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生活>权力规则:阵营> 第476章 打药

第476章 打药

  “杨县,这是什么东西?”见领导找到这植物,看起来确实很特殊,张青山有些好奇地问。
  “还不能确定,有点像。”杨光欣闻了气息,那种血腥气是传说中好东西的另一个明显特征,但他还是不能肯定。因为小时候看过的那一截植株是经过处理、干燥了的多年存货,与目前所见鲜活的植株自然不同。
  想了想,取下一截老粗的植株,一米多长,老粗的藤蔓上不少倒钩。取下来,也是杨光欣的手劲、指力强才能弄下来。交给张青山先拿着,然后再到一蓬植株根部挖出一些根,扯下一小分枝,准备拿到县里找盆子先栽下,看能不能养活。
  如果真是那好东西,回头想办法将这整蓬都挖走、移栽。弄好了,返回公路,曹辉和田念恩等人易久热得浑身是汗,说,“杨县,找到什么好东西了?”
  “还不能确定是不是我要找的东西,”杨光欣将弄出来的一支给曹辉看,说,“这种你们这边叫什么?”
  “一种藤啊,名字不知。到村里问问,老年一辈应该认识。”曹辉说。
  “杨县,药材吗。”田念恩说。
  “还不能确定,回去找人问问,很像。不过,这东西不能出差错,我以前见过干枯的枝干,没见过活的是什么样。害你们久等了,不好意思。”
  见杨光欣真是找到东西,曹辉等人也觉得这个年轻副县长有些特殊,眼神未免太好了些,走在路上都能看到这么远,决心也大,说穿进林子就去了。
  上车继续走,车里的冷气虽开大,但车里比较挤,还是热。杨光欣在第一排副驾驶座,没人跟他挤,情况好一些,王志远四个在后排只能错开坐。
  好在路段不长,上到山顶后,逐渐绕着山势往下走。上茶村村落在山脚,犹如一个盆子,但从山脚往外散开的山并不陡峭,村落四周的山全部开垦成为梯田。据传,这些梯田的形成可追溯到明朝朱元璋时代,后大清领国时又一次开山造田,就有了如今的规模。
  用无人机在半空航拍,上茶村这里的景色完全可进入国内前十的特色景点,也因此有不少摄影爱好者专程跑来拍摄图片资料。
  车到上茶村外,就看到一层层梯田清油油的禾苗肥油有序地往下延伸,随着车往前走,司机有意开满一些,让杨光欣看得更清楚。曹辉在后排介绍情况,水源、种植、管理、人力和收获等等,有这梯田存在,这个上茶村的收入比其他村要好。
  这时候接近中午,太阳大,也不见有人劳作。进了村,村干早得到通知,也准备了中餐。车在村前的一个小空地停了,村支书、村长等村干带着几个人去村部。杨光欣将那截一米多长的藤蔓拿着,有些沉沉的,张青山要拍照不便替领导拿东西,王志远便来接到手里。
  进村后,常务副县长手中拿着藤蔓总归不好看,让人误会。
  进村部,喝了冰过的糯米酒汤水,特别去暑气。坐下来,先听村支书说村里梯田的耕种情况,各家收入、群众思想等等。随即准备开饭,吃饭之后,再看几户人家。既要看最富裕的人家,也要看最贫困的农户。
  早几年,全国一片扶贫声里确实让不少贫困户在生活上得到不少改善,但对中坪县这种经济落后的地区而言,扶贫的种种措施,更多的是治标没法从源头去改变什么,这是干部、镇政府、县政府甚至市政府都无可奈何的事。
  杨光欣对之前的扶贫了解并不多,但国内行政的工作特色本身就那个样子,人浮于事是必然的,资料、材料远高于实际工作也是必然的。主导制定的政策是好的,执行起来完全走歪也是常事。
  领导进村,看望贫困户已经成为一种定例,杨光欣自然不能免。上茶村因为有梯田,经济条件不算差,贫困户的起因主要是有些人家因病致贫或劳力不足而贫困。
  中餐准备得丰盛,镇上主要领导来了,何况还有新到任的常务副县长,曹辉之前交待也比较清楚,今天的午餐开销归镇上出,村里不会节省。
  倒好酒,倒酒是用碗。在村里吃饭,无所谓工作纪律不喝酒了,要不村里的村干会不高兴,今后对镇上的工作要求不配合。杨光欣虽然是县里领导,也明白村里这个习惯。
  王志远将藤条放好,准备上桌。村长见了,说,“王主任要这个做什么?药材?”
  杨光欣说,“这种藤你们这边叫什么?”
  “紫钩藤,山上多的是,砍来做柴烧很好,而且还香。不过,村里都不想砍这个藤,有点硬,刺多,挑回来不好弄。”村长说。
  “当作柴烧啊,”杨光欣心里苦笑,真是那好东西,可值钱了,但他没说破,“这种藤有人栽吗?”
  “没见人栽过,山上多,也不怎么成型,做不了盆景。杨县长喜欢栽几盆?没问题,我叫他们帮忙挖出来。”村长以为杨光欣要想做盆栽,村里如果帮挖几盆,也不怎么费事。
  “那多谢了。”杨光欣笑着说,“不过不急,到冬天容易栽活吧。对了,我看到来的路上山坡有一蓬,十多分枝,长多少年了吧。”
  “那片山里荒了才十几年,这种藤长得快,喜阳光,跟河沟生出来的藤不一样。”
  离开同乐镇回县里,王志远想到那藤,说,“杨县,真要搞几盆栽我再给曹辉说说,免得忘记了。”“先不急,我哪天带这根回去问问情况,看是不是那种东西。”
  “好东西?”张青山说。
  “可能是,还得确定了才行。”杨光欣说。
  “药材?”
  杨光欣点点头,说,“我们小时候就听老一辈说过,有一种打药是不传之秘。配方也简单,但没人传授就不认识,也不会用。这个药比起市场上的某南白药效果好得多。”
  “百草都是药,可惜认不了。”张青山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