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生活>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1472章 我们忙得过来

第1472章 我们忙得过来

  各位大佬虽然对庄建业这种无处不在的装13有些不适应,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腾飞在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统治地位。
  纯国产的193纳米光刻机为什么会这么快突破技术瓶颈并得以广泛应用,就是因为中国腾飞下属的腾飞光学研究所在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不但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还将功耗降低了40%。
  正因为如此,庄建业一说原子钟内的激励光源使用的是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为核心的激光器,在场众人就立刻恍然。
  没办法,人家中国腾飞是这一领域的祖宗,当然是怎么玩儿怎么有了。
  只不过承认技术地位是一会儿事儿,对庄建业那种动不动就谈钱,装13的感官又是另外一回事儿。
  偏偏庄建业就跟各位大佬的老脸真的被防尘服的帽子遮住了,看不到任何表情一样,还在那儿破嘴叨叨个不停:“没办法,我们的ztm-nb—6固体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只有700公斤,所以我们全新一代的海洋环境勘探卫星的总重量准备控制在500公斤左右,遗憾的是我们在氢原子钟上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后续的海洋环境勘探卫星不得不重新调整……”
  说着庄建业叹了口气,神态显得颇为无奈:“为此我们只能增加卫星平台的结构总量,由原来的519公斤,增加到637公斤,尺寸为长2.8米,宽1.5米,高1.2米;总功率1.5千瓦,其中通信载荷重115公斤,功率808瓦,使用包括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在内的精确定位模块,配合至今1.5米的全球波束天线以及合成孔径雷达,可以提供重点海域实时的环境情况。
  有介于此,我们准备将新一代海洋环境勘探卫星以星座的形势进行部署,采用三条交叉的环形轨道,平均高度238公里,每条轨道部署三颗工作星和一颗备份星,总计12颗,卫星运行周期14小时4分钟。
  配合着卫星8年的使用寿命,可以在21世纪头十年实现对东亚海域,特别是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的重点海域不到一小时的实时更新频率,这还是我们在海洋环境勘探卫星项目第一阶段的建设计划,第二阶段会进一步将星座数量翻番,达到24颗,从而实现重点海域实时刷新频率不到半小时……”
  庄建业将未来海洋环境勘探卫星的前景说得那叫一个波澜壮阔,也就是现如今场地不对,身上的衣服同样有些束缚;这要是换做某大型主题会场,身后是大型屏幕,身前是座无虚席的观众,庄建业在将一身的t恤衫、牛仔裤的战袍套上,保证会举起双手大叫一声:“让我们为梦想窒息!”
  可惜面前的大佬们都是脚踏实地的实干派,庄建业就是把为梦想窒息喊出花儿来,大佬们依旧不为所动,所以庄建业稍微激情一把,也就转到了实际上,继续叹气道:“如今影响我们海洋环境勘探卫星向前推进的阻力主要是资金,我们原本预计卫星的制造、运载火箭发射和运营的总成本是28亿人民币,可由于我们卫星照比原计划重了一百多公斤,这就导致每颗发射成本增加3000多万,总体超支近4亿人民币……”
  “等等……庄总,你们12颗海洋环境勘探卫星的全体总成本是多少?28亿人民币?”庄建业话还没说完,就有一位随行的航天专家皱眉问道。
  庄建业闻言却赶紧纠正:“28亿是之前的预算,现在卫星不是超重了吗,成本超支了,现在提升到了32亿。”
  “就算是32亿也不对呀,12颗卫星的发射成本就得差不多12亿人民币了,卫星后续的测控、在轨维护和数据传输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也得有个8到10个亿,你们的海洋环境勘探卫星的成本才多少?不到一亿人民币一颗?”
  “准确的说是7500万人民币一颗。”庄建业再次纠正:“不过这不是重点,关键是发射成本……”
  “你刚才说多少?7500万人民币一颗?用了铷原子钟、氢原子钟、合成孔径雷达和先进通信设备后的卫星才7500万人民币?”
  这回庄建业话刚说了一半儿,就又被那位航天专家给打断,庄建业闻言,脸上露出一抹只有年轻人常有的汗颜:“说来惭愧,我们成本控制方面没做好,按照我们本意应该把卫星的成本压缩到5000万人民币以下的,结果……卫星超重……唉……都怪我们系统整合方面的没做好,给国家添麻烦了……”
  “你这要是给国家添麻烦了,那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就应该钻进娘胎,回炉重造了!600多公斤的卫星,才7500万的单价,这哪里是给国家添麻烦,分明就是再给国家做贡献呀!”
  那位航天专家终于忍不住了,干脆没让庄建业继续说下去,如果说之前看着庄建业实在装13,此时此刻这位专家眼里的庄建业那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孩子。
  600多公斤,才7500万人民币的单价,放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敢横着走,没办法这不是一般的便宜,而是便宜到姥姥家去了。
  要知道航天产品同样是吞金兽,没办法,通常的卫星、航天器都是定制产品,不但材料成本贵,生产周期还长,通常组装一颗百公斤级别的卫星没有个半年时间根本下不来,正因为如此,航天产品的成本不是一般的贵。
  就拿600公斤级的卫星来说吧,通常的成本价在1.5亿左右,这还是基础价,要是加些先进设备,直接就能飙到2亿。
  而中国腾飞同级别卫星只要7500万,只有原来价格的一半儿。
  这就等于是保时捷911打骨折半价销售一样,在真正识货人眼里那就是捡了大便宜。
  显然那位航天专家就是识货的人,很不多立刻就准备将自己领导的航天院设计的卫星交给中国腾飞生产,可话到嘴边儿又止住了,毕竟作为业内人士很清楚卫星这种东西的周期是有多漫长,通常一个大厂加班加点儿,一年也做不出10颗。
  中国腾飞承担的航天任务本来就不少,自己都可能忙不过来,怎么可能有余力承担其他业务,于是只能遗憾的摇摇头:“可惜,我们手上有几个卫星项目,如果你们中国腾飞能忙得过来就好喽……”
  “教授,要是需要我们中国腾飞,您尽管吩咐,我们新成立的卫星生产厂的产能是年产卫星128颗,您那里要是有活儿尽管交给我们,我们忙得过来……”
  “你说什么?”此话一出专家直接惊了:“年产……一百……二十八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