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幻想奇缘>公主之道> 第 37 章

第 37 章

  第十五章
  宁宁总被皇帝叫到崇政殿里为他读奏折和批阅奏折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朝野,毕竟这事不可能隐瞒得住。
  不说其他大臣是如何想的,杨贵妃最先感觉到了危急。
  她问打探了消息的阿珍:“长宁今日也去了崇政殿?”
  阿珍恭恭敬敬地行礼,弓着身子回道:“回娘娘,今儿午后,皇上便让人传了长宁公主前往崇政殿。”
  杨贵妃坐在榻上,身后靠了一个迎枕,看似姿态闲散,神色却很深沉,道:“她在里面做什么?伺候茶水,还是为陛下阅读奏章?”
  阿珍回道:“如今陛下的崇政殿里,只要很少几个人伺候,已经很难探听到具体消息了,不过据说是为陛下阅读奏章,还为陛下批阅奏章呢,外面的大人们说,奏章上都不是皇上的字,而是另一种字体,虽然大人们赞扬字体隽秀,但不免觉得这是女人干政,心中不爽快,又碍于皇上强势,不敢上书。”
  皇帝不只是强势,在早年,死在他手里的臣子也不少。
  虽然之后他就很少杀大臣了,但他对臣子过于霸道强势,在某些方面独断专行的名声是形成了,想要改变大臣对他的印象,是很困难的。
  杨贵妃是早就听到风声的,既然外面大臣们都已经认定了那字是公主的,那就更证明了,长宁公主的确是在崇政殿里帮着皇帝处理政务,杨贵妃既对皇帝认可长宁这方面的才能羡慕嫉妒恨,又不得不为自己考虑,认为不能让长宁这般受皇帝宠下去。
  她是不好出面对皇帝说,不能让长宁在崇政殿的,所以只能想别的办法。
  她的娘家人不少,亲兄弟就有三个。
  自从她受宠,杨家便也扶摇直上,现在在京中,也算是别人都惹不起的家族了。
  杨家势大,自然有不少文臣愿意和杨家交好。
  大周并没有形成固定的朝会制度,但大约是三日有一次早朝,平时则是皇帝什么时候想到了,就叫来大臣们开个朝会。
  在之后的早朝上,便有大臣提出皇帝让长宁公主在崇政殿批阅奏折的事情不对,并且说是要以太平公主之事为鉴,以防会出乱子。
  皇帝听后,便很不高兴,斥责道:“朕对此事,自有判断。”
  本来皇帝以为自己斥责了这个臣子之后,别人也就知道要怎么对待这件事情,不会再到他跟前聒噪,没想到之后接连有几位臣子站出来说皇帝让公主伺候笔墨阅读奏章批阅奏章的坏处。
  皇帝气恼不已,并不予以回答。
  在接下来的几次朝会上,这些大臣便不断地说这件事,皇帝甚至因此贬黜了一位惯会投机取巧的大臣,但大臣们反对公主为皇帝阅读奏章和代批奏章的事并没有偃旗息鼓。
  皇帝并不理睬他们,反而几乎每日都叫长宁去崇政殿了。
  太子这一方的大臣,在之后也就有了对策。
  大家都知道皇帝字写得差,但知道皇帝如今握笔就会手抖的人却没有多少,太子也是从长宁处得知的,但他不能让此事为他人所知。
  所以他只是让自己这一方的大臣说太子可以为皇帝分忧,要太子到崇政殿去为皇帝阅读奏章。
  皇帝因不太喜欢太子,并不想要太子一直杵在自己跟前给自己添堵,便没有答允此事,但也没有断然拒绝,只是说再议。
  杨家因怕公主不为皇帝阅读奏章和代批奏章之后,皇帝会让太子前去,所以一时之间倒先偃旗息鼓了。
  杨贵妃之大兄杨同勋得到机会进宫探望杨贵妃时,便同她商量了此事。
  杨贵妃说:“皇上如今握筷子时,有时候手便不稳,于是他更喜用勺子吃流食类的膳食,由此可见,皇上让长宁公主在崇政殿中阅读奏章,代批奏章,可能是因为皇上自己无法写字了,看奏章也非常费眼睛。皇上的跟前,必是要人为他阅读奏章,代批奏章才成的。同群乃是黄门侍郎,若是由他代替长宁公主,或是让惠儿代替长宁公主,都是不错的。”
  杨同勋说:“娘娘所言极是,只是,太子一方,已经谏了太子前去,太子为皇上分忧,乃是顺理成章,怕是难以让皇上改变主意的。”
  杨贵妃道:“好好想想,总是有办法的。”
  朝中大臣不满皇帝让公主进崇政殿阅读奏章代批奏章的事,长宁在最初便知道了,不过她假装不知道,只更认真地为皇帝阅读奏章,而且完全不擅自对奏折做主,事事都会询问皇帝。
  长宁读奏折,字正腔圆,十分清楚,声音又优美动听,皇帝如何愿意舍弃这样乖巧美丽的女儿,而让一个男人来代替她的位置呢。
  再说,宁宁现在还没有说亲,她的心思也很单纯,不会打不利于他的主意。
  他根本不会想将她换掉让别人来。
  时间很快到了五月,长宁公主的生辰便也到了。
  长宁已经十三岁,是可以说亲的年纪了。
  在长宁的生辰宫宴上,只有皇帝,太子,太子妃,还有静安长公主,杨贵妃,简王在,其他人都没有受邀。
  大皇子荣王和一直都非常平庸而不受皇帝喜欢的五皇子信王都已经就藩,没有在京中,所以便没有在。
  照说,简王马上就要成婚,成婚后也该就藩,不过因有大皇子在京中待到二十多岁的先例在,杨贵妃是不会同意让自己儿子早早去就藩的,而皇帝也没有提这件事,除非之后太子让人提这件事,不然,估计简王能够一直待在京中。
  这个宫宴,因参加的人少,所以便非常简单。
  宁宁作为寿星,先是给在座的大家都行礼致了谢,当然,也因此收了他们送的贺礼。
  虽然是一家人,但依然分了男桌和女桌。
  在饭桌上,宁宁不见太子做得有哪里不好,他既能伺候好父亲,又能照顾到弟弟,但皇帝偏生就看他不顺眼,对他连个笑脸也没有。
  宁宁一边为太子叫屈,一边觉得人的爱恨喜怒,便会掩盖人的正常判断。
  不过宁宁大约也明白皇帝为何会看不上太子了,也许是因为太子太过规矩。
  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皇帝考校了太子和简王一些事情之后,他心情略好,杨贵妃便趁着这个机会说:“惠儿下月便会成婚了,现下长宁也有了十三岁,是可以说亲的年纪了,虽然她还在守丧,但陛下如此宠爱公主殿下,也要早作打算,好好为她看门亲事。待及笄之年便可出嫁。”
  杨贵妃这话说得完全是为长宁好,谁都不能否认。
  但是,宁宁只要嫁人,她就不能再住回宫中,而且也不可能进宫为皇帝读奏章和代批奏章了。
  这比起朝臣们说公主为皇帝读奏章以后会篡权要有杀伤力得多。
  毕竟在皇帝的眼里,他可不会认为自己的乖女儿会做出那没影的篡权乱政的事,毕竟长宁只是读一读奏章,代替自己写几个字而已,并没有接触前朝大臣,更没有接触军中将领,一个小女子,又如何来篡权乱政?
  皇帝可以不理睬大臣们的上奏,却不能不为女儿计,为她的终生幸福做筹谋。
  皇帝看了看长宁,长宁已经因为害羞微微垂下了头。
  皇帝实在不想将自己的漂亮女儿这么早就嫁了,便说:“宁宁还小,此事哪能操之过急,朕会为她谋划,你不要多言。”
  杨贵妃没想到皇帝会说出这话来,当即就觉得郁闷,但她既然会提出这话,自然不会没有后招,便言道:“皇上您是大丈夫,哪里知道小女儿的心思,宁宁若是心中有人了,怎么不想早日嫁过去。”
  长宁抬起头看向了杨贵妃,太子、太子妃、静安长公主也都看向了杨贵妃,而皇帝和简王则看向了长宁。
  经过太子妃的口,太子应该已经知道宁宁和慕昭的事情了。
  太子本就是个有浪漫主义情结的文化人,觉得妹妹喜欢什么人,他都会支持她选择真爱,但他知道皇帝不是这样的。
  他有自己的想法,会想将女儿嫁到一个他觉得好的人家去。
  所以杨贵妃将长宁和人有私情的事情说出来,皇帝说不定会怪罪宁宁。
  太子赶紧说道:“宁宁读诗书长大,受父皇教导,自然明白礼仪。”
  他的意思是即使宁宁心里真的喜欢上什么人了,也是绝对没有做过超出礼仪范围的事情的,让皇帝不要听信杨贵妃的话里的潜台词。
  皇帝当然明白这两人的意思,他看着宁宁,脸上带上了一些笑意,说:“朕的女儿,难道已经有心上人了?”
  他脸上虽然带着笑意,但声音却不辨喜怒,如此,大家都知道,他对此事是敏感的。
  长宁还来不及说什么,杨贵妃已经看着静安长公主说道:“长公主比妾身知道得多,长公主来说吧。”
  静安长公主之前并没有打岔杨贵妃的话,可见她知道杨贵妃想说什么,而且是故意让她说出来了。
  她应该是希望慕昭能够将长宁公主娶走的吧。
  她自己只有两个儿子,她疼爱慕昭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般,而且慕昭也非常尊敬她,无论是出于私情,还是出于利益考虑,她都会为慕昭谋划此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