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沣看了一眼坐在身边同样默不作声的罗玮,要说还是这个平时他压根看不上眼的人对他忠诚可嘉,到了日本,罗玮虽说当上了日本人的官,可还是每天来给自己请安。
“罗爱卿,就这么完了?”到现在载沣还是放不下皇帝的架子。
罗玮默默点了点头,他的脸上虽然什么表情也没有,但内心翻江倒海。什么样的危险都经历过了,什么样的骂名都承担过了,从领袖那接到任务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活到现在,胜利触手可及,决不能在这时候让载沣跑了。
载沣不甘心的又问了一句:“难道不能去美国,英国?我宁可不当这个皇帝了!”
“陛下,死心吧,”罗玮叹了一口气:“海上早被中国舰队封锁了,洋人的商船已经停止了进出日本各个港口,咱们是逃不出去的。陛下,中国人最恨的是我,而不是您,只要老老实实地坐在这儿,或许能够逃过一劫,光绪皇帝就是现成的例子。”
听着罗玮的话,载沣的嘴唇哆嗦着,想说点什么,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罗玮微微摇了摇头,起身往外走去,他的身后,忽然传来了载沣的嚎啕大哭……
……
大正天皇很快就将为他的无知和狂妄付出代价。
第4集团军大部,海海军陆战师,党卫军野战部队,特种旗队,日本师全部已经在大阪、神户一线完成集结,统一指挥各部的吴佩孚,以45、46、47三个师为主力,分三路向东京的门户重镇甲府一路合围过去。
甲府靠着富士山和赤石山脉,交通闭塞,地势险要,海军炮火很难有效威胁。
防卫甲府的是日本第2师团,附加两个联队,第2师团师团长真崎甚三郎统一指挥。日本军部交给他两个任务:一是固守甲府两个月,一是收拢日本各地遭到被中国军队击溃的惨兵,加以整编,协助保卫东京。
真崎甚三郎到达甲府的当天晚上,即与参谋长,大小参谋召开了特别会议,商讨如何防卫甲府。
整整一个晚上,真崎甚三郎和他的几位高参,绞尽脑汁,终于设计出了一个固守甲府的方案件:整编现有部队,将两个联队扩编成两个师团,和第师团一起做为基本骨干力量;收编从日本各地败退下来的惨兵,只要带着部队拉的,一律晋升官职,用来鼓舞士气;大肆网罗、组织日本当地民众,组成特别部队,退入赤石山脉,寻机打击中国军队。
而中华帝国国防军一路高歌直进,在摧毁了名古屋、歧阜等地的防御力量之后,锋芒直指东京最后的屏障——甲府!
为了依据突破甲府的防守,吴佩孚的部署是,以45师经御岳山北进,以47师翻过赤石山脉突然出现在甲府外围;以46师中央正面攻占松山,而后三路人马合击甲府。
45师行军速度极快,以每天100多里的速度强行军,在御岳山防御阵地尚未完全形成之时,突然出现在了日军面前,日军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即被45师先头部队冲垮,紧接着大部队全线占领御岳山。
而46师在转运艰难的道路上不得不放弃了一直使用的大炮,面对防御力量不是很强的的松山,张作霖将部队成了四部分梯次连续进攻。在46师昼夜不停,杀声震天持续不断地打击下,弹药贫乏,训练不足的松山日本守军丧失了抵抗下去的意志,在指挥官的带领下,一窝蜂的退出了阵地,将松山拱手让给了张作霖。
翻越赤石山脉的47师遇到了一点不大不小的麻烦,被真崎甚三郎动员起来的日本老百姓组成了一个个小队,用弓箭、猎枪之类的武器袭击国防军士兵,弄得47师烦不胜烦,最后47师师长王春龙直接下令,遇到任何可疑人物,一律不必问清是谁,直接开枪射杀,这才让进展顺利了许多。
面对吴佩孚的南北对进、三路夹击的战术,真崎甚三郎一点办法没有。进步让他坚守甲府两个月,从来这里开始,他就每天数着时间,真的应了“度日如年”这句话。特别是当吴佩孚的45师、46师相继突破御岳山和松山后,真崎甚三郎的不安情绪到达了顶峰。
当真崎甚三郎得知中国军队正在翻越赤石山脉的时候,他问他的参谋长:“从赤石山脉到甲府,要多少时候?”
身为参谋长,当然明白真崎甚三郎的意思,他尽量详细到回答道:“从赤石山脉到甲府,正常情况下要走5天,但根据情报人员送来的情报,中国军队进展神速,估计三天后就会出现在甲府城外。”
听到了这样的回答,真崎甚三郎的脸色十分难看:“一旦支那军队翻过了赤石山脉,三路形成合围之势,就是对甲府总攻之时,命令部队,全线戒备,要不惜一切代价,死死守住甲府!”
参谋长明白,真崎甚三郎现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守住甲府两个月,然后体面到逃离甲府,不要成为中国人的俘虏,又可以避免军部的问罪,于是他建议道:“目前情况危急,我们是否请示军队,放弃甲府,集中全部力量保卫东京?”
真崎甚三郎苦笑着说道:“军部是不会答应的,也许甲府就是你我的葬身之地!”
甲府攻击战是由吴佩孚亲自指挥的,在三路大军到达指定攻击位置后,吴佩孚召集各主要军官,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公布了“十杀令”:
违抗命令,临阵退缩者杀;意志不坚,通敌卖国者杀;未经许可,擅离职守者杀;放弃任务,无故不能完成任务者杀;造谣蛊惑,扰乱军心者杀;不重保密,泄露军机者杀;坐观成败,不互相协助者杀;贻误通讯,使联络中断者杀;不爱惜武器者杀;懈怠疏忽任务者杀!
“十杀令”的出台,表明了吴佩孚一举攻克甲府的决心,所有将军都知道这位“疯子将军”的脾气,要是没有完成任务,都不用上军事法庭,直接等着掉脑袋吧。
吴佩孚森严的眼光扫视着众将,冷冷地说道:“作战计划已经交给各位了,十杀令也放在那儿了,明天上午7时攻击开始后,在以后的几天时间里,我将亲自带着督战队到前线去,吴佩孚认得各位,督战队的重机枪可不认人!”
当时,真崎甚三郎在甲府的防御配置上是北面兵力强,南面工事强。放眼南郊,到处都是极其复杂的地形,道路非常难走,真崎甚三郎又下令将南郊的树木全部砍光,不要说大部队行动,就是几个人在地面上一出先,也会遭到甲府城里日军的炮轰和射击。
真崎甚三郎就任甲府城防总指挥后,利用甲府原有的护城河,重新加阔加宽,挖了一条3米深,10米宽的护城河,河内侧又修筑起了一道高四五米的土墙。
国防军包围甲府后,真崎甚三郎立即下令堵塞护城河进入相模的水道,让海水向朝着甲府的城南的地区倾泻,造成了水淹区。真崎甚三郎接着利用南郊具有众多砖头,石灰窑的与走于冶镇陈兵设防,配置兵力达5000人,就象一只趴在甲府南门口的恶犬,可进可退。
于冶镇的日军布防对国防军的攻城造成了很大威胁,吴佩孚将拔掉这个钉子的任务交给了46师的张作霖。
为了全歼于冶镇日军,张作霖首先攻占了附近的一家面粉厂,截断了日军的退路。
随着国防军总攻的命令发出,46师之118旅和119旅并肩突破,297团和298团大胆穿插,南北对进。299团负责阻击甲府城内日军援兵,正好遇到了从甲府出来的增援日军,各部队在“十杀令“的激励下,死打硬拼,使日军突围和增援的企图全部落空。整个战斗只用了一小时不到,全歼了日军少将联队长以下日兵近5000人。
于冶镇日本的被摧毁,让国防军部队攻克甲府的信心和勇气得到进一步加强。
敲掉了于冶镇之敌,廓清了前进障碍,甲府城南显得一望无余。为缩短冲击距离,减少伤亡,国防军工兵部队投入到更加艰苦的工事挖掘之中。用了几天的时间,挖成了长达7000米的交通壕,一直挖到了日军的眼皮子底下。
攻打甲府的战斗正式开始,辛苦转运拉上来的上百门大炮轰响,一排排炮弹倾斜在城墙上、堡垒上,只见砖石腾空,烟土弥漫,大地在不停地颤抖。
突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当时甲府上空的大雾退去,西北风骤起,在甲府西北方向发起攻击的国防军炮击的烟尘随风飘来,遮住了46师突击地段的目标,给配属在46师炮兵射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炮击40分钟之后,46师突击地段上日军目标只摧毁了很少一部分,而此时指挥部确定的攻击时间已经到了。
张作霖攻击的决心是坚强的,他没有任何犹豫就下达了攻击命令。297团所属上午1营、2营强行冲击,日军的炮火疯狂地进行压制,297团伤亡突然增大。
1营又连续排派出两个爆破组,结果全部阵亡。
前沿部队急切到要求炮兵进行掩护,再一次发起攻击,此时风向又变,这次变成吹到了日军炮兵阵地的方向,国防军炮兵重新开始怒吼。在强有力的炮火支援下,297团的2连和6连冒着日军的弹雨,用手里十几米长的苇子桥搭大了护城河上,在下午2点半的时候,终于将帝国的军旗插到了甲府南城的城墙之上。
日军守军见势不妙,企图趁国防军立足未稳,疯狂地进行反扑。突击队的国防军勇士象钉子一样钉在突破口上,一连击退了日军几次冲锋。当日军再一次组织起来进行反扑的时候,118旅后续部队登上了城墙,协助突击连一口气打退了日军十多次的冲击。战斗到了子夜时分,随着298团加入战斗,299团也在左翼突破,甲府南城的防线被46师彻底撕开,再也无法缝合了。
张作霖当即命令全师部队全力突击,直捣日军老巢。趁着黎明前的黑暗,各部队向纵深内的日军猛突过去。
此时国防军东西对进的两个师已经将甲府城内的日军拦腰切断,甲府南城的日军防御体系土崩瓦解,46师对日军分割围歼,将日本士兵一群一群歼灭在工事里。战斗到了第2天下午,战区里的敌人全部肃清,46师干净利落的完成任务之后,配合着45师、47师对天津进行了最后的攻击。
在甲府日军指挥部里,得到了南城防线全面崩溃消息的真崎甚三郎,感觉到了末日的到来,两个月,军部要求坚守两个月的命令,在中国军人势不可挡的攻击之下,成为了一张废纸。
“师团长阁下,甲府完了!”参谋长冲了进来,面色阴沉地说道。
真崎甚三郎将军刀横放在了膝前:“是的,一切已经没有办法挽回了,我只能以一死来答谢天皇陛下。”
参谋长一把抓住了他的军刀:“不,您错了,日本死的军官够多了,不能再死人了。你们是帝国未来振兴的希望,日本的明天将靠你们来构筑,请放下军人的尊严,逃吧,回到东京后,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我身上,或者可以免除您的责任!”
惊讶地站了起来,真崎甚三郎握住了参谋长的手:“这怎么可以,我怎么能让你为我背负这个污点?”
惨然笑了一下,参谋长平静地说道:“我老了,已经走不了太多路了,可是你还年轻,去吧,真崎甚三郎师团长阁下!”
真崎甚三郎不再拒绝,向参谋长深深鞠了一躬:“请您保重,我不会辜负您的所托的!”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