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其他类型>造车> 第一百五十章 现身采访

第一百五十章 现身采访

  作为企业界明星,风口浪尖上的财富人物,韩皓不得不尽量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为华夏汽车节省下大笔的广告费用。
  当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初到虎山,连他的面还没有见到,就主动帮忙华夏汽车发布了一条全国性的宣传新闻。
  “华夏汽车将为Q1新车全国征集姓名,被采用者将获得10万元现金奖励。”
  10万元,在1998年属于一笔非常庞大的巨款,几乎等同于一套房子的价格,也能买到一辆不错的小车。在抽奖类活动被国家严令不得超过5000元奖金时,这种公开承诺征集活动可以有效避开5000元限制,10万元的奖励足以成为轰动性的新闻。
  而且,在中国汽车历史上,从未有过面对公众征集新车姓名的活动,媒体们一接到通知确认无误后,立即把到虎山后第一条新闻稿发了出去。Q1微型小车,也通过这种方式,以4连拍照片的方式首次和全国人民见面。
  照片当然是华夏汽车统一提供,至于真车只说卖个关子,将会和韩皓一起和记者们见面。
  “哇,好可爱的小轿车,看上去就想让人拥有一辆开回家。”
  “这真的是我们国家可以生产的小车吗?怎么有点像概念车的标准。”
  “这辆车到底卖多少钱啊?性能怎么样?”
  “干脆起名送这辆小车算了,我看它比10万元更划算。”
  ……
  Q1小车首次亮相,就征服了现场一群记者们,他们的反应证明了这辆小车具备了大卖的潜力。
  到底Q1小车实车是什么样,还有10万奖金真的会兑付吗,赶来虎山的记者们胃口一下子被吊足起来。
  不少心急的记者问清楚征集投寄方式后,就在虎山当地邮局成为了第一批献上新车名字的投寄者。
  第二天,在全国媒体记者们等待中,韩皓开着一辆天蓝色Q1小车来到大家面前。
  一时之间,镁光灯闪耀,年轻的企业家楷模——韩皓,开着Q1小车的画面就此成为许多人脑海中深刻的景象。作为年轻一代人的偶像代表,Q1小车无意中有了自己的形象代言人。
  韩皓的日常座驾从华夏之光二代换成了Q1,这是他以身体力行来为自己的产品打广告宣传。
  “韩总,你平时就开着它上下班吗?”
  许多记者都以为韩皓的座驾会是奔驰S600类的豪车,没想到却是一辆小车。
  “是的,我们厂生产的产品,我都会是第一批的使用者之一。因为,你只有自己亲身试驾,才能知道这辆车到底是好还是坏,经过实践没有问题我们才会放心交给消费者。我们企业规定,厂区内不允许有其他品牌车辆存在,我们坚信自己的产品一定是最好选择。”
  面对一大群记者,韩皓大大方方回答道。
  “请问你们此次为Q1小轿车征名活动,如果最后决定采用名称相同将采取怎样处置措施?还有这辆小车的价格会是多少?”
  另一位记者问出了许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其实都是他们私底下议论的焦点。
  “我得声明一点,就是我们的Q1不是小轿车,而是小客车,严格意义来说它是一辆两厢微型小客车。轿车和客车在我们国家可是有严格的区别,希望记者朋友们写稿时不要混淆,免得将来国家主管部门找我们算账就麻烦了。采用同样的名字的话,应该是平分这10万元吧,至少会有1万元保底,不会让热心帮助我们企业发展的人失望。至于小车价格嘛,我只想说保证给大家惊喜,让Q1成为年轻人的第一辆车,是我们的定位和理想。”
  价格没有最终确定,韩皓打算看一看市场前期反应再最终决定,价格波动在3000元左右。
  “据我所知,现在这样大小的微轿——哦,应该是微客,针对的目标客户都是出租车市场。从韩总你的描述看,好像把目标人群放在了私人家庭购车上,而没有随大流抢夺出租车市场。如果这样的话,将来对Q1应该是很大的挑战吧?”
  这名记者明显有汽车行业知识,问出了相当专业的问题。
  迄今为止,微轿市场夏利、奥拓两大车型占据了微轿市场的95%,年销量在15万左右,所售出车型75%以上供应出租车市场。尤其是红夏利,简直是横扫整个中华大地,成为跑出租的首选。
  出租车市场一直是大客户,主要由出租车公司统一购买,属于企事业大客户范畴,带有公车性质。现在新上市的Q1则把目标放到了私人家庭购车上,属于非常激进的市场策略。
  “这位记者朋友问得很好,我们的汽车市场一直偏重公车,而忽视了广大普通老百姓的购车意愿。我们的Q1不排斥成为出租车,一般能做出租车的车辆表明经久耐用,但我们更愿意践行华夏汽车的企业宗旨——为中国人造出合适出行的国民车。经过我们前期调查,有不少家庭已经不满足依靠摩托车出行,风吹雨淋时不方便,他们有强烈的冲动要把家里摩托车,置换成可以带着一家人集体出行的小车。因此,我们华夏汽车甘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力争把1999年成为中国私人购车的元年。”
  对于Q1,韩皓内心的期望值一直很高,他不但想让Q1成为市场的明星,还要让其成为推动中国私人家庭开始购车的催化剂。
  “按你的意思,就是说Q1将会成为许多家庭承担得起的小车吗?”
  抓住韩皓话中的意思,该记者追问道。
  “我只想说会是性价比很高的一款车,而且会像华夏摩托一样让顾客们满意。当前许多家庭都拥有两辆摩托车,如果可以用两辆摩托车换一辆小车的话,应该大家都不会拒绝这样的好事吧。当然这只是比方,如果你们家两辆摩托车全是进口货的话,此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
  进口本田黑鲨、铃木王摩托动辄2万起,那么售价4万出头的低配版Q1确实可以折算成功。
  ……
  相当于变相地Q1新车见面会后,记者们开始跟随韩皓实地体验他一天的工作行程。
  每个星期一,韩皓都要亲自召集各个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开会,听取他们各自的进展汇报情况。像Q1项目,就由从二汽出来的韦常辉负责,他短短时间便从一个技术人员变成了管理的能手。
  “产能问题必须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不能车子出来后消费者只能在电视上看到,而不能亲自到现场体验触摸。你们买个菜都要放手里亲自掂量两下,购买汽车这样大件的货品肯定要慎之又慎。现场看过试过后才能下决定,换位思考和以市场为导向是我一直强调的原则,务必要时刻提醒自己。还有你上次向我汇报的变速器供货问题进展如何,现在把后续追踪情况讲一讲。”
  在由韩皓主导的项目和部门联席会议上,记者们看到了他在公司内部一言九鼎的霸气。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策,在华夏汽车发力的关键时期,韩皓亲自到第一线坐镇,敦促各个项目小组间沟通配合,力争把效率最大化。
  中午时分,韩皓出现在饭堂中,随机选取一线员工和他们一起就餐,倾听来自一线工人的心声。饭后,跟他们一起返回宿舍,看看工人们的业余生活情况,随时掌握基层的动态。
  “我们的工人是我们企业的宝贵财富,像刚才这位已经进厂工作了4年的老员工,上过摩托车生产线,后来又成为汽车生产线的小组长,对质量控制有自己的心得。由普通工人们提出的每天一点点小改进,汇集一年下来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汽车由2万多个零部件组成,每个零件间都会存在出现问题的可能,这就需要我们全程认真排查改进,力争把安全可靠的产品送下生产线。造车依靠的许多不同的工人共同配合生产,每一个步骤都很关键,所以要善待我们的生产者。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就表演过,人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创造者。如何让工人们快乐的工作,也是我们作为管理者需要一直探索的问题。”
  韩皓说出这样的话是有感而发,算是他的个人管理心得,善待工人就是善待自己。
  下午,韩皓要抽时间会见供应商、银行乃至地方政府的相关人员,每一次会面都有时间限制,因为后面一直有人排队。
  “戴厂长,这些年你跟着我们华夏厂挣了不少钱,可不能有小富即安心理啊!将来加入WTO后,我们不单面对国内同行,还得直接和全世界对手直接竞争。现在你不加快投入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将来肯定会被市场淘汰掉。我跟你,个人交情是个人,但在采购上如果达不到我们工厂的技术标准和成本要求,我们会选择另外的供应商。公私分明,是我做人的原则,如果大家都要通融那我们华夏厂就没法干了。”
  主机厂就是有自己的底气,如果你不愿意升级技术不愿意投入资金和华夏厂共同成长,那么只有换人顶替。同样的零部件,每年华夏厂都会给出新的技术标准和成本价,要求供应商配合提高标准并降价。
  “吕主任,很感谢贵市邀请我们前去投资,坦率而言,我们潜在有这个意向。但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华夏工业暂时考虑在浙海省内发展,将来进军全国的话你们市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保持接触,将来时机合适的话我会亲自前往贵地考察一二。”
  华夏工业现在出名了,一些地方政府的招商人员找上门。像今天是一位地级市的招商主任请求会面,韩皓已经躲了他好几次,但人家就是不气馁守在虎山,无奈下其只好抽空安排人见上一面。
  马不停蹄地见上一波波形形色色的人物,这些已经是经过筛选过的会面,就连在一侧旁观的记者们都感觉疲惫,而韩皓只能喝了两口水后继续应付后来的人。
  “风光的背后是数不尽的努力,看到韩皓这样的工作状态,我终于知道为何他能成功了。”
  一位随拍的记者感叹道,韩皓的生活状态出乎他的意料。
  晚饭简单对付,韩皓又回到会议室加班,听取Q1上市发布会的具体安排。
  发布会的地点,一直没有确定,从西子湖畔、黄浦东方明珠,再到长城脚下,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最后,还是人民大会堂的方案吸引了韩皓。作为中国重大会议的举办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能有选择对外开放,选择人民大会堂作为发布会现场,有蹭国家公信力的嫌疑。毕竟许多人都知晓人民大会堂的地位,但并不知道有钱有关系也是可以进入宴会厅举办活动,尤其在1998年信息相对不发达的年代。
  初步定于1999年元旦,届时将会把征集选定的Q1姓名一起公布,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里举办新车上市仪式。
  弄完这个议题,韩皓又单独回到办公室,继续审批文件。一直到晚上22点,在秘书提醒下他才放下手中的工作,结束一天的行程。
  一路跟拍的记者数量在不断减少,喜欢八卦新闻的媒体记者首先撤退,基本都是工作狂的画面他们拍了一会后就离开,剩余的记者们跟在韩皓身后一路狂奔,最终只剩下几位中央媒体的记者坚持到了最后。
  其中就有《东方时空》的记者,他们从华夏厂刚兴起时就开始跟随,每年都会定期记录华夏厂的成长轨迹。据他们的编导说,要把华夏厂作为纪录片的长期跟踪对象,坚持20年再回头看也算是见证了历史。
  次日,应记者要求,韩皓带领他们回到了父母家里看看。韩家依旧保持着原有状态,虽然韩皓成为了亿万富翁,但平常的生活依旧继续。
  看到小狗三一和韩皓在一起打闹,记者们才从这个工作狂身上看到一丝生活的气息。
  韩永福和王桂芬虽然穿着新衣裳,但淳朴的气质依旧迎面扑来。
  “感谢政府、感谢国家给了我们崭新的生活,现在生活过得好了,我们要努力回报社会,为社会多做贡献。”
  镜头前,韩永福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说出了如此话语,看来多年晚上七点钟准时收看新闻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
  韩永福带领记者们现场来到一片空地,介绍着将来这里将成为沧海镇的教育中心,而这一切都是自己儿子带来的变化。
  通过采访邻居和镇里官员的反馈,韩皓的形象开始立体起来,小时候有些小聪明,有时候胆大,属于厚积薄发一飞冲天的人物。
  送别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离开后,韩皓赶到了江州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