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双鹰旗下> 七、远东

七、远东

  李海顿赶到广州时,两广总督已经换成了谭仲麟,而向宝记洋行订购了2万支“曼利夏步枪”的张之洞在去年秋天已经调任湖广总督,现在经手这件事的蔡锡永也随着张之洞去了武昌。
  谭仲麟是个守旧的保守派官僚,与张之洞不同,自从他上任后,张之洞原先的一些洋务措施大部分都停止了运作。施罗德担心合同不能顺利履行,这次运来的2万支步枪就会砸在手里。
  “不用担心,区区一个总督是不会贸然撕毁一份与西方人签好的合同的,除非他不想继续呆在现在的位置上。”李海顿笑着说道,况且谭总督还是一位很谨慎的人,这样的人是不会为了朝廷的钱而甘冒一丁点的风险的。
  事情果然如他所料的那样,没有什么周折。对于一位“王子殿下”的到访,谭大人尽可能地小心周到,以满足客人的需要。很顺利,只用了三天的时间,李海顿的账面上就多了七十多万两白银。
  不过,这也是个麻烦,李海顿可不准备把它们运回欧洲,国际银价一直在贬值,他不希望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再次缩水。
  “我们去一趟武昌。”李海顿很快作出了新的决定。
  “干什么?我们的计划是在上海购买生丝和茶叶。”施罗德问道。
  “去找那位张总督,也许我们可以再卖出去一些步枪。”李海顿说道,其实他的真实想法是张之洞正在筹备的那座钢铁厂。
  与怕惹麻烦的谭总督不同,张之洞对于一位奥匈帝国“王子”的到访还是很欢迎的,这最起码表示自己在洋人心目中的位置还是蛮重要的。虽然李海顿并不是什么“王子殿下”,现在只是一位伯爵,可这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些中国官僚们的眼中,他是皇太子的弟弟,早晚都会成为一位亲王。
  李海顿还是被张之洞的热情给吓了一跳。一行人离开广州后在上海稍作停留,“阿帕尔”号巡洋舰沿着长江而上,仅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就抵近武昌。按照计划,李海顿准备让军舰停靠在汉口的公共租界码头,休息一晚之后再去拜会张之洞。
  没想到军舰刚到白沙湾,就被一艘挂满彩旗的炮艇给拦住了。
  “怎么回事?”汉瑟尔中校有点不知所措,他准备下令军舰作出战斗准备,幸好李海顿及时制止了他的行动。
  “中校,在这里,没人会向一艘帝国海军的战舰发起进攻。”李海顿说道,果然,水手很快报告了情况。
  “是那位总督和大清国的外交部派来的特使。”
  “是总理衙门!”李海顿很想纠正一下他的错误,现在大清国根本没有所谓的外交部,但想了想还是算了吧,反正两者也是一回事。“请他们上来!”他对舰长说道。
  几名留着辫子的清国人顺着舷梯上了甲板,李海顿与汉瑟尔一起带都会一队水兵在甲板上列队欢迎几位客人的到来。
  很快就弄清楚了对方的情况,张之洞派出了他的首席顾问桑治平作为代表来迎接一位“欧洲王子”的到访,另外一个人则是从北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派出的外交代表梁敦彦,据介绍这位梁先生曾经在美国留过学。
  李海顿不由多看了他两眼,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标准的清国官僚,从他身上一点也看不出曾经留学美国的痕迹。环境真的能使一个人改变很多,他在心里不由感叹。
  军舰驻泊在了汉江江面,武昌的汉阳门码头现在根本无法容纳上千吨的舰船停靠,李海顿客随主便,带着几个随从与桑治平、梁敦彦一起换乘张之洞派出的炮艇,驶向汉向门码头。这个年代的武汉本镇与他记忆里的大武汉有着天壤之别,除了龟山和蛇山,他似乎是来到了一座陌生破败的小城镇。
  张之洞带着湖北一众官吏亲自到汉阳门码头来迎接李海顿的到来,这还是令他深感意外。“莫非我也算是一位很重要的客人?”李海顿看到码头上的阵势脸上露出了笑意,这很好,对他的计划更加有利。
  上了码头,李海顿就看到了站起几排的大清国官员们,为首的是一位干瘦的老者,在他身旁,还站着一位同样干瘦,脑后留了根辫子的西方人,这应该就是张之洞和辜鸿铭,没错。
  梁敦彦走到了两人中间,对张之洞和李海顿说道:“这位就是奥国的海顿王子。”
  张之洞对李海顿拱起双手,笑着说道:“欢迎王子殿下莅临武汉三镇,真是蓬荜生辉!”
  “很高兴能够认识您,十分荣幸!”李海顿也笑着用法语说道,然后伸出了右手,他是故意的。
  张之洞显得有些尴尬,不知道这位“王子”要做什么,辜鸿铭赶紧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张大人也略显僵硬地伸出了右手。
  这是值得记住的一刻,我握住了历史的手,李海顿想道。
  随后,李海顿介绍了自己的随行人员,张之洞也介绍了自己的手下:湖北巡抚谭继洵,还有王之春和陈宝箴,下面就是一大堆没有任何营养的场面话。
  李海顿在武昌盘桓了两天,很快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李海顿在谈话时有意无意地夹杂着一些汉语,令张之洞倍感亲切,登时对他另眼相看。剩下的一切就好办了,主管洋务的蔡锡永不会去惹张大人不高兴,向李海顿订购了三万支步枪,另外还有五十门斯柯达火炮。其实张之洞原本计划只订购一万五千支步枪的,由于看着李海顿顺眼,索性多送了点人情。
  为什么会看李海顿顺眼,那只是因为他在谈起张之洞正在筹建的汉阳铁厂时,顺手给他多戴了几顶高帽子。
  “钢铁是工业的基石,总督阁下的这一举措十分英明,极富远见卓识。及至后世,汉阳铁厂足以使阁下名垂青史!”李海顿说的是事实,一旁的桑治平、梁敦彦和蔡锡永等人却听了直翻白眼,谁说洋大人不会拍马屁,诸位不见平时心高气傲的张大人现在乐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李海顿谈到一些炼钢厂方面的专业知识,虽然他也不是很懂,但足以把更外行的张大人忽悠得云山雾罩。最终,张总督希望他担任铁厂的顾问,李海顿很愉快地表示自己一定尽力做个好参谋,为了两国之间的友谊。
  当然,友谊是次要的,主要是因为银子,这可是一笔超过600万两白银,约合3000万克朗的大生意。
  离开汉阳之后,李海顿又跑到江宁去拜会了南洋大臣刘坤一,甚至还跑到天津与李鸿章也见了一面,对于这些手握实权的督抚们,他总是充满了兴趣。
  至于去北京,看一眼那有名无实的皇帝一下,想想还是算了吧,光绪皇帝可给自己带来不了利润。李海顿成功地在大清国推销了六万支步枪和一百门斯柯达大炮,可以算得上是满载而归。
  当然是这样了,现在他整整从中国带回了十六艘货轮的生丝、茶叶和其他特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