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三国之苍生至上> 第249节水军战船

第249节水军战船

  青州(山东大部)和徐州(江苏北部和中部)虽然在地形上十分相似,几乎都是大平原,但徐州的水域覆盖率比青州高得多,河网密布,遍地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溪河、湖泊、水塘,因此,青州更适合种植小麦、高粱,徐州更适合种植水稻,于是,徐州当地农民非常频繁地在水里劳动,继而大面积地感染上了血吸虫病,至于台湾郡、海南郡,跟徐州情况是一样的。
  治疗血吸虫病的最佳良药是吡喹酮,此时自然是没有的,张机等人反复研究,发现青蒿、艾草对感染了血吸虫病的病人有着一定疗效,孔明发挥他的“超越历史的智慧”,指点张机:血吸虫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叫“血吸虫”的病虫(寄生虫),钉螺是血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
  想要根除血吸虫病,必须做到:
  第一,组织民众在生活区域内和附近的水域内全面地扑杀钉螺,喝水必须经过烧开煮沸;
  第二,向民众普及防御血吸虫病的知识,不允许在有钉螺分布的河水、湖水里游泳嬉戏;
  第三,因劳动生产而不可避免接触存在钉螺的河水、湖水的人,事先要用油膏涂抹身体,官府免费分发油膏,从而防止在水中被血吸虫感染;
  第四,已经感染血吸虫病的病人必须对其进行隔离治疗,其粪便、呕吐物、汗渍污垢等必须深埋并且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水中,健康人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五,不服从官府安排、破坏预防和治疗血吸虫病的人,一律驱逐出齐鲁。
  经过孔明的“指点迷津”,张机找到了治疗血吸虫病的正确方向,进度得到极大的加快。
  孔明虽然爱民如子,但他同时也是很爱惜自己的小命的,因此他没有在疫区多待(孔明可不想得血吸虫病),很快就离开了徐南疫区,前去青岛郡巡视青岛造船厂和齐鲁军水师的主要战船,另外,他想起了一件非常重要、非常重大的事情。随即,孔明对齐鲁下达了严令:
  第一,家家户户都要养猫;
  第二,养狗必须受到限制,家犬只能在主人家里活动时可以解除绳索,一旦出门,必须戴上项圈、系上绳索,不允许家犬在户外随意活动,一旦发现户外犬,一律视为野狗,将其当场捕杀或送往养狗场充当肉狗。
  孔明的这两大法令是为了对付两种可怕的疾病:鼠疫、狂犬病。
  鼠疫又叫黑死病,是一种恶性的、烈性的、急性的传染病,病菌由鼠虱传播,老鼠正是鼠疫病菌的最主要的携带者。在眼下这个时代,自然没有医药可以救治鼠疫患者,但能做到预防,灭鼠就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只要不存在大规模的鼠群,鼠疫就传播不开。自然而然,养猫就是最好的办法。历史上,欧洲人对黑死病谈之色变,因为黑死病差点儿摧毁整个欧洲,灭绝欧洲人,陆续持续了差不多三百年的黑死病夺去欧洲几千万条甚至上亿条人命。之所以鼠疫横行欧洲,其中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当时的欧洲人认为“猫是一种邪恶的妖灵”,从而不遗余力地捕杀猫,导致欧洲各地几乎无猫,致使老鼠疯狂地繁衍,给欧洲人带去了黑死病。
  至于狂犬病,更加无需多言,允许百姓养狗,但不允许狗到处乱跑,就可以杜绝狂犬病。
  无论是鼠疫还是狂犬病,在这个时代都没有有效的医治药物和办法,但是,只要普及了卫生知识,让老百姓人人讲究卫生,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就可以很有效地阻止瘟疫的产生。比如,孔明派遣宣传人员,告诉老百姓“老鼠身上有一种病虫,可以传给人,让人得上非常可怕的瘟疫”“有的狗的身上有‘狗瘟’,疯狗一旦咬了人,就会让人得上非常可怕的‘狗瘟’”,如此,老百姓自然积极地养猫、灭鼠、合理地养狗。
  这年头,四处巡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为舟车劳顿,长时间乘坐马车会把人给颠得骨头快要散了,究其根本,马车的车轮是木制的,而不是弹性很好、具有很大减震力的橡胶。按道理,孔明已经得到了四季如夏的海南岛,可以种植天然橡胶了,但可惜,天然橡胶树的原产地是太平洋对岸的南美洲亚马逊雨林,海南岛虽然可以种植橡胶树,但根本没有橡胶树。
  由于孔明高度重视造船业的发展并且为此投入了巨额的人力、财力、物力,陆续建立“黄河造船厂”、“长江造船厂”、“青岛造船厂”这三大造船厂,因此,齐鲁的造船业就像齐鲁的军工业一样发展飞速,招募了、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造船工匠,也培养出了一批批新生的造船好手,使得齐鲁的造船业独步全国,三大造船厂都有上万名工匠,青岛造船厂工匠最多,达到数万之众。说起来,华夏古代造船业的规模和技术先进水平在世界古代都是位居一流的,早在春秋时,华夏人就使用专门设计、专门打造的战船进行大规模的水战甚至海战了,比如,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在长江中下游和太湖水域内曾多次爆发水战,后来,吴国水军还凭借着强大的战船优势,船队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攻打齐国,与齐国水师在黄海海面上展开海战,这些史料都是华夏古代造船业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证明,此时得到孔明的大力支持,更是呈现出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势。
  杜畿等造船专家没有让孔明失望,他们根据黄河、长江、大海的特点,规划出两大造船理念,分别用于在黄河长江上和在大海上,前者以“平底船(也叫沙船)”为主,后者以“尖底船”为主。
  平底船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载运量大,缺点是稳定性较弱、抗风浪能力较差;
  尖底船的优点是稳定性较强(因为重心降低到了吃水线下)、抗风浪能力较强,缺点是结构较为复杂、制造难度较大、制造成本较高。
  很显然,平底船适合在内陆的江河湖泊里航行,尖底船适合在大海上航行。大海上风大浪急,平底船很容易翻倒倾覆,尖底船则不会。由于华夏人从古至此时还未真正地走向大海,因此,华夏的战船以平底船为主流,在此时(东汉末年),华夏的战船被称为“楼船”,这是一种大型平底船,船舱可以达到四层,船体长度达到十丈以上(大约35米),在隋唐时已经发展到五层,被称为“五牙大战船”,船体长度超过50米——不过,正因为高度太高,达到四五层楼之高,所以重心不稳,只能在内陆水域内航行,一旦到了大海上,立刻被风浪掀翻。
  杜畿等造船专家一方面改进华夏已有的平底船,一方面研制华夏此时还不太流行、不太受到重视的尖底船,因为有孔明的“指点”,尖底船的设计进度被大大地促进了,很多直到宋朝才有的尖底船的设计理念在此时提前诞生了,比如:尖底船采用单龙骨结构,头尖尾方、船身扁阔,并且使用了隔水舱设计(齐鲁的平底船也使用了隔水舱设计),使得船的抗沉性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西方直到十八世纪才出现华夏人早在宋朝就设计出的这种尖底船。
  黄河造船厂和长江造船厂打造的水师战船以在黄河上、长江上进行航行和作战的平底船为主,大致上分为三种:战斗船、运输船(既运输兵马也运输物资)、巡逻船,动力是风帆以及人力水轮驱动、人力船桨驱动。战斗船吨位中等,其航速较高,灵活性较高,攻击力和防御力都很强,运输船吨位很大,其航速稍慢,灵活性稍次,攻击力比较弱,防御力比较强;巡逻船吨位不大,其航速很快,灵活性很高,防御力和攻击力都比较弱。
  青岛造船厂打造的水师(海军)战船以在大海上进行航行和作战的尖底船为主,就一种:运输战斗船,因为齐鲁军水师(海军)在大海上基本上不会遇到敌人继而发生战斗,这种船以运输为主要功能,以战斗为次要功能,被打造得又大又沉又稳又结实又坚固,成本非常高。
  齐鲁军的内河战斗船号称“鼍船”(“鼍”就是扬子鳄),内河运输船号称“龟船”,内河巡逻船号称“蛇船”,海上运输战斗船号称“鲸船”。
  孔明之所以创立青岛造船厂,打造大型的海上运输战斗船,一是为加强台湾郡、海南郡与大陆内地的海上联系,二是他打算开拓与齐鲁只隔着黄海的高丽半岛,自然需要大批海船。
  孔明需要越多越好的土地安置受他庇护的民众,但他又不愿意在国内发动战争抢夺土地或者参加国内的诸侯混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公孙度,开拓华夏之外的土地,就是孔明自然而然的选择,先前,他拿下了台湾郡、海南郡,不属于开拓华夏之外的土地,因为台湾、海南本来就是华夏的领土,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齐鲁东部大海对岸的高丽半岛,那是非常适合进行开拓的地方。
  开拓高丽半岛,也是杨江呈递给孔明的一份战策构思,他认为“汉地有限,但汉人繁衍生息无限,以有限之土地养无限之人口,岂能长久?唯一的破局之策就是走出去,开拓海外”。
  孔明对此深以为然,杨江的看法跟他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调遣一批精干人手,潜入高丽半岛境内。”孔明叫来舒胜,“两年之内,把高丽半岛的政治、军事、经济、山川地形、城镇人口、关隘通道、风土人情…给我搞清楚,越详细越好。”
  “喏!”舒胜肃然郑重地领命而去。
  孔明随即叫来杜畿:“两年之内,青岛造船厂要打造出五十艘每艘可容纳五百人的鲸船。”
  “喏!”杜畿踌躇满志地领命而去。
  孔明最后叫来赵海:“扩建水师,加大水师的训练,特别是在海上的训练,待时机成熟,我们要在水师基础上建立海军。”
  “喏!”赵海兴奋不已地领命而去。
  齐鲁在得到徐南、台湾、海南的大片土地以及新增大量人口后,齐鲁军随之进行了扩军,正规军的兵力人数已经达到了10万,主力仍然分为10个旅,但另有若干个单独的团,其中,步兵约7万人,骑兵约2万人,水兵约1万人,另有15万民兵作为正规军的预备役后备军,因此,齐鲁军可以出动25万兵力参战。齐鲁目前已有1400多万人口,以1400多万人口的基础养着10万正规军和15万半民半兵的民兵,民众承受的负担是很轻的,并且,齐鲁军的差不多一半的军费开销来自孔明自己的腰包,不是来自民众的赋税,使得民众的负担更轻了。
  十万齐鲁兵,人人久经训练并且全套鲁盔、鲁甲,武装到牙齿,十万大军就是十万精兵;由于财力、时间等毕竟有限,十五万民兵的装备暂时还没有达到正规军的级别,但也足够了。
  当孔明在齐鲁忙得四脚朝天时,袁绍和曹操也在荥阳战场上忙得团团转。
  由于只有短短六个月的宝贵时间,急于争分夺秒、早日取得胜利的的袁绍不再优柔寡断、畏手畏脚、瞻前顾后,一门心思地督促部队向曹军发动一场又一场的猛烈进攻,把曹军打得难以招架。曹操见袁绍对自己发动全力进攻,便全面地转攻为守,命令部队挖掘大量的战壕沟壑,修建大量的壁垒营寨,与袁军展开持久的攻防战、拉锯战,由于袁军拥有15万兵力,曹军只有3万兵力,实力上的弱势使得曹军陷入被动挨打的不利处境里。在耗了三四个月后,由于战局摇摇欲坠、岌岌可危,难以看到获胜希望的曹操开始信心动摇,写信给留守洛阳的荀彧,商议是否要放弃荥阳前线,退守洛阳,荀彧在回信中一针见血地分析了双方的利弊和天下大局对曹操的有利方面,鼓励曹操坚定信念、坚持下去,曹操因此而得到了极大的信心。
  荀彧还在回信中向曹操建议:夏侯惇、夏侯渊率领一万五千精兵驻守兖州东部防御孔明,此举已无必要,孔明虽然唯利是图,但不会言而无信,孔明是不会帮助袁绍攻打曹操后方的。
  曹操经过反复思考,下定决心让夏侯惇、夏侯渊率部赶至荥阳前线增援作战,另派史涣率领五千老弱军士在兖州东部“象征性地防备”孔明。
  得到夏侯惇、夏侯渊的增援后,荥阳前线的曹军实力大增、士气大振。事实也正如荀彧所料,孔明没有出兵攻袭曹操的后方。
  曹军除了兵力不足外,在粮草供应上也十分吃紧。曹操随即在中原三州内展开筹钱活动,他以身作则,先大幅度地削减了曹氏宗族成员的日常开支,又大幅度地削减了汉献帝和公卿大臣的日常开支,继而向中原三州的官吏、豪门、富商、大户、百姓进行借钱,累计筹集到十多亿钱,全部用于跟孔明购买粮草、兵器、军械、被服、医药等物——曹操周围共有六家诸侯,分别是河北袁绍、凉州的韩遂和马腾、汉中的张鲁、荆州的刘表和刘备、江东的孙坚、山东的孔明,很显然,另外五家都不会卖东西给他的,只有孔明会卖东西给他。果然,孔明毫不客气,以市场价的三倍价格出售了大量的粮草、兵器、军械、被服、医药等物给了曹操,极大地缓解了曹操的燃眉之急,当然了,孔明也狠狠地赚了一笔。
  靠着抽调原本用于防备孔明的部队“拆东墙补西墙”以及花大价钱跟孔明做生意,曹操勉强地顶住了袁绍的攻势,双方陷入消耗战,都死伤损失巨大。在最困难的时候,曹操甚至打算向袁绍求和,把长子曹昂送到邺城充当人质,幸得程昱等人苦劝,才让他打消这个念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