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炮火1906> 第四百一十六章 航空母舰

第四百一十六章 航空母舰

  程璧光在离开广州的时候,孙中山曾经秘密的上舰与他见面,话里话外,无不都在拉拢他。
  孙中山并不想看到南洋舰队炮轰广州的局面出现,但是,程璧光又何尝想要这样?
  程璧光很清楚李安生的命令,那就是坚决不允许炮击广州,内战,决不能以这种方式升级。
  炮击广州城,将会给无辜的百姓带来灾难,战争与他们无关。
  孙中山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连续几天,全国各地的报纸,都在批判着孙中山在广东等地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在割据独裁,阴谋叛国。
  更有几家报纸直接指出,孙中山之前与日本达成了多项秘密合作,出卖了大量的国家主权,希望能得到日本的支援,从而成为日本在华势力的代言人。
  这几家报纸更是有板有眼的提出了证据,那就是孙中山所签署的一系列的卖国条约,甚至大踏步的向日本让步,将广东作为了日本的势力范围。
  舆论哗然,民众哗然,无数政治人物哗然。
  有些人的惊诧,不是为了这些卖国条约,而是孙中山的这些作为,居然给探知的一清二楚。
  你卖国就算了,能不能隐蔽点,不要给人发现?
  等你上台了,可以任意的编写篡改历史,说日本是义务支援革命,也是功德无量之好事,为什么就泄密了呢?
  孙中山也很恼火,他的身边居然出了内鬼,而且级别还不低,这让他不寒而栗。
  一连数天,他都神情抑郁,无比的紧张,总是暴躁易怒,对于舆论的指责甚至是谩骂很是痛苦。
  接下来几天的报纸,则无一例外的指出,全国各地都在实行分税制,以及将军队统一交给国家,他在广东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个军阀。
  以前他说李安生是中国最大的军阀,现在,李安生的东北军已经成为了中央军,他李安生虽然挂着东北边防司令的名头,背地里仍然在影响东北军,但是明面上却已经洗干净。
  相反,他孙中山才是军阀,在广东训练了五个师的日械师,图谋不轨。
  不肯实行分税制,国税与地税分离,这是在公然对抗中央。
  东北以及两江等地都出现了国税与地税分离的动作,只有广东、湖南与湖北仍然在特立独行。
  这也使得,国民党控制的这三省地盘,成为了众矢之的。
  忽然之间,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发现,他们成为了绝对的少数实力,过去他们扛着大旗,还能够借着打击李安生这样的大军阀,袁世凯这样的革命果实窃取者的名义,聚拢了一大批在权力分配中失意的政治家们。
  可是他们忽然发现,他们聚拢的势力忽然间鸟兽散,留下的全部是不中用的投机倒把之徒。
  全国站出来为他们声援的,几乎没有多少。
  就连之前对广东保持友好的岑春煊,也因为底下军队的反对,而对国民党的行径采取了批判。
  毫无疑问,这是在分裂国家,这是在叛国。
  卖国已经不被允许,叛国更加可耻。
  而正在这个时候,陈炯明遇刺,更加的在纷乱的局势上头浇了把火。
  有许多报纸迫不及待的发问谴责国民党人,陈炯明在广东政绩斐然,就因为不同的政见,反对内战,而遭到国民党自身的暗杀,实在是太过卑劣。
  幸好陈炯明安然无事,否则的话,孙中山等人真的是百口莫辩。
  而陈炯明也紧接着宣布辞职,前往上海治病养伤。
  11月1日,蒋方震第十二军从江西直扑湖南,徐绍桢带着第十一军出福建。
  内战忽然间就爆发,全国为之哗然。
  孙中山这才明白,为什么之前李安生与段祺瑞内阁会反复的与陈炯明探讨联省自治这个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政治架构,原来,这不过是在麻痹他而已。
  这是在麻痹他们的正常思维,他们以为,对方会同样使用政治手段来解决纠纷,没有想到对方诉诸武力,发动内战的决心会这么的强烈。
  两江的首轮攻势就很激烈,湖南有三个师的兵力,但是似乎并不能顶得住蒋方震第十二军的攻势。
  而徐绍桢亲自带领第十一军从福建方向对广东发起进攻,受限于地形,进展没有蒋方震那么大。
  就连段祺瑞内阁都为两江方面的强势感到震惊,不惜发动内战,也要坚决的杜绝国民党这种公然割据的行为。
  段祺瑞随即宣布,中央军三个军的兵力将南调,向湖北发起进攻。
  这个时候,是最为关键的时候,一举拿下国民党的地盘,彻底的杜绝隐患,中央的政令才能够彻底的行遍全国。
  只要枪打出头鸟,才能有效的打消地方上无数野心家的贪念。
  这个时代,造就了大量的土匪恶霸,许多甚至扭成了一团,与地方政治人物、军队勾结在了一起。
  这些势力的清洗将会旷日持久,剿匪也不是那么容易,但是只有先清除国民党反动军队,才能够尽最大可能的实现政治清明。
  中国拖不得,必须要尽快集中全国的力量走发展道路,谁都不允许成为绊脚石。
  袁世凯选择了合作,那么李安生加快了步伐,不想再拖下去。
  之前他对国民党的行径反复忍耐,就是想要将越来越多的势力认清他们的真面目,从而离开他们,让国民党所能造成的麻烦降低到最小。
  现在国民党闹腾起来,造成的危害也很有限,凭借着前期的努力,无数的隐患已经给消除。
  进行内战的时机已经到来,而准备已久的许多手段都一股脑的使将出来,确实让孙中山与黄兴等人有些难以招架。
  黄兴对于孙中山在广东的作为是不认同的,他无法接受孙中山与日本签署秘密条约的事实,过去广州与武汉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只是因为大义名分,才牵扯在了一起,加上谭延闿这个八面玲珑之人居中调解,反复劝导,才有了武汉与广州的这次携手抗敌。
  但是,黄兴却对这次内战并不看好,他更多的还是希望武汉的大好局面不要给破坏掉,战争永远都只能伤害国民,而助长一些野心家的欲望。
  11月4日,蒋方震率军攻克湘潭,徐绍桢军分兵从江西进入广东北部。
  徐绍桢部所作的最多的工作,是在这些行军一般攻占的土地上宣传,宣传中华民国的各项政策。
  老百姓可不来管你许多,他们只知道能不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而国民党拼命扩编军队,又没有治政良方,反而坑害了这些百姓,要不是陈炯明对广东的一系列治理都很成功,只怕国民党人的风评更差。
  11月6日,《上海晨报》、《新民晚报》、《南昌日报》等十余家报纸居然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孙中山寓所遇袭案袭击者已经被抓获,经过审讯,这完全是日本人制造的阴谋,想要刻意挑起中国的内战。
  这则消息出来,更加的让国民党颜面扫地,之前他们可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与谩骂,恶毒的攻击李安生与袁世凯。
  不过,李安生可没有过多的心思去关注南边的战事,其实也不能说是战事,根本就是很轻松的实战演习。
  湖北、湖南以及广东各自为战,尤其是在湖南中线给突破的情况下,湖南已经乱成了一团,广东与湖北的联系给切断,整个格局已经明朗。
  湖北就是个死地,长江给封锁之后,武汉无法得到任何的补给,对外的通道彻底给关闭,而且湖北如今就是个夹击的悲剧货色。
  湖北方面的抵抗意志也不强烈,而且已经有许多人士出来呼吁,要求湖北尽快履行职责,接受中央的政令。
  黄兴很是头痛,他治军无大能,治政无大才,都是凭着一干革命党人的支持,以及一腔的勇于任事之心。
  可是,他现在很疲惫,根本就无法控制局面。
  11月九日,谭延闿宣布退出国民党,加入共和党。
  这个新闻就更加的火爆了,谁都没有想到,这厮会来上这么一出。
  谭延闿之前就利用了湖北与广东作为屏障,闷头大发财,有什么都有孙中山跟黄兴出头顶着,他只用缩着脑袋自得其乐。
  可是现在不行了,蒋方震直接就从中线突入,迅速的掌控了粤汉铁路,并且集中全力对付他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地方军队。
  这些地方军队也吸收了过去的大部分旧军,其实战斗力并不强,又有之前的湖南卫国军出来唱反调,使得湖南的局势顿时为之一变,谭延闿想要翻盘也是不能得了。
  李安生致电袁世凯与段祺瑞,许了个湖南省长的职位给谭延闿,由不得他不答应,毕竟谭延闿这个八面玲珑之辈治政能力还是有的,也是个干才。
  只要不让他掌握兵权,根本就不足为患。
  湖南的形势急转直下,使得湖北与广东面临着无比危险的局面。
  蒋方震第十二军并没有北上,而是选择了南下,集中力量解决广东才是最为只要的。
  一个广东已经成不了事,这场内战激烈程度也很有限。
  李安生并不想过多的关注,闲极无聊,他来到了位于锦州的飞机制造工厂,视察工厂研发进度。
  随着技术的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强悍的飞机出现也成为了现实,锦州飞机厂正在研制最新型的飞机,尤其是能够在航空母舰上搭载的飞机。
  1903年12月17日,自行车修理工莱特兄弟乘着他们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可以称为真正的飞机的飞机作了史诗般的飞行表演,完成了美国的首次飞行器载人成功的飞行。1908年,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陆军部开始对莱特式飞机进行改进,以使它尽快成为军用设备。
  尽管当时的飞机各方面的性能均较差,但由于它能很好地完成侦察、校正火炮射击方位和空中扫射等不凡的军事任务,从而改变了许多人早先的观点。大多数人开始意识到,飞机作为一种陆战武器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但是由于这时的飞机航程相对而言还比较短,只能在海岸附近飞行,因此,人们认为其不能用于海战。
  正当大多数人认为飞机是陆战兵器的时候,一个独具慧眼的法国人克莱门特?艾德尔于1909年在他的一部名为《军事飞行》的著作中提到了在军舰上驾驶飞机的必要条件。他认为,飞机在军舰上起降需要一个宽敞平坦的起降甲板、甲板升降机、岛式上层建筑、机库。同时,他还认为在军舰上降落飞机就要求军舰本身具备一定的高速度。尽管整部《军事飞行》中有很多分析不符合后来的情况,但以上几点却指明了未来航空母舰的发展方向。不过,克莱门特?艾德尔的理论在其祖国却没有受到重视。正因为此,法国人的舰上飞行比对飞行有极大兴趣的美国人及拥有世界上第一流海军的英国人整整落后了10年!
  李安生也注意到了这个理论,可惜,法国的确是错过了一个重新成为海军强国的大好机会。
  对于这方面得信息,他是非常在乎的,甚至超过了列强对战列舰的投入与建造。
  在克莱门特?艾德尔的《军事飞行》发表前的1908年,美国海军中已有一些喜欢标新立异的人提出让飞机从一艘战列舰上飞行的设想,但由于这些人仅仅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准备尝试,甚至连飞行用的飞机也没有购买。倒是之后的一篇报道引起了美国人的警觉,促使美国人加快了飞机海战的试验。
  这篇报道说的是这样一件事,说德国人正研究试验,准备让一架携带邮 件的飞机从航行在汉堡——美国航线上的一艘德国邮船的前甲板平台起飞,以加快向纽约投递邮件的速度,美国方面注意到了这种潜在的威胁,于是,开始重视起了这个理论的实践。
  1910年1月9日,起飞试验小组在美新型轻巡洋舰“伯明翰”号的前甲板上方竖起了一个向前倾斜的平台,其它工作也准备就绪,并决定于11月 14日在汉普顿锚地试飞。这一决定公布之后,《世界报》发表了一则令人惊 奇的消息。原来,为了敲打美国海军,加快舰载飞机试验的进展,《世界报》决定支持一位名叫j?麦克迪的飞行员于11月12日从“宾夕法尼亚”号邮船起飞试验。非常遗憾的是,麦克迪在起动引擎时,不慎打坏了桨叶,从而使试验流产了。
  尽管《世界报》所组织的试验未能获得成功,但它却刺激起尤金?伊利 的好胜心。1910年11月14日,“伯明翰”号按规定停泊在汉普顿锚地,远远看去,舰首长25.3米、宽7.3米的木质飞行跑道惹人注目。这条跑道从巡洋 舰的舰桥开始平缓地向前甲板倾斜,在飞行跑道的首端,一架待飞的60马力的单人双翼民用飞机正迎风而立。按计划,应等待军舰迎风航行时才能起 飞,但由于狂风骤起,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试验任务,驾驶员伊利仓促起飞。
  飞机顺利地发动了,随着螺旋桨的越转越快,机身迅速地向前滑去,由于舰上可供飞机滑跑的距离太短,使得飞机在脱离甲板的一瞬间,仍未达到起飞速度。由于速度不够,机翼带来的升力自然不足,只见飞机在滑完26米 的跑道后,机头直往下扎,而且驾驶员同指挥台的通讯联系也不知因何中断了。人们惊呆了,以为一场惨剧又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眼看就要机毁人亡的时候,沉着的伊利巧妙地操纵起飞机的尾水平舵,终于使飞机在即将闯入海 面触水而机毁人亡的瞬间昂起了机头,紧贴着水面瞒珊地飞行了几公里,在 海滩旁的一排小木屋附近安全着陆。
  这次试飞成功,引起美国海军部的高度重视。虽然当时有不少舰队指挥官仍强烈反对继续进行这种试验,他们认为在大型战斗舰艇上安装飞行甲板,将会妨碍各种舰炮威力的发挥。但是,美国海军部却坚持拨出专款作进一步的试验,钱伯斯工程师甚至提出,所有的巡洋舰都应装上这种平台。同时,还有人提出了把起飞平台装在战列舰炮塔上面的设想等等奇特见解。
  在这股热情的推动下,钱伯斯获准让尤金?伊利在重巡洋舰“宾夕法尼 亚”号上降落。飞行时间定于1911年1月18日,飞行地点在旧金山海湾。这次飞行是从海岸上起飞,在“宾夕法尼亚”号上降落,其飞行难度更大,危险性也更大,同时,对军舰本身也相当危险。为此,伊利把自行车的内胎缠在身上作救生衣,在巡洋舰尾部上方安置了一块长约36米、宽约9.6米的平台, 平台从巡洋舰的主桅杆下面一直伸到舰体之外,外伸板是倾斜的。为了使飞 机降落滑行时不至于冲出平台而掉入水中,故让试验在军舰航行时进行,以使飞机降落于舰体之上时能利用逆风的风速,从而比较容易控制飞机。同时,他们还在平台上横向配置了22道钩索,每道钩索两端用50磅重的沙袋 系住。当飞机从海岸起飞降落于舰船之后,这种古老的方法迫使降落的飞机 在其向前滑行的同时降低速度。考虑到拦阻系统有可能失败,美国人在飞行甲板的尽头还设置了一个用巨大的帆布做成的斜坡屏障。
  1911年1月18日,在“宾夕法尼亚”号重巡洋舰上的飞行试验再次获得了成功。
  这次试验的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国海军的普遍关注,各海军大国纷纷开始了类似的试验。可以这样说,这次试验与首次试验一起奠定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舰种的基础。
  当时的飞机还仅仅能够完成侦察、校正火炮射击、扫射等简单的军事任务,没有跟地面进行通讯的设备,也没有杀伤力比手榴弹更大的武器,所以,人们提出了又一种新的设想:改变飞机的构造,使之能够在水面起飞和降落。
  为了进一步使陆上飞机能够参加海战,美国国会总算同意拨出25000 美元作为海军航空事业费。
  这笔钱也实在太少了些,相比李安生投入了数百万元的资金,富裕的美国佬远远的落后了。
  在这个上头不能省钱,而是应该要烧钱,现在烧钱,将来将会受益无穷。
  反正现在中国每年从飞机外销上头赚取的利润,足够中国在这上头进行任何奢侈的挥霍。
  美国进行航空母舰试验的同时,英国皇家海军也开始了试验。最初,英国的主要对手德国拥有一支无畏舰队和世界一流的飞艇设计师孔特?冯? 齐柏林。为了赶超德国,英国海军的主要人力都用于飞艇的设计与试验中。后来,由于飞艇的升力不够,加之试验中事故累累,被解散了。
  英国方面开始向中国大量的进口飞艇,中国的飞艇在中俄战争中大放光彩,质量可靠,得到世界统一赞誉,也成为了一大出口赚外汇的利器。
  同时参加试验的人员又通过进口中国飞艇的同时顺便购买中国飞机进行试验活动,很快,飞机的优点就显露出来,英国防务委员会于1912年5月决定成立陆军飞行队和海军飞行队。(两年后,海军飞行队又改名为皇家海军航空兵。)
  这便是中俄战争的好处之一,中国通过这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陆军的脱胎换骨同时,还展示了中国在军工上头的特殊成就。
  中国军工后来居上,居然在枪炮制造上头取得了辉煌成绩就不说了,竟然还在飞艇与飞机等技术上领先世界。
  只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中国还有一项技术是领先世界的,而且还没有在战争中应用过,那就是航空母舰以及飞机搭载技术。
  在后世,绝大部分国家在加入航母俱乐部的时候,往往都是从旧军舰、旧货船改装或购买国外旧航母来开始的。实际上,各国决定发展航母的原因和技术起点各不相同。在航母的初始阶段,试验色彩强烈,不可能与战列舰等成熟概念一样骤然上马新舰,而只能从改装大型现役或旧舰艇入手。
  中国其实也不例外,第一艘航空母舰是根据中华航运公司提供的,一艘有十余年舰龄的美国货轮改造的。
  无论是起飞,还是着落,试验都已经成功,这艘名为“飞轮海”的航空母舰,也正式成为了中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不过,它的主要功能,将是用于训练。
  中国也很快就会开工建造专门的航空母舰,这对列强来说,是个极大的超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