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拆厨房
结果一听要自己掏钱,说要柳青青赔钱反而被许多人骂,最后连病也不看了,这大半天过去,也没怎么样。
自然,村里关于李刘氏想趁机讹柳青青钱财的闲话,也正在村里传播着。
许多妇人听了都觉得李刘氏好有勇气,换了她们,眼红归眼红,却是不敢拿自己的身体去拼柳青青的怒火。
当然,还有乔猎户那一脚,让几乎所有人都不敢太岁头上动土。
也几乎所有人都想起来,乔猎户并不是大柳村出身,他是十年前从外面搬来的。
至于他在搬来以前是哪里人,做过什么,谁也不知道。
而大柳村只有这一个猎户,身手厉害,性格孤僻,在村里几乎不与人打交道。
更没有朋友。
这么神秘又强大的汉子,难免让人有些忌讳。
所有人都好奇而畏惧着乔猎户,同情而又害怕着柳青青。
这个李刘氏,竟然还想去讹这对夫妻的钱,真是够作!
大概这样的闲话也传进了李家,加上村里大会时村长点名批评,还有单独叫了李家汉子训话。
自然,李刘氏回去少不得被家里人训斥,这才消停了些。
这些事情,李耆老在说给刘友良听时,也说给了柳青青听,只希望柳青青能因此消消气。
然而,柳青青却似乎不为所动,只是吃着饭,吃完就出了屋子。
没多久,李耆老就告辞离开了,说明天去买锅。
柳青青明知明天就要拆厨房,却没有让李耆老暂停买锅,既然村里肯出这笔钱,为免夜长梦多,还是先收下比较好。
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这个不是借的,自然不用还,当然是不要白不要。
而且通过这件事,让村里吃了痛,以后也就不会那么大意了。
午后,乔喻凌就去镇上找工匠谈厨房的事。
柳青青和他说,要打四个大灶、两个小灶,这样以后可以同时上蒸笼,也方便煮东西。
既然要当作坊用,厨房面积自然要大些,才会把后面的杂屋也拆掉。
但杂屋有杂屋存在的价值,因此,他们会把屋后的空地也利用起来,也就是将厨房和杂屋向后面推出去约一丈之地。
而且柳青青希望能建个后门,将屋后的空地也利用起来,顺便把自家竹林也围起来。
她现在,就是恨不能将自家东西都打上标签,动者杀无赦!
乔喻凌理解她的心情,自然不会反对什么。
下午,柳青青没什么事儿,就去整理杂屋,领着几个小的,将里面的东西全部搬到了东边库房里。
看着腾空的杂屋,心情也好了不少。
乔喻凌傍晚时才回来,说已经谈妥,包工包料不包饭,一个大厨房五两银子,另外打那么多灶要加收一两银子。
也就是说,建这座厨房得六两银子。
不便宜,但是方便省事。
“我先去了一趟熟识的酒楼,找管事带我去看了一下人家的厨房,再去找的工匠。”
“咱们不照酒楼的厨房打,但参考了一下,锅灶那边不能开窗,以免有人使坏。”
“厨房门可以开大一点,四个灶打在中间摆在一起,可以共一个烟囱,也方便照看。”
“小灶打在这面墙,旁边可以开个窗,门还在这个方向,可以开大一点。碗柜到时再添一个,都摆在那边靠墙,那边不开窗。”
“案桌靠后门那里,旁边再开一道门进杂屋,杂屋不往外开门,窗子开在后门这边,开两个通风。”
“后门外修一条水沟,洗东西方便。隔着杂屋墙形成一条巷子,出去就是你要的院子,你可以晒东西。”
乔喻凌站在厨房里,和柳青青说着新厨房敲定是怎么布局的,听得柳青青连连点头,心中只是暗叹。
若是能有一口水井,该多好!
第二天清早,工匠进村,刘友良带来的白杨村的人也来帮忙,先把旧厨房和后面相连的杂屋小心地拆了。
说是小心,自然是不能损坏东厢墙面屋体的。
之后,剩下事宜就是工匠们的事了。
工匠来了十几个,还有一个工匠的婆娘专门煮饭。
他们本来是要在路边搭棚,于是柳青青提议把竹棚利用起来。
那个竹棚是当初村里搭给他们姐弟妹住的,但她当晚就在乔家寻得安身之所,那里一直没用过。
工匠们过来时自然看见,都高兴得很,这比他们自己搭的窝棚要好多了。
工头夫妇在旁边另外搭了个小棚住下,锅灶就搭在棚外。
就这阵仗,当天大柳村就来了许多人看热闹,对乔家建厨房的事指指点点,每个人都会在最后骂一句李刘氏。
若非李刘氏,乔家哪里需要改建厨房了?
六两银子啊!
厨房拆了,柳青青也懒得搭锅灶了,让小弟小妹带着兔子直接去外婆家住着。
刘长喜、刘翠儿和刘雪儿自然也不来了,刘友良带着儿子、孙子中午回家去吃饭。
柳青青和乔喻凌两个人到是好解决,她正要去拜托李耆老,就见六爷爷主动过来说,让他们中午去家里吃饭。
柳青青不愿意麻烦他家,但六爷爷却一脸歉意,说他家也有浑人失礼,希望给个机会,他心里也好过一点。
柳青青只好答应,就说每天蒸几个馒头给他们就行,他们家里有咸菜,反正只有两天时间,随便吃吃就过去了。
见他们宁愿只要馒头也不愿意登门,六爷爷没有再说什么,回头就让孙子送了两碗盖着菜的饭过来。
柳青青知道六爷爷心里过不去,也就没有推辞,道了谢就接了过来。
这一天,工匠忙着建厨房,白杨村人忙着砌围墙,李耆老也带了二十多人过来帮着砌围墙。
按工匠计算,厨房加杂屋、水沟都建起来,也就两天时间,再加一天时间打灶。
因此,刘友良和李耆老都希望围墙能用一天时间砌好,因而,大家都是起早摸黑,卯起来干了一天。
而乔喻凌,也趁着围墙还没封口之前,去了趟窑场,拖了许多砖回来,在空地里堆起来。
围墙砌得远,再加上给柳诚砌屋的砖,窑场整整跑了一天才把砖都送过来。
而李耆老买锅的同时,也帮着去了一趟木材场,把屋檩子买了回来。