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我在三国救蜀汉> 第572章 董允与姜维的配合

第572章 董允与姜维的配合

  姜维直接封锁大营,将大军带到了冀州府邸,将大军锁在了这敌军的包围之中。
  这在很多人眼中进入姜维的大营就是保命的基础,只要他们能够在大战之中活下来,定然就可以化危为安。
  这虽然很是危险但是这却是现在最好的办法。
  但是他们殊不知这已经是姜维和董允挖好了的一个大坑。
  从弘农开始就已经布下来的大坑。
  或者说从长安离开就已经挖下来的大坑。
  这天下人都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董允这个老家伙的是怎么能够让自己的动作这么大的。
  或者说,是怎么让他的事情这么快传遍了这个天下的。
  弘农虽然也算是重地了,但是比弘农更加重要的地方比比皆是,董允为何会第一站选择弘农之地。
  如果他就是为了立威,那么长安毫无意外就是最正确的地方。
  因为长安的世家豪族更多,他们的威望更重,守备更加森严,可是董允却忽视了最该清理的长安,或者说忽视了这个本来就只需要清理的地方,长安。
  而是选择了当不当正不正的弘农郡!
  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弘农除了是一个大郡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家族。
  弘农华阴杨家!
  也就是当初被称为大汉才子的杨修杨德祖所在的那个杨家。
  其八世祖赤泉候杨喜当初分到了项羽一条腿而得以封侯,不过杨家的传承其实也就到此为止了。
  而事实也的确与此,杨家与其他诸多家族并不一样,在赤泉候杨喜得势之后,其子杨敷走的是纯武将的路子,袭赤泉侯,卒谥忠定。
  孙子杨殷,同样如此,世袭赤泉侯,卒谥忠贤。
  杨家最后再度雄起和这祖孙三代是一丁点的关系没有,真正雄起众人都是以弘农杨家高祖,安平侯,大汉丞相杨敞那一代开始算起来的。
  而他之所以能够雄起,并不是因为他是丞相。
  而是因为他老丈人,也就是那位堪称文人典范,史家标杆,天下楷模的司马公,司马迁!
  而杨敞崛起也是因为当年霍光辅政的时候,看着这个家伙谨言慎行,应该不是一个会给自己找麻烦的家伙。
  所以,将他提拔为了自己的军司马,之后他也一直做的都是了长史、搜粟都尉等官职。
  最后他当上大司农的时候,也因为太过于谨慎而被人诟病,左将军上官桀谋反,被自家下属发现之后直接告诉了杨敞,结果杨敞躲了。
  然后最后这件事情还是杜延年,也就是杜预的老祖宗知道了,直接将左将军上官桀给弄了下来。
  为此杨敞算是彻底的出了名,不过不是什么好名声罢了。
  而霍光也的确是看上了他这一点才在昭帝年间替代王欣成为大汉丞相。
  要知道那个年代....需要个屁的丞相,有霍光还不够么?
  大家看在杨敞老丈人的份儿上,这才一直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杨敞丢人了一辈子,最后却有一个将杨家一举抬到天下望族的儿子。
  也就是司马迁最为喜爱的外孙子,杨恽!
  从小被司马迁教导修行那不出世的《太史公书》,以及被司马迁传承《史记》之人。
  毕竟司马公自己也知道自己写了一个什么玩意,这东西若是被那位武帝知道之后,恐怕是逃脱不了被一把火点了的结局。
  为此他又是藏在大山里,又是让人在民间流传,就是怕被武帝给禁了,不过武帝最后搭理都没搭理他,反倒是民间没人敢刊印此等东西,不敢为之流传。
  然后武帝嘉奖了几个有眼力劲儿的....
  而杨敞幼子杨恽就做了一件让天下的都为之惊诧的事情,他将这书献出去了,不但献出去了,他还说服了宣帝将这本书当成大汉所著史书....
  当初不知道多少人觉得杨恽这家伙是不是疯了。
  虽然当时的那位圣上的确是从小被养在了民间,不但仁厚,更是对皇家没啥太大的感情。
  但这不是你把骂人家祖宗的玩意送到人家面前的理由啊。
  不过杨恽却是有常人所没有的本事,自幼被司马公教导的他,愣是生生的打动了宣帝,让朝廷承认了这本在后世闻名久远的《史记》
  而杨家,也正是因为杨恽的这一举动,彻底的站在了天下豪族的顶尖上。
  因为《史记》越是闻名,太史公司马迁就越是闻名,同样将《史记》拿出来的杨恽,也就越是闻名。
  不过作为代价,在杨家的那一代中。
  无论是杨敞的长子杨忠,还是做出了这般努力的杨恽,都没有能够出仕。
  但是这不妨碍杨家的传承,就靠着一部《史记》杨家愣是生生的扛到了杨震的时代,并且在这些年之中闯出来了偌大的名声。
  并且通过包括且不限于联姻结交了大半天下豪族,当杨家再次出现在世人的眼中只是。
  杨家杨震高居大汉太尉一职。
  而之后儿子杨秉再次担任太尉,孙子杨赐担任司空,曾孙杨彪再次担任太尉,并进位光禄大夫。
  其余诸子,也绝无可让人小觑之人。
  那个时候,不懂事儿的都说大汉世家魁首,乃是四世三公的袁家。
  但是真正身在朝堂之中的,谁见了姓杨的不得退避三舍。
  杨家满门,让人不敢有丝毫小觑!
  而这个杨家,当年却是参与到了一场刺王杀驾之中,当初的刘禅为了平息局势,在众人的求情和已故皇后张氏的劝说之下。
  他放了众人一马。
  但是这不代表他不知道是谁干的。
  王异死去之后,郑度亲自去了一趟杨家,将这颗脑袋放到了杨修之子杨嚣的面前,一言不发却是让杨嚣双股颤抖,不敢言语。
  之后无论是郑度还是刘禅都没有再多说什么,仿佛这件事情就放过了他们,但是杨嚣自己也知道,这件事情决计是过不去的。
  但是他也知道,杨家可以保住,只不过他需要付出的东西,很多,很多。
  果不其然,当他再次见到郑度的时候,他就知道代价是什么了,他要亲手将弘农的世家出卖。
  还有谁比弘农杨家更加的了解弘农?
  历任弘农郡守敢说这句话么,最了解一个地方的永远不是当地官员,最了解一个地方的,只有当地最大的那个世家。
  因为那是在这里生存了足足数百年的势力。
  有了杨家在暗中相助,董允很容易就选出来想要立威的世家,杀伐之后,再一次将这件事情交给了杨家处理。
  杨嚣需要压制住弘农的反弹,不让弘农世家有任何的过分之举,这并不算难。
  只需要告诉剩下的那些人,你们现在还活着,那就好好活着,非要现在出去再将董允请回来,这是何必?
  自古成王败寇,让他们认清这件事情并不算是多么的困难。
  同时,杨嚣再次将这件事情广泛流传,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董允在弘农的所作所为。
  正是因为杨家这么多年的人脉关系,才能够让弘农的事情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如此广泛传播到整个天下之中。
  也才能够引动这么大的恐慌。
  因为谁也不会怀疑弘农杨家的消息....
  而这个时候,只需要一点点的引导,加上丝丝的机会,姜维再十分是时候的抛出自己的好处。
  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朝着姜维而去,而去还会将足够保护自己的实力都带过去。
  等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各自的家中可就没有足够的力量与董允抗衡了,加上徐州和豫州两地本就有文钦与张翼两人盯着。
  董允有十足的把握将这件事情在姜维的配合之下解决。
  或者说从一开始,董允出行的第一目的就是这些家伙,只要将向他们这些害群之马,外加为首之人一网打尽之后,那么徐州和豫州的世家顿时就会轻松许多。
  剩下的,只要卢毓等人愿意为之安抚,这两州的世家豪族也不会对汉室多么抵触。
  而董允会顺势再在两州就地施行变法,任命全新的官吏,将两州的各个郡县从当地世家手中收回朝廷。
  尤其是徐州这个地方,从曹丕时代就是这天下有名的祸害,就是这天下出了名折腾。
  强行镇压换来的恐怕也不会是安稳,所以单单依靠张翼和文钦两人,能压得住一时,决计压不住一世。
  毕竟谁也不想前方打着仗,后面突然就反了,陈骞现在还能够靠着那些同袍的微末支持支撑到现在,虽然没有证据,但是总是有人在怀疑。
  这里面有没有徐州的某些家族还想要首鼠两端。
  如今董允直接越过了洛阳和那关中八关之地,直接从弘农绕过荆州直扑豫州之地。
  然后从豫州开始,那流言蜚语就出现了,这豫州诸多世家豪族的各种秘闻,不知道怎么地就被传了出来。
  每一个被传得有模有样的也就罢了,最特殊的是,每一件事似乎还真有那么些许的证据表明着件事情似乎就是真的一样。
  如此一来,这豫州世家被人放到了风口浪尖上,尤其是某些已经投靠了姜维的家族,听着自家的秘闻。
  他们的心中是最为惊诧的。
  此时他们已经是不想知道这些事情到底是怎么传出去的。
  是某些对他们早有敌意的家伙,还是某些别与用心之徒,亦或者是大汉的那些人想要对他们做些什么,让他们低头认输。
  亦或者是司马昭再对他们进行报复。
  总之有太多太多的可能了。
  在这所有的可能之中,董允如约而至,开始对这件事情进行彻查。
  而这豫州的诸多世家想要将这些事情遮掩,但是因为几乎被摆在了明面上的证据,还有各种流言四处乱飞。
  他们手中实力严重不足,终于还是隐藏不住,被董允看了一个真真切切。
  在这个时候,众人也不敢奢求董允能够对他们主动网开一面了,他的名声同样是在外的。
  在这种情况下,数个家族直接聚集在了一起,然后主动找到了董允面前,希望董允能够对他们网开一面。
  就当是他们主动投身大军北伐大业的代价也好。
  毕竟现在他们家族之中的子弟,正在前线和曹魏大军厮杀。
  这一点无人可以否认,而且也未曾传出他们在姜维军中做了什么事情的传言来。
  希望董允能够看在这一点上,让他们功过相抵。
  而董允在得知几个家族联合拜访之下,却是没有着急见他们,而是直接将他们晾在了外面。
  就将他们晾在了驿站的外面。
  与此同时,这一次代天巡视的众人却是已经聚集在了起来,似乎就是在商讨这件事情。
  被董允首先点名了的就是那位曾经的曹魏重臣,司马昭麾下心腹,颍川长社钟家钟毓。
  这一次宇宙之星,他也没有办法独善其身,虽然钟家已经很早就搬到了洛阳之中。
  而钟繇也就只有两个儿子,长子钟毓,次子钟会。
  但是不代表钟家就只有这两个人。
  单单钟毓的父亲钟繇就有一个亲兄弟钟演,而钟演也同样有不少子嗣,其中儿子钟劭、孙子钟豫更是因为钟繇的功劳而被封为列侯。
  与此同时,钟繇的父辈之中,尚且还有其父钟迪,亲叔父钟敷,资助钟繇读书的族中从父钟瑜,还有一个从父钟觐。
  当然,这不是说他的长辈只有四个,而是这四个很重要。
  父亲和叔父属于同一脉的分支,而族中叔父则是资助钟繇读书学习,至于从父,那不是因为他对钟繇有帮助。
  是因为那一代他的名声最大,是长社钟家扛鼎之人。
  所以很是重要。
  而他们也是各自都有子嗣留下。
  颍川长社钟家可谓是已经绵延数百年了,其祖钟皓当年也是和陈太丘齐名的颍川四长之一。
  端的是一代豪强,自然不会只有三两人存在。
  这种情况下在荀家也同样十分明显,单单一个荀氏八龙,那就是一个荀神君的八个儿子,一脉分八脉,脉脉相承之下也是互相纠结。
  同时各个家族之间的相互联姻,诸多交往,也让豫州这里的情况错综复杂。
  如果说徐州一直解决不了是因为徐州世家的劣性根,那豫州世家解决不了,那就是因为豫州的这些世家着实有些太过于经典了。
  一个两个的都牵连了起来,他们就像是一张编织起来的大网。
  此时豫州站出来的只是几个家族,但是董允和卢毓,甚至这里的所有人都知道。
  他们的背后,整个豫州都在看着。
  “董公,此时到了这个地步,还请董公给老夫一个准话,老夫可以从这一刻开始,不再走出这间屋子,以保证不会耽误朝廷的事情。
  还请董公言语一声!”
  面对之前董允的寒暄和试探,卢毓完全没有在乎。
  他只是开门见山,请董允给一个明确的话语,无论如何,他都认了。
  或者说,卢毓觉得到了这里,他也应该知道,他们的计划到底是什么。
  不是董允与姜维的合作那么简单,这一点他已经看出来了,但是能够想到这种计策的人,绝对不会不知道豫州世家的情况和力量。
  若是豫州世家真的这么好对付,又如何会让当年那威名赫赫的大魏王朝,都几乎走向了覆灭的边缘。
  或者说,已经在覆灭的边缘,生死,都已经不能自己做主了。
  朝堂上稚子当道,当真可笑。
  可是董允到现在所表现出来的模样,他所展露出来的实力,无疑不证明着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对于豫州的情况有着近乎于十足的把握。
  或者说最起码这件事情有五成以上的胜算!
  前者是董允个人的信心,而后者是刘禅出手的条件。
  可正是因为看出来了这些,卢毓才很是惊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实在是想不出来,现在的董允到底还有什么手段没有用出来。
  不过董允看着卢毓却并没有回答他的话,反倒是继续朝着钟毓问了起来。
  “既然钟毓兄说到了这里,老夫却也有个问题,不知道钟毓兄能否如实相告?“
  钟毓看到董允这般模样,不由的一愣,却也是微微点头,坐等董允说话。
  “不知道钟毓兄对着豫州情势可有什么看法,或者可有什么手段?”
  钟毓听到了这个问题之后,立刻就是露出来了满脸的无奈苦笑。
  “还请董公不要怪罪,并非是老夫想要为他们说话,而是老夫着实想不出有什么办法。
  这豫州的诸多世家,并不是因为他们互相联姻,最终才有如此联合。
  而是因为他们现有如此联合才会有这般多的联姻。
  这一点是豫州世家们的本事,他们大多数是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对豫州以及豫州的诸多情况都是十分的了解。
  从某家出生起,就经常见到减重会有各大世家之人前来。
  这数百年间,整个豫州的世家几乎都已经连成了一片,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太多了。
  但是他们仍然会保持着最起码的默契,那就是当危险到来之时。
  他们会优先想尽办法保全所有,为此他们可以互相为之牺牲,因为他们也知道,自家的后人会被豫州的其他家族保护。
  同时也会权利帮助他们再度崛起。
  这天下从来没有哪一地的世家会如此诡异的团结。
  当年西凉军暴乱,李傕屠杀豫州刺史孔伷,攻打勤王将军朱儁,袁术祸害豫州。
  这豫州遭到了太多太多的危险,但是豫州的诸多世家却是从来没有受到过什么毁灭性的损失。
  便是当年李傕杀红了眼,都有荀令君提前招呼荀家,通知豫州世家撤离。
  让豫州的不少世家都逃过了一难。
  豫州的风气也诡异,没有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互相争斗不休,但是当有事情的时候,他们会各显其能。
  当他们发现仅凭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他们立刻就会抱作一团。
  老夫觉得,此时的豫州世家已经做出了让步,他们已经足够的退让。
  不如就此收手,姜维将军那里从他们身上老道足够多的好处,断了他们不少的力量。
  我等在这里让他们拿出自己的土地和底蕴,同意施行朝廷变法。
  久而久之,慢慢化解便是了。”
  卢毓说完之后就直接退到了一旁不再说话。
  他的话语也让在做的诸位不断的点头,虽然说的十分不好听,但是这却是事实。
  如此行事的确稳妥,既然已经得了先手,豫州的世家也没有立刻就奋起反抗,而是想要息事宁人。
  何不借此机会,干脆和解,各自拿走各自的好处,然后就此结束这件事情。
  日后天下一统之后,再行想办法就是了,何必非要急在一时呢。
  只不过几乎所有人都暗暗点头之下,董允却是轻轻的将头摇了起来,这一摇头,顿时让众人的心,立刻就重重的沉了下去。
  这个顽固的董公,仍然是那么的不听劝啊。
  而董允也的确是给出来了足够的理由。
  “卢公所说,老夫也是知晓,但是在做的诸位或许有不少私心,或许心中有不少的秘密,但是在座诸位恐怕绝非不智之人。
  既然如此,向来诸位也是知道。
  这变法绝非一朝之功,也绝非千古不变之理。
  当年之变法并不适合现在之形式,所以陛下才没有强行推行这变法之事。
  其次,万事有利有弊,从无十全十美,毫无瑕疵之事,变法亦如是,变法之策有好,便会有瑕疵,便会有让人转空子的地方。
  这也是这一次我等外出的主要原因,查漏补缺,亡羊补牢。
  此时豫州世家做出退让的模样,这是在退让不假,但这同样是在宣告,他们希望老夫能够见好就收。
  莫要自误罢了!
  老夫不能说他们不对,这也是那邺城的司马小贼所想看到的事情。
  他为何舍弃这豫州徐州等中原腹地。
  无非就是因为他也看出来了世家已经慢慢成为天下的毒瘤。
  割不掉,甩不开,动不得,用不了。
  陛下仁慈厚重,不想生灵涂炭,遂让老夫前来中原。
  老夫这一次前来,不是看他们给老夫忠告,而是再给他们忠告。
  生死,仅在一念之间!”
  同时董允也想到了离开之前,那郑度对自己轻声说的一句话。
  “这朝廷的胜败,天下的归属,便看董公的手段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