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没死

  有这么一句话,算是道尽了世间真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苏轼曾有一首诗,意思也是这个。诗是这样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人说这首诗如何的好,电灯点火,其实不燃。道理好,不等于诗好。诗中见理,只能说此诗算是哲理类型。好不好,还有得说。
  当然这首诗也不可能会很差。就冲苏轼大名,就差不到哪里去。
  只能说,从某种角度去看,这首诗,的确不算佳作。
  某种角度,又是什么样的角度呢?从桥梁的缓急角度。
  桥梁指的是,从作者到读者之间,架设的桥梁。作者写了东西,该东西首先应该把作者的意思准确地表现出来。这也就是应试教育里面的初中语文一直强调的表现力。
  然后,作品还应该能够让读者理解。上一环表现力指的是,从作者到作品。这一环其实是说明力,也有人叫做说服力的,但不如说明力准确。这一环,即是从作品到读者。好的作品,应该让读者看明白,知道作品想要表达的是究竟是什么。这在应试教育中,本来应该是高中阶段的内容。但因为高考的存在,后面就乱套了。
  最高级的,自然是把前两个环节加起来。从作者到作品,从作品到读者,非常顺利地,非常自然地,完成过渡。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感染力。
  当然也要看作品的类型。譬如小说、记叙文,通常都是说故事。所谓的规律、道理等等,通常都暗藏在故事里面去了。这样一来,只要故事好,事情感人,基本上就能达成很好的效果。
  两千字以下的短篇幅作品就麻烦了。讲什么故事,都铺张不开。故事短了,藏在里面的道理就显得生硬,很容易让人一眼就看出来。其效果很难做得好。
  说回诗。
  记叙文里常有一事一议的写法。也就是通篇一个故事,只在末尾,把道理点出来。点出道理,也叫画龙点睛;其实是生怕读者没看出故事隐含的道理。
  诗,四句。要完成一事一议,显然很难。篇幅上,做不到三句是故事,最后一句是道理。那是因为诗的阅读,通常是两两长歇。一二句一个单元,三四句又是一个单元。把三四句割开来,实在是无法办到的事。
  所以,四句诗,通常两句写事,两句道理。换算成文章,就相当于说事议事各占百分之五十的杂文了。不过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这样的典型。
  比这首悯农更好的,则是后两句明明是在讲道理,但看上去却仍然像是说事情。将道理,常溶入叙事之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这样的典型。
  有首作者并不是很著名的诗,很可能是无意的,写成了三句叙事。是的,三句都是叙事,都是白描。刚刚说过,三四句本是同一个单元。把三四句割裂开,是不对的。那么,第四句怎么办?
  第四句应该说道理了。道理喷薄欲出,这是客观存在的。但第三句在写事,在白描,第四句也只能继续写事白描啊。但这样一来,应该出来的道理没有出来,全诗就没了灵魂。怎么办?
  该作者的办法是,第四句仍然写事白描,但却不是第三句的继续,而是前三句的继续。这样说如果不清楚的话,换个角度好了。第一句事情,到第二句事情,再到第三句事情,这是一个层次。而第四句,则不是第三句事情所能直接导致的,而是前三句加总,才能导致的。
  这样一来,第四句虽然仍然是叙事,依旧是白描。但却有一种道理不说而说的意味,有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之中的感觉。
  这首诗就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回过头来再看苏轼的题西林壁,可知,通篇议论,就像家长唠叨一样,效果不可能太好。
  ——
  其实还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较简单。
  当局者,指的并不是事件的策划者,而是指该事件与自己有利害关系。
  因为存在利害关系,一见事情,就会往利害关系上面去想。是否得出客观公允的结论,倒不一定,但至少,反应会慢上好几拍。
  现在,林景胜被吕林兰击下高空,摔下去了。等于林景胜出了事。
  现场所有人中,存在利害关系的人,头一个要数桑德宇。桑德宇跟林景胜再怎么面和心不和,但林景胜毕竟是一峰之主,是炎龙宗架构上相对重要的人物。如今就这么……了,桑德宇必定要给个交待。如果有仇的,还得安排报仇。
  想到这儿,桑德宇就打了个寒战。要报仇的话,岂不是向吕林兰报仇?
  这个时候,桑德宇不是惧怕吕林兰,而是更乐意跟吕林兰打交道。
  因而在桑德宇的心里,是不愿意跟吕林兰撕破脸面的。
  于是桑德宇就开始盘算,如果林景胜真的就死了,怎样把他的死亡,说成是意外事故,而不是吕林兰直接导致的。
  第二个存在利害关系的,应该是穆光远。
  穆光远是炎龙宗的长老,也是炎龙宗硕果仅存的元婴,吉祥物。林景胜嘛,算是炎龙宗的中层干部了吧。现在林景胜出了事,身为长老的穆光远袖手旁观显然不对。
  但是,穆光远修为还行,而处理事情,还真的是不怎么行。
  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乎,到底他应该怎么办,肯定全部都听桑德宇的。
  这样一来,穆光远把做主的权力让出去之后,心里倒不着急了。
  一不着急,穆光远关注的,又是自己一直想要关注的事情。那就是:潘奇水的动静。
  潘奇水和罗立轩二人之中,与林景胜都有牵连。
  本来,罗立轩与林景胜的牵连,要多些,要深沉一些。但罗立轩这个人鲜廉寡耻,对无论什么人什么事,都可以满不在乎。他此次前来,就是为了求娶鹰猎峰修士林兰。结果鹰猎峰峰主看样子好像是死了,罗立轩居然觉得放下了千斤重担一样的轻快。
  到炎龙宗来,是罗立轩要来,而不是潘奇水要来。潘奇水就只是家臣,只是跟班。在炎龙宗办事,同样也是罗立轩要办的事,跟潘奇水同样无关。因而潘奇水跟炎龙宗,跟林景胜,几乎没有牵连。唯一明显的牵连,就是最后这段时间,林景胜猛攻潘奇水。
  现在,林景胜跌下去了,猛攻,也就不存在了。也等于潘奇水没什么事情了。
  但是,潘奇水跟吕林兰又有点牵连。
  潘奇水现在还没有想起罗立轩派自己追杀吕林兰的事。他不能往那个方向去想,一想头就疼得厉害。他知道的,就是自己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是在吕林兰那儿醒过来的。然后到凡人城镇转了一圈,管了不平事,最后,把一个大活人,委托给吕林兰收留了。
  也就是说,潘奇水承了吕林兰一点情。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是稍稍回报一下吕林兰。
  ——
  于是潘奇水就喊道:“怎么了,摔下去了!这么高,摔下去够惨!待我下去看看,尽量抢救抢救!”
  潘奇水是喊完之后,才动身的。
  这意思是表示,万一炎龙宗的人要阻止呢?如果阻止的话,自己就不下去了。
  那话又分为两个部分。“待我下去看看”是后一部分,是具体要做的事。
  之前那一部分,等于是在归咎原因。意思是说:如果林景胜真的死了,那就是摔死的,而不是在空中就被打死的。
  这种归咎原因的做法,其实在现实中经常见到。但广大民众不知道为什么,好像都不怎么留意。
  一场事故。真的是事故,意外的事故。事故中,有人死亡。假定就死亡一人好了。那么,这场事故,就是一场引起了死亡的严重事故。
  可能已经有人想起来了,这样的新闻,几乎没有听过似的。是的,但凡报道出来的新闻,基本上都是这样说的:说是那个死者,是在送医院途中死亡的,或者是送到医院之后经抢救无效然后死亡的。
  于是乎那场事故,直接的后果,就只是重伤。最后的死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有救护车堵车,等等。
  结果呢,潘奇水喊完,桑德宇、穆光远都没有阻止。
  于是潘奇水就下去了。
  ——
  这是个麻烦事儿。
  林景胜到底死了没有,潘奇水是不知道的。如果事情过得久了,用神识扫描,基本可以。但林景胜刚刚出事,神识扫描就不太准确了。最好的办法,还是最笨的办法,直接下去,亲手探查。
  潘奇水飞下,自然比落下要慢。这中间,潘奇水想,即将见到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死了,一是没死。如果没死,还要看看林景胜还有挣扎之力没有。如果没了挣扎之力,好办,喂给丹药,先保住他一条小命再说。如果还有挣扎之力,那就向上面传音,让炎龙宗的人下来处理。
  不太好办的,是死了。
  很显然,如果死了的话,应该就是吕林兰打死的。但自己承吕林兰之情,就得帮吕林兰抹掉。把被打死的迹象,做成被摔死的痕迹。
  其实就是要在被打死,再加摔落的基础之上,再以机械蛮力,予以重创。使其被打死的创口模糊,最好是不可辨认。
  说不太好办,是因为上面炎龙宗来的人当中,有个人也是元婴。
  潘奇水作为元婴,要把被打死的伤痕伪装成被摔死,自然是很容易办到的。不容易的是,要避过上面那个元婴的神识。
  ——
  其实潘奇水是多虑了。
  潘奇水下到地面去了。上面的穆光远,根本没用神识去探查。在穆光远的印象里,似乎随便用神识探查,是种不礼貌的行为。
  其实说穿了,潘奇水虽然也能思索,但总的来说,还是只能归于武夫。穆光远就更加简单一些,直接就是武夫了。
  会动脑子的,近处的,吕林兰和桑德宇二人都是。
  潘奇水顾虑到的事,想要做的事,桑德宇一看就猜了个七八分。桑德宇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吕林兰跟潘奇水搞好了关系,但眼见吕林兰没有阻止潘奇水,自然也是认可的。
  于是桑德宇就找穆光远说话。
  找穆光远说话的意思,就是干扰,不让其放出神识去探查,方便下面的潘奇水动手脚。
  说话嘛,总是要说点内容的。
  说什么呢?就说最近林景胜的事。自那天雷劫之后狂捧罗立轩开始讲。
  说书的人常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而对于政客来说,则是要长则长,要短则短。
  等到桑德宇一眼瞄到潘奇水上来,那话就该结束了。
  ——
  潘奇水上来了,是扛着林景胜上来的。
  这种架势,一看就是好结果,一看林景胜就没死。因为,如果死了,把尸体收进储物袋里面就是了。
  潘奇水飞到桑德宇近前:“幸不辱命,林景胜没死。”说着,就要把人递过。
  桑德宇想,如果自己不接,那么就得穆光远接,眼下就只有二人。于是桑德宇把林景胜接过了。
  接过的当口,桑德宇顺便探查了一下林景胜,果然没死。
  桑德宇说:“果真活着,真是太好了。哦对了潘前辈,前辈是喂了他什么丹药了吧?我感觉他口里有股子丹药香味。”
  丹药,倒还真的是喂了的。
  潘奇水说:“算了算了,救死扶伤,人之常情。区区一颗太阴护脉刃,算不了什么的。”
  这算不了什么的太阴护脉丸,通常有价无市。听说最近一次拍卖的价格是两万灵石。
  “炎龙宗,承潘前辈盛情,”桑德宇说,“今后但有需要,请及时知会一声。”
  “好说、好说,今后多半不会到北边来了。”潘奇水是真的不求回报,所以讲明今后多半不会到这一片来的情况。
  不求回报,自然不是因为他高尚。而是因为,那颗丹药,本来就是潘奇水用来回报吕林兰的。
  回报吕林兰什么?回报吕林兰收留东方以巧的情义。
  “嗯,眼下要为林景胜疗伤,急需返回宗门,”桑德宇道,“各位,是跟鄙人一道,还是……”
  一直没说话的吕林兰这个时候说话了:“林景胜的事情并没有完,所以我们四个跟着。”
  潘奇水愣了一下。他想的,自然是大家都散了。见吕林兰回去,潘奇水犹豫了一下说:“那好,我也跟去看看。”
  潘奇水其实想的是,罗立轩多半不愿意回去。如果是,就此分开。另一种可能就是,罗立轩要回炎龙宗,继续谈亲事。潘奇水也去的话,就可以见机行事了。因为这之后,自己不再是罗立轩的家臣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