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生活>工业教父> 第122章 加入

第122章 加入

  放心....
  通常听到有人在一句话的前面加上这个词的时候,就是你需要提高警惕的时候。
  雷同的情况还包括有:我这个人最讲义气...我这个人最孝顺...我这个人最讲究...我这个人最大方...
  一旦有人刻意强调自己的某种品质,通常这就是他缺少了。没有什么才会呼唤什么,这个世界总是这样。
  其实在看到周安雄的那一刻,胡杨就知道这次借调肯定会有问题。在昨天延庆野湖上发生的那次茬架中,胡杨自始至终没有发现任何与他们父子有关的人出现。
  不光是茬架的参与者,还有远处围观的人中都没有一个,能和周朝先他们扯上直接关系的人。
  把自己摘的太干净,本身就说明有问题。胡杨相信,他们在这件事背后肯定是做了一些事儿的。
  而另一个不可能缺席的人自然就是方国器。他倒是没有花太多的工夫隐藏。而且他这次的心思也非常的直接甚至可以说粗暴。
  巩强国这次能有两百人的声势,至少有一半要算在方国器的头上。最后煽动大家动手的那几个人,到现在还没有确定背后的人是谁。但这个已经答案并不重要了。
  当周围都是敌人的时候,不管向那个方向出手都肯定不会误伤。
  回到周安雄这里,胡杨从他主动避嫌开始就基本确定了他的心思。所以之后才会直接向几个领导提问。其实那个时候,已经有了会被pass的觉悟。
  从胡杨的角度来讲,能或不能进第二机械工业部工作,其实都能接受。
  进了,他会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小咱们这边的损失。而如果没进,那他自然可以摆脱这次九成九会出问题的谈判。并利用这段时间,做点自己的事。
  如果非要分出优先级的话,其实胡杨更倾向于后者。如果能够顺理成章、顺水推舟的错失这个工作机会,那对他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可是,田震这意外的发言,让胡杨没有了这个机会。他不可能在这个场合里,直接拒绝了在场最大的这位领导的意见,哪怕只是建议。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选择题,没有拒绝这个选项。
  无论其他几人心里怎么想,这件事就在田震的建议之后定了下来。
  结果就是,这次面试之后有两人被招入第二机械工业部,加入由本部牵头,联合其他几个部委共同成立的数控设备引进谈判小组。
  正式入选的一位,就是唯一的那位名字叫做杨柳的女同志。她的专长的是日语。
  而以社会聘用方式临时加入的一位,就是胡杨。
  临时聘用是要签署一份专门的合同。内容倒是挺简单的,简单明了的表明了工作内容、时间和工资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了。倒是附赠保密条例,是一个厚实的黄色小本子,密密麻麻印满了文字。
  这也是正常的。毕竟是新成立的核工业部。涉及核领域,哪有不敏感的东西。这也是胡杨更加不想进入第二机械工业部的愿意。
  虽然胡杨已经稀里糊涂的签了临时聘用合同。但现在合同并没有生效,最重要的单位大印还没有盖上去。
  这要等胡杨在冶金局和华夏科技都办好停薪留职之后,带着一应证明文件回来。这边存档之后,才能给他盖章生效。
  重点是,盖了章才能开始计算工资和对应的福利。
  而在这一点上,田震还真是没打丝毫折扣。按照外聘人员的最高标准给胡杨定的待遇。差不多是相当于正式正科的水平。除此之外还给他们都分配了宿舍。
  虽然没打算去住,但还是象征性的去领了钥匙。
  冶金局那边,田震一个电话自然就解决了。都不用胡杨再跑一趟,手续直接就送到了第二机械工业部来。
  华夏科技那边更简单,出一张单位的证明就行了。
  如此高效率的配合下,胡杨在中午之前就正是成为了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临时工一名。
  胡杨在心里叹着气。
  临时工....传说中背黑锅的可都是临时工。
  成为临时工之后,胡杨到“日本大隈公司数控设备引进谈判小组”简称引谈小组报道。
  这个小组的组长就是田震,副组长有四个。除了一个本部魏宝刚之外,其他三个分别来自外经贸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外交部。
  这个配置还是比较合理的。外交部主要拿捏对外接触的尺度。不会参与到具体谈判中。外经贸那边涉外贸易的经验丰富。第一、第二机械工业部,就负责具体的技术细节。
  因为一个日本的中型企业,我们直接出动了四个部委一级的单位。光是借调的干部就是几十个之多,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胡杨毫无意外的被分到了翻译办公室。办公室内部还有两个小组,一组翻译专业资料,二组负责日常联络。胡杨当然是被分到了一组,那个女同志杨柳分到了二组。
  一组的组长叫赵勋。经过了简单的被介绍和自我介绍,胡杨就被分派了任务。这个组的人员组成很复杂。原先第二机械工业部的只有一个,其余三个部委也都有人。从外面借调的人包括胡杨在内就有四个。
  别管什么教育水平,只要是人多的地方肯定会自然的拉帮结伙。胡杨一走进来就隐隐看出了端倪。
  因为胡杨号称精通多门外语,所以之前比较棘手的资料都甩给了他。不是这里没人懂德语资料,就是晦涩难懂的专业论文。
  临时工没有资格说不。胡杨拿到手里一看,也还真没打算说不。
  胡杨虽然有自己的资料搜集渠道。但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和一个国家相比。.
  平日里,一般的部委手里是没多少新鲜有用的信息。那是因为这些机关手里渠道有限,外汇配额更有限。
  但真要是发动了顶层,那效率自然不是普通可比。这些资料中,至少有一多半是胡杨没有看过的。
  既然来了那只能认真工作了,至少也得看起来是认真。实际上胡杨也的确很认真,尤其是其中有保密等级的那些。
  原本准备给新人一个下马威,却没有看到预想中各种紧张和失态。这让“前辈”们多少有失望。但要说再做点什么,他们还这都没有这个胆子。
  这毕竟是别人的地方,自己都是借调来的。就算瞧不上一个临时工,也没有必要出这个头。有功劳的时候要冲,但其余时候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所以整个下午都没有人搭理胡杨这个临时工。他也乐得清闲的把所有资料都看了一遍。当然为了不显得特别突出,他只翻译了其中一篇德语论文的三分之二。
  下班之前,胡杨把翻译好的部分交给了组长赵勋。顺便懊恼的吐槽了一下,自己来的匆忙竟然忘记带参考书了,要不然今天就能把这份资料翻译完。
  四个大部委,当然不可能找不出懂德语的人。外交部就有很多德语专业的,但他们看专业性很强的论文就非常吃力。
  而在机械工业部内部,也有很多老专家都多少懂一些德文。但也仅限于让他们在字典的辅助下,面勉强看完德文的资料和论文。
  但要想做到翻译,尤其是针对学术论文的准确翻译,还真没几个人能做得到。
  赵勋组长拿着这四页半稿纸,顿时有种捡到宝的感觉。他本还想多说几句,但胡杨已经走了出去。掐着点交稿子,就是为了能立刻下班,晚上他还有约会。
  胡杨前脚刚走,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就围到了组长赵勋旁边。刚刚胡杨和赵勋的对话,他们可都是听到的。心里的惊讶程度可能还要超过这位组长
  “这个小伙子看着年轻,没想到还真有两下子。”
  “先别这么早下结论。这内容专业还没看过。谁知道他是不是胡乱翻译的。”
  “就是,看他跑那么快,十有八九啊就是怕当面被拆穿。”
  “我听二组那边的人说,这个胡杨早是有问题的。面试的时候,外经贸的周主任直接拿出材料了。”
  带着一副六百度近视片的赵勋,用力的咳了一声。提醒他们,接下来那些越来越离谱的话都不要说出来,而是应该留在了肚子里。
  待到他们都安静了,组长才说道:“这个叫胡杨的小同志是上面亲自招进来的。手续也都是他亲自办的。你们来自不同的单位,话我就说这么多。现在,下班吧。”
  说的这么直白,这些组员不可能听不懂。涉及到直管,他们也都知道接下来最聪明的做法就是闭上嘴,赶紧收拾东西下班。
  等所有人都走了之后,赵村带着胡杨翻译的四页半论文来到了田震办公室的门口。那位秘书轻轻摇了摇头,示意现在不方便打扰副部长。
  赵勋点头表示明白,但还是把手里的文件交给了秘书,说道:“那个临时工下午翻译的。”
  秘书接过文件,说道:“一会儿方便的时候,我会交给他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