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玄幻奇幻>明骑> 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和林

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和林

  马蹄声跑的欢快,众骑奔到一处山脚下。一条河流环绕而过,沿着山边与河水边,一座座宅院林立,宅院间,皆以青石板与鹅卵石道路连接,景色秀美。
  何宁府,居住的军官太多了,所以幕府后勤司,便在军营之旁,建造了一片宅院,背靠大河,水草丰美。
  如此这里,尽是衣着光鲜的男女,还有孩童们,依大明边军的福利,军校级别的军官,可以分得一处房舍。当然,只是普通标准的一进院子,想要更好的,自己建吧。眼前,一座座带有后院花园假山的宅所,若放在外界,至少价格要翻个两三倍。
  不过,在这边远之地,这几乎成了边军军官的标配,便是军尉,甚至队官想要购买一座宅院,并不是难事。
  “得得!”
  沿着鹅卵石道路,还有石桥,众人策马到达对岸,这片宅院,并未修什么围墙,现在这地界越来越太平,很多富户百姓,纷纷在城外修建花园宅院,都不建什么围墙之类。
  一行十余人,都穿着锦衣,戴着三山帽,显得颇有气势,策在马上,沿途引来纷纷侧目。眼下,大明边军很多低级军官,普遍的,都拥有了良田数百亩,便是拥有千亩土地,也是等闲。
  这塞外之地,地广人稀,多的是土地可以分赏。土地,便是千百年来的梦想,心下处最深的热诚。马城也不担心各人小富即安的心理,若想退伍,则参军满五年,立时便可申请退役,而他们的位置,也立时会被后来之人补上,并不会有人才的缺乏。
  而且马城认为,进进退退,也可保持流水不腐,使军队,长久的保持活力与生命力。若没了进取之心,反而不是好事。
  “得得。”
  十余骑进了乡堡,不久,堡内便开水一般沸腾起来。又不出半日,数千骑鲜衣怒马,簇拥着一众高级将领赶到堡外,就在这河边上安营扎寨。城,马城是不会进的,沿途躲在退伍边军聚居的边堡中,稍作驻留。
  洗去一身尘埃,马城兴致不减,登上一座小山坡,往远处看。和宁此城,背山面水,看当年蒙古帝国残留的遗迹,在各处山岭蔓延,乡堡一个连着一个,只是,古城各处,许多地方已然残破。
  山岭之间,大河之畔,种植着绿油油的菜苗,成片的高寒作物。这便是大明人,能耕种的地方绝不会浪费。三十里外,更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新城,拔地而起,代表着大明人建筑的天赋。
  此时数十将领,属官都聚在马城身边,指一处,看一处,赞江山如画。
  这和宁是什么地方,四百年前,这里也曾经是世界的中心,从莱茵河畔的维也纳,到黄河边的汴梁,从北方寒冷的俄罗斯草原,到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大半个欧亚大陆,都笼罩在这座城市的权力和威势之下。
  昔年,罗马教皇的传教士、南宋朝廷的使节团、波斯商人的驼马队、高丽王国的进贡者都在这里汇集。各种宗教和文化都在这里融合,大汗的诏令从这里发出,送达世界各地蒙古大军。
  这里集合了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从中欧、东欧、西亚、中亚、东亚、南亚诸国抢掠来的奇珍异宝,金银珠宝,数以万计。
  俱往矣,如今这座古城迎来了新的主人。
  从这里,骑兵可以一路快速机动到喀山汗国,长达三千公里,一片坦途!所以历史上匈奴远遁欧洲、蒙古西征欧洲看似很远,其实难度,大概和从岭北机动到杭州是一样的,轻而易举。
  登高远望,马城不禁感慨万千,徐徐道:“此城,易守难攻,此为兵家必争之地,永乐二十年,成祖第三次亲征漠北,大军挺近此地,阿鲁台不敢战,尽弃辎重,逃往北面。”
  “可惜,宣德五年时,大明失大宁,废兴和,阳武侯薛禄多次奏请,大明遂弃地三百余里。”
  左右众将,随着他的思绪回溯,不禁唏嘘,一眨眼,距成祖永乐大帝兵临城下,竟然已二百余年。
  “宣德缩边后,宣德五年至嘉靖三十八年,北虏大规模入寇,就有三十八次,从此北顾,寒烟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
  一旁,白焕章哈哈大笑:“虽说咱也是读书人,不过却没有殿下,如此多愁善感,这进进退退很正常,这不,我明军不又出塞了?”
  “哈哈哈!”
  马城不禁笑骂:“你老白,算个什么读书人。”
  “哎,人老了,就爱悲春话秋。”
  左右,忙恭维几句:“这是什么话,殿下年方四十,正当年。”
  “如今,不同了,这次来了,咱明人……就不走了。”
  一夜无话,马城就在堡长家,安然入眠,堡外数百里之地,却是铁骑滚滚,正应了一句铁马冰河入梦来。塞外温差很大,甚至再过段时间,就要打霜,而且紫外线很强。所以众人,都穿上了厚厚的秋冬衣,裹着棉甲,骑着健马。
  这地界风力猛烈,雁飞过此,如今已是农耕文明,与草原牧民杂居之地。便是此城,尽见中国之兴废。
  两日后,拔营西进,众骑在山谷山道上穿行,不时可见野兽出没,出了山口,眼前一亮。疏林、柳丛、草地,还有河水蜿蜒,湖泊处处,一片片的桦树,枫树,很多树叶,已然慢慢呈现金黄,内中携着火红,金叶交辉,叠翠流金!感觉,就象看到油画。
  越来越多的屯堡,星星点点的装饰着,居民多种植小麦、大豆、甜菜等物,且这里草原广阔,水草丰美,还有众多畜场设立,皮毛、肉食等加工厂,也一个个设立。沿途过去,不时可见屯民正在干活,这些新屯堡,主要是采取私有制,类似一个个大农场,屯民们,就象雇工,每月获得口粮衣食,工钱盐茶等。
  不过,拥有自己的田地,是中国之民千百年的期盼。当然,也不全是私有,也有官府衙门,这里的衙门未必清廉……却绝对高效。毕竟,单人独户,可能有兴修水利,对抗灾害的能力吗?
  对游牧民,只要是干活认真者,可优先获得归化籍与汉籍,优先分得田地,各屯堡实行营田还是有效的,也有利于开荒种田,推广马耕等。这些屯堡,不但屯田,周边,还有属于他们的畜场,鸡鸭场,菜园等。
  可不要小看他们的物力,历次出征,大军的后勤补给,一多半要靠这些屯堡支持,猪牛肉、蔬菜、木料、连棺木都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