥之处,摆堆着整齐的经卷。对着门,地上的一张卧席之上,此刻背向外,睡了一人。
  那人身披麻衣,作狮子卧,背影安静,望去睡得很沉。
  两年前的那个深秋,他便从贤王口中听到了无生之名。去年六月在钱塘,又是因了此人,他和姜含元不欢而散。当时他命刘向叫他手下程冲治好对方的病,为免日后再出意外,又命将人带入长安,囚禁在了天牢之中。
  再后来,那时他已和她分开多时了,他听闻人再次病倒,忽然记起自己曾对她做过的许诺,倍觉惆怅,便照当日自己对她所言那般,将人秘密转到此处,换了一种囚禁方式。
  倘若没有意外,他的一生,便将如此度过。
  这么久了,束慎徽也曾不止一次地想起过这个名叫无生的人,但这是第一回 ,他终于来此,亲自和对方见面。
  他在牢门之外静静立了片刻,看见那人背影微微动了一下,醒来,接着,缓缓坐起,转过来身。
  黯淡灯火映着一张清瘦的脸,面上带着倦色,但即便这样,身处囚室,眼里也有明亮的光。
  面前的这个年轻僧人,便是无生。束慎徽曾误解他为她心上之人,后来方知,他是她的知交——倘若不是他那注定原罪的出身,她会为他两肋插刀的那种知交。
  束慎徽在对方凝望自己的目光中,迈步走了进去,脱下帷帽。
  “如何,想好了吗?”他开口便如此问道。
  无生收了目光,垂首,恭谨抬掌竖在胸前,行了一个出家之礼。
  “驸马都尉三日前已将情况悉数告知。罪责在我。小僧本是多余之人,不该偷生于世,何况如今因我,又生出诸多事端,罪孽重重。小僧更不愿因我而累及将军之清名。”
  “一切,小僧听凭摄政王的安排。”
  当他说出这一句话的时候,他的神情之中,没有任何勉强之意。他神情从容,语气如常。
  束慎徽面无表情,注目了他良久。
  “很好。出去之前,你有何要求,尽管说来,本王必会满足。”
  无生环顾一圈囚室,目光最后落到经卷之上。
  “确实是有一事相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