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生活>工业教父> 第407章 由啤酒引发的联想

第407章 由啤酒引发的联想

  “出租?”
  “医疗团队?”
  这个说法,着实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的意外,还真是独一无二。
  国际上在提供医疗支援之后收取点费用的其实还不算罕见。但专门靠提供医疗团队来赚钱的,还真是只有古巴这一家。
  胡杨说道:“什么情况下你会去租一件东西?是没有这种东西,但还需要的时候。所以需要从古巴租医疗团队,就是本国医疗力量不足,或者遭遇爆发性传染病的地区。
  主要是非洲,南美还有东欧地区。而古巴培养医生的主要方向是全科医生、妇科医生还有传染病医生。目标性是非常明确的。这是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是完全不同。”
  胡杨又补充道:“最近一次我听说古巴的医疗团队是去了非洲内陆。那边的丛林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行性猩红热。古巴派出了五十多人的医疗团队。据说是按天收费的。”
  看几个人的眼神,胡杨分明可以读出他们此时的想法“还能这样?”
  其实胡杨第一听说,也和他们是差不多的反应。但还真就是这样。甚至于到了下个世纪还依然没有改变。
  古巴出租医疗团队的费用并不便宜。甚至能够在古巴财政收入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古巴自己定向培养的医生是会签订分成合同的。
  古巴从外国收取的高额租金,并不会全都落入医生本人的腰包。实际上他们只会得到很小的一部分。不过即便如此,医生的收入对于大多数古巴人和投考古巴医学院的群体的来说,依然是有吸引力的。
  还是那个问题,古巴医学院招生的方向是有倾向性的。针对的群体,是可通过成为医生的而改变自身和家人生存状态的。在古巴那样的现实社会环境下,这是非常原始而且强烈的驱动力。
  胡杨最后总结道:“我说这个的意思,是想让大家都思考思考我们现行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我们不仅需要高精尖人才,也需要能够很好的完成相对普通工作的人才。
  高端人才的来源和培养,普通人才的来源和培养。还有这些人才要如何留住,又如何控制这些人的流失。
  现在有美国模式,有古巴模式,还有我们国家自己的模式,都可以作为参考。我希望我们最终能找到最适合华夏科技的模式。”
  这个趣闻分享完之后,大家都若有所思,而项凌江则继续介绍丹东现在的情况。
  丹东这边的明面上最主要项目就是锦江啤酒厂。精酿再好也还是小众的东西,最重要的还是大规模生产的工业拉格啤酒。
  设备的调试早就完成,也进行了两次试车和一次完整的试运行。胡杨也尝到了成品。可以肯定的说,这绝对不是他喝过最好的工业拉格,甚至也不是现在国内最好的工业拉格啤酒,但作为锦江的初代产品却是没问题的。
  市场是需要培养的,市场本身也需要时间成长。胡杨最早想要开啤酒厂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能够买到的啤酒都很难喝。进口啤酒又很难能够买到,所以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才会想要搞一个啤酒厂。
  就算是在筹备阶段,胡杨也只是想搞一个能够满足公司内饮酒需要的小规模啤酒厂。但后来李亿峰当了公司的cfo之后,对于胡杨这种“小农意识”强烈的想法,直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既然是一项投资,就必须要有回报。即便不是经济上的,也要有其他方面的。而像胡杨这样,只是单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的投资,在李亿峰看来是完全无法接受的。
  胡杨其实也稍微的想要解释两句,这不仅是为了他自己的口腹之欲。实际上是可以作为公司福利存在的。而且也不是完全没有回报的。啤酒厂生产的优质啤酒可以作为公司特色的礼物。其实这也应该可以省下很多在外面采购的费用。
  毫无意外的,胡杨的观点再次被的批评的体无完肤。其实胡杨自己也知道,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单纯只是为了刺激李亿峰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你做得越糟糕,李亿峰才会越投入这件事。
  李亿峰对未来十年啤酒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不是随随便便估计估计拍拍脑袋的那种,而是真正做了几十页的分析。而预测所采用的数据,则来自管冲那边。
  华夏信息的分部已经扩张到了除青海、西藏、内蒙古、台湾之外的所有省份。信息网络也已经有了雏形。每次胡杨和管冲通话,他总要抱怨缺人和缺钱。胡杨也很清楚,从零开始建立网络就是要烧钱,所以对管冲的要求从来都是尽量满足的。
  关于这部分的资金调动,李亿峰其实是有不同意见的。在看来,这边是可以稍微缓一缓的。资金应该是放在能够尽快产生回报的项目上。尽快让华夏科技公司的资金储备充盈起来,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李亿峰未来规划的下一个阶段,就是进入国际金融市场。
  那才是他最擅长的领域。
  这并不是说李亿峰看不上国内的实体产业。而是因为他在国内稍微有点“水土不服”。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了几十年,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和稳定。李亿峰这些年来一直在研究的也就是这个市场中的种种明规则和暗规则。
  胡杨相信只要给他足够的资本,肯定能在国际金融市场里搞出一番动静来。至于最后动静会有多大,就取决于他所能操控的资本有多少。也就是取决于胡杨敢拿出多少钱交到他手里。
  相对国外的市场环境,其实国内的市场环境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要更加复杂的。
  因为国内的市场环境中政府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更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变量。而用李亿峰的话来说:
  “我们的职能部门似乎是很热衷于干预市场经营活动。总认为政策可以代替市场发展规律。改革开放马上就十年了,现在市场早已经不是六十年代之前的那样。他们应该正视一个现实,市场本身是有意志的。
  如果他们的决定是与这意志有冲突的,那结果必然不会是他们想见到。但问题是,这些职能部门对于这些负面的反馈反应速度出奇的慢。甚至于在发现了问题之后,也不会及时的进行纠正。”
  胡杨对于李亿峰的看法是基本赞同的。这就像是一个大家长,说是让孩子独立生活,却总是忍不住要插手孩子的生活。说是放手,却时不时一拍脑门就立个规矩。就算知道自己错了,但碍于家长的面子知错也不会改。
  当了几十年的家长,孩子的一切都由家长控制。说放手,又怎么可能放得开。
  放开,需要时间慢慢来。
  但也的确是慢了一点。
  相比李亿峰来说,赵援朝和项凌江其实能更好的掌握这个变量。因为他们的社会关系,或者阶层是与政策制定者更加贴近的,或者说他们可能就是其中一分子。这是他们的出身带来的优势。
  所以李亿峰在国内的一系列操作,都是为了给赵援朝和项凌江搭好框架,未来李亿峰自己主要的着眼点还是在国境之外。而胡杨给李亿峰画的大饼里,华夏科技未来将会有不少于三成的公开产业都会在海外。
  同时作为未来集团的cfo,他也将获得非常高额度自己调动权。
  正常来说,李亿峰的想法没有错。他对未来十年的预测也是胡杨见过最贴近历史走向的。当然这也是因为胡杨提供了几个重要的信息。
  但推演的过程本身是非常精彩的。因为很多地方胡杨也是看着答案琢磨了很久才勉强看懂的。
  这么一个妖孽,再加上胡杨脑子里那些超前的东西。两相结合之下,未来......一定会很精彩。
  小小的开了个小差,思绪神游了一下立马收回来。胡杨继续边泡茶边询问项凌江现在丹东这边的发展情况。
  丹东这边除了啤酒厂之外,明面上还有特种陶瓷厂、农机厂、农场和水泥厂。已经立项但没有开工的还有大东港周边建设项目。
  作为华夏科技的后院,丹东这边都是放心的交给项凌江坐镇。在项凌江的主持下,丹东各个项目都进行的很顺利。
  啤酒厂已经基本上了正轨,接下来就是正式投产然后由邢鹏接手销售。水泥厂那边的水泥也开始正式对外出售。但出售的量并不高,因为首先需要满足内部的需求。
  虽然现在产量并不高,但因为质量非常过硬,销售的情况基本上还是供不应求的。这个完全是靠质量推上去的。东西好不好,用过一次就知道。
  胡杨拿出来的那几种特殊的水泥的配方也正在那边试制。相信要不了多久,第一水泥厂就会有新产品出现。
  相比之下,农场那边就稍微进度稍慢。虽然地也都种上了,各种瓜果梨桃的树也栽上了,鸡鸭鹅狗,猪驴马羊也都已经入了圈。但胡杨最期待的那些农牧业研究却有些停滞不前。
  还是那个问题,缺人才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