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血火河山> 第五卷锦绣江山 第三百九十章 在战争中发财

第五卷锦绣江山 第三百九十章 在战争中发财

  当1915年即将结束时,德国和奥地利的联军同他们的新盟国保加利亚一起,压倒了巴尔干的塞尔维亚军队,迫使其残部在希腊寻求庇护。
  沙皇尼古拉的军队连续败北后,谋求和中国在边境问题上的和谈,但迟迟拖延着谈判的中国让俄国始终无法专心于和德国的战争,居然容许德军把将近五十万军队调往西线,德国可以放手驱动它的力量来对付法国在防守上的战术据点,而不致危及另外地方的阵地了。
  德国新任总参谋长法尔肯海因将军于1915年圣诞节前夜,起草了一份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备忘录,估计了军事上可供选择的办法。他选择英国作为主要敌人,但是除了进行潜艇战外,入侵是距离太远了。他断言,“英国在大陆上的主要武器是法国、俄国和意大利的军队。”把俄国和意大利排除在外,他主张集中攻击法国,因为它“在军事上的努力差不多已经到了尽头。如果能使它的人民清楚地懂得,就军事意义而论,他们已经再没有什么可以指望的了,破裂点就会到来,英国手中最好的武器就会被打落了”
  他打算选择一个在情感上被奉为神圣的地区“使法国把血流尽”,“为了保持这个地区,法国将不得不投入他们所有的每一个人”。
  贝耳福和凡尔登是符合他规定的两个地方,但他赞成后者。凡尔登是个约有一万四千人口的法国省属城镇,由一个凸入德国防线的大规模堡垒综合体保卫着。
  如果法国选择这里发动攻势的话,凡尔登还让德国不安地接近德国的主要铁路系统。法尔肯海因还认为,凡尔登是巴黎的西北入口,离巴黎仅仅一百三十五英里左右。
  这个战役的代号是“处决地”行动计划,预定1916年2月21日开始。为了保证得到德皇同意,法尔肯海因建议,派皇储指挥的第五集团军领先进攻,他自马恩河之战以来就已经面向凡尔登了。法尔肯海因没有把备忘录原文给皇储或他的参谋长施密特?冯?克诺贝尔斯多夫将军看。而给他们一份一般命令,要求“向凡尔登方向,进攻默兹地区”。皇储把这个命令认作为他的目标是攻占凡尔登,这却恰恰是法尔肯海因所不要的。
  增援的军队从德国军队中久经沙场的部队抽调。三个军于1916年1月转给皇储指挥。随后勃兰登堡第三军开到了。
  德国布置了十三个师在阿尔贡、香巴尼和洛林中间或周围的突出部,在一块二十平方英里左右的防区,集中了令人惊愕的大量兵力。
  德国为这个庞大攻势所作的准备,先是惊人地把大炮从俄国、巴尔干半岛和克虏伯工厂等处集中起来。排列在进攻现场周围的,有五百四十二个掷雷器。连同翼侧的武器,有一千四百多门大炮排列在不到八英里长的战线上。
  而在在这些大炮中间,还有有十三尊震天动地的四百二十毫米的攻城榴弹炮。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凡尔登大会战”即将爆发。
  在美国,1914年11月16日开始运作的美联储,在1915年5月,5亿美元的盎格鲁-法兰西贷款正式拉开了序幕。
  原本坚决反对的威尔逊总统,架不住银行家和内阁成员两面夹击,他的新国务卿罗伯特.蓝辛警告说:“如果没有贷款,结果将是生产受限,工业衰退,资本和劳动力闲置,大规模破产,财政危机,民怨沸腾和不满滋生。”
  威尔逊只得再次让步。对于这次规模空前的债券出售,但债券的发行工作进行得并不树立,美国人民普遍不认为欧洲的战争与他们有什么直接关系,而不愿意把钱投到欧洲的战火中去。为了打消这种疑虑,银行家们大力宣称这些钱会留在美国。尽管采用了种种方法,中西部地区只有一家芝加哥的银行愿意加入华尔街阵营,这个行为立即激怒了当地的德裔储户,他们发动了抵制银行运动。到1915年底,仍有1.87亿美元的债券没有卖出。
  这时候一位神秘的买家出现了,他惊人的分三次吃进了这1.87亿美元的债券,这位出手让人惊艳的买家始终保持着低调和神秘,人们只知道他可能是一位东方人。
  当战争打到关键时刻,已经失去了亚洲所有殖民地的英国经济吃紧,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英国政府宣布将对英国国民所持有的美国债券的利息收入征税,英国人立刻贱价出售这些债券。
  英格兰银行很快堆满了美国债券,英国政府立刻让他们的美国代理摩根公司将这些美国债券在华尔街足额出售,接着一个名为“友谊投资公司”的全部吃进了这些债券,很快30亿美元的债券变了现,英国又得到一笔巨款来支撑战事。
  美国的信贷犹如烈火烹油,战火开始迅速蔓延,战争惨烈程度也急剧上升。仅仅是在马恩河战役,协约国一天就要消耗了20万发炮弹,人类终于见识了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后勤系统之下,如果再有现代化的金融手段,战争将会是何等惨烈,何等旷日持久。
  战争使物资消耗达到燃烧的速度,战争使交战国砸锅卖铁也要坚持,战争使不惜一切代价的政府不计条件的向银行贷款。
  这时几家神秘的公司横空出世,它们向交战国出售他们想要的一切物资,他们似乎无所不能,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得倒他们,同盟国和协约国辛苦弄来的钱就这样大笔大笔地流向了他们的口袋里。
  没有哪个国家会在乎这些公司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们从哪里搞来的这些物资,战争打到了这个份上,只有物资才是最主要的。
  不过不管是大量收购美国债券的那个神秘人和“友谊投资公司”,还是向交战国出售物资的几家公司,它们进行的每一笔交易,每一次行动详尽的报告过不了几天就会地出现在中国最高元首李国勇的办公桌上,然后分批交给财政部、经济建设部和情报部。
  中国也开始向同盟国大量贷款,以支持它们将战争进行到底。
  欧洲打得不亦乐乎,中国和美国却开始疯狂的发着战争财,都在用最短的时间迅速积累着巨大的财富,有钱谁会去关心那些国家死了多少人,损失的有多巨大。
  中国和美国私底下的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中国的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流入美国变成黄金再运回中国,而那几家公司向欧洲出售的物资一部分也正是从美国中转出去的。
  到了1916年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一件让国人瞩目的大事,“第一届大中华联邦最高领导人会议”将在1月6日在南京召开。
  整个亚洲已经全部纳入了“大中华联邦”的体系,亚洲在中国强有力地领导之下空前的团结在了一起,为了这次盛会,中国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帝国的元首下决心要让这些国家看到泱泱中华的强大和繁华。
  中国的老百姓对这次盛会热情也是空前的高涨,中华盛世,万国来朝的情景几百年都不曾看到过了。在元首的带领下,中国终于恢复了汉唐的风采,那些蛮夷小邦,说的好听点是来南京开会,私底下中国老百姓可都认为它们是来朝拜中国的。
  这些小小的国家,哪个不是靠着帝国的帮助才赶走了那些洋毛子的殖民者,它们有什么资格和元首面对面的开会。
  从1916年的第一天开始,全国的老百姓都穿上了只有节日里才会穿上的盛装汉服,这些宽袍大袖的衣服,让中国老百姓看起来就透着亲切。
  还不光是中国的老百姓,就连爱因斯坦、莱特兄弟大批早就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也一个个都像模像样的穿起了汉服,但一出去总会让中国人乐个不停。
  不过也不是谁都满意,起码财政部的部长王清源和经济建设部的部长曾道富就大大的不舒服,为了这次会议,南京的街道都重新整修了一遍,加上会议期间的各种费用,总开始怕会达到50亿中华币之巨,有这个必要吗?
  虽说现在中国经济运转良好,大笔大笔的资金流到了他们的账面上,可富家还得当穷日子过,象元首这么个用法,在两位帝国的财神爷看来,那可就是个标准的败家子。
  每次当两个人向元首诉苦的时候,李国勇总是打着哈哈:“面子工程有时候还是必须的,不把中国整得漂漂亮亮,也有损咱们大国的形象是不?”
  要是两个人还是不依不饶,元首就会挤兑他们说道:“我这几年可给你们弄到不少钱了,花两个也不必那么心疼吧。”
  真正只有天知道了,元首的确弄来不少钱,可这钱也就是在他们账面上转一转手,接着就又投入到了军事上面。
  王清源和曾道富也没有办法,元首的脸皮之厚在整个中国也是数一数二的,用钱的时候就能死气白赖的问他们借钱,等钱借到手了,总会想着办法赖得一干二净。
  为了让“大中华联邦”的国家见识到中国军人的风采,李国勇几乎召集回了所有的高级将领,准备让那些个国家的领导人看一看,正是这些英武的帝国将军们的辛苦努力,浴血奋战,才打造了一个统一的亚洲。
  蔡锷一见到元首,第一句话就是:“元首,您借我的宝刀可以还给我了吧?”现在的蔡锷也算是开窍了,元首借的东西你就得拼了命的去讨,否则你活着就别想再看到了。
  “宝刀,什么宝刀,我问你借过刀吗?”李大元首一脸的无辜:“我又不和别人动手,我要把刀来做什么?”
  蔡锷的鼻子都快被气歪了:“元首,可不带你这样的,在海南,你是不是从我这拿走了把刀,那可是我用了积攒了两年的薪水才打造成的,你要不还刀,要不就还我钱。”
  “哦,这样啊,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李国勇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接着语重心长地说道:“松坡啊,这个做人得有个讲究,我记得那把刀明明是你送给我的是不。咱可是堂堂的中华男儿,送人的东西哪能要回来,要钱那就就更加不对了。”
  这话听得帝国的元帅蔡锷差点吐血,遇到这样的元首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抢了自己的宝贝还振振有词,好像反倒是自己做错了。
  边上吴佩孚大笑道:“我说松坡老弟,咱元首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上次视察军队,看到咱老吴的枪好,连抢带骗的‘借’了去,到今天可从来没有提过半个还字,反正我现在只要来见元首,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一律不带。你问问咱们这些元帅将军谁没有被元首‘借’过东西,又有哪个人被还过?波成人最老实,可也最倒霉,这几年被元首弄去的好东西,就够堆满一屋子了,是不,波成?”
  吴佩孚的话引得哄堂大笑,柳波成也笑着连连点头。
  李国勇也跟着他们大笑,看着部下们一张张意气风发的脸庞,他忽然有了种无比的满足。也许来到这个世界,他做得最让他值得骄傲的事并不是让中国变得有多么强大,而是他拥有了这样一群热血男儿。
  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出生入死,但在平常却更象是个普通人,可是中国如果没有这些并不普通的普通人,又怎会走到今天的这一步?
  “要是韵农现在也在这里就好了。”蔡锷忽然收住了笑容,有些黯然地说道。
  笑声一下停顿住了,是啊,国防军的元帅难得的聚在了一起,可张孝淮却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在帝国征战的道路,又有多少象张孝淮一样的帝国军人为此而付出了生命。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