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

  许闻浓眉一皱,这歌司议郎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刚才还要把太子往死里拉拽,现在又反口怀疑刺客们的动机。
  刺客犹豫了片刻,眼巴巴的望着许闻,赶紧表诚意的道:“小的有话要禀告许大人。”
  许闻当然要听,见刺客欲言还休,便附耳过去,刺客轻声的对许闻说着悄悄话。
  歌细黛垂着眼帘,很有心听听悄悄话,可惜那刺客的声音很低,只有许闻能听清。
  不一会,许闻的脸上呈现出不可思议的神色,面色复杂,似狂喜又似狂忧,有些乐极生悲的模样。埋头朝向堂内走去,绕到了那扇屏风的背面。
  歌细黛侧目瞧了一眼跪地的刺客,刺客一副必会戴罪立功的轻松心态。她缓缓的去看一眼景玄默,两个的目光刚一交汇,便都各自移开。
  ‘嘭’的一声,竖立的屏风倒下,茶盏碎了一地。
  映入眼帘是目光森冷的景盛帝,于景盛帝身侧的是景荣。
  “儿臣参见父皇。”景玄默一怔,似惊愕于皇帝竟然在,连忙行礼。众人跟着拜礼。
  景盛帝面容沉怒,扫了一眼景玄默,衣袖一拂,负手离去。景荣跟着离去,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歌细黛。
  许闻挺直了腰板,道:“臣送太子殿下回府。”
  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就要将景玄默送回府?歌细黛便问了:“是误会一场?”
  许闻笑笑不语,恭手道:“太子殿下,请。”
  景玄默依旧沉静如初,眸中宁静的毫无波澜,步伐稳重的上了来时的马车。
  三人同来,又三人同回。只是,回府时增多了的皇城禁军护卫。
  回到太子府后,府中的皇城禁军更为密集。太子的侍卫被整齐的围在一处空地。
  本就冷寒的太子府,此时更显阴怖。
  进入正殿,景玄默淡淡一暼殿内摆放的一扇屏风,歌细黛暗忖:以前殿风并无屏风,想必,此时的皇帝与闲清王就在屏风后。
  见太子府里的人已被皇城禁军们控制,许闻冷声宣道:“有人告密太子殿下厌胜。”
  厌胜?是以厌胜物进行诅咒厌恶之人,自是祈祷所厌之人或死或重疾。
  景玄默的眸色一瞬间变幻莫测,眼帘一垂,沉吟不决的缄口沉默。
  许闻却是在景玄默的神情里捕捉到了晦暗、慌乱、紧张,心中便更有底了,看来那位刺客告密的不假。许闻威风的命道:“搜!”
  “且慢。”歌细黛的语声淡淡。
  “这里没有你的事。”许闻现在很胸有成竹,不再需要有人帮他造势。
  歌细黛的神情冷默,泰然而立,肃然道:“太子府是许大人要搜就能搜得了的?”
  许闻遥看尚方宝剑,强硬的道:“你是要阻止?”
  “不,不阻止,”歌细黛笑了笑,轻描淡写的道:“就是要问一问,搜太子府的后果可是你能承担得起的?”
  “本官这也是无奈之举,是为了证明太子殿下的清白的唯一办法,请太子殿下见谅。”许闻打起了官腔。
  歌细黛挑挑眉,重复问道:“许大人承担得起?”
  “当然。”许闻是在将‘厌胜’如实禀报皇帝后提议搜查太子府,皇帝允许了。有皇帝的首恳,不管结果怎样,他也不至没有退路。
  歌细黛颌首,念叨了一句,“哦,许大人承担得起。”她退后一步,退到了景玄默的后面。
  景玄默自始自终不言不辩,他此时的不言不辩最为明智,因为有人在为他言为他辩。
  许闻冷厉的命道:“速搜。”
  无人阻止,无人再多言,太子府被搜查着。
  作者有话要说:
  我努力日更多更,努力,嗯,握拳--
  ☆、第44章 《荣华无量》0044
  此时,景玄默身陷囹圄,有两名刺客是人证,都指认他是谋害皇嗣的幕后主使。如今,若是搜出了厌胜的物证,他就绝无扭转局势的机会。
  普通人以厌胜巫术尚令人不耻,更何况将要德侔天地的太子殿下,绝不可轻饶。
  景玄默正襟端坐,阖着双眸,一言不发。那神姿宛如山峦的巅峰,高高在上,有不可动摇的凌九州四海之气。
  歌细黛已将手中的笔墨纸册放在一旁,负手而立于景玄默的身后侧,似盘绕在山峦巅峰的季风,俯绕云霄,不经意间揽汇日月光华。
  许闻胜券在握的等着,当他看到景玄默镇定自若时,不禁顿时身心一震,没了底气。可转念一想,在刑部衙门时,被抓到的那位刺客说的很笃定,说太子府的藏书阁里有厌胜之物。关键是,刺客还很坚定的说了句:恭王已安排妥当。
  在大狱里的刺客就是恭王景奇天安排的,他又安排了一名刺客?许闻见刺客说得信誓旦旦,自然就相信了。想必景玄默是故作冷静,因为有尚方宝剑在,他不敢公然违抗。
  景盛帝身在屏风后,冷沉的观察着殿内每个人的举动。审讯太子,他要旁观,要确定自己认定的继位人是否够资格。
  不可避免的,景盛帝注意到了歌细黛,她扮男妆扮得很像,还是骗不过他的火眼金睛。她与许闻说的每句话,景盛帝都听得仔细入耳,很耐人寻味。原以为搜查太子府会有阻力,此女倒真是知进知退。
  刑部衙役们在禁军们的监视下,搜查着太子府,已过了一个时辰。
  渐渐的,一拨一拨的人都聚在了殿外,已向许闻复命。许闻听罢,脸色白得如纸,额间一层冷汗,一踏踩空悬坠入谷底般的惊恐。他还在极力保持着常态。
  景盛帝赫然自屏风后走出,龙威刚毅,神色严峻,凝视许闻,沉声问:“搜到什么了?”
  许闻赶紧拱手,露出喜色,道:“太子殿下不畏谣言攀诬,作风光明磊落,豁达宽厚以示清白,可谓是社稷之福,是百姓之福。”
  景盛帝的神色难变,在沉思中。
  “你直接回答什么也没搜到不就好了,绕来绕去的净说实话。”景荣懒懒的白了许闻一眼。心道:这人阳寿将尽。
  “是,什么也没搜到。”许闻躬身,未露任何情绪。他是得到皇帝的旨意后才搜查太子府的,搜到了就给太子定罪,搜不到就说是证明了太子的清白,太子殿下又能拿他怎样?!
  景玄默的眸色宁静无波,清声问:“不用再搜一遍?”
  “不用,不用。”许闻赔着笑脸。
  “真的不用?”景玄默依然和气。
  “真的不用。”许闻暗恼,表面上恭谦有加。
  歌细黛将话接了去,微笑道:“许大人派了那么多人搜查太子府,各处角落应该也都有翻查。虽说府中的物什并非花样繁多的琳琅满目,却是件件都贵重异常。”她朝向景玄默请示道:“下官认为,太子殿下光明磊落,准许他们搜查了,自也应该派人将府中各处清点一番,万一遗失了什么东西,也好当面与许大人说个清楚。”
  许闻面色一僵,道:“你怀疑衙役与皇城禁军?”
  “是啊,”这两个字拉长了尾音,歌细黛冷然道:“连太子殿下都能被怀疑,许大人的部下们就不能被怀疑?”
  景玄默不容再有人有异议,果决的命道:“立刻清点。”
  太子府里的侍从们应是,各自去清点各自管辖范围。熙华不知何时已悄然走开了。
  歌细黛的嘴角噙着一抹浅笑,许闻今晚想要安然了事的脱身?不可能!
  许闻隐约觉得事态不妙,沉得住气的仰望了一下皇帝,想窥视皇帝的意思,可惜,他琢磨不透皇帝此时的神色。
  景盛帝沉默不语,搜查太子府确实很让太子难堪,影响甚大,太子怎样挽回颜面都不过分。他倒是对歌细黛的凌厉有了见识,与景玄默配合的很自然默契。想必,她就是太子许的准太子妃?
  没多久,一位侍卫匆忙奔来,禀告道:“禀太子,清点完毕,府中并无任何遗失。”
  许闻顿时松了口气,他这口气还没松完,这名侍卫又说话了,紧张不已的道:“只是藏书阁内被翻得一片狼藉,属下请太子殿下前往藏书阁一看究竟。”
  可见,藏书阁被翻得不是一般的狼藉。
  景玄默微一躬身,清声问道:“不知父皇可有心移驾藏书阁?”
  景盛帝点点头,他也想看看耍了什么花招。
  侍卫在前引路,景盛帝去往藏书阁,景玄默与景荣紧随其后。歌细黛将手一引,朝着许闻划出,道:“许大人,请。”
  许闻有些迟疑,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藏书阁里书籍被四处乱扔,器物凌乱一地,可见在搜查时的疯狂对待。
  景玄默拧眉,当他的目光看到地上一物时,霎时神情惊愕,急步上前,于众人的视线里,缓缓的捡起了一样东西,竟然是太子令牌。
  众人的心一紧啊,太子的令牌象征着太子的身份,却被胡乱扔在杂物中,这是不敬!
  许闻愤惶的目扫衙役们,这些人平时做事并不毛手毛脚,怎么敢如此大胆?衙役们面面相觑,他们分明是轻拿轻放,怎么变成这般模样,可他们又不敢贸然发言。
  “啊?!”是歌细黛震惊的暗呼声,她眼尖的冲进去,小心翼翼的将地上的一幅画像捡起,骇了一跳,道:“这……这……”
  画像上的女子温娴端庄,身着一袭凤袍美丽得惊艳脱尘。
  景玄默失声唤道:“母后!”
  这幅画像正是天圣皇后,天圣皇后是景玄默的生母,当朝皇帝的第一任皇后。
  天圣皇后的画像被扔在地上不说,在画像的面部赫然有几个脏兮兮的鞋印。
  景盛帝看到后,怒目圆睁,虎视眈眈的瞪着许闻。
  许闻目光呆滞的望着天圣皇后的画像,脸色铁青,冷汗泠泠。
  “啊……”歌细黛望着碎了一地的紫檀木雕刻的精美帆船,愕然道:“这……这可是太子殿下的册封大典上,皇帝赏赠给太子殿下的。”
  许闻的眼前一黑,差点昏厥。
  歌细黛举着碎裂的珐琅金镜,叹道:“天圣皇后的遗物。”
  景玄默悲伤之情油然而生,紧抿着唇,憎恨的凝视着许闻。
  许闻当然知道自己被恶狠狠的注视,下意识的赶紧就要脱清干系,转身喝斥衙役们,“你们太过放肆,还不跪下领罪。”
  衙役们都愣在原地,这些罪他们怎么敢领,多少脑袋都不够丢的。再说,他们根本就没做过。
  歌细黛重重拂袖,似一柄锋利的刀子直击许闻,厉声道:“搜查太子府是许大人主事,从太子府搜出厌胜之物,就是许大人一人荣耀无限。如今造成祸端,却要一帮无辜衙役顶罪,这就是许大人的为官之道?就这是许大人的做事原则?”
  许闻的脑袋轰得一声乱了,他没想到他的下意识反应,让对方捉到了话柄。
  歌细黛趁势锋芒更甚,“许大人可以搜查太子府,能随意弃掷太子令牌?能随意践踏天圣皇后的画像?能摔碎御赐之物?能毁坏天圣皇后的遗物?许大人,你置太子的颜面何存?置皇威何存?置君法何存?”
  她连连的几句质问,让一旁的人都喘不过气了。
  许闻僵硬了一会,有了一丝清醒,连忙伏地向景盛帝叩首,“微臣只是奉旨下令搜查,并无授意他们故作妄为,还请皇帝明查。”
  不等景盛帝发威,歌细黛冷冷哼道:“是你下令搜查,就该由你全权负责,你监管不利,承担不了后果,信口揽事上身,掌握不了局势,控制不了部下,却推脱是部下故作妄为,毫无气慨,枉为朝廷命官,枉为……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