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文娱抗日上海滩> 第二百六十章 考评

第二百六十章 考评

  并且,这部详尽真实的电影,让不明李香兰真相的中国人也看清楚了李香兰的本性,其反战的意图,远比国人想象的要多。并且,在电影中,李香兰并没有回避自此曾经出演《支那之夜》等电影的史实。算得上态度诚恳。
  原本,因为在李香兰作为战犯被审判,而对李香兰有所芥蒂的中国人,心中终于对李香兰有所谅解。
  而倍受打击的,却是原本将李香兰视为偶像或者梦中情人,又对战争抱有积极态度的部分日本人。不但心中的女神被中国人追走了,而且,这女神居然根本就不认可他们在中国的所作所为。许多人就此气焰全无。反战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对于这样一部在十几天之内风靡亚洲文化圈的电影,美国人自然不能无视。阿尔伯特很快便给余生打了电话。想要在华纳的院线,独家放映《李香兰》。
  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娱产品,能有机会走上世界舞台的并不多。而余生独占其半壁江山。原因很简单,并不是中国文化如何如何不好,也不是老美就在文化上更胜一筹。而是因为不同文化之间,固有的文化差异。
  很多时候,美国人并不能欣赏带有中国人审美倾向的、原汁原味的中国艺术。就像中国人即便学会了英语,很多人也不能顺畅的阅读原版的《华尔街日报》一样。即便是到了后世,这种情况也没有什么改观。
  在后世,因为中国文化的传承断层,美国人的大片,在电影市场上横行霸道。叫好又叫座的中国电影,却屈指可数。能走向世界,让美国人叹服的,凤毛麟角。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出现了文化断层的中国人,很少有兼具理论和创作、兼具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大师级人物。自然也就缺乏能将口味调和的东西兼具,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作品。相对衰弱也是理所当然。
  余生从后世带来的作品,能在这个时代所向披靡,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作品和受众有着时代的差异,但是,作品中口味的调和却是恰到好处。有个人视角出发,对历史进行叙述的《李香兰》,便是这类作品。
  更何况,美国人最希望看到的,还是一个无害而反战的日本明星。这一点,切中美国人的心理。
  所以,东方文化韵味极为浓郁,绝大部分场景都在讲述中国的《李香兰》,在美国上映后,并没有出现其他电影人担心的水土不服的问题。相反,浓郁的东方情调,和纯真自然的东方女子,在欧美大片林立的美国,显得独树一帜。对观众构成了额外的吸引。
  即便这些东西都没有,还有余生这块金字招牌在。在余生接连横扫了几届奥斯卡之后,即便是一部烂片,只要挂上余生的名字,都会有不错的票房。
  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李香兰》这部电影,在美国的票房收益,已经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而且,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由于片中,李香兰接连展示的各种各样的美丽旗袍具有强烈的、修饰女子形体的作用。旗袍这种服装样式,居然在美国流行起来。
  所谓旗袍,大多人认为,原本是满清旗人所穿的衣袍形制。但其实不然,所谓的旗袍,虽然借鉴了满清衣饰的一些精华,但是和满清传统衣饰并不相似之处。在有清一朝,礼法严苛的远超历代。女子根本不可能获得穿着露出手臂以及腿部的衣饰的机会。
  旗袍的形成,是在民国之初。当时的女子,为了反叛中国传统文明对于女子的诸多严苛要求,所以,将汉族传统的上衣下裳的女性穿衣模式,和满人古旧保守,不显身体曲线的穿衣模式通通舍弃。
  设计出一种借鉴西方,简约至极,与男子平等,却又符合中国人审美,和东方女子身体曲线的衣服。即,旗袍。所以,从各项记载来看,旗袍都是形成兴盛于民国。
  正如张爱玲在《更衣记》中所言:“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也不得不说,旗袍这种衣服,确实算是集东方文化之精粹。既有中国人对衣服平面化图案的传统审美追求,又有西方对于人体舒畅自然曲线的立体审美追求。在后世,也是中国人在国际交流场合,最拿得出手的礼服之一。
  甚至,到后世,中国的旗袍和西方的女士晚礼服逐渐结合,成为占据世界上女士正装半壁江山的服装形式。皮尔卡丹也曾经承认,他在服装设计上,有很多灵感,是来自于中国旗袍。
  有了这些基础,旗袍提前半个世纪,在美国流行起来,也并非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当然,想要流行,除了市场要有需求外,还要有优质的供货商。
  若是论穿旗袍哪家强,在美国,肯定不会有人超过中国人。所以,在电影《李香兰》风靡美国的同时,华裔在美国开设的各种缝制成衣的铺子,瞬间火爆了起来。收入在短短数月之间,翻了七八倍之多。
  有的铺子,一个月接到的订单数量,相当于平时一年的量。而其中最火爆的,自然是青小艺和李香兰合伙开的,专业设计旗袍的高档服装店。青小艺不惜重金,从国内请来数十位经验丰富、专业缝制旗袍的裁缝。
  同时,两个人请来当年给青小艺设计婚纱的专业服装设计师玛丽,并顺藤摸瓜的挖来几个和玛丽关系不错的专业服装设计师,专门接高档旗袍定做的单子。
  因为有了李香兰做活生生的广告,所以,这个两个女子胡闹搭建起来的服装品牌,很快便开始赢利。并且,利润极为丰厚。
  而与旗袍搭配的,其他中式的服装首饰,也迅速的在美国流行了起来。一部《李香兰》,几乎带动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美国生活的华裔,从中受益的不知凡几。
  不过,余生管不了这些。如今他钱财不缺,青小艺和李香兰合开的旗袍定制店,无论是否盈利,都只能算是游戏而已。他的精力,还是放在美国人那里。
  余生经过麦克阿瑟要求,在日本开办的学校,名为美日联合学校。从小学到初中都有。三两年后,待学生成长起来,师资力量丰富后,还计划开设高中部。
  因为有日本地头蛇大阪商团操办,和美国人的关注,学校开办起来,很是容易。但余生的野心远不止这一所学校,他所图谋的是让全日本都实行他设计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学校开办第一个学期后,由美国专家设计的、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测验的试卷成绩,便显得非常重要。
  只有每一个测评项目的成绩都名列前茅,余生的图谋才有可能实现。
  不过,事情的发展,远比余生想象的轻松容易。原因无他,余生选对了方向而已。
  美国专家设计的考卷,表面上是考校学生的学识。但实际上,却同时考校着学生的心理。美国人需要的,是一个无害的日本。而不是原本狠厉到骨子里的日本。
  所以,在对历史和日文等文科试题进行出题的时候,于不经意间,穿插了诸如——“如果你是日本天皇,你该如何制定将来的国策”、“你对日本女诗人与谢野晶子的反战诗歌《你不要死去》有何看法”,等等考验学生态度的问题。
  人的思维惯性,是最难改变的一种东西。日本其他反战人士、或者美国人选拔出的教育专家,传授给学生的,虽然与日本天皇以及上层当年的教育背道而驰,但是,这些学生的家中父母,却并不认同这种教导。
  思维矛盾自此产生。学生们不知道究竟是该听老师的,还是该听家长的。并且,长期单一的对于思想观念的灌输,很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感。而这些学生,又是在最容易叛逆的年纪。一旦唠叨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并且,这些人都没有注意到,无论是学生们倾向于日本,还是倾向于美国,所用的争取利益的手段,仍旧是战争。火气丝毫未消,只不过立场不同了而已。
  可是余生名下兴办的美日联合学校中的学生,却截然不同。在回答“你对日本女诗人与谢野晶子的反战诗歌《你不要死去》有何看法”的时候,将大阪第四师团的光荣事迹细细历数了一遍。
  虽然并不强调自己的立场,但是,却强调保命第一自我珍重的“御身大切”。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痛陈苦难家史,把天皇骂了个狗血淋头,或者把与谢野晶子骂了个狗血淋头,丝毫不同。
  由大阪商团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站队。只是很奇怪,问这种问题干嘛。保命第一,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且,回答的自然而然,毫无做作与烟火气。其间蕴含的武力值,低得令人发指。
  而在回答“如果你是日本天皇,你该如何制定将来的国策”之时,余生联合大阪商团教出来的学生,回答的更是与众不同。
  这个年纪的学生,知识体系远远不那么完备。其他学校的学生,大都以空泛谈之。而谈论的主题,最多也不过是远交近攻,交好美国。虽然看似态度恭谨,但实际上屈辱的一塌糊涂。谁知道压抑到极点后,会不会反弹!远交近攻这种事情,能用在其他国家身上,就能用到美国人身上。
  而大阪商团交出来的学生就不一样了。除了大谈该怎么做生意,就是大谈该怎么做生意。和美国人做生意,和中国人做生意,和菲律宾人做生意,和中国人做生意,和日本人做生意,甚至和南洋土著波利尼西亚人做生意……给自己赚钱,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这些学生们强调的唯一主题。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不过,这些由余生和大阪商团联手教出来的学生,回答的都很“特立独行”。注重自我实现的个人英雄,很是契合美国人的价值观,而这些学生们的回答,不谋而合。
  在最后的考评中,这些由余生和大阪商团联手教出来的学生,不是学识基础最扎实的,不是成绩最好的,也不是最聪明的,但却绝对是武力值最低的。赚钱过自己的日子,胜过其他一切。
  至于日本天皇,于我如浮云。
  所以,在最后的考评中,这些由余生和大阪商团联手教出来的学生,最终胜出。这些由余生和大阪商团联手制定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深受麦克阿瑟与美国一众专家的好评。
  毕竟,美国人不需要日本人多么有出息,只需要日本人安全无害就好。
  在考评后,麦克阿瑟单独叫来余生,告诉余生需要提交一份报告,将他的教学方法推广出去。如果可能的话,希望余生将其手下的老师,也调派一部分,到其他学校。而其他学校的教师,也会到余生兴办的学校中,学习教育方式。
  麦克阿瑟的要求,对于余生而言,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只要他的教学方式推广出去,日本人无害与否,倒是在其次。最关键的是,他所制定的伪中国语,也会随着其教学方法的推广,而广泛的传播开来。
  而美国人,却并不关注与考评日语教学的方式。余生这种追本溯源的日语教学方式,最多会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不会引起美国人的反感与排斥。
  余生等于借助美国人的力量,将伪中国语推广了出去。并且,由于老美的强力推广,日本人不得不学。等到有人察觉到不妙的时候,伪中国语估计已经将日语替代掉了。日本人从此学的便是汉字和汉语。最多是拼音和语序不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