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少年帝王> 第七十章 招贤令

第七十章 招贤令

  第二天,刘辩宣布了对袁绍的惩治。
  左将军袁绍,殴打前将军袁术,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去除袁绍左将军之职,任命为渤海太守!
  也就是说,袁绍被一脚踢到冀州渤海郡,当一个小小的太守。
  朝中重臣,没有一个人为袁绍说话!
  就连太傅袁槐都是如此。
  只不过袁槐此刻,内心是明朗的。
  陛下就是在明目张胆地打压汝南袁氏!
  否则殴打一拳,何至于革除左将军职?
  陛下没有办法对袁家动手,只能先剪出袁家的羽翼了。
  袁绍是汝南袁氏最杰出的子弟之一,陛下所作所为,看似在维护袁家嫡子。
  实际上则是削弱袁家!
  “陛下啊,终究是小瞧了袁家,等到本初掌控了冀州,皇权也奈何不了汝南袁氏!”
  这便是袁槐的自信所在。
  为了保全汝南袁氏,他只能出此下策。
  袁术正在府邸上养伤,听闻此事,惊喜地坐起来。
  “太好了!袁本初这个碍眼的家伙,终于要离开了。”
  袁绍接到任命的第三天,就带着人马出发了。
  只不过诡异的一点是,在袁绍的苦苦哀求下,刘辩竟然允许袁绍将西园八校兵马带走。
  目的当然是支援冀州,平定冀州叛乱。
  河内一片糜烂,东郡也是如此,袁绍只能带着人马,穿过兖州,来到徐州进行补给。
  徐州刺史陶谦热情地接待了袁绍,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军资。
  陶谦性格刚直,有大志,曾经随皇甫嵩平叛西凉,又随着张温征讨韩遂、边章。
  被任命为徐州刺史后,更是大破黄巾,镇守一方,可以说是战功赫赫。
  似乎拿了陶谦太多东西,袁绍非常不好意思,便道:
  “陶刺史何不遣使入京?”
  陶谦有所感,与麾下谋士王朗、赵昱商议,二人都建议陶谦派遣使者。
  思忖一番后,陶谦派遣出身徐州四大家族的糜竺入洛阳。
  糜竺为人谦逊有礼,雍容大方,有徐州君子之称。他代表刺史陶谦,向刘辩表达了臣服以及忠心。
  交谈后,刘辩认为糜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挽留他在洛阳为官。
  糜竺笑着婉拒了,祖业不可废。
  刘辩颇为遗憾。
  贾诩一眼就看出来刘辩的心思,只不过他没有胆子揭穿。
  这哪里是看上了糜竺的为人,分明是贪图他的家产!
  糜家世代为徐州富商,养有僮仆、食客近万人,资产上亿。
  在世风日下的大汉,有钱人的生活也不是那么如意了。
  看在陶谦献上三万金的份上,刘辩拜陶谦为安东将军,封溧阳侯。
  在众多野心勃勃的刺史、州牧当中,陶谦无疑做出了一个表率。
  虽然在此之前就已经有并州刺史张杨和冀州牧刘虞,向朝廷表达了忠心,但是陶谦的忠心还是值得称赞的。
  至于陶谦提出的,表王朗为会稽太守,刘辩签了一个大大的“允”字。
  糜竺带着贡品以及钱财而来,回去的时候,也算是满载而归。
  陶谦非常高兴,亲自送袁绍到青州边界。
  袁绍从青州渡河,直奔冀州渤海郡而去。
  一到渤海郡,他就开始整顿吏治,将手中的权力全部夺回来,凭借的就是手中的一万五千大军。
  冀州牧韩馥派人请援,袁绍拒绝了,称要等待时机。
  到了12月份,刘辩百忙之中,将贾诩、荀攸唤来,吩咐了一件事。
  便是刘辩酝酿很久的“招贤令”。
  大汉人才很多,刘辩又没有时间去探访,只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玩一场大的游戏。
  在汉朝,实行的是一种自下而上选拔人才的制度,称为察举制。
  即由地方长官在自己管辖区内考察选拔人才,再向中央推举。
  简单地说,陶谦举王朗为茂才,拜治中从事,后来又推荐他到会稽为官,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一开始还很好用,可是现在,各个州郡的长官,恨不得把贤才留给自己用,又如何会向刘辩推荐?
  陶谦算是比较善良的例子了。
  因此,刘辩只能另辟蹊径,也就是“招贤令”了。
  让人才自己到洛阳来仕官,不必通过州郡的长官!
  “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
  “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
  贾诩读完《招贤令》,总算是明白什么一回事了。
  如今洛阳已经稳定,但是忠于刘辩的英才,还是太少了。
  必须增添新鲜了血液。
  “陛下,招贤令简直妙啊!”
  “少拍马屁。”刘辩没好气地道,“不管是世家,还是寒门,只要是贤才,朕都要了。”
  “遵命!”贾诩和荀攸齐声道。
  “这件事你二人亲自把关,若是有贤才与朕失之交臂,那么为尔等是问,”刘辩嘱咐道。
  “陛下请放心,臣一定会亲自筛选。”贾诩道。
  刘辩点点头,转而对荀攸道:“公达,颖川多名士,你亲自回颖川一趟,朕要将颖川贤才,收入囊中。”
  “是陛下!”荀攸作揖行礼,神色非常激动。
  颖川是他的故乡,如果能够拉故乡一把,是他的荣幸啊。
  不仅如此,通过这件事,颖川荀家的名望,将更上一层楼,成为颖川第一世家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是大机缘。
  “记住了,是所有颖川贤才。”刘辩不厌其烦地叮嘱。
  到了一月份,刘辩的《求贤令》在周边郡县广为传播。
  “陛下广招天下贤才,不论出身,只问贤能。”
  这无疑打断了世家对察举制的垄断,反响非常大。
  没人会不长眼阻挡刘辩前进的步伐!
  只是不满还是有的。
  其中就包括太傅袁槐,这一次他真是憋不住了,前去找太尉杨彪商议。
  “太傅为何忧虑?”
  “陛下这是断我们世家的根基啊!”
  “依老夫看,没这么严重。”
  杨彪依旧咸鱼一样,不管事。
  只是除了杨彪,袁槐还能找谁当盟友呢?
  司徒王允?
  还是司空皇甫嵩?
  全都是刘辩的人,就算他们不满,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也绝对不会拖后腿。
  都是人精,拎得清!
  至于袁槐为什么要站出来,上窜下跳,当然是为了世家领袖的地位。
  什么都不做,将不会有人继续支持,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