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晚清风云> 第293章 八旗新军

第293章 八旗新军

  时光滑入到金秋十月,山东地界粮食再获丰收,神风耗时半年,彻底肃清了几个府的残留匪患,刘奇治下民心更加稳定,有日本人的赎金和稳定的税收,刘奇基本不缺钱,也让一件件大事向前推进。
  海运路途遥远,德国货轮往返一趟,那是要小半年的,对此,刘奇毫无办法,只得耐着性子等待。
  从青岛开始铺设的铁路已经到了胶州,完成了总里程的七分之一,只是这张店钢铁厂还有机器未到,空有厂房和矿石,却不能炼钢铁。
  德国人在青岛的建设也初见成效,从烟台和上海迁来的商号和工厂在此见了不少房屋,为确保此处利益,三艘德国军舰和五百德国陆军也进驻青岛,并开始雇佣中国人,修建炮台堡垒。
  德国国内派来了克林德男爵,出任青岛总督,这位德国驻天津领事,改变了历史足迹,走上了不同的历史道路。
  美国人在德国人之后,也在泰安设置了领事馆,由福勒来此,借着他与哈根在烟台事件上的良好合作,开始拉近美国和刘奇的距离,扩大美国在山东的影响力。
  英法有些不甘心,可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这半年多来,大清不打,刘奇居然也忍着,只是一点点蚕食大清的地盘。
  这样下去,山东可是一点油水都没了,华尔身很想通过美国人,更多的介入山东,可惜国内依然有很大的抵制,尤其是这次刘奇不给面子,炮轰烟台,还击沉了英国商船,可谓摸了老虎屁股,如今英国国内消灭刘奇的呼声高涨,很多议员都提出,应该和大清国联手,消灭刘奇。
  俄国人在乎的是中国北方,眼下既不想和刘奇有瓜葛,也没精力和他乱,朝鲜那个烂摊子很显然是肥肉。
  陷入朝鲜泥潭的日本人有些苦,大清退出朝鲜,让三方势力变成两方,一石三鸟没了借力之处,借助日本人力量抗衡大清的闵妃、开化党人在大清国退出之后,其目的变了,希望日本提供帮助,消灭造反的东学党,而不希望日本进入朝鲜。
  这种情况下,日本除了翻脸,别无选择,他们拘禁了闵妃,胁迫开化党人,意图把朝鲜变成自己的领地。
  这么一来,朝鲜内部不再把东学党当做头号敌人,而是反抗日本的侵略,局面很有些像几十年后的中国抗战,伊藤博文不得不集中人力物力,解决朝鲜。如此一来,日本想工业化的脚步必定被拖缓,恶性循环的征召已经出现。
  俄国人当然想等着朝鲜一塌糊涂,将其囊获怀中,难说还有征服日本列岛的野心!
  一战前的世界,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道理可言,就比谁的拳头大,拳头硬,中国也是如此,刘奇和大清国之间,也是比拳头的。
  北京城内发动的变法,带来机会,也带来危机,康有为的兵制改革,带来的冲击非常大,八旗绿营不说,就是勇营也前途未卜,那些总督想法子抵制变革,下面都统、总兵、协领、参将等等大小将领,都不知道他们的未来在哪里,有关系的活动,意图在新军中谋得职位,没关系的,哪里还有心思剿灭反贼?
  刘奇的蚕食策略更多的是给底层清兵将领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江南清兵,那驻守县城的绿营兵,更是无心抵抗,就是统领一方的将领,也生怕没了兵,被朝廷直接调为闲职,比如聊城的卫汝贵。
  青龙和朱雀联手侵吞东昌府,卫汝贵毫无办法,单他一军,绝对不敢和破虏军两军较量,报叶志超,自然石沉大海,叶志超那里有心思来救援,或者指挥统一的作战,他更在意的是,他能否成为三十六镇中的一员。
  他这么想,卫汝贵不这么想么?咬牙看着一处处被破虏军占领,卫汝贵就是不管,等朱雀和青龙都逼近聊城时,卫汝贵上报叶志超后,不等回应,便后撤临清,等于把聊城拱手相让。
  曹州一线也是如此,吴大澄和陈彝本就分属于南北钦差管辖,朝中又传来消息,说皇上已经下旨,开始军政分离,巡抚今后不再管兵事,他们又有什么心情,耗费钱财心力,去抵抗刘奇的蚕食呢?
  曹州本就不是二人管辖之地,退出来毫无负担,朱雀可谓是横扫曹州,若不是殷芳牢记不得逼清兵跳墙,就是借势进入河南,也不是不可能的。
  沈秉成之苦,尤甚吴大澄,陈道在淮河北给他的压力本就很大,还有翻起浪,再次壮大起来的苏长水,整个皖北,沈秉成早已失去控制,而苏长水惧怕破虏军报复,这小半年,朝皖南折腾,弄得沈秉成焦头烂额,都有些指望朝廷应他剿匪不力,将他撤职。
  到十月的时候,陈道的白虎军已经控制了整个凤阳府、泗州和颍州府东部,加上苏长水一部还在大别山一带,等于切断了颍州府和安徽其他地方的联系。除了安徽,白虎军还将苏北清兵压缩在海州和淮安府山阳、阜宁一线,孤悬的海州迟早成为陈道的美味。
  破虏军占据泗州,等于直接威胁到南京和扬州,沈秉成除了屯兵滁州、天长等地,全力防守,已无进攻之力,没办法,朝廷已经下旨,不得私自募兵,他两江总督之位,也要撤除,从这一点来说,沈秉成更愿把持安徽巡抚的职位,而不愿意署理什么两江总督之责,这一来,两江新军改制,混乱不堪。
  而湖广总督裕禄本以为曾国荃死后,他要把持这边的大局,可朝廷并未下旨让他接替曾国荃,等新法推行,他一边谋划着回京这一条路,另一边,也找各种关系,抵制这种剥夺利益的事情,新军如何整编,他根本不在乎。
  这便是下面的情况,康有为那里知道他在摧毁大清的根基,还兴冲冲的变法,每天入宫向光绪进言,一道道圣旨加速飞出京城。
  要说变法开始的虚幻,也确实给光绪强心针,杨锐在天津主持新兵招募,让袁世凯操练第一镇,效果很不错,一万五千的第一镇在八月时就初见雏形,李鸿章协调英国人,派来教习,贷款提供火枪,九月底,第一镇就显露新军风采。
  而那边八旗军的变革也进展不慢,曾经的神机营翼长,奕重返军机处后,刚刚复出出任西安将军的荣禄被任命为八旗新军大统领,载津为副大统领,按照奕的说法,载津年轻,恐压不住八旗,荣禄为主,载津专门操练新军,相辅相成。
  荣禄虽然想独揽大权,只是载津的神机营确实是八旗新军的绝对核心,他不得不依靠载津,不过二人不是一条心,这下面的人也是看得出的。
  载津清楚,要想掌控整个禁卫军,完全不可能,既然荣禄出头,他也乐得意培养三四军亲信,其余的,就让荣禄去安插人手吧。
  也是他有此想法,整个八旗禁卫军对外是非常不错的,京城周边各八旗已经整合完毕,什么健锐营、虎枪营、善扑营、神机营的名字已经不复存在,八旗八军基本架构已经形成,载津的神机营整编为正黄、镶白和镶红,补充、调整三旗旗兵后,已是满编五万余人,他自领正黄都统,瑞明为镶白都统,额尔德克为镶红都统,富察他打算安排他为马军一军的都统。
  这个编制比康有为上书的稍大,差异在于康有为少算了各军的亲军护卫和辅助人员,还有就是载津也狡猾了,他将炮队分散各军,以免以后不受控制。
  他控制的三旗是眼下京城守卫的绝对主力,连奕都不得不满足他的一切条件,这五万余人,将是载津征战天下的资本,为巩固统治,他不得不花费大量银钱和时间,来收服新加入之人的心。
  只是这禁卫军虽说仿照西洋,却也有些怪异,副都统不是像西洋军队和刘奇那样,是副手,而是直接的下一级领兵将领,有些类似旅长,每旗下三个副统领,和刘奇的三卫相当,再往下,是协领、参将、佐领、骁骑校,对应破虏军的团、营、都、卒,都没有副手,也没有更基层的军官,不过好赖也是有些模样的。
  载津三旗带来的假象迷惑了光绪,他急于重振大清王朝,开始加速整治,全然不管下面开始的混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