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其他类型>穿到明朝考科举> 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113节

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113节

  第175章
  新戏的人设倒容易画, 但立起人设后,崔燮才发现, 他又给自己挖了个坑。
  这些人设和现在市面上戏曲里的人设并不重合, 要想让观众认同他的人物,就得给这些千户们写出更丰富的戏份展示性格。那不就又和他轻轻松松靠打戏注水的锦衣卫大杂剧初衷背道而驰了。
  崔燮头疼地看着越画越厚的效果图,感觉自己的杂剧得开成连载了。
  北曲一出四幕, 每幕只一套十支曲子,根本演不出多少内容。要么就像宋元以来的《水浒》一样开系列杂剧,每人都在一出戏里担回主,最后再合演;要么就学南戏,一出戏拉成十几二十几幕的, 演员次第上场,故事线慢慢展开——
  可两样都有很大缺陷。
  若作系列杂剧, 市面上已有太多以各千户为灵魂男主的杂剧, 他的系列剧投进去就被大水淹没,显不出什么了。而作南戏的难点在于找不着人——如今北曲对南戏的优势是碾压性的,写南戏的人本就少,他们身在北京, 更寻不着这样的的作者了。
  看来只能把故事画得更详实准确,叫人拿到南方, 看看能不能找到的才子替他写成, 再教戏班按图搬演了。
  嘶——说起来,现在唐伯虎多大了?
  崔燮的明史学得实在不好,想了半天也想不起来江南四大才子是什么时候生的, 索性把他们扔在脑后,照着大纲一幕幕画演员的走位和姿势。
  崔燮看他画得这么细致,感叹道:“也不至于如此。上回给李大人的那份就已经做得够周到了,这一回的图画,简直跟那些栏图半栏字的画本《水浒》一样细了。”
  那些印水浒的,是将每页上半印图,下半印字,中间单印一行高度概括原文、解释图画的文字。单看图跟连环画一样,但底下的文章叫图画割开,显得页面短小逼仄,看着不如在页间夹插画的舒服。
  单看和连环画一样……
  崔燮心头微动,眯着眼看了会儿手里的跨页草稿,忽然起身把上一张也拿过来,两张横拼在一起,夺过崔启的笔,蘸浓墨在画框外写下两行配图文字。
  崔启对着空空的手掌,心有余悸地说:“大哥你怎能生夺呢?万一我失手污了画纸,要补起这块画儿好多麻烦呢!”
  崔燮且不理会他的抱怨,把两张画左右拼在一起,搁在桌上,叫他站起来看看效果。
  这能有什么效果?
  崔启纳闷地站起来了,认真看了一阵,点点头说:“挺好的,大哥是又要改版式,把院本印成两本宽这么大的?”
  崔燮摇摇头,问他:“单看图和我这配的这两话,看得出来画儿上画的什么事么?”
  右图上画着一名身穿白袍的美少年,身子倒挂在屋顶飞檐外,手指点破窗纸,偷窥窗后情形,左图上画的则是室内宴戏图,坐着的男人中有几个剃着月代头,还有许多哭哭啼啼的女子坐在周围。
  右图下配着文字:“小徐千户追到院内,怕惊动贼人,不敢闯入,便使了个金钩倒挂颠倒身形,舔破窗纸窥视屋内情形。”
  左图下配的则是:“只见屋内众匪簇着几个剃发的真倭,许多掳掠来的女子被逼着含泪服侍贼人。”
  短短几句话,便将图画中的故事交待得清清楚楚。可就算不配词,看着图也能认出白衣美少年,急先锋小徐千户,也能看出屋内贼人无耻残虐之状。
  是挺好的……就是还没画到后面的,看着有点着急。
  崔启猛点头,夸道:“画的好,配上这字就更清楚了!比之前一篇文章写出来,夹着图叫人做背景的更好看懂。”
  崔燮站起来看着桌上两张纸,又把它们摆在椅子上,又铺在地上,双手比了个框子,将画圈在框中看了看,徐徐问道:“你看,若只将这画底下添上两行字,印成书还可看么?”
  崔启拧着眉说:“那、这、这不就成图册了么?”除了春宫图,神仙、花鸟图册,没有这么印的啊!
  不过若不论这点奇怪的地方,画儿倒挺好看的,打起来的姿势也好看。
  崔启犹豫地说:“可这全是画的……版这么大,又不好雕,又费颜料,印出来不得贵么?恐怕买主不多吧?”
  不不不,他相信,看小人书的肯定比看正经书的人多!
  崔燮拿届尺在纸上打了个只有普通书页一半高的框子,招呼崔启:“你把我画的图都缩到这么大试试。若能这样,咱们一个版里就能印四页,板子的成本就比平常的图书少一半儿了!”
  若只印黑白绣像版,省了上色部分,雕版还更容易,成本也能更低。
  崔启倒是听话,二话不说便开始试画。但他的技术还刚只能描图、仿图,没到缩放这一步,要画出那么小的图,就得找熟练的画匠过来。
  他看着自己手底下身形扭曲的人物,无奈地摇了摇头:“我看我还是替大哥叫人来吧,凭我这手段是画不好了。”
  可外头还流行着抢婚呢,崔燮也不敢叫他这么个白嫩嫩的小少年出门,于是又叫了崔梁栋来,让他派车夫去居安斋找人——就找最早跟着他们的杂工李进宝吧。他年纪不小,人长得也平平,估计不用坐车,走在路上都不会被抢。
  也不知这场选妃引起的乱事要闹到何时。
  崔燮长叹一声,叫崔良栋自己也小心些,去时顺便再拿些点心看看李老师,替他多请两天假。
  崔良栋一股凛然志气盘旋空中,拍着胸脯答应着:“小的保证两个人去,三个人回,不该丢的绝不丢,不该多的也绝不能多!”
  他叫人套了车出去,崔燮便叫崔启帮忙,把画好的图按顺序排好,看图配文,看故事连不连得上,中间有多少失落的须要添改。
  做成连环画儿的话,人物的区别倒可以不受演员形象,区分得更鲜明了。而且画图可比演戏发挥余地大,别说飞檐走壁,就是让千户们打斗时直接上天都行啊!
  也不用再担心找不着人写戏了!
  虽然打死他也写不出“销魂处怎禁得暮雨斜阳,风流债肯偿”这样叫观众喜欢的曲词,也写不出什么好定场诗、定场词,但是写这种朴实简易的散句不成问题。再配上好看的彩图,哪儿那么多人跟挑剔科场文章似的挑剔他配图的文字?
  老百姓能看懂、喜欢看就够了!
  崔燮信心满满地排图写句,加紧构思后面的情节。过了约摸一时五六刻的光景,崔良栋忽然匆匆忙忙冲进来,身后跟着那个杂工李进宝来,两人都张张皇皇,急眉赤眼地,竟直闯进书房,朝他叫道:“不好了!公子,出事了!”
  李学士出事了!
  崔燮猛地站起来,喝问道:“怎么回事!”
  崔良栋连口水都不顾喝,急匆匆地说:“李学士昨日上疏奏称梁芳、韦兴两个阉人恶意放出选淑女的风声,籍此向京中富户百姓敛财。又说他们阿附万贵妃,包庇贵妃的兄弟趁乱骗娶良家子为妾,请皇上惩处他们,及早令人辟谣,免得民间慌乱成亲,弄出那么些错配的姻缘。
  “可皇上宠爱那两个太监,又有万贵妃吹枕头风,可不就舍不得处置那两人?他们轻轻脱了罪,反过来说咱们李大人上的奏疏文字不合规制有罪,叫锦衣卫抓他进了诏狱了!”
  崔燮心头一把火腾地烧起来,烧得他口干舌燥,呼吸发烫;脑中却极为冷静地想到,李东阳将来是要做首辅的人,这桩案子不会成什么大事。
  可万一……他穿越来拜了李东阳为师,又写这些戏,已经改变历史,叫这时候出现了一场历史上的李东阳没经过的冤案呢?
  两种极端相反的感觉环绕在他身上,叫他的神情严厉得骇人,说出的话却冷酷得叫人不敢拒绝。他淡淡地问:“锦衣卫什么时候拿的人,是谁去的?李家怎么没人来送信?”
  崔良栋心颤颤地,低头答道:“是今天上午才把人带走的,不知道名字,是个姓陆的百户。李学士的父亲如今病倒在床上,李公子年纪又小,管不到什么,后院的女眷更不必说了。他家里倒是说已去找了黎右侍、刘御史、杨舍人和他的亲交故旧,不过想着公子年纪小,咱们家也没个朝里人,不曾通知咱们。”
  年纪小,没有朝里人,管不上什么用都是真的。可他是李东阳的入室弟子,老师出事,弟子焉能不管不问?!
  他微微颔首,赞许地看了崔梁栋一眼:“你如今也长进了,做得很好。我这就先去一趟李府,你替我去帐房提三百两银子,再收拾些拿得出手的礼物,宁可多带不能少带。再叫人去请刘太医到李家给我师公治病。”
  崔良栋抹了抹脸上的汗,立刻答应了,只多问了一句:“公子要去李家探望?这些银子是不是太多了?”
  只怕不是太多,而是不够。
  他吩咐崔良栋挑着最好的东西收拾,都用锦盒装了,装上马车;又把桌上的稿子推了推,叫崔启拿去跟李进宝商量着做。他自己则回房换了举人衣冠,对着镜子正了正纱帽,抖抖衣袖,绝然出了房门。
  他先到了李家,那里已是一片混乱,上下都人心惶惶,就和当初被锦衣卫抓了人去的崔家一样。
  不,比崔家更惨烈。
  至少崔家被抓走的是可以断绝关系的徐夫人,而不是李家这样的顶梁柱。
  他先去探望了李太公,对着那位一天之间就仿佛老了几岁,精神气都被抽干的老人说:“师公请保重身体,安心等待。朝中诸公都不会坐视权阉陷害老师,我这学生虽无用,却也认得北镇抚司的镇抚使,自必会尽力求他保全老师。”
  李太公费力地喘息着,坚定地说:“你若能见着我儿,便替我带一句话——叫他不要担心家里,他是为谏止阉竖之祸而获罪,我们这些老弱妇孺虽不能为他做什么,但也他为豪,愿与他同生共死!”
  他的脸色青黄,眼却亮得不正常,崔燮怕他悲怒伤身,紧握着他的手,低声透露了一句历史:“师公不必多虑,恩师他吉人自有天相,必定会平平安安回来的。他将来是要做首辅的人,怎么会伤在两个阉竖手中!”
  李太公轻咳两声,笑着说:“你这孩子说话真叫人高兴,难怪东阳他提起你就喜欢……咳,他临走还不放心你,叫人别告诉你,你可也不必看他,诏狱那是平常人能去的地方么……”
  崔燮摇了摇头,强笑着劝他:“师公不曾看市面上那些锦衣卫戏么?锦衣卫如今不是从前那样的了,他们都懂得忠孝节义,不会害好人的……”
  他辞了李太公出门,见着李家管事,便留下两封银子和几包各色药材,告诉他已叫家人请了名医之事,嘱他们照顾好李太公。
  李大公子兆先也在门廊下等着他,见了面便扑上来问道:“师兄,我爹不会有事吧?师叔伯他们来后脸色都不好看,我怕我爹真的……”
  他眼圈都红了,却不肯流泪。崔燮抚着他的后脑,平静地安慰他:“你放心,老师不会有事的,那么多大人在朝中运作,当今天子也是圣明烛照之君,他很快就能回来了。”
  就算不能很快,只要不在诏狱里受刑,挨到明年万贵妃一死,这事就能转圜了。
  他狠狠心扔下师弟,叫车夫驾车去北镇抚司。
  “北镇抚司”四字真是天打雷劈,饶是那车夫看了好几部锦衣卫戏,听说要去那里也是两股战战,苦求公子不要作死。
  崔燮不耐烦地说:“必须去!你不愿去,我便出去雇车雇轿子,哪有老师在牢里,弟子如没事人一般在家歇着的?”
  他在路上还记着买了几样盒子菜,一笼热腾腾的肉馒头,还有一坛好酒。那车夫胆子甚小,赶到大明门外那条街上便已经不舍得抖缰绳了,崔燮索性懒得用他,便在腰间塞了一封四十两小银锭,手提着食盒、酒坛,大步走向北镇抚司。
  诏狱是皇家设的刑狱,进了诏狱的人岂能像刑部、大理寺那样轻易叫人探望?
  崔燮从腰间掏出银子,拱手道:“学生是今日被抓入狱的李学士的弟子,特来探望恩师。我家先生实在是无罪被抓,求两位大人通融通融,让学生进去送一趟饭食,看看他身子好不好。”
  那两个看门的看着银子有些眼花,却都咬着牙含泪拒绝:“他有罪无罪自有圣上定夺,不是你说了算的。这诏狱里的都是经了御前的罪人,李东阳更是惹得圣心大怒,钦命拿下狱的,哪儿那么好见他!”
  崔燮苦求也不成,真想叫他们通传谢瑛,进去享受一下特权阶级的感觉。但他也更清楚地知道,他这时候最不能找的就是谢瑛。
  至少不能在镇抚司找谢瑛。
  不然叫人觉得谢瑛和李老师有关系,再叫他避嫌,换了巴结万家的人审案,恐怕就要把老师往死里折腾了。
  他憋着一口气,咬牙说:“那两位大哥可否替我将这些饭食送进去?我家老师年逾四旬,身子骨也弱,哪里受得了牢中阴湿气,总要给他送些酒御寒。”
  那两个守门校尉看着酒坛,为难地说:“这御案拿的人……”这是宫里梁太监和前都指挥万达万大人都打过招呼的人,他们能不看严些么?
  他们正要再劝止崔燮,镇抚司侧门里忽然走来一个俊秀温和的绯袍官人,挥手叫两个校尉回去站班。他自己大步走到崔燮面前,眉眼微沉,垂眸看着他,低声道:“这是第二回 见你来镇抚司探监了。”
  第176章
  崔燮在李家看见那般惨状, 更藏着怕是自己改变历史害了老师的隐秘恐惧,心口沉甸甸似压着一块巨石, 时刻难安。
  直到见着这个人, 那块石头才解脱落地,灼烧着他的焦躁也稍稍平缓。他不禁直盯着那张似美玉般润泽的脸庞,从中汲取平复人心的力量, 拱手作揖:“谢大人,崔燮此来是为家师因上疏失错被拿问之事……”
  谢瑛托住他的胳膊,不叫他尽全礼,反而扶起他,正容道:“李学士是忠贞之士, 我亦仰慕其风采久矣。你为人弟子,能不计自身营救恩师, 亦是忠孝仗义之人, 我何能受你的大礼。”
  崔燮眉头紧拧,抬眼隐秘地打了个眼色,低声问道:“你这样……”会不会招了那两个太监和万贵妃的眼?
  谢瑛微微摇头,带着他进了镇抚司衙门, 到正衙后两侧阴湿沉暗的长条房舍道:“诏狱并非轻易可进之处,里面的人除了提堂用刑时更不能轻见。但我素知你是奉公知法的人, 感你孝心可嘉, 今日便网开一面,让人把这些东西送进去。李家若还有什么衣服被褥也叫他们早些送来吧。”
  诏狱是半埋在地下的,进门便是一片黑洞洞阴森森的, 只在外头看看便叫人心底生寒。
  崔燮将酒肉和腰间的银子都给了狱卒,好叫李东阳在狱中上下打点,过得好些。那狱卒当着谢瑛的面也不敢要钱,恭敬地说:“公子放心,小的每甚是敬重学士为人,自当好生照应他们。”
  他们……怎么还有个们?
  崔燮听得心惊肉跳,目送那狱卒进了诏狱,低声问:“还有谁?”
  谢瑛皱着眉说:“还有两位御史。一位你可能也认得,便是当初到迁安审你家书斋案的刘瓒刘御史,还有一位杨应宁杨御史。便是他们查知此次选妃之弊,李学士从他们口中知悉,便与二人一同上疏,于是一同获罪了……”
  御史言官不能因言获罪,所以就有人暗暗动手,在三人奏章上添改几笔,使其文字触犯御名或庙号。
  在这院中说话,四围卫士离得都远,倒还不怕说话泄露。但崔燮本就不该是进这地方的人,送了东西还不走,终究招眼。他于是跪在诏狱门前,隔着无数牢房拜了三拜,拜罢起身,低头执礼,谢道:“老师以后就托赖大人照顾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