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起色
顾莞宁抿唇一笑:“侄女做错之处,三叔只管训斥,侄女绝不敢顶撞。”
此言一出,众人都笑了起来。
谁不知道顾海素来最疼顾莞宁?
顾莞宁说一不二的性子,大半是太夫人惯出来的,顾海也“居功至伟”。自小到大,顾海对顾莞宁这个侄女,甚至比对自己的亲生儿女还要好。
顾海心头一暖,也绷不住脸了,目中露出一丝笑意:“今日皇上特意留下我,殷切请托我好生照顾你。你现在是双身子的人,切勿忧思过度,一切以身体为重。”
顾莞宁收敛笑意,正色应道:“三叔放心,我知道轻重。”
顾海点到为止,不再多言,转头看向太夫人:“母亲今日气色看来好多了。”
太夫人虚弱地嗯了一声。
方氏立刻低声道:“婆婆今日吃了两回热粥,汤药也都喝了下去。”
顾海满面欣慰之色:“这就好。照这样下去,母亲的病症很快就会有起色了。”
喝得下药吃得下饭,便是好征兆。
太夫人体弱,无力说什么话。
顾海体恤太夫人,闲话几句,便又看向长嫂吴氏:“大嫂今日终于出来走动了。大哥不在了,顾家上下人人为之悲痛。只是,人不能一味沉溺伤痛,总得挺直腰杆活下去。大嫂既是想通了,以后便该坚强起来。”
提起死去的丈夫,吴氏目中闪出水光。不过,到底没当众哭出来,哽咽着应道:“小叔说的是,我以后不会再萎靡颓唐了。”
顾海又看向崔珺瑶。
没等顾海张口,崔珺瑶便满面羞愧地说道:“侄媳惭愧,这些日子未能尽到应有的责任,让三叔失望了。”
顾海温言说道:“你到底还年轻,没经过多少事。于我们顾家而言,男子上阵领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你和谨行年少夫妻,彼此情深,骤然离别,你伤心难过也是难免。现在既是振作起来,我也能放心了。”
崔珺瑶敛容应是。
顾海目光一一扫过众人的脸,沉声说道:“我们齐心协力,总能撑过去。”
一切都好起来!
众人的心头不约而同地掠过这句话。
而太夫人,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嘴角犹带着满足的笑意。
……
从这一日开始,顾莞宁在定北侯府住了下来。
她每日都陪伴在太夫人的床榻边,或怕陪着太夫人闲话或喂药或喂饭,有时候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静静地坐在太夫人身边。
太夫人早晨睁眼,第一眼看到的是顾莞宁。晚上合眼之前,最后一眼见到的也是她。
如此抛开一切全心全意的陪伴,效果十分喜人。
生命垂危的太夫人,奇迹一般渐渐有了起色。最明显的,是胃口好了起来。一日三餐,每顿都能喝一碗热粥。
半个月之后,太夫人已能从床榻上坐起来。
徐沧也忍不住惊叹:“我行医多年,从未见过像太夫人这般求生意志如此顽强之人。”
陈月娘目中闪出喜色:“你的意思是,太夫人的病症能治好?不会再有性命之忧了么?”徐沧之前曾暗示要悄悄准备后事,这些话将众人都吓得不清。
顾莞宁也看了过来。
徐沧笑道:“若是皇后娘娘没来,治好太夫人的病症只有五五之数。现在看来,我至少也有八成把握将太夫人治好。”
顾莞宁眉头舒展,眼睛也亮了起来:“一切有劳徐太医!”
徐沧一开始颇不习惯徐太医这个称呼,现在倒也听惯了,拱手应道:“娘娘放心,微臣一定竭尽全力。”
顾莞宁略一点头。
因为太夫人病情好转之故,徐沧的心情也比往日轻松得多,随口说道:“算算日子,娘娘出宫也有半个多月了吧!娘娘就不担心阿娇公主和两位皇子殿下吗?”
话一出口,便被陈月娘瞪了一眼。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徐沧也知自己失言。
孩子是亲娘身上掉下的肉,哪有不惦记的道理。顾莞宁为了病重的太夫人,离宫已近二十日。口中虽从来不提,心里必然是惦记孩子的。
顾莞宁虽未回头,却如看见陈月娘的举动一般:“夫子别瞪徐太医了。他说的没错,我离宫这么久,也该回去了。”
太夫人病症已有好转,她这个中宫皇后,也该回宫才是。
……
徐沧走了之后,顾莞宁进了寝室。
太夫人已经醒了,紫嫣正扶着太夫人起身。
顾莞宁立刻上前:“祖母,你什么时候醒的?”
“你们在外间说话的时候,我就醒了。”
太夫人慈爱怜惜的目光在顾莞宁的脸孔上流连,声音不再像往日那般虚弱:“你出宫这么久,孩子们一定都想你这个亲娘了。我如今已大有好转,想来这条命是捡回来了。你不必再陪着我,快些回宫去吧!”
这本是顾莞宁将要出口的话,被善解人意的祖母先一步说了出来。
顾莞宁鼻间微酸,轻轻点头:“好,我听祖母的,明日便收拾衣物回宫。祖母也一定为我保重身体。”
太夫人笑着点点头,目光移至顾莞宁的小腹处:“你肚中的孩子可曾闹腾你?”
顾莞宁打起精神笑道:“这倒没有。这一胎十分平稳,连孕吐都未有过。这些日子我回来陪祖母,肚中的孩子也一直很乖。”
太夫人笑道:“看来,生下一定是个听话乖巧的孩子。”
顾莞宁目光柔和,笑着嗯了一声。
祖孙两个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太夫人忽地冒出一句:“宁姐儿,答应祖母,一定要杀了萧睿!”
太夫人这一场病,便是因萧睿投敌而起。
顾莞宁对萧睿恨之入骨,想也不想地应了下来:“祖母放心,我们不会饶了他。”
这个“我们”,显然还有天子萧诩。
太夫人沉默片刻,才低低地说道:“我这辈子,教养了三子一女。你大伯忠厚仁义,你三叔精明豁达。他们两个虽是庶子,对我这个嫡母却从无不敬,十分孝顺。倒是嫡亲的一双儿女,都未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