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你们要干什么
赵双柱说话直来直去,不过脑子,看李浩峰提到这个话题,直接就开口了。
“浩洋,你的厂不是遇上问题了吗?你跟李哥讲讲,说不定他有办法。”
“厂?开的什么厂?”李浩峰饶有兴趣的问了一嘴。
梁浩洋并没有当真。以为赵双柱也在跟他开玩笑。
“我在海陵的郊外有个开水壶厂,我是厂长。”梁浩洋回答道。
此时李浩峰眼神里有些惊讶。他还真的没想到这人的身份会是这个。
不过也正常,哪怕是城里的大领导出门也是骑个自行车,跟普通百姓区别不大。
“开水壶厂吗?是什么牌子啊。”李浩峰追问道。
“害,哪算得上牌子货啊。就是厂里主要生产这个。”
“那你们这个应该好卖才对啊,家家户户都需要这个东西。”
梁浩洋摇了摇头,表情也很无奈:“这确实家家户户都有,但生产的厂家也多。”
“光是我们海陵这么个小地方,除了我这个厂,边上都还有好几家厂是做这个的。”
李浩峰点点头:“那这个没办法,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竞争对手嘛。”
“对啊,但有时候竞争太大,就会有一些维持不下去。”
一听到这话,李浩峰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想法。
这个厂可以承包下来换个东西生产啊,比如电水壶。
现在大家的家里都还是用的老办法烧水,很不方便。电水壶算得上一个新鲜的产品。
电水壶有能当烧水壶又能开水壶,而且还很方便,肯定受大家欢迎。
现在只有稍微先进一点的城市才在用电水壶。
因为这个玩意毕竟是用电的,还是有点耗电,普通家庭还是不愿意花这个钱。
最主要的是现在技术也不太好,用电还是有一些安全隐患。
就是有这些原因。所以电水壶的市场迟迟没有打开。
但这些在李浩峰面前,都是小问题。
电水壶所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是因为技术不够好。
李浩峰有不错的技术,知道该在呢吗改进,可以把这些问题完美解决。
要是真的可以改良生产出来,这绝对是能赚大钱的。
一想到这儿,李浩峰开口问:“那梁厂长。你有没有想过其他的办法?”
“比如换一种产品生产?”
梁浩洋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换产品吗?这对我们来说有点不现实。”
“嗯?为什么不现实呢?”
梁浩洋表现的更愁了:“我仓库压了不少货,全都卖不出去。”
“工人的工资都没办法发,现在才换产品迟了。”
“那你之前没想过这个办法吗?”
“当然想过这个办法,只是没成功。”梁浩洋的语气中都充满了无可奈何。
听完梁浩洋的描述。李浩峰也明白了,知道他现在的处境不太好。
往上走有政府在管,往下走工人们又都盯着,他一个人在中间,上下都不行。
而且最主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企,厂长还是要受到政府的约束。
需要顾虑的东西有很多。不能完全放开了做。
李浩峰也相信梁浩洋是尝试过的,但没有得到什么结果。
接着又问了一些关于厂子里的具体事物。
梁浩洋也没想那么多。毕竟难得找到一个人可以听他心里的烦恼。
巴不得一股脑全部倒出来,一说起来就停不下来。
他之前试着跟赵双柱讲过,但赵双柱的性格就是闷不做声永远都是回答一个字。
说了一会就没兴趣往下讲了。
但李浩峰不一样,他虽然也没说那么话,但他会提问题,而且每个问题都十分精准,直击要害。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句,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聊这么多这两人的关系也熟起来。梁浩洋叫李浩峰李老弟,李浩峰喊梁浩洋老哥。
能跟李浩峰聊这么多,梁浩洋心里舒服了不少,毕竟这些负面情绪压久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崩溃。
而且梁浩洋现在才相信赵双柱夸李浩峰有本事不是假的。
从他们俩聊天就能感觉到,李浩峰对经商很有头脑,有很多新奇的管理方式,让梁浩洋听的一愣一愣的。
梁浩洋认为李浩峰说的这些都是可以帮助他的东西。
但想了一下,还是没忍住叹了口气。
“梁老哥,你怎么还在叹气呢?”李浩峰笑着问。
“我真是后悔没早点跟你认识,要是我们早点认识,这个厂应该都还能救活。”
“可惜现在一切都晚了。”
“梁老哥,中国有句老话你有听过吗?”
“什么话,说来听听。”
李浩峰极其认真的说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梁浩洋没反应过来:“李老弟,你说的这话我不太明白呢。”
“你现在管理的那个厂,就是一颗枯掉的花,要想死而复生,确实不太可能。”
“对啊,现在根本没办法重新经营起来。”
说道这李浩峰声量放大了一些:“但是,你只要把枯死的花和叶子全部摘掉,只留下根,说不定还有机会活。”
“难不成李老弟想到什么办法了吗?”梁浩洋有些激动。
“有办法,但是也要看梁老哥敢不敢了。”
“这个你就不用说了,我现在天不怕地不怕。”梁浩洋说的肯定极了。
“办法就是搞承包制。”李浩峰慢悠悠的说了这么一句。
一听到承包制,梁浩洋脸色更难看了。
这是他没有想过的。
“梁老哥是被这个办法吓到了吗?”李浩峰笑着问。
“李老弟,你是如何知道的?”
梁浩洋也是最近才听说了承包制这个事,就是现在一大批国企都是亏本状态。
各个行业竞争力也不好,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因此,国家开始想其他办法来改变现在的症状。
八四年会议时,领导就已经提出过改革的制度。
意思就是企业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可以分开,这样企业自然就能活跃起来了。
可惜的就是这个这个制度提出来那么多年,根本没人敢尝试。
有几个胆子大的去尝试过,但都失败了,没人成功,此后便无人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