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生活>工业教父> 第404章 比超前更超前

第404章 比超前更超前

  如果采访宿醉的人,问他们:“以后还喝不喝酒了?”
  估计有八成以上的人会立刻给你否定的回答。其中还会有不少人会一边头疼或者胃疼的发毒誓,以后再喝酒就是0o或者是xx。
  宿醉的过程中,体验肯定非常糟糕的。但只要这个劲儿过去,该喝还是会喝,该喝大还是会喝大。
  糟糕的身体体验,主要是源于那些伴随着酒精共同产生的杂质。好酒的杂志通常都会少点儿,所以宿醉的体验有多糟糕,主要还取决于酒的质量。
  绕这么大个圈子,主要还是想夸夸锦江的酒好。醉是醉,但一觉起来体感并不算太难受。尤其是头不疼。这就是优质啤酒特点之一。良好碳化和二次瓶中发酵,不仅能丰富口感,更能消除很大一部分杂质。
  所以说喝酒要还是要喝点好的。
  安东试做的几款酒,基本都还是不错的。毕竟都已经是相对成熟配方,细微的差别并不影响整体的口感走向。当然,老饕是肯定能品出其中差别的,所以胡杨并不想立刻让这些精酿上线。
  除了口味上还需要再进行细微的调整之外,最主要还是要等待大众口味的提升。在啤酒都还没有算是成为大众日常消费品的时候,精酿作为天生的小众饮品是不会有市场的。
  需要时间来培养大众口味。当小比例的消费者可以分辨出什么好酒,并且对更好的啤酒有确实需求的时候,才是将这些精酿推向市场的好时机。
  而现在嘛,大部分精酿只能作为非卖品内部消化,或者成为代表华夏科技的特色伴手礼存在。当然,自己人的餐饮企业肯定会足量供应的。但同样会采用类似饥饿营销的路子。
  几年之内,锦江啤酒的发展重心还是工业拉格啤酒。胡杨的小目标是五年内覆盖省内所有主要城市。
  实现这个目标的体量并不算大。有了建设锦江啤酒厂的经验,再复制经验和设备等等。
  没错,情况的确是这样。但在国内市场环境有很多的制约因素。
  相信很多出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都会有关于自己城市的啤酒记忆。
  在北方绝大多数的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啤酒厂。虽然也都是工业拉格的套路,但是真的都有自己不太一样的地方。对那些喝惯了当地啤酒的人来说,真的是光闻味道就能分辨出是不是一直喝的那种啤酒。
  地方上的啤酒厂在出现在之初,大多也都是跟其他像冰箱、彩电还有洗衣机之类的差不多,都是跟风建厂。只不过相比那些市场同质化严重非消耗品。酒类产品和其他的食品类产品工厂,并没有想那些电器工厂那样迅速倒闭。
  即使是在八九十年代的大规模破产重组浪潮中,食品相关产业的倒闭绝对数量和比例都是最低的。
  日常消耗品和非消耗品的差别体现的非常明显。
  在粮食产量非常稳定的大背景下,基本上省内前几城市都已经有或者在筹备自己的啤酒生产企业了。胡杨要想在五年内完成覆盖全省的目标,阻力就可想而知了。
  锦江啤酒的优势肯定是有的,而且还明显。单纯口味上和性价比上的较量,锦江啤酒自然是谁都不怕的。但问题是,这些优势的前提自由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如果再加上地方上对本地企业明里暗里的保护,那结果就不好说了。
  总的来说,这个目标不那么容易,但不容易的也只是时间上的设定。锦江啤酒有很好的技术和设备,这是同类企业短时间内无法抗衡的。关键是背靠华夏科技这棵大树,有其他企业无法企及资金优势。
  关于锦江啤酒走出丹东的事宜,自然都交给邢鹏这个华夏科技内销大掌柜的手中。所谓内销大掌柜是赵小白给邢鹏起的新名头。
  而根子则是来自对cfo李亿峰的信任。是他将国内的一般产品的销售和物流工作,分到了邢鹏手里。所谓内销,就是指不出口的产品。就像啤酒、农副产品、陶瓷涂层的产品,一般钢材和部分特种合金,都在内销的范围内。
  其实在胡杨的心里,对于邢鹏的评价虽然也不错,但这个“内销大掌柜”对于他来说还是稍微高了一点。因为邢鹏的管理能力已经能看到极限。
  邢鹏的能力在具体执行的表现上已经非常好了,但要到更高的层级就需要战略眼光,这对邢鹏来说就有点勉强了。胡杨原本的想法是,公司运作稳定之后就找机会让他取深造一下。
  在李亿峰加入公司之后,胡杨也准备跟他提过这个问题。邢鹏作为最早跟着胡杨的人,他这的不想看着他“掉队”。因为胡杨也知道邢鹏还没有小富即安的想法。
  厚积薄发的道理也跟邢鹏聊过,他自己也在考虑这件事。在回来之前,胡杨还不知道李亿峰的这个安排。是昨天喝酒之前才听到的消息。
  总的来说,对于邢鹏可能也不是坏事。因为李亿峰从来都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他愿意把邢鹏放到这个位置,就说明他认可邢鹏。可能是现在的能力,也可能是未来的可能,总之是一种认可。
  胡杨也相信李亿峰会有计划让邢鹏有能力完成分内的工作。胡杨猜测,前期李亿峰可能会给邢鹏提供计划书,最不济也应该是梗概。让邢鹏能够边实践边学习。至于效果,那就要看俩人的用心程度了。
  相对于“内销”自然会有“外销”。这部分李亿峰之前就和胡杨聊过,暂时会由他亲自负责。
  无论是内还是外,都有自己不想同的游戏规则。要熟悉这些规则才能在这个环境中混得好。所以内销除了邢鹏之外,赵援朝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外销的部分,虽然现在业务很少还有刀片走出口的程序,但未来必然会有大量业务。李亿峰亲自负责,要比交到其他人手中更让胡杨放心。
  考虑到八零年代和九零年代交汇处的种种变革,胡杨需要李亿峰和其他人一起,帮他分担身上的担子。
  收回思绪,宿醉并不是个好习惯,但作为身体健康的成年人,非常偶尔的来一次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
  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完全放空思维,就当是给自己来一次人为的“重启”。很多时候这种放空之后的状态,是能够帮助人跳出原来的思维路径,迸发出某些有趣的灵感。
  比如胡杨今天早晨清醒之后,就由塑料瓶子想到的塑料制品因为容易获得且成本更低,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又从不可或缺发展到了滥用,进而开始成为了污染源。
  又因为塑料的降解速度非常慢,需要以百年作为单位,所以造成的塑料污染将会影响非常长久且严重。上到高原山巅,下到大洋海沟内都将会出现塑料污染物。
  于是,胡杨突然想起了那个放在很不起眼角落的信息---生物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说的是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由细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理想的生物降解塑料应该是种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被无机化而成为自然界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
  如果将二十世纪后半页的人类社会活动核心,定义为战后大发展的话。那伴随大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词就是“环保”。
  环境保护问题将会被更多的人关注,因为环境的变化或者说恶化,已经确实的影响到了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和生物。
  具体到塑料污染这块。未来解决的方式有两个方向。生物降解塑料其中的主要方向,也就是从材料本身着手。开发制造可以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破坏性生物降解塑料。
  关于这部分,胡杨脑中只有非常零散的片段。大约是就是用天然高分子材料,比如淀粉,纤维纸和甲壳质这些,再加上某些微生物手段,最终生产出具有传统塑料物理和化学属性的塑料制品。
  这类塑料主要都是用于日常生活相关的领域。比如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等。
  欧美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限制使用传统塑料制品。当然这个很早的意思是,指的是下个世纪开头那几年。距离现在还有十多年的时间,但研究应该是已经开始很久了。
  据说人少钱多的北欧国家,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开始研究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当时用的是马铃薯和玉米提取物。虽然产品并不是生物降解塑料,但至少代表了一个趋势。
  作为高分子材料的分支,或许华夏科技也应该将其列到众多的研究项目之中。除了经济前景明朗之外,对于整个环境保护的也会做出贡献。何乐不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