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大宋燕王> 第335章 监军反击

第335章 监军反击

  何监军脸色一变。
  在广南这等偏远贫瘠之地,地方州府和官员想怎么折腾,他都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就算李越大军逼近邕州城下,守军不做抵抗,一路撤回邕州城里,他也可以不管。
  但要把邕州被围,州县受损的责任推到宣威军和游奕军头上,他不能答应。
  于是当即反击道:“徐大人,邕州总管广南八州,兵力达五六万,一路从郁林败退到邕州,与敌军交战几次,伤亡几何?敌军看似数十万,真正有一战之力的不超过四万人,其他都是滥竽充数,你们久在广南,不会不清楚吧,为何手握五万大军,一战不接,一路败退?这个件事我会向朝廷如实呈奏。”
  停顿片刻,环首四顾,看看众人颜色,随后接道:“徐大人说宣威军、游奕军不服调遣,没来邕州营地报到,私自出击,打乱部署。我倒想问问徐大人,你的部署是什么?躲在邕州城里等敌军自己退吗?你知道李越人为这一战筹备了多久?十年,整整十年!徐大人总管广南八州,辖地与李越接壤,不会连这点敌情都探不到。这些年李越人筹集几十万担粮食,堆积在凉山,而后转移至郁林,沿左江用船运至敌军前线,徐大人退守邕州,正和敌军所愿。徐大人说宣威军和游奕军不服调遣,打乱了你的部署,是想让他们与你总管府兵马一起被敌军所俘虏吗?”
  被当面反击,徐大人脸色顿时泛红,张口就要辩解反击,却听何监军继续说道:“徐大人说宣威军、游奕军私自出击,我也不同意这个说法。朝廷派遣殿前司精锐游奕军和宣威军南下,不是来邕州充数,无限期对峙的,是要尽快击退敌军,结束广南战事。你们也都说了,李越人积蓄几十万担粮食,要是他们源源不断从凉山运到郁林,再顺水运到邕州附近,数十万敌军不愁吃喝,他们会放弃邕州城?说不定此刻已经攻破邕州城,在下和诸位的下场,不是被俘被杀,就是夺路逃命。
  如果不是宣威军先将敌军数十万担粮食焚毁在江里,就这批粮食足够支撑他们围困邕州城半年,也许不到半年,邕州城就破了,等他们占据邕州,粮船补给顺江而下,直达城下,邕州以东数州之地都将在李越威胁之下,到那时丢掉的就不仅仅是邕州。幸好宣威军、游奕军不顾路途艰险,经钦州西部,翻越崇山峻岭,奇袭郁林、凉山等地,拿下之后,孤军据守郁林、凉山一个月之久,将李越敌军粮草供给线完全切断,前线数十万敌军断了吃喝,这才放弃邕州城退兵而走。
  就是敌军断绝粮草仓惶退走,徐大人总管府五万兵马也是在三天之后才打开城门,远远跟在敌军五十里之外,就这么一路慢行,敌军感受不到任何一点威胁和压力,致使数十万敌军到达郁林附近之后,居然可以安然扎寨,反将坚守郁林和凉山的游奕军、宣威军围困,由于双方兵力过于悬殊,敌军从容布阵,游奕军迫于压力不得不退走,而后总管府竟然想起拿凉山换郁林,实在是可笑之极,数十万敌军能拿下郁林,还拿不下凉山吗?
  但所幸的是,他们真的没有拿下来,还吃了一场大败仗,主帅身死凉山城外,副帅重伤不起,军心涣散,大军奔溃,这才同意两城交换,总管府明知敌军在凉山吃了败仗,他们已经拿不下凉山,马上就要撤离,还跟他们签订换城协议,协议刚签完敌军便匆匆离开郁林,绕凉山城而过,径直南下,日夜不息,头也不回。你们让宣威军撤离凉山,恐怕此刻凉山城里也没有一个敌军。
  方才还说到凉山和郁林存放的敌军粮草,徐大人打算追查粮草去向,那就不妨查查接手凉山防务的总管府军队,据我所知,宣威军撤退时翻越高山和原始丛林,只能携带返程行军所需的半月粮食,其他的,包括两万多凉山百姓,都完好无损留在凉山城,要粮食找接管凉山城军队就是。此外,游奕军也马上返回邕州,有没有粮食,到时候一起看看便知。这番解答,不知徐大人是否满意?诸位还有什么疑问,也别藏在心里,你们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你们怎么做的,我可清清楚楚看在眼里。”
  何监军这一番话,直言无惧,把总管府诸位大人臊的无地自容,原本还想争辩几句的徐大人,彻底哑了火,干脆闭嘴低眉。
  其他人也是一言不发,沉默不语,既不反击,也不再发疑问。
  何监军本职就是枢密院官员,枢密院掌管天下军马,调兵、屯驻、军事训练、军资军械补给等,哪有他们不清楚的事情,现在又是朝廷派遣至此抵御李越人的监军,监邕州总管府所有兵马,外加调遣南下广南支援的宣威军和游奕军,这些调遣南下的禁军没有他同意,邕州总管府哪里指挥的动。
  徐大人对游奕军和宣威军发难,不过是想推卸责任,诉诉苦,顺便邀功,不论怎么说,最后李越人还是退兵了,并且签订了十年和议,有苦劳,还有功劳,邕州总管府虽然一路败退,但最终还是赢了。
  安抚使李大人见多识广,哪里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门道,稍稍一想,便里外通透,但邕州总管府下辖广南八州,徐大人是他下属,也不好过多责备,毕竟在广南为官实在不易。
  议事厅内沉默片刻之后,李大人笑道:“徐大人与何监军同为朝廷命官,不管怎么做,都是为了广南安定,都没有错。邕州以西,地广人稀,大军西进难以补给,退守邕州,背靠浔州、宜州等富庶州府与李越对峙,能迅速稳定战局,李越大军补给困难,待更多大宋援军前来,敌军自会退走,只是时日可能过于长久,劳师动众,耗费太大,但也不失为退敌之计。而宣威军、游奕军出奇兵,截断敌军粮草供给,迫使敌军退兵,虽说过于冒险,但确实是一味猛药,短时间内就使敌军不敢轻动,挣扎一番后,迅速退兵。此次李越敌军退出广南,邕州总管府兵马和宣威军、游奕军俱是有功之人,诸位就不要争锋相对了。等各路大军回到邕州,将战果汇总之后,再向朝廷递报详细战报吧。”
  徐大人见李大人出来打圆场,急忙应和道:“李大人说的是,都是为了击退敌军,方式方法虽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大家齐心协力,守住邕州,也击退数十万李越敌军,战果还是很大的,单单宣威军就杀敌三万余人,真是令人惊叹,总管府望尘莫及啊。”
  既然徐大人已经服软,何监军便不再反击,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向李大人略微点头。
  其他人则在徐大人之后纷纷附和,极力夸赞恭维宣威军、游奕军等朝廷禁军精锐,简直就要把他们吹捧上天去,连带着把何监军和枢密院也吹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直说他们英明、出神入划的策划调遣,简直神如诸葛孔明,听得何监军飘飘然,都有些不好意思。
  这场邕州总管府与宣威军、游奕军的争斗,总算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
  接下来对于如何驻防边境,如何安抚流民,如何恢复受兵灾之害的百信生产生活等问题,李大人与徐大人,以及总管府一众官员和将领进行商讨和部署。
  后面的这些事跟何监军关系不大了,他便不再发表任何意见,闭口不言,听他们一边商讨一边推诿,事关驻防之事,他也只是看在眼里,随他们自己处置,毕竟广南乃蛮荒之地,除了李越会来骚扰,基本无人会来光顾,也没其他人惦记,如何驻防并不重要。
  一两个时辰之后,终于议事完毕,有安抚使李大人在,又逢战事结束,一众官员少不得要吃喝一顿,恰逢年关将近,少不得一番大肆庆祝。
  数天之后,游奕军回到邕州,在邕州城附近暂时驻扎,等待返回北方驻地的命令。
  游奕军返回,各路战果总算全部汇总,又经李大人、徐大人和何监军三人一番讨论,将最终的详细战报确定下来,三方共同署名,而后急递临安,向朝廷报喜。
  诸事完毕,安抚使李大人随即启程,他的车驾在亲军护卫下迅速离开邕州,北返静江府,他要回家过年,与家人团圆了。
  邕州城里大肆布置,总管府上下忙的热火朝天,今年他们要过一个好年,打退了李越敌军袭扰,如无意外,众多州县又能免税好几年,还能得到朝廷赈济,邕州城不破,这一仗打的绝对不亏。
  而钦州的宣威军,邕州的游奕军,在边境幸苦一场,回到城下却缺吃少喝,俨然成了漂泊在外的孤儿,跟他们心境相同的还有来自枢密院的何监军。
  他们都在等命令,等朝廷下令让他们班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