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七零年代女厂长> 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246节

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246节

  ——
  修路这个事涉及的部门太多,不同的行政区都好几个,里面牵扯的利益也很繁杂,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定下来的。
  余思雅虽然着急,但也知道这个事急不来,只能等梅书记的消息。
  在等这个消息的同时,余思雅更关心的是高市长的反应。
  许秘书亲自陪同莱德先生他们过来,其实就代表了高市长的态度。外资愿意投资建厂,省城肯定欢迎,因为这不但能够增加税收,提升省城的经济数据,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省城的经济有益无害。
  高市长会大力支持就不足为奇了。余思雅并不想因为这件事跟高市长生出嫌隙。
  虽然她觉得高市长心胸开阔,不会因为这件事而对她或者清河鸭有什么成见。可主动权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寄希望于她以为,因而防范于未然很有必要。
  于是,第二天,余思雅就亲自去拜访了高市长。
  高市长看到她态度跟以往一样:“小余同志,你来了,请坐。”
  余思雅笑着坐:“我想着你工作忙,兴许今天也在,就来你办公室撞撞运气,高市长你果然在。“
  高市长放下笔,叹了口气:“年底了,事情多。你们单位也一样吧?”
  他像个和煦的长者,随意地跟余思雅聊了起来,态度亲切。
  余思雅也笑着答道:“对,年底订单也多了起来,这阵子工人们都忙不过来,经常加班。”
  临近年关,不管是服装还是清河鸭食品的销量都快速增长,工人们不得不加班加点搞生产。周末都只能隔一周放一次假了。
  高市长点头微笑:“你们厂子的同志觉悟很高嘛。”
  “是啊,工人同志们自觉性非常高。”余思雅笑笑没解释,他们厂子的工人积极性当然高,因为他们的加班工资高。劳动人民是不愿意加班吗?不是的,咱们民族的人最勤劳了,大家不愿意加班是不愿意白加班,只要能给满意的报酬,大家都抢着干活。
  高市长笑道:“你们厂子的精神很值得其他工厂学习啊,同样人数的工厂,你们的产能是其他厂子的好几倍。”
  越说越远了,余思雅可不想去拉这个仇恨,干脆主动切入话题:“高市长你就别给我们戴高帽了,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对了,高市长,今天我来找你是因为莱德先生的事。”
  “哦。”高市长停顿片刻道,“昨天许秘书已经将你的态度说清楚了。小余同志,现在大家都抢着引入外资,扩大生产,你们清河鸭却反其道而行,你能给我说说具体的原因吗?”
  余思雅听到这话松了口气,也庆幸自己主动过来将还没萌芽的嫌隙给化解了。
  她笑着道:“当然,高市长,加米公司能给我们饲料厂提供什么?配方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雄厚的资金,对吧?”
  高市长点头,这也是外资最大的优势。
  余思雅一向一向算:“高市长,投资建厂这一块,我们清河饲料厂红云公社的总厂去年才建的,就目前来说,规模足够,不用扩大规模。至于配方这块,我们也可以自行研发。剩下的就是设备了,他们给的设备肯定也是要算进股本里的,这也相当于我们清河鸭掏钱购买,咱们并没有占便宜。”
  “而且他们出了这么多,我们清河鸭什么都不出,白等着捡钱吗?大家都知道不可能,那我们能出什么呢?清河饲料厂这块牌子,还有我们在全省的销售渠道。高市长,你看,品牌和渠道这两项最重要的无形资产都在我们手中,这也是我们绝对的优势,但却拿这个去换对他们来说不算很重要的资金、配方和设备,我觉得是我们清河鸭吃亏了。”
  高市长皱眉看着她:“可你不是一向希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吗?加米公司加入,就能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了。”
  余思雅笑了:“不用他们,咱们也能引进先进的设备啊。高市长,暑假的时候,我跟省机械厂达成了一份协议,派出了他们厂子的技术骨干田主任去日本学习先进的技术,并采购相应的生产线。”
  余思雅将当初签的协议递给了高市长。
  高市长接过翻开直接去看协议的日期,四个月前就签了,那时候外资还没来他们市。可见,余思雅早有准备,难怪看不上莱德的提议。
  “小余同志,你还真是未雨绸缪。”高市长将协议放下,用复杂地眼神看着她道,“可是这些设备不便宜,动辄几十万,几百万。”
  余思雅点头:“对,但高市长也清楚,没有免费的午餐,他们给咱们提供这些便利条件都是为了赚更多的钱。既然我们清河鸭集团有能力自己挣这个钱,为什么要分外国人一杯羹?”
  高市长笑了笑:“我说不过你。不过你这小同志一向有成算,既然你们厂子早就提前做好了准备,市里也不勉强。”
  听到这话,余思雅的心彻底落地。
  大家说清楚,高市长不介意就好,下面的工作也能进行得更顺利。
  “谢谢高市长理解。我相信即便没有外资扶持,我们清河饲料也能发展壮大,成为c省的一颗明珠。”余思雅自信满满地说道,“不过,我们目前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省城支持。”
  高市长掀起眼皮看余思雅:“你这小同志,最难的技术和资金问题不是都解决了吗?你们还能有什么困难?”
  余思雅郑重地说出两个字:“运输!”
  高市长默默在嘴里念了一遍这两个字,就明白余思雅的顾虑了。清河鸭是从红云公社发家的,建厂之初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小厂子在乡下建的,不受计划委员会管辖,经营方式灵活多变,小地方土地成本,人工工资也比大城市低,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发展得非常快。
  但到了目前这个阶段,红云公社就成为了清河鸭发展的桎梏。原因也很简单,那地方太偏僻了,货运成本不低,运输效率比较低,客商前去也极度不方便。
  显然余思雅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高市长沉默了两分钟后,说道:“小余同志,这时候最好的选择是搬厂!”
  余思雅无奈地笑了一下:“高市长你还真是一阵见血。确实,搬厂的代价比修路便宜多了,可我们要走了,辰山县的养殖业怎么办?厂子里的工人怎么办?都跟着我们来省城吗?那辰山县怎么办?作为从红云公社建设起来的厂子,咱们不能先抛弃自己的家乡啊。”
  高市长听到这话摇了摇头说:“小余同志,你做事一向理智。”
  这是说她感情用事了。确实,不搬厂有一部分感情的因素。但从长远来看也是有好处的,省会大城市,房租、地皮、人工成本都会水涨船高。尤其是养殖基地的成本,现在还不明显,但等过些年,省城的周边的土地上建起越来越多的工厂,也会推高养殖场的成本。至于饲料厂的粮食,长期来看,省城也没那么多粮,还是得从全省各地购买。
  而且辰山县离省城不过一百多里地,也就是路不好走,要换了后世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也就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只要把路修好了这点距离根本不算什么。
  “高市长,辰山县距省城也不远,将路修好后,来回也就半天,这点距离不是问题。路迟早是要修的,现在不修,以后也总要修,我们县跟岳康县相交,如果路修通了,岳康县到省城也更近了,对省城的发展也有好处。”余思雅极力说服高市长。
  高市长客观地说:“小余同志,但就目前来看,修路对辰山县的益处远远大于省城。除非你们县能够说动省里,省里拨款,我们这边肯定没问题,但如果要省城财政出这笔钱,这个市里面恐怕通不过。”
  高市长的意思很明确,修路可以,出钱不行。
  余思雅早知道会碰一鼻子灰,也不气馁,说道:“高市长,那省城或者说岳康县能不能跟咱们辰山县一起向省里面提出申请。我们县到岳康县的这段路,我们县里财政可以出一部分,剩下的省里拨款。岳康县的这段路,我们清河鸭出三十万元的资金,如果省财政能拨一部分款,你们就只用出极少的一部分了。不用花多少钱就能将路修好,怎么说也是一件好事,还请高市长认真考虑考虑!”
  不花钱能有新的路那确实是好事,但是高市长还是有顾虑:“小余同志,省里能同意吗?”
  辰山县虽然这两年发展得还不错,可到底底子薄,在全省的县城中发展并不拔尖。省城到天水市的路都烂糟糟的,省里怎么可能会先紧着辰山县这条路修?就是为了全省经济发展,肯定也会先修通省城到其他几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市之间的公路。
  这个事要说服省里,难度不小,高市长不大看好。
  余思雅这次是有备而来,昨晚就想到了各种难题。这会儿听高市长质疑也不慌,淡定地说:“我们愿意自己承担一部分资金,省里只用出另一部分,这个负担就小多了。我相信省里也是很愿意帮助各地修路的,只是碍于资金问题,没法大力改善交通状况。咱们这条路可以当作试验田,如果成功了,花的钱少,带来的效益也很高,以后也可以推广到全省其他地方,争取大家一起出钱出力,早日改善咱们省的交通情况嘛。这对省里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高市长听明白了,余思雅打的就是其他地方政府不愿意出钱,他们辰山县愿意主动掏钱这个主意去说服省里。
  别说,这点还真让人心动,花最少钱的办成事,谁不乐意呢。
  “那你们辰山县有动作了?”高市长琢磨了一会儿问道。
  余思雅轻轻摇头,无奈地说:“高市长,我们已经在准备了,但辰山县名不见经传,就是去省里申请,恐怕这效果也不大好。这个事还是由省城这边提出来比较合适,省里面也会重视。”
  一个普通小县城和省会城市的分量孰轻孰重,这还用说吗?而且秦书记就是省委班子的领导,在省里也说得上话。
  这下轮到高市长无语了:“我就说嘛,你这小同志今天怎么这么大方,自己出三十万帮咱们岳康县修路,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
  余思雅嘿嘿笑了笑说:“高市长,这是一件对咱们双方都有利的事。而且还有一个看得见的好处实实在在地摆在面前!”
  高市长挑眉:“哦?说来听听。”
  余思雅笑着说:“高市长,修路总得需要人吧,一百多里的路,就目前这状况,肯定要修个一年半载。城里不是有很多年轻人没工作吗?修公路可以招临时工嘛,这样不就能安置好一批年轻人了吗?而且如果咱们这条路修出来后,效益很好,其他县市也跟风一起修,需要的人工不是更多?这些年轻人也不用闲着了。”
  基建对经济和就业的拉动效应可不小。这一点已经在后世得到了证明。
  高市长无奈地笑了:“小余同志,这也能想到,真有你的!”
  第153章
  最终高市长答应了一起向省里提出修路的申请。余思雅回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梅书记,接下来的事就是两地的干部操心,他们清河鸭只要出钱就行了。
  好在到了年底是他们清河鸭生意最旺的时候,今年不光食品的生意越来越好,甚至有到省城出差的人慕名过来购买清河鸭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也有聪明的小贩看到了商机,过来商谈清河鸭食品的小量批发。
  这些都给清河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余思雅在省大门市部外专门设立了清河鸭食品小批发部,批发价格统一,零售价的八折,五百份起批。希望这些人能够将清河鸭食品带往更远的地方。
  不过清河鸭食品的销量一直是集团内最高的,即便出现了零散的个体户,增长的幅度也有限。目前厂子里增速最快的还是清河鸭服装和饲料这两块业务,到年底,这两块的销售额加在一起,已经超过了食品。
  这给清河鸭集团回流了大量的现金。
  与此同时,清河饲料宜市分厂也在几个月的紧锣密鼓中建成了,开始对外招工。这次招工的名额定在了一千人,其他几个厂子前阵子也招了一次工,这让集团的职工数量一下子跃升到了六千人,成了辰山县首屈一指的大厂。
  较之去年,清河鸭集团的职工人数翻了一倍还多,产能也翻了一两倍,发展之迅猛让人侧目。
  大家看着蒸蒸日上的数据都沉浸了在喜悦中。
  但余思雅在高兴之余,更多的是着急。
  加米公司的莱德先生被拒后又找了几个来余思雅面前说项,希望她能回心转意,可都被余思雅给回绝了。
  最后这两人不得不遗憾离去。但他们并没放弃,听说是去了h省,估计是去那边寻找新的合作者了。
  虽然h省没有饲料厂商,可外商有钱有技术,只要得到了政策支持,要建个饲料厂起来还不是很简单的事。
  虽然因为距离原因,短期内他们没办法迅速扩张到c省抢夺清河饲料的市场。但在附近省市跑马圈地,迅速占领这块空白的市场是肯定的,谁扩张得越快,谁占领的市场越多,就越是能够在后续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清河饲料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已经打通了两省的国营养猪场,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劣势就是生产效率太低下了,生产力跟不上需求,只能靠增加职工去堆,效益太低,挣的钱少就没法进一步提高生产力。
  所以余思雅一直在等田主任的消息。
  只是这个时代的消息传递实在是太慢了,直到12月底,余思雅才收到了田主任的来信,随着信件一起送达的还有一个小包裹。
  余思雅先拆开了信,信里田主任告诉她,已经物色好了两款生产线。日本的技术比我们发达,他们已经有了全套的火腿肠生产线,而且火腿肠在日本也很普及了。
  不过饲料的生产线要相对少一些,因为日本是岛国,地少人多,本土畜牧业发展的前景有限,相较之下,还是渔业更发达。
  简单说明了情况后,田主任例举了几款他看好的机器,一一说明了这些机器的情况,价格等等,然后还告诉余思雅,包裹里寄来了机器的相关照片。
  余思雅又去打开包裹,在里面果然找到了十几张彩色照片,全是各种生产线的照片,为了区分,田主任还在每张照片的背后作了标记,免得余思雅搞混了。
  余思雅不懂机器,不过田主任将这些机器的优缺点说得非常清楚明白了。余思雅重新打开信,对比照片,一个一个地仔细查看,最后初步选定了两款机器。
  再去看价格,余思雅被这数字吓了一跳,这些机器都要四五十万一套。
  四五十万元是什么概念?北京的四合院都只要两三万一套。宜市建的一千亩大厂,只是工厂建设费也就五十来万元。而现在一套机器就要这么贵。
  余思雅早知道机器不便宜,但没想到价格还是有些超出她的预期。但没有办法,谁让别人掌握了技术呢。
  目前在工资普遍低下的年代,稍微带点技术的产品价格都远远超过农林产品。人均工资几十元,一台电视机都要几百上千块,装部电话要几千,国外进口的小汽车更是几万、十几万一台。
  这么一对比,全套的生产线加上税,四五十万也说得过去了。
  余思雅放下了信,回学校上课,下课后,她直接找到了楚玉涛:“你周末去算一下,咱们账目上能够拿得出多少钱来。”
  楚玉涛连忙点头。
  周日这天,他去办公室核算了一整天。好在平时账目也一直在整理,到了傍晚,他总算将大致的数目算了出来,向余思雅汇报:“余总,目前账上有512万左右的现金流。”
  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少,可面对几十万一台的机器,简直不够看。
  余思雅想了一会儿,下了狠心道:“挪五百万出来,我要用。”
  楚玉涛惊得钢笔摔到了桌子上:“余总,五,五百万都要取走吗?”
  余思雅侧头看了他一眼,将田主任写回来的信递给了他:“你看看吧,我准备采购十套生产线回来。”
  楚玉涛快速地浏览完信件,拧着眉不赞同地说:“余总,这些机器太贵了,买十台机器,几乎就要将咱们这一年的利润都给耗光,也未免太不划算了。这件事,你要不要再认真考虑考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