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其他类型>大唐总校长[穿书]> 大唐总校长[穿书] 第202节

大唐总校长[穿书] 第202节

  更甚至宫人都可能离不开。
  因为刚刚叹气王维,李谈忍不住就想到了王维的《凝碧池》,这首诗所写的那个主人公,不就是留在宫中的伶人,结果因为不愿为安禄山取乐而被杀。
  李谈叹了口气,心中有些郁郁,同时也给贺知章写了一封信,让老人家尽早过来。
  至于琅嬛书院,只要安禄山没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应该就不会动那里的学生和书籍。
  第二日李谈将信件发出去,正好也收到了杨贵妃的信,然后才知道这一次安禄山所要清的君侧就是他。
  李谈满脸问号,他一没结党,二没操控朝政,清的哪门子君侧啊?
  然而皇室生活或者说是贵族生活距离老百姓们都太远了,安禄山需要一个理由,所以他就开始宣扬李谈不知与何人学了些方术,便开始在长安炼制丹药,称能起死回生,以此来招摇撞骗。
  就连圣人也为他所骗,对他疼爱有加。
  然后就是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什么李谈飞扬跋扈啦,什么李谈因与李林甫有仇怨,所以害死李林甫啦。
  众人在得知这些的时候,都有些哭笑不得,李白冷哼一声说道:“李林甫死有余辜,更何况从头到尾他生病死亡都与大王无关,倒是大王不计前嫌救了他一次,第二次的时候大王自己也险些遇刺身亡,怎么就害死他了?”
  李谈看着所有人都义愤填庸的模样,心说安禄山这次这个脑洞虽然开的大,但不得不说已经开到了点子上。
  王紞在一旁不知道他想什么,只是担忧说道:“安禄山如今大肆宣扬这些事,百姓愚昧,怕是要信的,大王的名声……”
  李谈倒是不在乎什么名声,反正交给后人评论好了,而且千百年下来,好的能变成坏的,坏的能变成好的。
  最经典的大概就是始皇帝焚书坑儒事件,这让始皇帝挨了多久的骂啊。
  公孙垂说道:“圣人应该……不会任由大王被如此污蔑吧?”
  按照李谈受宠的程度,应该不至于吧?
  李谈摆摆手说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种事情一时半会解释不清,更何况安禄山为了证明自己,肯定是要大肆宣扬的。”
  杜甫在一旁有些无奈:“大王,您都不着急吗?”
  他们听了之后一个个都气得不行,反而是作为主角的李谈看上去十分冷淡,简直让人怀疑被骂的那个是不是他!
  李谈笑了笑转头对公孙垂说道:“将捷报露布至京,剩下的就交给流言自己发酵吧。”
  毕竟之前安禄山将他形容的一无是处,如今在这一份捷报就是用来打他的脸的——真的一无是处的人,怎么可能到了凉州连突厥都打跑了?
  不要说当地有将领什么的,段秀实来这里之前,凉州年年都会被劫掠两次,一次是入冬之前,一次则是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
  后来就算段秀实来了也只不过是能保证一年只被劫掠一次而已。
  如今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时候,李谈在这一份捷报相信能够给朝廷带来信心。
  李白等人一看李谈这大概是早就想好了,干脆也不担心什么,反正……担心大概也没用。
  正如李谈所想,原本要退走的突厥军队仿佛是有了其他想法,居然只撤走了一部分,留下了大约一万人马左右,而另外一万人马似乎撤了回去。
  李谈看着这一万人马,认真思索要不要再去抢一次。
  一旁的李白跃跃欲试,他发现跟着李谈出征十分的痛快,那是真的“十步杀一人”,而且还不用担心自身安危。
  公孙垂和孟知涯都拼命反对,他们两个简直是怕了李谈了,一方面是担心李谈出去会有危险,另外一方面——建城建水系都是多么大的工程啊,他就这么将事情交给他们两个,甚至连人手都不够,这是开玩笑吗?
  最后李谈只能无奈留下来协调一下各方面的工作,当然重中之重就是招人!
  他跟公孙垂估算了一下,觉得人才缺口非常大,如今就算是州府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勉强能够运行,再多的人才就没有了。
  当然这些还算好的,脑力劳动的人其实还算好找,只要李谈的要求不是特别高,但是建城的民工从哪儿来啊?
  公孙垂忧心忡忡说道:“凉州人太少了,每年征发徭役都经常没多少人。”
  李谈有些诧异:“没人?不应该啊,凉州人在少它也是一个州啊。”
  上中下州是以户数来算的,凉州算是下州,但现在大唐人口算是在增长,之前大索貌阅的时候,户部呈上来的数据是现在有近六千万人九百多万户,下州的标准也从不满两万户变成了不满三万户,而如今凉州大约是两万五千户左右,算算人口大概就是十二万左右。
  在这个青壮都要服徭役的年代,怎么会征不上来人?
  公孙垂说道:“我看了一下以往的资料,发现有许多人为了逃避徭役自残。”
  李谈震惊:“自残?”
  公孙垂叹息:“其实不仅仅是凉州,各个州基本上都是如此。”
  李谈顿时沉默,按照大唐律法有残疾者是不用服徭役的,但必须是重度残疾才可以,这些人为了逃避徭役自残之后,那就一辈子都是残疾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如今的徭役是属于无偿劳动,而且在官府的高压之下,工作还十分辛苦,自然是没有人愿意的。
  如果让李谈来说,服徭役就应该发工资,不发工资人家吃什么啊?只是干活的时候给点口粮,还经常会克扣,肯定是不行的。
  不过现在大唐的政策就这样,就算李谈掌管一州也不可能将这一州的政策改变。
  他想了想决定换个方法,直接说道:“那就不征发徭役了!”
  公孙垂茫然地看着他,不征发徭役的话,人从哪里来?
  李谈转头就去找孟知涯说道:“你带着唐堂去成立一家匠班,让他当掌柜。”
  孟知涯有些意外:“唐堂来?”
  李谈点点头,他现在手上能用的人不多,而且按照最近师徒值的入账和出账来看,有点入不敷出的意思,也不敢轻易再抽知交,所以就只能让唐堂顶上。
  虽然唐堂年纪不大,但是在这个年代十几岁已经能够顶门立户,他好歹今年已经十三了,而且常年刀口舔血的生涯让他看上去比同龄人更加成熟,再加上满身的煞气应该是能镇住场子的。
  当然其实唐堂就是一个名义上的掌柜,实际上这个匠班肯定是操控在李谈和孟知涯手里的。
  孟知涯有点不明白李谈是想要做什么,便详细询问了一下。
  毕竟匠班的存在是在明朝开始盛行,这年头的匠人基本上都是官府控制,户籍都在匠户,每年做多少事情都是由官府指派的。
  李谈就给孟知涯科普了一下后世的建筑公司,不过肯定是用不着那么多东西的,毕竟匠班刚刚成立,想要那么全也不太可能。
  大概更类似于后世包工头一类的存在。
  孟知涯倒是接受良好,他立刻明白了李谈的意思:“你是想要雇人来建城?”
  李谈点点头,孟知涯有些发愁:“雇人那要多大一笔钱啊?”
  李谈规划的城池可不小,而且选址也算是东西方的咽喉要道上,严格算起来,其实比凉州府还要适合当贸易中转的城池,那边唯一的缺点就是……水草不丰。
  所以人们只能选择绕路走,要不然没有补给怕是要死在半路。
  当然这个难点在李谈这里就不是问题,所以他规划了一座十分巨大的城池,就是为以后东西方频繁的贸易往来做准备。
  李谈十分淡定:“钱嘛,我有!”
  孟知涯:……
  他觉得有必要给李谈做一个大略的预算,让他知道一下以一己之力建造城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
  小城还好,一上来就建造这么大的城池,甚至比长安都不小,这简直是作死啊!
  最主要的是还有书院,书院的造价比城池也不低,他都不敢算需要多少钱了。
  李谈说道:“你别不信,等着看吧。”
  李谈也不跟他废话,转头就找来了公孙垂,让他去找来本地最大的拍卖行,他要举行一场专场拍卖会!
  至于拍卖会的东西——系统商店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执夷看着李谈浏览商城忍不住问道:“你不是缺师徒值吗?还要用师徒值换钱?”
  李谈说道:“你要知道,师徒值换钱也是有讲究的。”
  执夷还没问出口就看到李谈跳出来了一堆挂件一类的东西,而这些挂件大多都是没有特效的那种,最大的特点就是……上面都有玻璃或者琉璃?
  李谈将这些挂件放在之前准备好的盒子之中说道:“这年头高品质的琉璃十分稀少,但是在系统商店之中,这些没什么功能的东西却十分便宜,而且做工精致,用来换钱是最好不过的了。”
  其实之前在长安他就有过这种想法,只不过那个时候李隆基跟杨贵妃时不时就给他一些赏赐,他手上的钱基本上就是用不完的用。
  当然之前除了一个琅嬛书院,他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
  不像现在李隆基和杨贵妃想要支援他金钱也不太容易,然后花钱的地方又多,他就只好用来变现。
  执夷看着李谈将一些充满西域风格的东西放到一边,忽然就悟了:“这些东西你是不是的打算卖的贵一点?”
  李谈点头:“物以稀为贵,这种物件就算是在这里也不多。”
  只不过最终能卖多少钱他心里其实也没数,这一次是暂且试水,如果销量不错,那么下次继续,反正那些年官方为了薅羊毛出了不少各种挂件。
  钱财问题暂时先放到一边,李谈现在需要的就是大量的各种人才,他想了想还是给贺知章写了封信,让他帮自己宣传一下,顺便将这里的水系图发了过去,试图忽悠一些热血青年过来建设祖国大好河山。
  正巧,他这封信刚发出去,那边杨贵妃和贺知章写的回信也到了。
  李谈拆开信看了一遍之后就叹了口气,杨贵妃和贺知章都不肯走。
  杨贵妃是觉得如今安禄山被迫提前十一年起兵,他积攒实力的时间大大缩短,想要打到长安怕是没那么容易。
  李谈心说在原本的剧情之中,安禄山也是因为杨贵妃从中作梗而不得不提前起兵,虽然没有如同现在一样提前这么多年,但最后他还是打到了长安,这货就是上天给他开挂的品种,早起兵晚起兵对他而言大概也就是打到长安的时间长短的差别而已。
  只是这件事情他又不能说出来,毕竟知道的东西太细节容易引起别人的猜疑,当然最主要的是他还是不太相信杨贵妃,总担心杨贵妃一不小心就将事情告诉杨国忠。
  杨国忠……那牵扯可就大了,他肯定会告诉自家人,然后杨家人一发散,到时候整个长安都人心惶惶,只怕未战就先败了。
  又或者安禄山还没打到长安,他就因为妖言惑众被拽回到长安关起来,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贺知章的来信跟杨贵妃的意思差不多,都是觉得安禄山没有那个本事打到长安。
  不过他主要说的倒并不是这个,而是他告诉李谈已经同意了一批学子来找李谈。
  这些学子都无一例外是有点本事的,但是考科举的运气又不太好,一直在落第。
  想要补官又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后来他们看到李谈不走寻常路,直接给公孙垂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长史之位,顿时心思活络。
  觉得还不如去凉州投奔宁王,虽然凉州的条件艰苦了一些,但是听说宁王手下缺人啊。
  而且大唐有规定,皇子亲王去做刺史的州,原本无论是上州中州还是下州,各种政策都会按照上州的待遇来,等到皇子结束任期不在这里当刺史之后,这一州就会恢复原本的待遇。
  也就是说凉州如今虽然是下州,但是待遇却是按照上州给的,这个待遇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说官员的组成数量,比如说荐官的名额,甚至进入国子学的名额都比之前要多上好几个。
  这种待遇是方方面面的,他们在长安竞争不过,来凉州走个曲线救国也是不错的。
  就跟后世高考移民也没什么区别。
  也有一些人就是想要追随李谈,觉得只要跟着李谈,他们的前途都不会差,毕竟李谈也不会长期在凉州呆着,就算以后还继续当刺史,也会被调到比较富裕的州府去,到时候他们也自然跟着升官。
  关于这些人的心思,贺知章担心李谈想不到那么多,都给分析了一遍,重点告诉他,这些人都可用,但是怎么用那就看李谈自己的了。
  贺知章没有讲太多,在用人这方面,李谈需要自己去体会,反正就算看走眼他也输得起。
  李谈捧着贺知章写的一摞厚厚的信纸,感动的不行。
  贺知章简直就是他的人生导师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