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现代言情>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250章 大胆生

第250章 大胆生

  现在,夯基本上每集都是杀两只羊,每次都给悠悠家送一只羊骨架。村里人都知道悠悠喜欢喝骨头汤,爸爸也说喝骨头汤了对孩子好。姥姥给他钱,夯说什么也不要。
  没办法,姥姥就送了他家两瓶麦乳精。他母亲身体不好,夯看了高兴的不行,这东西现在可不好买,正好给他娘补身体。
  虽然少了秋季的收成,不过国家从8月份开始,给灾区的人们发了购粮证,一直到来年的六月底,每人给了十一个月的购粮证,一人330斤。虽然没队里分的多,不过今年队里每人分了五百斤小麦,人们的口粮绝对富裕。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手里又有了钱,大家的心里更是踏实。虽说是受灾了,可大伙的心里真没觉得是什么大事。就是房子倒塌的人家,也没把这当回事。
  有些孩子大了的人家,反而说:“俺早就打算翻盖房子了,塌就塌了吧,省得扒了。”
  就是四户孤寡老人,也没什么负担,五百元的救济款,足够他们盖房子的。
  韩道法的两个大伯家,都是无儿户,他还真的做到了一人担三家。两个大伯家的房子都塌了,就和韩道法住到一个院里。帮着韩道法家做豆腐、喂猪。
  他们本来住的就是前后院,各家都喂了十头猪。两位大伯年纪大了,平时在队里干些轻松活,不用每天都出工,有的是时间去河滩割草。
  韩道法帮他们打扫下猪圈,喂十头猪也算轻松。其实两家的老人也不算太大,也就是六十多岁。
  这次房子倒塌了,两家都准备盖混砖房子,连垒院墙的砖都买好了。
  两个大娘都鼓弄着“大一号”再要个孩子:“原先,俺也不敢劝你要,俺们年纪大了,帮不了你们,哪知道还有今天。
  俺们都盖混砖房,等你的孩子大了,俺们也该死了,正好留给孩子娶媳妇。
  你只要生下来,俺们就能帮着你养大了。现在咱过好了,不怕孩子吃的多。娶媳妇还有房子,你就大胆的生吧。”
  “大一号”问她们:“俺要再生个闺女,咋办啊?”
  俩大娘一齐开口:“这都什么年代了,你咋还没俺老婆子开明,咋还老思想,闺女咋了,你大闺女那个月不挣二十多,比男人都强。
  咱有志民了,你生男生女俺们都喜欢。咱家人少,你虽然生了六个孩子,别忘了咱可是三家,一家才合几个孩子。
  生男生女一样,长大了都替你,咱家的孩子都随你,个子大,力气足,比小子都强,还能帮着你伺候俺们。等俺们都老了,家里六个老人,你还真忙不过来。
  现在,俺都有二三千的存款,圈里还有这些猪。再说了,俺们还能再干几年,存的钱足够养老的,就是老了就得用你们伺候。光靠你们两口子,你力气再大也够呛。
  老话都说三十八结个瓜,你还不到三十五,抓紧点还能生俩。”
  “大一号”拍着肚子,“俺听你们的,把肚里的这个生下来,争取再生一个,最好能生俩儿,这样就一家一个了。”
  简单的一句话,把俩大娘给高兴的,就跟伺候老奶奶似的,俩人都去扶“大一号”。
  “你个缺心眼的,有你这样的吗,这肚里怀着一个,还没轻没重的。”
  “大一号”大大咧咧的:“俺原来不都是这样,到生也没耽搁干活。”
  “傻孩子,你也不看看自己多大了,还当自己二十多那,今后得注意点了。”俩大娘嘴上说着男女都一样,其实还是盼着她生个儿子。
  原来,他家的孩子吃的多,俩大伯家没少帮他们。可是在那自己也吃不饱的年代,帮的程度也有限。现在,吃喝不愁了,他们就动了要孩子的心思。
  特别是看到柳编的收入,大伙动要孩子心思的不少。条编女孩子手巧灵活,优势就突显出来,十五六的女孩子,比个壮劳力编的都好,收入也高。
  因此,现在生男生女都无所谓了,妇女们少了心里负担,怀上就高兴。今天这家传出喜讯,明天那家媳妇怀上了,整个韩屯村喜事不断。
  桂莲每次听到各家的喜讯,就会流露出忧伤的神情,不出意外,她的孩子也该会跑了。
  每当这时,张留根就劝她:“别难过了,你把身体养好了,就是不会生了,还有咱狗剩,没儿咱抱孙。你要是身体垮了,那咱可是真没希望了。”
  由于发洪水,悠悠爸爸比较悠闲。入冬以后,部队来了辆吉普车,把爸爸接走了半个月,回来才知道,去给老首长治病了。
  爸爸归来时,带回了一大箱24瓶茅台酒,把悠悠兴奋的,看的两眼冒星星。当然,价格再高她也不会拿到商城去卖。悠悠的原则是,好东西留着自己用。
  好日子过的特别快,转眼到了腊月初八,悠悠家的腊八粥放了十几样的杂粮,大舅妈从早上五点就开始熬,到六点半,整整熬了一个半小时,满院子的飘香。
  过了腊八节,年味就重了,今年队里提前结算,腊月初九就把钱款分了下去。今年和以往不同的是,钱款是按人口和工分双向分配的。簸箕柳是村里的共同财产,柳编的钱款,个人已经得到了收入的一半,剩下的按人口分配。
  村里每人分了120元钱,一个工值1.30元,除了四户孤寡老人,最少的人家也有五百元,多的一千五六。
  大伙那个高兴啊,手里编着,嘴上调侃:“怪不得叫富业啊,这东西就是来钱快。比咱种地挣钱多,还不累。”
  村里人又来找姥姥,还是让她帮着买过年的衣服。妇女们都看好了,舅妈她们穿的唐装棉袄,想着做上一件过年穿。
  关键是做唐装棉袄用的布太多了,大家一年就那么多的布票,还得给老人孩子做衣服。冬天的衣服还好说,可以用粗布做。夏天就必须去供销社扯棉布,粗布太厚,穿上热的受不了。
  做一件活面的棉袄除了织锦缎,还得用十五尺棉布,两个人的布票都不够,光有钱没布票也买不到布,公社里还真没见有倒卖布票的。
  再说公社的供销社也没织锦缎,大伙也不可能都去县城买,就想让姥姥给捎回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