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科幻未来>逍遥初唐> 第998章 战前准备

第998章 战前准备

  自从灭东突厥之后,大唐还从未有过,举全国之力,伐一国的举动。周边的国家,也没有一个国家值得大唐这样做。但是高句丽,却毫无争议地,有这个资格。甚至满朝文武谋划了多年,时至今日即将发兵,都没有特别大的信心能够成功。
  事实上,朝中对此时向高句丽用兵,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员是持有反对意见或者消极态度的。当年以隋朝国力之强,攻打高句丽仍然铩羽而归。李唐才建国多少年,休养生息的政策都还没有贯彻下去,国力的悬殊就更别提了。
  就拿最重要的人口和耕地来说,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在籍四百万户,到了隋炀帝登基时已达八百九十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五千万,而在李世民登基的时候,全国算上隐户黑户也不过三百万户,两千多万人。耕地更加是天壤之别,隋文帝开皇九年,全国统计,已垦田地一千九百万顷,到了隋炀帝大业中期已垦田地五千万顷。而到了李世民登基的时候,全国已失的耕地,就达到了两千三百万顷,也就是说,在全国的范围内,有一半的耕地是没人耕种,闲置状态。
  古代和现代的不同是,耕地如果荒废了多年,变没办法再耕种,得重新完成一边垦荒。这,恰恰是相当耗费体力的。
  当然,这个数字也不见得十分准确。因为仔细研究,隋文帝建国到隋炀帝登基也不过十来年,十来年人口达到翻倍,就是母猪也生不出来这么多,很明显是荒谬的。那这个数字是怎么回事呢?魏征给出了一个说法,隋朝前面是南北朝,那个时候人们流离失所,人口统计困难。而隋朝正式建立后,国家大一统,各地官员们对百姓进行彻底的调查,这主要是为了收税,人头税。为了配合隋炀帝的横征暴敛,巧立名目加税,各地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虚报,所以在隋炀帝在位的时期,人口达到了恐怖的五千万。
  但实际上,可能没有那么多。
  而到了李世民刚登基的时候,官方统计的户籍是二百万户,实际约为三百万户,两千多万人。打了十多年的仗,死了小一半的人,这个比例相对是合理的。
  而李世民为了避免重蹈隋炀帝的覆辙,在刚登基的时候,明知有隐户,却也没有进行人口普查。这也是历朝进行休养生息,藏富于民的一手常规手段。真正进行的人口普查,是在李牧提出新政,废除了人头税之后。以地收税,而不是以人收税,普查人口对民富就没有了影响,李世民这才下旨,逐步在各地推行‘身份证’,这样统计出来的数据,绝对是历朝以来最准确的。
  李牧提出的新政,巧妙之处就在于。解放了人口这条线的限制,从前有人头税的压力,人口都是尽量虚报瞒报的,这样对于其他要利用到人口的地方,就产生了很多的限制。比方说,需要募兵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掌握到具体人丁的数量,而导致效率极低。
  而这次对高句丽作战,李世民考虑到了种种前朝的弊端,又与李靖彻夜密谈,综合了所有目前拥有的条件。
  首先,废除了人头税之后,国家更准确地掌握了人口的情况。比方说,某地男丁相对多一些,哪些地方都是老弱病残。哪些地方征兵会影响耕种,哪些地方土地贫乏正适合当兵吃粮,缓解地方压力。
  而且,除了现有的府兵之外,大唐在逐渐推行募兵制。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在兵源优良的地区多招募士卒。战斗力的提升和保证,都会得到优化。
  在军事方面,李世民也是经过了仔细斟酌的。为了避免出现东西不顾的情况,李世民做了通盘的考量。西南的吐蕃内讧刚刚结束,自顾不暇,短期内是不可能犯边的。而西北的西突厥,在李牧的斡旋之下,与大唐结成了兄弟之盟,并且,内务府用大量的丝绸之路上的订单,把西突厥绑架了起来。如果西突厥想要过得富足,他们必须得支持大唐的丝绸之路,否则他们就得重新过上颠沛流离朝不保夕,像流寇土匪一样的生活。泥孰是大唐文化的坚定支持者,有泥孰在的时候,西北应该也不会出问题。
  但是突厥人并不是很准成,所以李世民这次没有调定襄都护府的兵马去打高句丽,让李孝恭这个宗室大将坐镇西北,他才能真正的安枕无忧。
  唯一西边的隐患吐谷浑,去岁也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了。
  至此,打高句丽就只剩下了一个顾虑,那便是北边的突厥残部和薛延陀,但李牧用了一手内迁,提前引爆了突厥残部的矛盾。在李绩,李孝恭的虎视眈眈之下,阿史那思摩完成了突厥残部的内部清理,虽然这样也壮大了薛延陀。但是一个团结一心的东突厥部族,战斗力还是有保障的,李世民对阿史那思摩施恩,送了不少粮草辎重,命他在河套地区建城,以防备薛延陀南下。
  同时,李世民还派出使者,分别联系薛延陀的几个大部族的首领,施以分化之事。减缓薛延陀的团结,这样又能争取不少时间。
  李世民预计,至少两年内,薛延陀是不会南下的。而对高句丽的战争,最多也就是两年。如果两年打不完,那基本上也是打不下去了。因为现在储备的战争物资,最多也就支撑两年,这还得加上今年秋收后,得到的粮草。
  在用兵人数和战略的方面,李世民这个征战出身的将军,其军事思想,绝对是要远超隋炀帝的。
  李世民动用的军队数量远少于隋炀帝杨广动用的,只动用了十万兵马。给地方留下了足够的镇守兵马,而且还在扬州留下侯君集,关中留下秦琼等绝对忠于自己的将领,授以密旨,一旦内部出现诸如世家叛乱的事情,他不用回师即可平叛。他还把李牧招回来辅政,加了一层双保险。
  没有像好大喜功的杨广一样,触动全国之力。给百姓造成的负担远小于隋炀帝杨广造成的,所以隋炀帝征高句丽时出现百姓打断自己的手足来躲避出征的事情,这次没有发生,反而因为大唐万胜的自豪感,青壮纷纷踊跃参加募兵。
  主动和被动,区别就是士气。战争就是这样,士气是胜败的关键因素。
  为了这次战争,李世民也不惜豁出去血本了。内务府创建两年所积攒下来的一百多万贯,他拿出了一百万贯整,其中的一半,用来犒赏三军,而另一半,则是用来疯狂地制造军械。
  讲武堂的一期生,也已经毕业,被李世民安排在了中军,唯有实战,才能真正磨练出人才,李世民是将军出身,怎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另一边,李牧也传信扬州,让顾思之安排一半的运力,即可奔赴莱州,负责运兵。同时,他也让顾思之给倭国送信,命一休带领李重义在倭国训练的军队,即刻发兵新罗,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一定要在新罗抢下一个港口来。
  计划没有变化快,战争来得如此猝不及防,所有计划都要为之改变。海贸的事情,虽然也很重要,但也要往后排了。毕竟如果没有李牧坐镇,海贸也没法进行。
  李世民一声令下,整个国家机器都运转了起来。
  ……
  从下令到整军开拔,一共只用了一个月。三月底,张亮大军抵达太原,李世民移驾洛阳,正式任命太子监国。代尚书令李牧辅政,特留房玄龄统百官,并任命李大亮为左卫大将军代替程咬金,戍守京畿之地。
  李大亮终于如愿以偿,从工部尚书的职位上退了下来,重新领兵了。李世民这一手安排,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李大亮擅长练兵守城,曾作为县令时,靠一城老幼抵挡突厥骑兵,竟奇迹般地守住了。有他在,即便是李孝恭那边失利,也能凭借长安城和京畿的留守屯卫,守住国都。
  除了这几个重要人物外,当年秦王府出身的所有谋士及武将,都随军出征了。
  李牧的代尚书令之职务,也在李世民离开的时候,正式生效了。
  ……
  朝议。
  太子监国,按制可在两仪殿升座。但李承乾为了表示对李世民的尊敬,改在了东宫见百官。大量官员随军出征了,朝堂一下子空了大半,在太极殿也显得空旷,在东宫反而更加合适。
  李世民移驾之前,特命所有三品及以上官员家中长子出仕东宫,虽然名义上,这是一份恩荣,但实质上,却是留了一手人质。
  这些人自然没有议政的权力,所以他们通通被留在崇文馆读书,每日跟孔颖达作伴,过得生不如死。
  李承乾也有点生不如死,因为他又不得不面对魏征了。以前他总是觉得,李世民对魏征的惧怕有些过了。说到底不过是臣子而已,当郡王的,哪有害怕臣子的?
  但真正面对魏征,李承乾发现这不是一个怕与不怕的问题。而是烦与不烦的问题,很多时候妥协并不是认同,而是‘求求你可别说了’。
  可这事儿,是求就能求明白的么?他是太子,还不是皇帝。魏征是李世民的臣子,不是他的臣子。况且,魏征还是李牧的老丈人,东宫朝议的时候,李牧的座位就在李承乾的旁边,他实在是不好意思说什么。
  他哪里知道,李牧听得也烦。现在他总算明白了,魏征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他,不嫁的时候吧,李牧赶上心血来潮,还能跟魏征干一仗。现在他反而畏首畏尾,不敢跟魏征对着干了。
  魏璎珞的性子,倒是不至于因为他和魏征争吵而跟他闹,但满朝文武都看着呢,俩人的翁婿之名是实实在在的,如果他什么事儿都跟魏征针尖对麦芒,传出去也不好看。
  俩人都不出声,魏征喷得可爽了。每天朝议之前,他都得玩一把无限火力。就连李承乾的着装,他都要挑刺儿。东宫的属官们,几次听不下去想与之争执。但谁也不是他的对手,魏征一喷五,五个都哑火,后来大家请教房玄龄,才掌握了诀窍。无论他说啥,全都说对,全都同意,但是做不做就另说了。
  李世民就是这样对付魏征,此计绝妙。众人学会之后,魏征‘无限火力’的时间越来越短,后来可能是窝火了,干脆告假不来了。
  李承乾见魏征不来了,便也告诉百官,不用日日都朝议。每三天朝议一次,剩下的事儿,文找房玄龄,武找李大亮,二人都决断不来的,送去楚王府让李牧定夺。而他自己,则可以倒出时间来,跟他的称心多相处一会儿。
  算盘打得好,但李牧身负李世民的命令,岂能让他在岔路上越走越远?这些日子,通过对李承乾的近距离观察,他发现李承乾还没有达到不可救药的程度。他对称心的好感,只停留在上半身,还没到下半身。
  想来也不意外,李承乾毕竟还只是个孩子,说白了还没发育完整。如果搁在后世,应该还处在喜欢哪个女孩就拽人家辫子的时候,这男女之事都不懂,男男的事儿,如何能懂?
  处在叛逆期的少年,最不喜欢的就是‘不让他做他想干的事儿’,如果让他跟称心疏远,反倒会起反效果。李牧决定另辟蹊径,不阻止他跟称心的来往,抢在他懂了男男之事之前,先让他领略一下男女之事。把他从歪道上给扭转过来,但是这件事,李牧一个人完成不了,他还得看看这称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是一个‘妖男’,处心积虑想争宠媚上,说不得就得辣手摧花了。
  但如果他没有这个心思,就算留他在李承乾身边,也并无不可。因为就目前看来,李承乾对他的喜欢,还是只停留在外貌上。如果仅止于此的话,倒也不必担心。众所周知,再美的花美男,早晚也会长残。号称亿人迷没有女人不喜欢的小李子,不是也在中年油腻胖子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